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樹上西紅柿爛半個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這一年我們不僅見證了現象級的《覺醒年代》,更有《山海情》《跨過鴨綠江》《光榮與夢想》等等。

國產劇突然在今年“脫胎換骨”,就連豆瓣評分,都是集體衝著9.0往上去的。

近期,又一部主旋律大劇《功勛》日前在北京、東方、浙江、江蘇四大衛視黃金檔同步開播。

讓番茄君驚訝的是,開畫不久它就拿到了9.0的高評分。

這部劇不僅在開播前攢足了熱度,開播後更是連續多日,在四大衛視收視率同時破第1,在上海衛視和江蘇衛視的收視率更是逼近2,這還不算網絡平臺的熱度,不可謂不火爆。

這到底是一部怎樣的劇?憑什麼這部主旋律新劇這麼“能打”,還能拿到堪比“神劇”的超高分?

今天,番茄君就帶大家看一看這部——

《功勛》

《功勛》是一部多位導演聯合執導的“單元故事”類劇集——其題材取自於首批8位獲得“共和國勛章”的人物真實故事。

他們分別是李延年、於敏、申紀蘭、孫家棟、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和屠呦呦。

我們先從第一單元《能文能武李延年》的故事看起。

故事開始,便是1951年7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後期的“開城談判”。

由於美國一直想在談判桌上撈到在戰場上撈不到的東西,談判很難進展下去。

雙方沒說幾句話,談判就破裂了。

美國人的條件得不到滿足,雙方只能在戰場上見真章。所謂的“聯合國軍”不斷發動了“夏季攻勢”和“秋季攻勢”,想要將戰線推進至三八線以北30公裏到60公裏,然後繼續進行談判。

我們的誌願軍只能應戰,這時候多拿一寸土地,談判桌上便可以多一分籌碼,於是戰爭開始往殘酷的“寸土必爭”方向發展。

而本單元的主人公李延年(王雷 飾),則是負責攻擊346.6高地主攻部隊三營七連的指導員。

作戰會議上,三位連長為了爭主攻地位吵得面紅耳赤的時候,只有李延年一句話不說,在默默思索著什麼。

因為,他在細細體會營裏的作戰安排。

得到營長的肯定後,李延年還提出了一個新的襲擾和攻擊計劃,這個計劃得到了全營的一致認可。

因為這個計劃非常好,營長特批按照此方案執行。七連連長十分佩服李延年的指揮水平,還給他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不過前腳開作戰會議,後腳七連就出了岔子。

因為之前部隊打得太過慘烈,七連一名叫小安東的戰士開了小差,當了逃兵。

被抓回來後,小安東已被綁在樹上,七連長掏出槍就準備斃了他。

之所以叫“小安東”,是因為他年齡很小。

他從小是個孤兒,之所以當逃兵,是因為他怕自己死了,曾經照顧他的二妞得不到照應。

雖然情有可原,可無論在哪一支部隊,逃兵都是該死的罪行。就在張安東要被槍斃時,李延年站了出來。

大戰在即,所有戰士本就人心惶惶,如果張安東再被槍斃,李延年怕影響了隊員的情緒。

一來,他們七連是整個營裏“解放戰士”(即國民黨俘虜兵接受改造後變成的誌願軍戰士)人數最多的,如因為張安東一人影響整個部隊,得不償失。

二來,美軍方面有國民黨舊部的特務,有的人已經喬裝打扮混進了誌願軍部隊,動搖前線將士的思想。

深諳思想政治工作的李延年,做了戰前動員講話,他告訴了大家張安東和二妞的關系,先讓大家理解了兩人的難處。

之後,李延年推己及人,他問了連裏其他戰士,引導他們談起自己妻子對家庭的付出和犧牲,並肯定了中國這麼可愛這麼好的妻子和姑娘還有千千萬萬。

最後,他將大家參軍的意義,以及抗美援朝的意義引了出來。

當兵,就是為了保護家鄉的親人,保護國家;打仗,就是為了戰火不燒到自己的家鄉,就是為了自己家裏人的幸福。

一番戰前動員,讓張安東徹底知道了自己的錯誤。

之後李延年掏出配槍,所有人都在為張安東求情,怕他被槍斃,李延年卻沒有猶豫地開了槍。

這一槍,打在了張安東頭頂的樹幹上。李延年告訴他,那個舊的張安東已經死了,而新的張安東,要為中國千千萬萬個二妞而戰鬥。

一次危機事件,就這樣解除了。

從作戰會議到戰前動員,我們能看出李延年不僅軍事水準過硬,做思想工作也是一把好手。

晚上,對346.高地的攻擊開始了。

整個七連打得很拼。

有的戰士為了不讓大部隊暴露,在受槍傷的情況下踩著地雷待了一個多小時,最後英勇犧牲。

有的戰士在敵人衝上高地的時候,用鐵鍬石頭作為武器,與敵人搏命。

更有傷了腿和眼睛的戰士配合作戰,一個當腿,一個當眼,向著衝上陣地的敵人進攻。

因為高地反復爭奪,三營傷亡很大,八連和九連幾乎打光了,李延年不得不重新安排整合。

他們到底能不能守住346.6高地,李延年最後的命運如何?這就留給大家自己看了。

作為一部多位導演合拍的單元故事類主旋律電視劇,《功勛》在質量和質感上,一點不輸院線電影。

就拿毛衛寧導演執導的《李延年》這個單元來說,在戰爭場景的調色和調度上,就稱得上國內頂級。

夕陽西下,戰場狼煙,你能感受到戰爭過後那種肅殺的氛圍。

而整個單元故事,都以冷色調為主,重在為觀眾營造真實戰場的感覺。

在諸多場景的戰爭場景的調度上,番茄君甚至認為其不輸高希希的國產大劇《大決戰》。

守陣地,有步炮協同,有迫近作業,有三人狙擊小組,我誌願軍的戰略戰術發揮得淋漓盡致。

攻陣地,看得到三三制戰鬥小組,

看得到潛伏、隱蔽、燈語、爆破,甚至普通觀眾都能感受到誌願軍在戰術上的協同性和統一性。

雖然沒有大兵團作戰的大場面,但只用幾集電視劇的篇幅,就講明白了為什麼攻(守),怎麼攻(守),攻(守)什麼,細細看來全是章法。

尤其在演員妝容上,這部劇絲毫沒有懸浮感和塑料感。

隨便截一張劇照,看得到演員臉上的血和泥土結成的痂,皮膚粗糙黝黑,就像鐵皮一樣。

再看懟臉大特寫,幹裂的嘴唇,是好幾天水米未進;深深的眼袋,說明他沒有休息好;皮膚上的泥土跟隨肌膚紋理散開,是很久沒洗臉;眼角的血絲,則因很久沒合眼。

能從妝容上讀到故事,雖然鏡頭一閃而過,無疑增加了故事的可信程度。

這也是《功勛》這部劇吸引觀眾的原因。

除此之外,畢竟描述的都是功勛人物,怎麼呈現他們為共和國的貢獻,導演組應該做了精心的規劃。

導演組沒有按照“人物傳記”一樣的敘事方式,而是選取了“高光時刻”作為切入點,突出了這些英雄們“平凡中的不平凡”。

拿第二個故事於敏來說,他是我國的“氫彈之父”,著名物理學家。

故事聚焦在氫彈研制中方案探索和生產階段的重重困難中,同時主要從於敏的生活入手,塑造新中國第一批科研人員的真實生活面貌。

雷佳音飾演的於敏,不善言談,不茍言笑,看起來憨憨的,笨笨的。

頭上有一撮頭發一直支棱著,對家裏的事不管不顧,不知道東西放在哪兒,不會幹家務,甚至不會給孩子換褲子。

但是,他的大腦始終在高速甚至飛速運轉,像一臺永不停歇的計算機一樣在計算著。

如此外表之下,當他爭論起科研問題,卻富有熱血和激情,能言善辯;當要攻關難題的時候,專一忘我,精準敏銳。

這讓我們不得不佩服那一代科學家的偉大,也真真實實了解到,他們為了國家到底做出了怎樣的犧牲。

講述八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事跡,不得不說《功勛》的分量很重。

但越是分量重,它的切入視角反而越“輕”。

《能文能武李延年》只不過講述了一個346.6高地來回爭奪的故事;

《無名英雄於敏》則聚焦於於敏家庭生活和科研生活中的小事,有拌嘴有調侃,有艱難有欣慰。

這正是《功勛》厲害的地方,它舉重若輕,有四兩撥千斤之力,它也見微知著,從小處著眼,講述著大人物的大道理。

很多影視作品都習慣從“大”處著眼,但《功勛》反其道而行之,將宏大的故事變得日常化、生活化,將“偉光正”的英雄變成了可知可感的普通人。

他們本來也就是在自己崗位上幹出不平凡成績的“普通人”,不是嗎?

這種主旋律,是“潤物細無聲”的主旋律,它讓我們這個國家的精神,讓我們民族的脊梁,深入到每一個觀眾心裏。

《功勛》之後還有很多集,八位人物將陸續出場,好戲才剛剛開始。

還沒有看的觀眾,一定要抓緊開始刷,這樣的好劇絕不能錯過!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