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周公解夢夢裏看每家土竈的信息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11月5日中午,到了該吃午飯的時候,家住太原市小店區佳地花園小區的居民徐敏熟練地打開燃氣竈,藍色的火焰冒出,她開始為一家人做起了午飯。“50年前燒煤炭,又費事又費鍋;如今燒的天然氣,做起飯來真省勁!”今年66歲的朱玉琬說,真希望自己的媽媽也能感受一下如今燒燃氣的便捷。

截至11月1日,經過3天安全、有序的置換,太原市又增加了4萬余戶天然氣用戶。至此,歷時13年的天然氣置換工作圓滿收官,太原市137萬余戶居民全部用上了天然氣。太原告別了“煤氣時代”,正式邁入“天然氣時代”。

跳動的藍色火苗,香噴噴的飯菜,一家人的其樂融融……這是一個城市最生動的煙火氣。從煤爐到煤氣再到天然氣,每一個發展節點,都能讓我們清晰地看到過往的歲月,散發著煙火味的點點滴滴。天然氣從稀罕物逐漸變成了每家每戶的生活必需品,一路發展而來,一批又一批居民告別了煙熏火燎,迎來方便清潔的“廚房革命”。

撿煤渣燒火做飯的日子是老太原人揮之不去的記憶

《紅燈記》裏李玉和稱贊小鐵梅的一段:“提籃小賣拾煤渣,擔水劈柴全靠她……”道出了那個年代窮人家孩子生活的艱辛。燒煤渣,燒煤糕,再到後來的燒蜂窩煤,這些都成了老太原人揮之不去的記憶。

“那時候,我和一幫小夥伴,也有著和小鐵梅一樣撿煤渣的經歷。我十分清楚地記得,從五六歲開始,每天早上都要起大早,和小夥伴們一起到機關、學校、工廠倒出來的煤渣堆裏,撿那些沒有燒透、還能散發余熱的殘煤剩渣帶回家,大塊的生火做飯,小塊的蒙火,渣渣和泥打成煤糕。”家住杏花嶺區的曹慧香今年65歲,提起童年撿煤渣的經歷,仍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在那個經濟蕭條的大集體年代,燃煤也和其他商品一樣,十分緊缺,靠憑票供應。“煤不夠燒怎麼辦?只能想辦法!”曹慧香說,“我們每人有一只用粗粗的鐵絲做成的小扒鉤和一只筐子,每當有工人用手推車將一車車廢棄的爐灰推出來時,我們便蜂擁而上,將小推車圍個水泄不通。工人一邊推車,一邊還要高聲叫喊著讓我們讓開路。”

曹慧香一邊說,一邊用手比劃著,“我們都不顧一切地搶占最有利的位置,一旦爐灰從小車卸下後,便迅速用扒鉤將爐灰最大限度地搶占到自己腳下,證明這是我的了,再一點一點扒來扒去挑揀還能再燃燒的煤渣,直到把筐子撿滿為止。”

每年一進入9月,曹慧香的父親還要儲備過冬的煤糕。煤糕是煤面和“燒土”按一定配比用水和成泥,通過模子定型後完成的,這一過程,老太原人俗稱“打煤糕”,是那個年代特殊的標記。

改革開放後,土坯房變成了磚瓦房,席夢思、雙人床取代了燒火炕,蜂窩煤漸漸替代了煤糕。“街上一聲吆喝,蜂窩煤就能送貨到家,隨用隨買,非常方便。但那時的我已經成家了,要自己燒火做飯了,別看我從小撿煤渣長大,可就是不會燒火,下班回到家,爐子常是涼的。”曹慧香不好意思地笑笑,那時候的她就在憧憬,“什麼時候可以不用燒火做飯了多好!”

劃一根火柴就能做飯 太原人迎來了煤氣時代

1979年,太原市開始籌建太原市煤氣公司;1982年,太原市煤氣公司正式成立,擔負起太原市城市燃氣的輸配供應任務。當年,隨著首批1300余戶太原市民率先用上了煤氣,從此,太原迎來了煤氣時代。

年近九旬的張明珠至今都能回憶起家裏剛裝上煤氣竈時的心情:“劃一根火柴就能吃上飯,這日子過得挺幸福!”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張明珠家的土竈拆了,通了煤氣,換上了煤氣竈,還專門給煤氣竈買了一個能放鍋碗瓢盆的櫃子。“剛通煤氣的那一天,我迫不及待地擰開開關,點燃煤氣。剎那間,一股藍色的火苗躥了上來。我欣喜若狂,從此不用天天生火燒飯了!”張明珠的女兒李建華說,每天下班回到家,輕輕松松做一頓飯,還能騰出時間來多織幾件毛衣。

太原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退休幹部宋林生,依然記得剛用上煤氣時的情形:“我們廠宿舍區是最先用上煤氣的,日子一下子煥然一新:以前中午急匆匆趕回家,半天捅不著火,經常是對付著吃一口,就又要趕時間上學上班;院子裏和樓道裏,劈材、紙片、煤糕堆得到處都是。自從用上煤氣,又幹凈又方便,我們這些平時最忙最累的雙職工,一下成了小青工們羨慕的對象。”

從零起步到氣化率50%,只用了短短幾年時間。1985年,太原市有15.7萬戶居民用上了煤氣,送氣戶數在當時和上海市並列第一,成為全國15個煤氣化大都市之一。

煤氣化讓居民享受到了管道燃氣的便捷。然而,煤氣管道的鋪設速度卻趕不上居民對用上煤氣的熱切渴望,太原市還有一些居民家中沒有通煤氣。於是,罐裝液化氣成為沒有通煤氣居民家中的新寵。

罐裝液化氣,就是平時人們口中的“煤氣罐”,使用起來和煤氣差不多,方便、快捷,成為很多沒有通煤氣居民家中的首選。但它有一個最大的危害,就是一旦發生泄漏,會引起爆炸,十分危險。“記得我以前用煤氣罐的時候,都是先擰開一點點開關,然後點火,等火著了再一點點扭動開關把火開大。”家住興華街的雷彩琴說,那時的她每天做飯都戰戰兢兢,生怕突然爆炸了。

天然氣登上歷史舞臺 讓龍城既清潔又有溫度

隨著居民對於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攀升,清潔環保的天然氣逐漸走進生活。2005年,太原市天然氣有限公司成立,同年,在丈子頭門站開工建設天然氣管道工程。2006年1月,太鋼鋼中宿舍108戶居民成為太原市首批天然氣用戶。此後,天然氣漸漸代替煤氣走上主角位置。

11月1日上午9時許,在晉源區北大寺龍興苑小區的張媛家裏,隨著燃氣竈點火器發出清脆的響聲,一團藍色的火焰從爐盤上跳了出來,望著這一場景,張媛的嘴角彎起一道好看的弧線:“早盼著通天然氣了!天然氣做飯火有勁、氣抗燒、不黑鍋、時間短,比電磁爐、煤氣不知好多少!”

上門安裝的工作人員給張媛介紹起天然氣使用的註意事項,並告訴她原煤氣卡裏的錢沒用完不要急,之後天然氣公司會統一結算,結清後會把原卡裏的錢置換為天然氣費用。

就在11月1日這天,隨著2020年太原市第四批次天然氣置換工程的完工,迎來了太原燃氣發展史上又一個重要時刻——服務省城38年的焦爐煤氣,光榮地完成了歷史使命,太原市最後4萬余戶燃氣用戶終於告別焦爐煤氣,用上了高效清潔的新能源——天然氣。

與焦爐煤氣相比,天然氣無毒、熱值高,且雜質少,是一種高效的潔凈能源。“讓龍城的天更藍,空氣更清新,環境更宜人”,這既是改善太原市環境質量的工作目標,也是太原天然氣置換工程的真實寫照,更是廣大太原市民的熱切期盼。

由於燃氣工作的特殊性,為了打贏這場藍天保衛戰,確保天然氣置換焦爐煤氣工程順利完成,以及置換後各類天然氣用戶的正常穩定供氣,太原天然氣公司召開了多次動員會,對分批次分時段置換剩余焦爐煤氣各類用戶的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為了讓置換工作順利進行,公司提前安排工作人員到每個小區宣傳,讓社區和居民了解天然氣置換的好處和程序,配合工作人員完成置換工作。”太原天然氣有限公司生產部部長牛幼飛介紹,從天然氣置換工作全部結束後來看,目前一切順利。

“自從用上了天然氣,廚房真是幹凈了許多!”家住陽光小區的王蓮蓉說,她現在打掃廚房特別省勁,還專門把電熱水器換成了燃氣熱水器,下了班一回家就能洗個熱水澡,十分方便。

“從煤糕到液化氣,從焦爐煤氣到天然氣,老一輩燃氣人傾註了心血,也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的初心就是服務老百姓用氣,我們一定將這種初心傳承好,繼續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做好城市燃氣供應工作,為省城打贏藍天保衛戰繼續努力奮鬥!”太原天然氣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朱喜成說。

山西晚報記者 郭燕傑

(責編: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