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碗和勺子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3000多年前,生活在四川廣漢鴨子河畔的三星堆人種什麼樣的糧食?當時的氣候怎麼樣?適合哪些植物生長?這些秘密,其實也埋藏在了三星堆遺址中。相關考古研究人員對三星堆4號祭祀坑出土植物遺存進行了初步研究,有了不少新發現。

稻和粟是古蜀國先民重要的糧食作物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館員閆雪介紹,研究人員在炭化物中分揀出一粒粟,在植矽體中識別出1粒疑似屬於稻葉的扇形植矽體。祭祀坑中出土的農作物遺存非常少,因此不認為它們與先民的祭祀活動相關,應該是混入的。稻和粟是三星堆先民重要的糧食作物,應是三星堆聚落中常見的植物。在祭祀活動中,燃料收集和燃燒過程環節都有可能混入農作物,比如先民準備祭祀燃料時無意中混入,或者舉行祭祀的場地上散落有農作物,這些都能造成農作物混入祭祀燃料被填入坑中。

推測三星堆祭祀活動燃料以竹子為主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館員閆雪介紹,根據4號坑出土植物遺存的初步研究,炭屑含量豐富,以竹子為主,另有少量楠木等闊葉樹種。經鑒定,植矽體中有疑似水稻、棕櫚科、蘆葦、莎草等。

鑒定出的植物遺存對研究三星堆的祭祀行為具有重要意義。推測祭祀活動燃料以竹子為主,另有少量闊葉樹種,如楠木。蘆葦、禾本科這些草本植物可能被作為引火的燃料。

初步復原成都平原當時氣候溫暖濕潤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館員閆雪介紹,根據植物遺存也可以初步復原成都平原當時的環境。竹子和闊葉樹種的發現,說明這一時期聚落周圍分布有竹林和闊葉林。蘆葦、莎草等喜濕草本植物的發現,說明聚落周圍有水域。祭祀坑出土的喬木和草本植物,反映了商代晚期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

三星堆人已種植水稻 大米小米豆類是主食

原來,在三千年多前,三星堆人已經開始種植水稻等農作物,大米、小米和豆類等是主要的食物。這麼看,三星堆人吃的主食和我們現在並沒什麼不一樣。

不過專家介紹,三星堆人應該是以大米為主食,因為小米只有零星發現。專家分析,在三星堆人之前,曾有一批從甘肅、青海過來的人,他們是吃著小米進入成都平原的,但迅速學習了水稻種植技術。到三千多前的三星堆,是以大米為主食的。

吃“火鍋”喝小酒 三星堆人的小日子巴適得很

有了糧食,如何把它們做成食物呢?做好了又拿什麼吃呢?這時,那些不起眼的陶器就派上用場了,他們也是我們破譯三星堆人飲食文化的密碼。

三星堆人如何做飯?通過1986年初在三星堆祭祀坑附近發現的這件“陶三足炊”,或許能找到答案。

它的下部是三條胖胖的腿,上部的盤面大圈套小圈,看著是不是很像我們現代人吃的“火鍋”。專家推測這是三星堆人用來烹煮食物的器具。上面的盤面分內外兩層,外層可以盛水或置物,足下可以生火,從而把上部盤沿裏所盛的食物加熱,感覺跟火鍋的原理差不多,看來四川人對“火鍋”的熱愛是有年頭了。

我們現在用碗盛飯,那三星堆人用什麼?這件“陶高柄豆”可能就是他們的“碗”。它身材修長,中間細長的部分是“柄”,上面有一個淺盤,專家認為它也是裝食物的器皿。你可能要問了,盛食物的盤子為什麼要做這麼高呢?

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講解員 麥婷:古人以前那會兒是沒有桌子,沒有凳子,他都是席地而坐,所以中間您看它的豆柄就特別長,特別高。

三星堆人用什麼吃飯?這些陶鳥頭勺把,可能就是他們的湯勺。據介紹,由於勺體太大太薄,只有勺把部分保留了下來。這些鳥頭把,長度基本為10—30厘米,直徑約2—3厘米不等。這些栩栩如生的鳥頭湯勺展現了古蜀國獨特的地方特色。

佳肴豈能少了美酒。三星堆出土的陶器中就有不少酒具。這個就是一套完整的酒具,大的叫陶盉,相當於今天的酒壺。它和“陶三足炊器”一樣都有三條腿,非常穩定,也可以在火上加熱。它周圍的叫瓶形杯,相當於今天的酒杯。

酒壺有了,酒杯有了,“火鍋”也有了,約上三五好友,吃火鍋喝小酒,看來三星堆人的小日子過得不錯,巴適得很。從今天四川人的身上,是不是也能夠看出相似的生活態度呢?

三星堆遺址4號坑發掘負責人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館員 許丹陽:陶器是當時日常生活用具,鍋碗瓢盆都是陶器,它最能代表當時大多數人的一個生活狀態。其實它的重要性,一點都不亞於那些非常精美的玉器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