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墳墓裏的幹屍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摸金三人組”劃竹筏通過地下河道進入蟲谷

2016年的《精絕古城》、2017年的《黃皮子墳》、2019年的《怒晴湘西》、2020年的《龍嶺迷窟》……近日,由管虎監制,費振翔執導,潘粵明、姜超、張雨綺領銜主演的“鬼吹燈”系列第五部改編劇《雲南蟲谷》登陸騰訊視頻。胡八一、Shirley楊、王胖子此次向雲南古滇國出發,尋找“治病神器”雮塵珠:一路上,他們找到了傳說中的蟲谷、獻王墓,經歷重重機關,先後戰勝水彘蜂、刀齒蝰魚、雕鸮、霍氏不死蟲、痋人、屍蛾等蟲怪,如願完成任務。

《雲南蟲谷》播出期間,看慣“摸金三人組”升級打怪的觀眾這次把關註點放在了“怪”上:劇中的蟲子是不是真的?真有人會下蠱嗎?劇裏的蟲子能吃嗎?不用懷疑!《雲南蟲谷》就像一部“怪奇物語”,奇奇怪怪的冷知識還真不少。

走近科學

《雲南蟲谷》中,很多蟲怪有原型,只不過劇中的“蟲子”和生活中的“蟲子”在功能上略有差異。

水彘蜂

劇中,“摸金三人組”劃竹筏通過河道時發現,洞頂垂掛著無數人形痋俑。突然,痋俑從洞頂掉落,原本被保存在俑內真空環境中的蟲卵進入水中,瞬間發育成專吸人血的水彘蜂。它們集結起來,差點把竹筏掀翻。

現實原型:

水彘蜂的現實原型是寄生蜂和螞蟥。寄生蜂體長不超過3厘米,這種蜂寄生在鱗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和雙翅目等昆蟲的幼蟲、蛹和卵裏,能夠消滅被寄生的昆蟲。螞蟥又名水彘蜂,是一種淺水生蟲類,喜歡附著在漂浮的物體上產卵。它們見水就活,迅速膨脹,兩側長出鰭狀物,遊動速度極快,咬起人來雖然厲害,但飛不出水面。

刀齒蝰魚

通往蟲谷的暗河裏還有一個隱藏boss——刀齒蝰魚。“三人組”正和水彘蜂纏鬥時,一群刀齒蝰魚被血腥味吸引而來,加入混戰。雖然只有手掌大小,刀齒蝰魚卻長著一口尖牙利齒,攻擊力極強,甚至能將鐵鏟咬出豁口。“三人組”和水彘蜂均成為刀齒蝰魚的攻擊目標。

現實原型:

刀齒蝰魚的現實原型是納氏鋸齒鯉和蝰魚。納氏鋸齒鯉以兇猛聞名,俗稱“水中狼族”,體長30厘米,以魚類和落水動物為食,也有攻擊人的記錄。蝰魚是一種小型暖水性的深海發光魚類,其體細長而側扁,體長35厘米。蝰魚是海洋深處的兇猛捕食者之一,它們有著齜牙咧嘴的恐怖形象,又被人稱作“蝰蛇魚”。不過,蝰魚只生活在千米深的深海,同人類生活並無太多交集。

屍蛾

劇中,屍蛾寄生在人的屍體內,在屍體爆炸後,成群結隊破體而出。屍蛾體內充滿屍粉,人皮膚沾上便會中毒。Shirley楊差點折在屍蛾毒上了。屍蛾乍看上去很兇猛,但戰鬥力偏弱,只是體內帶著傳說中的“屍毒”罷了。

現實原型:

現實世界沒有“屍蛾”這一物種,但“蛾”是一大昆蟲種類。生活中常見的飛蛾並沒有毒,不過它們翅膀上的鱗粉有時會使人過敏。不過,在毒蛾亞科中,世界上最美最毒的蛾是分布在馬達加斯加的太陽毒蛾。

奇識增

痋術是啥?

《雲南蟲谷》片頭有這樣一幕:古滇國獻王生性暴虐,擅使一種詭秘邪門的痋術,為給自己修建王陵,他將百姓制成“痋俑”。

在《雲南蟲谷》的故事中,古時滇國人崇尚巫術、迷信妖法,研究出一套利用痋術將怨念附到生物上的巫術,同時構造了一個“痋”體系:劇中出現的“痋人”是一種身體特征酷似人類、依靠爬行前進的大蟲,它們怨念極大,發狂瘋癲、兇殘成性。“痋引”是施行痋術必須使用的蠱蟲“藥丸”,其被活人吞下後,會寄生於人體內產卵,人體內臟為蚴蟲生長提供養分。只需三到五天時間,人體便被逐漸增多的蚴蟲填充。人變成一具幹屍,進而轉化為石化蛹。

不少觀眾看到這一幕後很疑惑:這些帶著巫術色彩的場景真實存在嗎?

在現實生活中,痋術是封建迷信,據傳與蠱毒、降頭並列稱為“滇南三大邪術”,有時也被統稱為“巫蠱之術”。傳說中,蠱毒是通過養毒蟲放蠱,來使人迷失心智的邪法;降頭術則是以符咒、屍體、鬼魂作為媒介來害人的妖術。

有時,三大邪術能並用。宋洪邁在《夷堅三誌·黃谷蠱毒》中記錄了一種源自福建的蠱毒,做法是將雌、雄二蟲交配產生的卵用銀針取出,放在人的飲食中,被害者剛吞下蟲卵時沒有任何感覺,但這些蟲卵會在人體內靠人的氣血長大,“益久則滋長,乃食五臟……臨絕之日,眼耳鼻口湧出蟲數百,形狀如一”。

巫蠱文化

“蠱”字在殷墟甲骨文中就出現了,就其字本義而言,可能是指儲存糧食器皿中的蠹蟲。春秋以後,“蠱”的含義逐漸出現兩條脈絡,一則為疾病的蠱,二則為巫術的蠱。“巫蠱”多了幾分灰暗色彩、神秘氛圍。

根據於賡哲教授在《蓄蠱之地:一項文化歧視符號的遷轉流移》一文所述:“蠱”字很早就與巫術相涉,具體原因不詳,也許是因為儲糧器皿中羽化的蠹蟲給了人們一種幻惑的感覺,導致“蠱”字與神秘的超自然力有了瓜葛。

說到與“蠱”有關的巫術,最有名的當是漢武帝戾太子案中的“巫蠱”術。根據《漢書》卷63《戾太子傳》的記載,其方式是以桐木人象征仇敵,施以法術,埋入地下,企盼以此加害於對方。

“巫蠱之術”內含多種分類,在《雲南蟲谷》中,王胖子中的是“舌蠱”:“摸金三人組”進入獻王的明樓後,發現房梁上吊著一個布偶。貪財的王胖子嘴上說著要爬房梁將布偶燒掉,但上去後,打開布偶的嘴巴,卻發現裏面有塊古玉。他聞了聞、舔了舔,便中蠱了。隨後,王胖子不僅發出了奇怪的聲音,還失心瘋對同伴下死手,甚至衝進墓道啃食千年幹屍。很快,Shirley楊找到王胖子中蠱的原因——玉的表面塗有一層致幻藥物。這一幕也揭開了“巫蠱之術”的隱秘一角:很多時候,巫師不是給人“下蠱”,而是“下藥”。

我國有著悠久的“巫蠱文化”,而“巫蠱傳聞”也經歷了文化圈層的流變。於賡哲認為,“南方眾多的地方病、好巫鬼重淫祀的地域文化使其成為北方人‘蓄蠱想象’的最佳溫床,而融入主流文化圈也就成為該地擺脫這一汙名的不二法門。弱勢文化融入主流文化圈之後,自身的蓄蠱汙名會逐步消逝”。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歷朝歷代明令禁止“巫蠱之術”。例如,《漢律》規定,放蠱人和指導別人放蠱的人都將被於街市當眾執行死刑;《唐律》有“造蓄蠱毒及教令者,絞”,《大明律》將巫蠱定為“十惡”,而《大清律例》也將蓄蠱殺人者定為死刑。

鏈接

影視劇中的“巫蠱”

除了《雲南蟲谷》,還有不少影視文學作品將傳說中的巫蠱之術加入了情節之中。例如,金庸在多部作品中,都塑造了精通巫蠱之術的角色。

《倚天屠龍記》中,華山派掌門“神機子”鮮於通用到了著名的“金蠶蠱毒”。他飼養金蠶,制成毒粉,藏在扇柄之中,扇柄上裝有機括,一加撳按,再以內力逼出,便能傷人於無形。光明頂上,鮮於通與張無忌對戰時,便施放金蠶蠱毒,但被張無忌吹回,鮮於通反受其害。

在影視作品中,擅用蠱毒的角色通常是反派。《天龍八部》大反派丁春秋的武功絕學多與蠱毒相關:腐屍毒是用腐爛的毒屍向敵人發動攻擊;三笑逍遙散是用毒蛇、蠍子、蜈蚣、毒蟾蜍、毒蜘蛛制作而成,中了三笑逍遙散的人,會在不知不覺中發出奇怪笑聲,笑過三聲後斃命;化功大法則是掌中所蓄毒質隨著內勁直送到對手體內,受者手腳麻痹、經脈受損。

而金庸的多部作品中都出現了五毒教。教中人物亦正亦邪,性格鮮明,令人印象深刻。如《笑傲江湖》中五毒教教主藍鳳凰,她性格颯爽、率性風流,喜歡養毒蛇,能煉制傳說中苗族人的蠱毒,還善於配制各種劇毒。巧的是,書中的五毒教正是來自雲南。

有時,蠱毒也被作為一種貫穿整部作品的線索。在電影《妖貓傳》中,楊貴妃飲下一杯含有蠱蟲的毒酒。白龍為守住楊貴妃的容顏,吸走其身上的蠱毒。之後,白龍化為妖貓利用蠱毒復仇。

有意思的是,“下蠱”一說也經常被人們用在日常交際中,形容人迷失心智。在最近的熱播劇《喬家的兒女》中,聽聞父親喬祖望要娶保姆曲阿英當老伴,女兒喬四美的憤怒之情溢於言表:“你是不是被她下了蠱啊?”

畫外音

潘粵明:“痋人”都是武行人員扮演的。裝備不透氣,他們戴上頭套只能憋著氣演,一套衣服差不多有100斤,非常辛苦。為了還原原作的真實度和兇險度,演員每天都在冒險,最難拍的是臨近殺青那幾天,拍“烏頭肉芝槨”這場重頭戲。我們頂著40攝氏度的高溫,頭衝下一吊吊一天,一直在咬牙堅持。

張雨綺:這是一部下飯劇。劇中昆蟲很多,蟲子高蛋白,所以觀眾看劇的時候,不僅劇好看,還能接觸到自然科學知識,非常有營養。大家看到蟲子別害怕,你就想它都變成一盤菜了,炸一炸,就著兩口酒吃一口,還挺香的。

讀讀看

雮mù塵珠

水彘zhì蜂

蝰kuí魚

雕鸮xiāo

痋téng術

蠱gǔ毒

降jiàng頭

蚴yòu蟲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