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自己妻離子散的簡單介紹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晚年的李淑一受到了黨和組織的殷切關懷,在最困難的時候,毛澤東甚至將自己的稿費拿出來接濟她。1997年,李淑一逝世,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各行業進步人士紛紛出席告別儀式。這位老人是誰?為什麼就連毛澤東都要禮讓三分?

也想不思量,可免相思苦 ,幾次細思量,情願相思苦

1957年,福湘女中(今長沙市十中)一教室裏,學生們掩聲哭泣,雙眼紅腫。“意映卿卿如唔,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講堂上李淑一動情地誦讀著那一封永遠無法收到的信——《與妻書》。這封信是少年英雄林覺民寫給他愛妻陳意映的絕筆,作時為一人,再看時已然成一鬼,心中的愛戀與思念太過厚重,著在書上、字字滴血。李淑一情不能己,這說的不正是她麼?良人出門外,不知幾時歸。

英烈林覺民《與妻書》原稿

這已經是李淑一在這裏教書的第17個年頭了,此時的她也已經56歲了,身子骨已不再像早幾年一樣硬朗,眼睛也愈發模糊。夜晚,忙碌了一天的她回到了那個陳舊、狹小的教工宿舍,點上了一支蠟燭,用毛巾擦了擦布滿灰塵的臉。照著鏡子、沾上一點水,理了理那不知道是白中摻了黑,還是黑中摻著白的日漸稀疏的頭發,最後再倒上一茶杯熱水,端坐在一小方桌前。

她翻開那夾在語文課本裏疊得整整齊齊的信,摩擦良久。信封還是粘好的,其實這一封來自北京的信她早就收到了,因為有些害怕和擔憂,所以遲遲沒有打開。信封鼓鼓的,足以體現寄信人的尊重與重視,這於她,又何嘗不是一種慰藉?她躁動不安的心終於有了些許的平靜,該清醒了,她對自己說。於是,就是在這樣復雜的心情下,李淑一用顫抖的、粗糙的手打開了那封來自遠方的信。

李淑一

信裏密密麻麻的字,足有四頁之多,而在其中,來人附了一首詩“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讀此句,李淑一頓時淚如雨下,隨後的“寂寞嫦娥舒廣袖,萬裏長空且為忠魂舞”更是讓她悲喜交加,不自覺,淚水已浸濕信紙。

在收到這封信之前,她心裏是有怨的,她怎麼能不怨?她心裏哀痛不止,回味這坎坷的一生,她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有人能顧大家,有人顧好小家就已經用盡了力氣,半輩子都已經過去了,她花了足足20年去等一個人和履行一個諾言。用李淑一的話來說,她愛慘了那個名叫柳直荀的男人。蓬生麻中,不扶則直,就像她對他的愛,不知不覺,已然貫穿了她的一生。

毛澤東和楊開慧

這是一封來自主席的回信,其實剛開始就連李淑一自己都不確定主席是否能看見。就在前不久,作為語文教員的她領著學生們一起誦讀主席近期在《詩刊》發表的18首詩作,感嘆其文采斐然之余不禁疑惑。記得青年時,她無意間讀過一首主席寫給開慧(毛澤東之妻)的詞《虞美人·枕上》,具體內容已記不清了,只記得依稀兩句“曉來百念都灰燼,剩有離人影”,寫得情意綿綿,滿是心中的不舍與無奈。如今好友已經過世27年了,不知道主席心裏是否還記掛著她這位閨中密友,他的結發妻子。

不過就在她看見那句“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時,她心下了然。主席從來沒有忘記過開慧,他稱她為“驕楊”,可是楊柳已入九重霄,即是天人永隔。柳說的就是她的丈夫,堅定的無產階級戰士——柳直荀。

柳直荀

其實,早在1933年,柳直荀犧牲的消息就已經傳出來了,但她不信,那溫厚仁義的謙謙君子怎麼會死?他們1925年結婚,相濡以沫的日子才三年啊!記得有一次她問他:為什麼選擇我?他目光澄澈地看著她:你既有新知又有舊識,家庭和孩子交給你我安心。想到這兒,李淑一啞然失笑,她的直荀一直都是這麼克制,不會說好話哄人開心。但是她心裏都明白,他亦知道她懂他,國將不國,人又何人?心中已有國,再無法顧家。她懂,在她嫁給他時就已經做好了“未亡人”的準備。但沒想到,噩耗來得這麼快,她果然還是沒有想象中的灑脫。

一晃已經24年了,革命勝利了,新中國也已經成立12年了,柳直荀對她的承諾最終也沒有實現。想著想著,她走到了一面灰色的,在已經看不出原先是什麼色的墻壁旁,輕輕地撫摸著一張早已泛黃,甚至人影都日漸模糊的照片。那是她和柳直荀的結婚照,也是此生唯一一張合影。

柳直荀和李淑一合影

在照片旁還掛著兩張獎狀,一個是女兒柳挹群的藍田師範大學(今湖南師範大學)錄取通知書,另一個是兒子柳曉昂上海交通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李淑一幾乎每天都要再看一遍,仔細地讀著上面的每一個字,讀多少次都不覺得膩。因為這兩張紙背後是她對柳直荀的承諾,他既信任她,她亦不負他。

之前啊,柳直荀說過,等時局安穩點,就回來接她和孩子。李淑一笑了,大騙子騙得她好苦,如果說這輩子夫妻緣分淺,那麼非得要重結來生願,讓他加倍償還才行。想到這,她又不禁扼腕,那“驕楊”而非“嬌楊”的女子開慧也已乘風而去27年了,想她還是她和柳直荀的媒人呢。多少次的午夜夢回,她也不禁問自己,如果當時她不是選擇做他的後方,而是站在他的身旁,和他並肩作戰呢?那一家三口團聚的日子應該就能更久一點吧。

她羨慕楊開慧的勇敢,羨慕她能在世人面前大聲說出的那句:要讓我和毛澤東脫離夫妻關系,除非海枯石爛,太陽打西邊出來!

毛澤東和楊開慧

幾十年的等待,李淑一從少婦磨成了老嫗,她等得好絕望、好痛苦。不想再思念了,可是不能,沒有對柳直荀的炙熱的、忠誠的愛,她一個有“共匪”名號的女人是不太可能在那個遍布白色恐怖的時代,獨自把兩個半大的孩子培養成大學生的。

多少次的午夜夢回,她都夢見柳直荀回來了,每一次歡欣鼓舞地睜眼,都是空蕩蕩的房間和被淚水浸濕的冰涼的枕頭。有一次,她夢見柳直荀臉上、身上都是血,肚子上還有一個血淋淋的大洞,她慌了,睜眼時汗流浹背,於是她提筆寫下了“征人何處覓,六載無消息。醒憶別伊時,滿衫清淚滋。”。這首詩後來被她夾在寄給主席的信裏,也就有了後來的主席贈詩回復。原來她的愛人早在1932年就已經被殺害了,而那首名叫《菩薩蠻·驚夢》的詩寫於1933年。估計是柳直荀思念妻子和孩子吧,所以才會托夢告知死訊。

柳直荀和李淑一

昏黃燈光下,李淑一環顧著這方小小的屋子,放眼望去實在簡陋。孩子在時,他們的學習、生活以及為了供他們學習而努力的補貼家用已經霸占了她全部的精力,無暇再顧及其他。然而,隨著年紀的增加,腦子也不中用了,時常在教書、散步的時候,大腦一空,不知身處何處。孩子也已經從大學畢業,離家闖蕩自己的事業去了。小小的房間以前覺得狹小、擁擠,但現在怎麼這樣空曠?柳直荀時隔多年,再次闖入了她的夢。

她又伸手輕輕地拿出了裏面疊得整整齊齊的衣服,是她做給丈夫的新衣,放著放著都舊了,可依舊沒人穿。這是早幾年柳直荀離家,她思念他時所做的衣服,條件有限,爭取兩年做一件,想著他回來就有新衣服穿。可是到後來,局勢越發不好,她也被反動分子抓進了監獄,經濟狀況每況愈下,她也已經顧不上縫制新衣了。再後來,即使想做也猜不出丈夫的胖瘦、尺寸了。

李淑一和毛主席

其實早幾年,即使她帶著兩個孩子,經濟條件不好,但由於性子溫良謙遜、讀書頗多,所以也不乏追求者。但她總以丈夫未歸為由,斷然拒絕。她心裏明白,若還活著,早就回來了,是人的執念吧,沒有看見屍首,就仍抱有一絲幻想,更何況她答應了要把他們的孩子撫養成國之棟梁。孩子們都是英勇之後,又怎麼能冠以他姓,叫別人父親?雖然柳直荀誇她有新知和舊識,但是從小刻在骨子裏的不二嫁讓她沒辦法拋棄他。

李淑一在外面很少跟別人說起丈夫,當時時局動蕩,她不想再招攬什麼麻煩,所以直到現在也很少有人知道她是英烈之妻。這麼多年過去了,她從來沒用過這個身份謀求過什麼特殊待遇,但是她現在好想站在高高的城墻上替故去的好友楊開慧和丈夫柳直荀看一眼這充滿生機的、人民日益幸福的新中國啊,替他們看看他們甘願付出生命的盛世太平。

李淑一在寫信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李淑一,1901年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家境殷實,自幼愛讀書。在那個新舊文化碰撞的年代,成為了為數不多的女學生。等她上中學的時候,社會日益動蕩,新舊文化各有擁護者,每一天都能感覺到變化,這變化有時是好的,有時又不好。戰爭、學生運動、西學東漸充滿了她整個青春。當時或許覺得這樣亂的日子格外難挨,但李淑一沒想到,就是那些苦難的日子和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時刻,成了她日後午夜夢回都再難追憶的美好時光。

雖說那時,念了不少書,但李淑一心裏依舊是迷茫的,人腦中的傳統思想就像是體內的一根肋骨,想要拋下談何容易?非打碎重塑不可。盡管社會上,一些讀書人大談特談西方文化和馬克思主義,但在大多數青年心裏其實是迷惑的,哪一種才是更好的?想要改變,可改變要付出得太多,故而不敢改變。

柳直荀和李淑一的結婚照

幸而,她遇見了對她一生都有重要影響的楊開慧。其實,因為父輩相熟的關系,她倆早就認識,但真正讓她了解楊開惠,並和她成了知無不言的閨中好友還是在初中。那時楊開慧嘴裏時常有一個潤之哥哥,提起時滿含笑意。她和別的女生不一樣,笑的時候不會低頭捂嘴,她想笑就大聲笑,笑聲清爽,就連偶然聽到的人都會被她的歡樂感染。正因如此,盡管她時常會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但她身邊依舊有很多好朋友。

但這一次可真是栽了跟頭,楊開慧居然剪了一頭齊耳短發!老師在講堂前暴跳如雷,直呼“不男不女”!這回真是玩大了,身邊圍著的人哄一下,全散了,或冷笑、或避之唯恐不及,可是楊開慧依舊堅持自我。

就在這個時候,互為室友的兩人關系愈發親密。李淑一喜歡聽她說一些新思想,也羨慕她那敢愛敢恨的性子,也正是因為楊開慧的一片赤誠,所以無論是無產主義還是潤之哥哥時隔27年也依舊沒有忘記她。她記得開慧在犧牲前說的一句話:我死不足惜,惟願潤之革命早日成功。即使是後來身陷囹圄,李淑一也常常用此句激勵自己。

毛澤東和楊開慧

因為與楊開慧相熟,所以李淑一也有幸在早年認識了這位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毛澤東。在此二人帶領下,李淑一也積極地參與學生運動,宣傳新思想。他們三人智鬥過警察、滿街亂竄以躲避追趕。

還有一次,她們的同學袁舜英受不了夫家的惡劣對待,投河自盡了。打聽之下才知道袁舜英是童養媳,在夫家過著奴隸般的日子,好打抱不平的楊開慧登時帶著毛澤東和李淑一,還有一幫小夥子衝進那夫家去尋求一個說法。經過一段時間的周旋與對抗,那夫家最終承認罪行,並做了一定的補償。

她們也曾在夜晚高歌,也曾互訴誌向,當然也會談及愛情。楊開慧因為父親關系,早年就與毛澤東相熟,1920年,兩人結成伉儷。但是政局混亂,毛澤東不得不奔赴前線。有一次毛澤東心裏實在難挨對妻子的思念,於是著有上文提到的《虞美人·枕上》一詩,“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李淑一記得開慧興致昂昂地把這首充斥著愛意的詩拿給自己看的樣子,紅腫得眼睛滿含笑意與嬌羞,看樣子不知道哭了幾次。

楊開慧

24歲的時候,經過毛澤東和楊開慧的介紹,李淑一和毛澤東好友柳直柳直荀結婚了。柳直荀家境殷實,父親學貫東西,自小就經受嚴格的指導,後來在楊昌濟和毛澤東的影響下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其人溫潤儒雅,常常因學習和踐行馬克思主義而忘記吃飯。

雖然他性格溫良有禮、愛好讀書,但是卻是個“有脾氣”的人。當帝國主義分子威脅要開除他們時,他大喊:

“救國圖存,生存亦難保,何況一紙學籍?”

他振臂一呼,帶領學生罷工,誓要跟那虛偽的政府、小人劃清界限。他在人群中步伐穩健、目光堅定:“中國正在覺醒,我們要讓更多的人看到我們的力量!”。

他畢生都將忠誠與身軀奉獻給黨,獻給了這個他深深眷戀的土地。也正因如此,當親生父親勸他換條更安穩、更舒適的生活,甚至企圖用李淑一和兩個孩子說服他,然而柳直荀一口回絕:

“人生在世,不是僅為一口飯!為無產階級奮鬥終生是我的信仰,又怎能中途變節,作小人之態?淑一支持我,她明白我的。”

柳直荀

回顧一生,李淑一和柳直荀的琴瑟和鳴僅三年而已,但是彼此的感情卻已經貫穿一生。柳直荀是愛李淑一的,所以在被小人汙蔑就義前他僅提出了一個要求:請把我的事情搞清楚了,再告訴我的妻子李淑一。然後,在高喊一聲:“我是忠實的、合格的共產黨黨員”後,慷慨赴死。

往日的時光一去不回,故人也已成了西天的雲彩,不可追,無可追。蠟燭光早已燃盡,茶杯裏滿杯的熱水也已經冰涼刺骨,不知什麼時候,小小的、昏暗的房間裏透出一抹微亮的光。太陽升起來了,天亮了。是啊,昨日已成過去,她,也該放手了。

監利縣柳直荀烈士紀念園

1959年9月的一天,主席再一次收到了李淑一的來信,他對這個妻子早年的好友十分關心,更為李淑一對柳直荀幾十年如一日的愛感到萬分欽佩。但是這一封來信,李淑一卻提了一個讓他有些難辦的請求——國慶期間,在天安門城樓觀禮。要知道,即使是國家主席也是不能罔顧國家制度和規定的啊,前幾日,受人所托在國家文史局安排工作,被文史局拒絕後,他便不再薦。而這一次......

主席細細思量,一咬牙,罷了,立刻找來秘書詢問觀禮人選及規章流程。最後李淑一還是憑借著幾十年中學語文教師和培養大批國之棟梁的卓越貢獻而收到了城樓觀禮的請帖,實現了願望。

當李淑一站在高高的城樓門前俯瞰著那一張張歡樂的笑臉,目光所到之處,皆是一片祥和。怨早已不怨了,看著這盛世太平和人民的滿眼笑意,不覺間,已淚流滿面。這就是開慧、直荀心裏、夢裏都盼望著的和平吧。現在人民已經當家作主了,再也沒有妻離子散和戰火紛飛,各家各戶都能吃得上飯了,孩子也都有了出息,正奔向他們自己的未來,苦難的日子一起不復還了,可我真的好想你們啊。

微風拂過李淑一的臉頰,帶走了幾滴淚水,又卷走了樹上的三兩葉子,向遠方盤旋而去,它要到哪裏去?未來。

時間一轉眼來到了2021年,在這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覺醒時代》“火”出了圈,陳獨秀的灑脫、周樹人的狂、毛澤東的英姿、辜鴻銘的膽。然而,這些都還不夠,這部劇被稱為良心巨作,兼容人氣與深度的關鍵,歸根到底三個字“接地氣”。

以前我們總愛把歷史偉人“神化”,似乎這世界只有兩種人,偉人和我們,但這部劇還原了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在這裏,偉人們也有七情六欲,看見好吃的也會忍不住吃,理念出現分歧時,也會互相爭執,恨不得打上兩拳頭才解氣。在這裏,老子也會和兒子鬥氣,當然也會用笨拙的、拘謹的方式表達著對彼此的愛。

《覺醒時代》劇照

當我們在品讀這部巨作的時候,時而會為陳家父子的日常“拌嘴”捧腹大笑,仿佛看見了自己和孩子的日常,時而也會為那再也收不到的情書而淚流滿面。在那個戰火紛飛,民族和國家命運晦暗不定的時代,活著已然成了最辛苦的事,而那些心有淩雲壯誌的有識之士早已做好了為民族復興奮鬥終生的準備。

“願以吾血澆吾土,換江山如故”,這是他們的覺悟,他們的畢生所願,換句話說,他們活著就是為了犧牲。陳家三子用生命鑄成了中國人民的脊梁,仁人義士們的英烈之血遍灑神州大地,這血染的紅旗分外鮮紅。它就像一抹塗料,在那早已斑駁、陳舊、懦弱、麻木地畫上狠狠地寫了一個“新”字。革命!摘掉東亞病夫的帽子!撇去半殖民地不合腳的破鞋!豎起中國人的脊梁,奪回華夏民族的尊嚴!紅日冉冉升起,再回首,此時此刻,天地早已換了一副模樣。

新中國成立

致敬歷史,放眼未來。謹以此篇致敬——偉大的毛主席和那些為國家拋灑熱血的革命先烈,以及當今時代奮戰在各自人生崗位的每一個“打工人”。

你所在的今天,就是革命先烈們滿懷希望的明天;你今日的汗水和笑容就是毛主席日思夜想,翹首以盼的理想生活。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如今延喬路的盡頭也已繁華似錦,擡頭看,天安門城樓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而那頑強的、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也將永不消磨。

——致敬偉大的毛主席,偉人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