周公解夢自己很生氣的數落別人的簡單介紹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曹操曾三次頒布求賢令,宗旨很明確,不拘一格,惟才是舉。因而他的麾下,聚集了各式各樣的人物。頗有一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氣象。

曹操也殺過幾個文人,而且名氣都是相當大的。看起來,似與求賢令精神不符,細究原委,卻又頗有些耐人尋味的地方。

其中,殺楊修的故事傳得最廣。幾個回合讀者都耳熟能詳。無非:一,新花園落成,曹操前往視察,不置褒貶,於門上寫一"活"字而去,眾人不解,獨楊修看破,說,門內添活,乃一闊字,丞相嫌門闊耳。於是改窄。曹操得知,表面稱美,心甚忌之。二,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寫"一合酥"三字,置之案頭,修入見之,取匙與眾人分食。操問其故,修即點破,一合酥者,即一人一口酥也。操雖喜笑,而心惡之。三,操恐人暗算,吩咐左右,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後來果出演"夢中殺人"一幕。眾人蒙在鼓裏,修又點破,指死者曰:"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選"操聞而愈惡之。四,一次行軍,過蔡邕之女蔡文姬莊園,見墻上曹娥碑拓片上一行謎語"黃絹幼婦外孫齏臼",楊修一看便知謎底,操命勿泄,兩馬並行三裏?穴《世說新語》為三十裏?雪,曹操方才悟出是"絕妙好辭"四字,暗忖,與楊主簿的學問,竟差三裏之遙矣。五,曹操本來也喜歡第三子曹植,後得知楊修向曹植面授了許多招數,用以應付曹操,誘導他廢長立幼,操得知後愈惡之,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時已有殺修之心。六,一直拖到爭奪漢中時,才因"雞肋"事件,找了一個"怎敢造言,亂我軍心"的借口,終於把楊修給"哢嚓"了。史書載,楊修不是在爭奪漢中時被殺的,是在此後幾個月即該年秋天,地點在長安,殺他的人的確是曹操。

元人雜劇《曹孟德定計凝翠樓,莽張飛大鬧石榴園》,把煮酒論英雄一段弄成一出喜劇,楊修成了一個喜劇人物,曹操本想灌醉劉備然後擒拿,命楊修負責監酒,反倒被楊修施展小聰明,灌曹操喝了一杯又一杯,劉備喝的倒是清水。曹操大怒,將楊修重打四十大棒,趕下樓去。這是民間說法,不足為據的。其實,有前面那若幹個回合,楊修也足夠死兩三次了。楊修吃虧,在於他至死都不明白一個道理,但凡做上司的,多半不喜歡也不能容忍愛耍小聰明的下屬,倘若這小聰明又是針對上司來的,上司的高明主意被下屬看破,進而點破,那麼這個下屬的處境有多麼危險,旁人就一目了然了。可悲之處還在於,這個下屬本人並不知道,仍然在那裏沾沾自喜,準備有滋有味地繼續耍下去。本來,老百姓對於日常生活中愛耍小聰明的角色,都有"一次新鮮,二次重煩,三次討厭"的看法,何況曹操是個"爵賞由心,刑戮在口"的位高權重者,豈能容忍一而再再而三的"甚忌之"、"心惡之"、"愈惡之"?

話又說回來,曹操本人玩的那些門內添活、一合酥、夢中殺人等等,又何嘗不是小聰明?但是只是他可以耍,別人不可以耍,尤其不能用你的小聰明來蓋過他的小聰明,如此而已。有了付出掉腦袋的代價的例子,後來的人便學得精明了,尤以清季,登峰造極。當今的電視連續劇中,"主子英明,奴才愚昧,奴才該死"之聲不絕於耳。後來竟然有人教導剛入門的小年輕雲:要想在單位裏呆得安然,必須做到兩條,第一不要提與上司不同的意見,第二不可提比上司高明的意見,後者比前者更危險。上司說個笑話,不管好笑不好笑,你都要捧腹大笑。嗚乎悲哉!

彌衡是另外一種死法。倒不是曹操親手幹掉他,是借刀殺人,這個賬曹操自己也認。彌衡初入曹營即仰天長嘆,一語驚人:"天地雖闊,何無一人也?"曹操列舉手下能臣幹將,如何英雄了得,卻被彌衡一一數落,盡是庸碌可笑之輩。操問汝有何能,衡曰:"天文地理,無一不通;三教九流,無所不曉;上可以致君為堯舜,下可以配德於孔顏……"天下狂客,莫此為甚?選操命其為鼓吏,在宴席上"撾鼓"助興,借以辱之。誰知,倒被彌衡得了機會,裸衣大罵。這一場痛罵,不光是個淋漓痛快的問題,據我看,完全可以稱為古今中外罵人之樣板。可怪的是,曹操在被罵眼濁、口濁、耳濁、身濁、腹濁、心濁之後,並沒有殺他,而是派他前往荊州為使。在此,與其說是曹操自己說的"此人素有虛名,遠近所聞,今日殺之,天下必謂我不能容物",還不如說曹操早巳算計到,像彌衡這樣的狂人,哪裏用得著我來親自動手?選果不其然,彌衡到了荊州,見劉表畢,雖頌德,實譏諷。表不喜,令去江夏見黃祖。黃祖這人,沒有劉表那麼好的涵養,又喜歡聽好話。一日對飲,問彌衡對他印象如何,彌衡說他像廟裏的木偶泥胎,雖受香火,全無靈驗。黃祖大怒,遂斬之。曹操得到這個消息,笑曰:"腐儒舌劍,反自殺矣!"顯然,他一則幸災樂禍,二則得意於自己料事如神。

不過,冷靜下來想想,天下狂客,多多少少也還是有些本事的,沒有一點資本,你狂什麼?對這類人才,我倒有幾點忠告,第一,最好不要選擇從政的路子,也就是說,不要到政壇上去露什麼頭角。政壇鐵律之一就是要謹言慎行。而這類人物的最大特點恰恰就是一身都死了,嘴巴還活著,一天不講大話他嘴裏就要悶出鳥來。第二,這樣的人首選職業應該是藝術家,其次是弄文學或者搞科研,在這些領域裏,你關起門來大吹大擂,說你是世界第一甚至宇宙第一都關系不大。說完大話接著搞你的藝術弄你的文學做你的實驗。說不定哪天當真捧個諾貝爾獎回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如此說來,彌衡的悲劇未必就在他的狂,而在於專業定位沒搞準。想想,倘若當初彌衡不是到曹操帳下去謀官,而是去寫散文或者去研究圓周率什麼的,你敢斷定他就不能改寫某些紀錄?故而在此我也要提醒各位,千萬不要一看見一個人狂就一棍子把他打死,不妨給他一個表現的機會,然後再慢慢看他。否則,你一不留神就很容易滅掉了一個天才的。

彌衡當初是孔融推薦的。孔融向天子上表,把彌衡吹得天花亂墜,"淑質貞亮,英才卓躒","性與道合,思若有神",不一而足。而彌衡與孔融,原本就是聲氣相投的好朋友,關鍵時刻擡舉一下,乃屬正常。彌衡初到江夏,黃祖問他在許都有何人物,彌衡答"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除此二人,別無人物"。可以想像,彌衡、孔融、楊修三個恃才傲物之士,是經常聚在一起喝酒吹牛的。孔融乃孔子二十世孫,官至中郎將、北海太守,人稱孔北海,官聲一直不錯。孔融從小就是個聰明胚子。書上舉的例子很能說服人。他十歲時去見河南尹李膺,被門人阻擋,孔融說,我與李大人是通家。入見,李膺問,怎麼說我們是通家,融答,昔孔子問禮於老子,融與君豈非累世通家,膺大奇之,預言"此子長成,必當代之偉器也"。孔融長大後,確也能詩能文,文辭鋒利簡潔,內多譏諷。與王粲、曹植等並列"建安七子"。孔融與曹操打過不少交道,但幾乎每一次都不給曹操面子,當眾駁得曹操體無完膚,就連曹操於荒年上表禁酒,孔融都要同他搗亂。曹操說酒可亡國,必須禁酒。孔融譏道,夏商亦以婦人失天下,何不禁婚姻,氣得曹操七竅生煙。最後終於找了一個罪名,讓孔融掉了腦袋。

至此,我們便不難看出,曹操的用人政策,好惡取向,再明白不過了。帳前正兒八經為他出謀劃策的郭嘉、程昱、茍攸、茍 等輩,他是十分看重。對於他們的錦囊妙計,多半能夠從善如流並論功行賞。郭嘉死後,曹操還痛哭流涕過好幾回。這些人對他平定天下有直接的功用自不待說,即便九流三教人物,只要無礙於他,如擅占蔔的管絡、懂看相的朱建平、會解夢的周宣、精房中術的東郭延年、能辟谷的郗儉等,曹操也能將他們籠絡在自己旗下,"司其術而行之"(見《後漢書》)。

他惟獨不喜歡滿腹經綸的腐儒,討厭聰明過人的舌辯之士,不能容忍當眾掃臉的狂生,不放過屢屢跟他過不去的名流。不過也有一個特例,就是替袁紹撰寫檄文,聲討曹操並連帶罵遍他祖宗十八代的陳琳。當初曹操讀罷陳琳檄,驚出一身冷汗,曰:"讀陳琳檄可愈頭風!"破袁紹後,曹操大開殺戒。剛殺掉審配,只見刀斧手擁一人至,操視之乃陳琳也。此刻曹操氣不打一處來,責問陳琳,你為袁紹作檄,罵我也就罷了,為什麼要辱及我的祖宗?陳琳也拿不出什麼站得住腳的理由為自己辯解,只說"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耳"。左右勸操殺之,曹操不僅不殺,反憐其才,乃赦之,還錄用為從事。這確乎出人意料。恐怕只有那句"曹操性格復雜多變"能夠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