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紅鯉魚進屋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講述桂林神話山水傳說.陽朔山水的傳說故事。探索陽朔古鎮古村的特色。陽朔旅遊達人強哥。帶您走遍陽朔的山山水水

感謝大家的美好時光陪伴最新最全的山水傳說故事

桂林古跡故事傳說100集

桂林山水傳奇第36集

桂林的古城門

據明初陳璉《桂林郡誌》所知,自漢武帝劉徹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今桂林築城設始安縣,漢始安縣城(今桂林)有八個城門:(1)威遠門,在原甘棠橋之北,今東安路鐵路立交橋附近。(2)肅清門,在原將官所之西,今三多路與翊武路交匯處。(3)朝京門,在舊北門之北,今疊彩電影院東南附近的大街上。(4)龍堂門,在白龍洞前,今南溪公園大門附近。(5)陽亭門,在今象鼻山南側象山南路約100米的古宜山(象鼻山曾名宜山)渡附近。(6)通波門,在雉山之南,今山麓附近的供電局內。(7)伏波門,在八桂堂之東,今濱江路北端附近。(8)洗馬門,在舊水車巷東,今疊彩路與龍珠路交匯處。其古漢城,周三十裏,高一丈二尺。 從漢以後,以至隋代,因資料缺軼,各代城建情況無法一一印證。 唐代桂林幾次修築城池,所辟城門如下: 一、初築子城。唐莫休符《桂林風土記?衛國公李靖》:約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所制,號曰始安郡城。明陳璉《桂林郡誌》:“子城在漓江之西滸,周三裏十有八步,高一丈二尺。桂州子城,自衛國公(李靖之封號)。”辟有三門:(1)正南一門,俗稱馬王門。宋崇寧間,經略王祖道復開,改曰勝仙門,在今中山中學操場處。(2)東一門,稱東江,俗稱下東門,在今漓江路北端與解放橋西引橋連接處。(3)西一門,舊懸掛有靜江軍額,俗稱西山門,在今市教育局外解放東路的大街上。因官署多集中於子城中,故此為行政區或稱衙城。 二、改築外城。《舊唐書?王晙傳》:“景龍末(公元710年),累轉為桂州都督。桂州舊有屯兵,常運衡、永等州糧以饋之,晙始改築羅郭,奏罷屯兵及轉運。”據李渤《南溪詩並序》及弟李涉《南溪玄巖銘並序》[兩則資料均於唐寶歷二年(公元826年)刻於南溪山玄巖,尚存]可知,王晙改築的羅郭,即漢城的南部向北緊縮了三裏,而北面城垣並無變化。其後,直到大中年間(公元847-860)蔡襲重修城,又恢復了古城外的原貌,據《臨桂縣誌》記載,將漢城中的威遠門改稱懷威門外,其他七個城門依舊。 三、再築夾城。據《桂林風土記》載:“夾城,從子城西北角二百步北上,(實應為:從子城西北角向西二百步北上,至寶積山,疊彩山)抵伏波山,緣江南下,抵子城逍遙樓,周回六七裏。光啟年中,前政陳太保可環創造。”夾城新辟二門:其一稱南羅門,在今中國人壽保險公司桂林分公司附近的中山中路大街上。其二名北羅門,在原市婦幼保健院附近的中山中路大街上。夾城的修築,使桂林“培崇氣色,殿若長城”,“南北行旅,皆集於此”,成為唐代商業集中地之一。 宋代桂林城池累有修築,所耗人力、物力及財力,可謂空前。 北宋辟有六門:(1)寧遠門,又稱南門,在今桂林日報社與杉湖大酒店之間的大街上。(2)平秩門,在今微笑堂與培智小學之間解放西路上。(3)利正門,在今樂群路市場北出口樂群路上。(4)行春門,在今東華路東端與濱江路交匯處附近。(5)原子城的東江門。(6)順慶門,位於今微笑堂南側的中山中路上。 南宋制置使李曾伯,經略使朱禩孫、趙與霖、胡穎四人,在十四年間相繼主持四次增築桂林城池。李曾伯任內辟有癸水門(漢稱伏波門)、就日門(漢時的洗馬門)、寶賢門(在今廣西師範大學附中),另一小門在今三皇路中段附近,未名。建有北城一座,辟鎮嶺門(即唐代北羅門附近);又建南門月城一座(在今陽橋南面),辟南月城門(在今華中華商廈的中山中路大街上)。 朱禩孫任內辟城門兩座:(1)威德門(元稱小南門,其城門是取“賴朝廷威德,年谷屢豐,邊鄙不聳,盜賊衰息”之意。)(2)麗澤門,在漢代肅清門處。 趙與霖任內雖未創築新城,卻“創築沿江泊岸石城,自南門青帶橋(今稱陽橋)東起,至馬王山腳”。 胡穎任內辟有:(1)西清門,在鸚鵡路與翊武路交匯處,後被毀。(2)自粟家山(今稱鐵封山)下起,至馬王山(今稱疊彩山)下,並山上城,辟城門二座,始未名。其南的城門,位於今挖新湖與漓江相通水閘附近;其北的城門,與西清門一樣始無名,明代時才名東正門。清代時,因城門在原稱鎮南峰的鐵封山東南麓,得名東鎮門。民國時,鐵封山又名貓兒山,故民間俗稱為“貓兒門”。(3)連接鐵封山與鸚鵡山的北門,抗戰時期桂林淪陷前仍屹立期間,城門兩側城墻上寫有“團結抗日”大字標語。(4)創西月城一座(在今麗君路麗澤橋西側),辟西月城門(在今麗君路與信義路交叉處附近)。 元代至正十六年至二十年(1356-1360)也曾修築城池,“東為就日門,又東為癸水門、為行春門,又正東為東江門,正南為安遠門,為通明門,左為掖門(在今正陽步行街南端附近),以達東江門;又南為小南門(即今古南門),又西為麗澤門、為西城門(即西清門),西北為寶賢門,正北為迎恩門(漢朝京門)、為安定門(北門)、為拱辰門(在今東鎮路與中山北路交匯處附近)、為鎮嶺門”。 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桂林大展南城,南垣而宋威德門(今古南門)獨存。因其城門有榕樹,歲久根跨門外,盤錯至地若天成,民間遂將威德門改稱榕樹門。新南城辟有教場門,即今文昌門,在文明路南端;寧遠門,俗稱南門,在今中山中路與南環路交匯處;新西門,在今西城路與南環路交匯處。 明代有座城中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朝廷修建靖江王府府城,南北長555米,東西寬340米,辟四城門,“南曰端禮(清名正陽門),北曰廣智(清名後貢門),東曰體仁(清名東華門),西曰遵義(清名西華門)。外繚以垣,各為欞星”。 清代時仍有東鎮門、就日門、癸水門、行春門、東江門(俗稱水東門)、麗澤門、寶賢門、西靖門、安定門(俗稱北門);因清初康熙年間,原靖江王府已改成貢院,亦就改名東貢門,正貢門、西貢門及後貢門。 民國時期,桂林城垣及城門基本保持未變,只是貢院以取消,除後貢門名仍舊,東貢門復稱東華門,正貢門復名正陽門,西貢門復稱西華門。另外,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白崇禧統一廣西率師回桂林後,在今人民路東頭的漓江畔新辟了定桂門。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4月起,城內開始擴修街道,拆除了城南寧遠門、陽橋的鐘鼓樓及榕樹門附近的城墻。再其後,文昌門、西門、東江門、定桂門、麗澤門、寶賢門、就日門、癸水門、行春門先後因擴建街道而拆毀。北門是在日軍侵略桂林時被毀的

桂林山水傳奇第37集

桂林古南門、桂林古宋城

桂林古南門 位於桂林市榕湖北岸。又名樹門。磚石砌築,高5.3米,長39.4米,厚19.4米。據載為唐代名將李靖於武德四年(621)平定嶺南後,在桂林築置城守所建,是桂林“唐城”的南大門,距今已1300多年。又據明代《一統誌》記載:“榕樹門即古南門,相傳唐時築門植榕樹一株,歲久根跨門外,盤錯地。”明周於德《重通榕樹門•記》雲:“所謂榕樹門者,乃唐宋故城之南門也。”南宋末年,此門為時桂林城的威德門。明洪武八年(1375),桂林城池向南擴展,舊基皆毀,獨存此門。元至正年間城門上建有關羽祠,祀漢壽亭侯關羽,明正德年間禦史張鉞改題應樓,嘉靖初年改名仰高樓。以後屢有興廢,舊樓最後毀於抗日戰爭期間。現存建築是抗戰後所建:單檐歇山頂,磚木結構,面積130平方米。四周石鑿雕欄,則是明代物。1963年郭沫若曾登門樓,並書“古南門”三字,鐫刻門首。桂林古宋城 桂林大規模城市建設改造和“兩江四湖”古環城水系的初見端倪,一座建設造型主要借鑒描繪宋朝汴京市井生活《清明上河圖》的古宋城,也悄然出現在木龍湖畔:一棟棟仿宋建築、木龍塔、虹橋,與木龍湖默默相伴800余年的古宋城墻一道,日漸顯露出桂林宋代文化的千年古韻。古宋城的修復源於木龍湖景區附近鸚鵡山上碑刻的南宋《靜江府城圖》,這塊碑刻為國內僅存的宋朝保留至今的最大、最完整的兩塊城池圖之一。在這幅距今800年的古城圖中,不僅標明了桂林城中的軍事要地,而且還標明了當時作為防禦用的環城水系。現在,桂林“兩江四湖”就是在古護城河環城水道體系的框架基礎上進行修復的。木龍湖湖畔的“東鎮門”為南宋遺跡,為此,讓木龍湖景區與桂林宋朝歷史文化對接,形成桂林的歷史文化主題公園。反映宋代市井生活的桂林古宋城建設造型,除主要借鑒了當時描繪宋朝汴京市井生活的《清明上河圖》外,還融合了相應時期北方、長江流域及嶺南地區的相關建築風格,並根據宋朝建築的飛檐、翹角等特點,形成了重修後

桂林山水傳奇第38集

娘娘橋的傳說

從桂林興安接龍橋漫步而上,約五十米就見一橋橫跨靈渠,橋上雙亭相映,高檐飛角,遠看似兩只美麗的花蝴蝶在靈渠畔上相戲,令人生出無窮遐想。這就是娘娘橋。娘娘橋又名天後橋,建於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為木結構,橋上建有涼亭,內供天後娘娘像。何為“天後”古時候有兩說,一說天後是唐代女皇武則天做皇後時的稱號。《新唐書後妃傳上》載:“高宗則天順聖皇後武氏……上元開年進號天後。”二說天後為海神名。民間傳說宋代福建莆田大戶林家第六女,一次出海遊玩時遇風暴船沈,不幸溺死,林女死後,後屢顯靈於海上,救助漁民脫難,百姓感恩,多在海邊燒香膜拜。至元代朝延賜天妃稱號,清康熙時又加封為天後。舊時通海之地多立廟禱祀之,有天後廟、天後宮、天妃宮等。靈渠上所建的娘娘橋,應該取意為後一種。靈渠雖不近海卻通海,想當年靈渠上商船南通珠江,入南海;北達長江,入東海,內地船民們受沿海船民影響,也希望天後娘娘給以保護,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天後娘娘的法力並非無邊,只能救苦救難於海上,對於遠離大海的靈渠,看來是無暇顧及了。1923年,一民間戲班在橋亭上演戲,百姓競相擁擠觀看,致使木橋翻倒,壓死百姓30人。天後娘娘不能保一方平安,於是也就受到當地文人的責難,橋重建後,有人便提議將橋名改為“滄浪橋”,取《詩經》“滄浪之水可以濯吾緡”之意。不過,民間還是習慣把該橋叫做娘娘橋。不管是叫滄浪橋,不是叫娘娘橋,總是代表著百姓的一種美好的願望。傳說古代在靈渠中有一條人性化了的紅鯉魚,紅鯉魚化成了一個美麗的姑娘,愛上一個在娘娘橋上唱戲的小夥子。兩人愛情正要結出果實,卻不想遭到了一條鍺婆龍的嫉妒。鍺婆龍想占紅鯉魚為妻,但紅鯉魚堅持自己的愛情,於是,橫蠻的鍺婆龍就把紅鯉魚困在娘娘橋上。鯉魚離開了水,自然難以活下去,善良的小夥子抱著紅鯉魚,用自己的唾沫來不救助愛人,終於,純潔的愛情感動了上天,上天派來神仙,趕走了鍺婆龍,讓紅鯉魚和心上人永遠在一起,從此,娘娘橋更成了愛情的象征。有了這樣一個美好的傳說,娘娘橋更顯得美麗,盡管橋上沒有了娘娘的牌位,但是我想,還是有許多年輕人願把自己的心願悄悄地與化成神的紅鯉魚訴說的。到了現代,古橋的作用和意義有了改變,橋不但可以讓百姓通行,還成了休閑的地方,更成為歷史文化的象征。如今,娘娘橋邊古樹遮日,綠陰蓋地,奇石疊壘,人在橋上,上仰鬥拱飛檐,下俯滄浪流水,思昔日娘娘,望今日盛世,心曠神怡也

桂林山水傳奇第39集

桂林七星堆的傳說

從前,龍王三公主曉得秦始皇用神鞭趕起大大小小的石山、土地要填海,就用法力繳了他的神鞭,無數的石山、土地在桂林、陽朔這一帶停了下來,再也趕不動了。秦始皇想不讓這些荒山野嶺丟荒,從內地遷移了好多人來開墾地,耕種五谷。那時,這些山嶺東一座、西一座,亂七八糟,歪歪 扭扭,像癩子腦殼的頭發難看死了。加上又沒有水,又沒有樹。遷來這裏的百姓,在黃土精精上挖地呀,播種呀,累得十二根鞭子骨,根根露了出來,也收獲不到好多糧食。三公主看百姓這樣辛苦,還窮得一年吃不上一餐飽飯,心裏難過得像針紮。她決心把這地方打扮打扮。一天,三公主拿起趕山鞭把大大小小的石山、土地趕到指定的地方,有的擺布成萬馬奔騰;有的排列成群龍戲水;有的裝點成眾獸揚蹄;有的修成飛禽展翅,高低恰當,大小合適。又用玉簪在萬山之中,劃出了條條江水,穿巖繞嶺,澆灌田地。 這時,座座山嶺綠成蔭,條條江水清澈見底,千姿百態。秀麗奇特的青山,配上肥沃的土地和碧綠的流水,百裏風光美麗如畫。百姓在這樣好的地方耕作,高興得像六月的鴨子見了百日粘(百日粘:一種早熟的稻谷)。 山水安排好了後,三公主又想選個地方建立座都市,好讓老百姓上街集市,買賣東西。她親自走過九十九座山,爬過九十九個坳,走到陽朔縣白沙。站在村邊一看,這裏一條玉龍河繚繞在群山沃壤之間,方圓幾十裏,有三洲(通光洲、盤古洲、村家洲)九龍(扶龍、黎龍、興龍、陸龍、遇龍、下龍、騎龍、金龍、九龍) 十二寨(新寨、相木寨、下塘寨、大石寨、朱家寨、蘇家寨、扶龍寨、都林寨、金雞寨、鋼鑼寨、紅錦寨、燈籠寨),還有七星堆。三公主一看,這裏建都蠻好。有十二寨紮營,可以屯兵養馬;有九龍戲水,可保雨調風順;有三洲百姓雲集,可以使都市繁華似錦;有七星高照,就會使都市永放光明。最後她興衝衝地要到七星堆,再看看那七顆星子。哪曉得她走到七星堆,站在一個堆上一數,數來數去,七星堆只數得六顆。三公主明明看到七星堆有七個堆子,為什麼一數不對了呢?她不相信,她走開站在別處一數,又是七個。原來她把自己站著的一個沒數,卻怪這個地方小氣,她惱火地說:“|看大了你,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講罷就往別的地方找建都場所去了。 三公主走呀走呀,又走了七七四十九座大山,翻過七七四十九座大界,來到桂林,一看漓江和桃花江相會在這裏,青山環抱,綠水重合,皎潔的大地上有最看好的三巖(七星巖、蘆笛巖、龍隱巖),五洞(還珠洞、木龍洞、來風洞、老君洞、白鶴洞),是二山(紫金山、伏坡山、疊彩山、象鼻山、隱山、穿山、西山、老人山、月牙山、馬鞍山、虞山)和七星巖上的七星峰。三公主看了七星峰高聳雲霄,有七星高照的氣派,她站在旁邊的月牙山上,左數右數,七星峰一個不少,一個不多,心裏喜歡這個地方老實大方。就決定在這裏建立都市。 在桂林建都的主意打定後,三公主向龍王要了甘露,將那些邋邋遢遢的石山洗幹凈,向王母娘娘禦花園裏要來桂花籽,撒在周圍的山上。過了不久,遍地長滿了桂花樹,到處鳥語花香,來這裏居住的人越來越多,慢慢地形成了一座繁華美麗的桂林城

桂林山水傳奇第40集

桂花遍地開:傳說

好久好久以前,鹹寧這個地方發了一場瘟疫,人們用各種方便都不見效果.掛榜山下,有一個勇敢、忠厚、孝順的小夥子,叫吳剛,他母親也病床不起了,他每天上山采藥救母。

傳說好久好久以前,鹹寧這個地方發了一場瘟疫,人都差不多死去了三分之一.人們用各種方便都不見效果.掛榜山下,有一個勇敢、忠厚、孝順的小夥子,叫吳剛,他母親也病床不起了,小夥子每天上山采藥救母。一天,觀音東遊歸來,正趕回西天過中秋佳節,這天路過,見小夥子在峭壁上采藥,深受感動。晚上托夢給他,說月宮中有一種叫木樨的樹,也叫桂花,開著一種金黃色的小花,用它泡水喝,可以治這種瘟疫;掛榜山上到八月十五有天梯可以月宮摘掛。

  這天晚上正好是八月十二,還有三天就八月十五中秋節了。可要上到掛榜山頂要過七道深澗,上七處絕壁懸巖。最少需要七天七夜,可時間不等人,過了今年八月十五,錯過了桂花一年一次的花期,又要等一年。長話短說,這個吳剛花了千辛萬苦,終於在八月十五晚上登上了掛榜山頂,趕上了通向月宮的天梯。八月正是桂花飄香的時節,天香雲外飄。吳剛順著香氣來到桂花樹下,看著金燦燦的桂花,見著這天外之物,好不高興,他就拼命地摘呀摘,總想多摘一點回去救母親,救鄉親。可摘多了他抱不了,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他搖動著桂花樹,讓桂花紛紛飄落,掉到了掛榜山下的河中。頓時,河面清香撲鼻,河水被染成了金黃色.人們喝著這河水,疫病全都好了,於是人們都說,這哪是河水呀,這分明就是一河的比金子還貴的救命水,於是人們就給這條河取名為金水。後來,又在金字旁邊加上三點水,取名”淦河”。

  這天晚上正是天宮的神仙們八月十五大集會,會上還要賞月吃月餅。這時桂花的香氣衝到天上,驚動了神仙們,於是派差調查。差官到月宮一看,見月宮神樹、定宮之寶桂花樹上的桂花全部沒有了,都落到了人間的“淦河”裏,就報告給了玉帝。玉帝一聽大怒。你要知道,玉帝是最喜歡吃月桂花做的月餅了的,今年一樹的桂花都沒了,他就吃不成月餅了,於是就派天兵天將將吳剛抓來。

吳剛伐桂

吳剛抓來後,把當晚發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對玉帝說了。玉帝聽完也不好再說什麼,打心眼裏敬佩這個年輕人;可吳剛畢竟是犯了天規,不懲罰他不能樹玉帝的威信。問吳剛有什麼要求,吳剛說他想把桂花樹帶到人間去救苦救難。於是玉帝想了一個主意,既可懲罰吳剛,又可答應吳剛的要求,他說,只要你把桂花砍倒,你就拿去吧。於是吳剛找來大斧大砍起來,想快速砍倒大樹,誰知,玉帝施了法術,砍一刀長一刀,這樣吳剛長年累月的砍,砍了幾千年。吳剛見砍樹不倒,思鄉思母心切,於是他在每年的中秋之夜都丟下一支桂花到掛榜山上,以寄托思鄉之情.年復一年,於是掛榜山上都長滿了桂花,鄉親們就用這桂花泡茶喝,鹹寧再也沒有了災難。

  再說吳剛同村有個叫嫦娥的姑娘,和吳剛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情投意合.自從吳剛上月宮之後,她都一直照顧著吳剛的老母.直到老人辭世。吳剛、嫦娥相隔天上人間,相思之情與日俱增,吳剛砍不到桂花樹不能回來,嫦娥也隔著天地,不能前去與吳郎相會。終於有一天,王母娘娘帶著她的七個女兒到掛榜山下的鳴水泉洗澡,嫦娥看到了,偷偷地拿了七仙女的回天仙丹,拿回家去吃了,帶上她的玉兔,上天和吳剛相會去了。

  這七仙女沒了仙丹回不了天庭了,只有等她的姐姐們三天後再來洗澡時給她帶來,才能上天。你要知道,天上一天,人間一年,在這三年裏,七仙女遇上了董永,於是就有了眾所周知的那個動人故事

桂林山水傳奇第41集

桂花傳說

有一次,阿波羅看到小愛神正拿著弓箭玩。他不客氣地警告丘比特說:「餵!弓箭是很危險的東西,小孩子不要隨便拿來玩。原來小愛神丘比特有兩支十分特別的箭。凡是被他用那枝用黃金作成的利箭射到的人,心中會立刻燃起戀愛的熱情。要是那枝鉛做的鈍箭射到的人,就會十分厭惡愛情。 丘比特被阿波羅這麼一說,心裏很不服氣。他趁著阿波羅不註意的時候,「颼」的一聲把愛情之箭射向阿波羅。阿波羅心中立刻對愛情有了強烈的渴望。正巧這時候,來了一個名叫達芙妮的美麗少女。調皮的丘比特把那枝鉛做的鈍箭射向達芙妮。被鈍箭射中的達芙妮,立刻變得十分厭惡愛情。 這時候,被愛情之箭射中的阿波羅已經深深的愛上了達芙妮,立刻對她表示愛慕。可是達芙妮卻很不高興地說:「走開!我討厭愛情!離我遠一點兒!」說著,就像羚羊似的往山谷裏飛奔而去 。可是阿波羅對於追求達芙妮並不灰心,他拿著豎琴,彈出優美的曲子。不論誰聽到阿波羅的琴聲,都會情不自禁地走到他面前聆聽他的演奏。 躲在山裏的達芙妮聽到了這優美的琴聲,也不知不覺陶醉了。 「哪來這麼動人的琴聲?我要看看是誰彈奏的。」說著說著,達芙妮早已經被琴聲迷住了,走向阿波羅這邊來。躲在一塊大石頭後面彈豎琴的阿波羅立刻跳出來,走上前要擁抱達芙妮。 達芙妮看到阿波羅, 拔腿就跑。阿羅在後面苦苦追趕,並且大聲叫喊:「我又不是你的仇人,也不是兇猛的野獸,更不是無理取鬧的莽漢,你為什麼要躲避我?」盡管阿波羅在後面不停的對達芙妮呼喊, 達芙妮仍然當作沒聽到,繼續往前飛奔。不過,達芙妮跑得再快,也跑不過阿波羅。跑了好一陣子, 達芙妮已經跑得筋疲力盡,上氣不接下氣。最後她倒在地上,眼看阿波羅就要追上了,達芙妮急得大叫:「救命啊!救命啊!」 這時候,河神聽見了達芙妮的求救聲,立刻用神力把她變成一棵月桂樹。只見達芙妮的秀發變成了樹葉,手腕變成了樹枝,兩條腿變成了樹幹,兩只腳和腳指變成了樹根, 深深的紮入土裏。 阿波羅看到了,懊悔萬分。他很傷心地抱著月桂樹哭泣,可是月桂樹卻不停的搖擺。雖然達芙妮已經變成了月桂樹,但是阿波羅依然愛著她。他很癡情地對月桂樹說: 「你雖然沒能成為我的妻子,但是我會永遠愛著你。我要用你的枝葉做我的桂冠,用你的木材做我的豎琴,並用你的花裝飾我的弓。同時,我要賜你永遠年輕,不會老。」 變成月桂樹的達芙妮聽了,深深的受了感動,連連點頭,表示謝意。也許是受到了阿波羅的祝福, 月桂樹終年常綠,是一種很受人們喜愛的植物

桂林山水傳奇第42集

獨秀峰--绹馬樁 提起桂林的獨秀峰,那真是有人皆知無人不曉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獨秀峰又是諸山之冠,怎得不聞名四海呢!你看吧,它巍然獨立在市中心的“王城"裏,象從平地上長出的一根玉筍,勢將衝到天上去。從正面看,它是那樣威嚴壯麗;從側面看,它又是那樣俊俏挺拔。若將桂林的群山比做正在跳舞的仙女,那獨秀峰就是眾仙女中的領頭了。你看,她一個人亭亭玉立在中央,環繞在她周圍的那些婀娜多姿的仙女都向著她,難怪人們稱她做獨秀峰呢。但也有人稱它為紫金山的。那是以往官老爺給它取的名字。他們說這座山象一領大官穿的紫袍,那彎彎曲曲的山路象是一條金帶,所以該叫做紫金山。做官的這樣稱呼它,窮苦人可不喜歡這個名字。獨秀峰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絢馬樁,知道這個名字的就很少了。為什麼它又叫做絢馬樁呢?原來有這樣一段來歷: 從前湖南有一家姓周的窮苦人家?遇著大旱年景,地主還催魂似地來逼租,逼得一家三口連夜從家鄉逃了出來。一路上挨餓受苦,輾轉流落到了廣西。走到全州地界,老兩口都熬病了,不到三天,兩個老的都先後死去,只剩下一個七八歲的小娃仔。 這娃仔單名壽字,老人家給他起這個名字是盼兒子能長命的意思。咳,要不是一路來老兩口寧願自己挨餓,總是先顧著兒子吃,周壽的命也難保,還說長命!現在爹媽都死了,眼下沒有一個親人,無依無靠,怎麼活呢?還算周壽幸運,給他找到全州的湘山寺做了一名小工。 莫看周壽年紀小,卻很會做事。勞苦人家的娃仔嘛,還有不會做事的。打柴割草,挑水掃地,哪一樣他都會。有一天,他到山上去打柴火,路上遇著一幫爛仔。那幫爛仔一天吃飽了沒有事做,就出來遊耍生事。這時,一個爛仔遠遠地看見周壽一身破破爛爛的,頭上還生著癩子(那是在逃難時路上惹起的),就捏著鼻子叫道:“你們看,那邊有一個小叫化子來了!"那幫爛仔一看,都捏著鼻子,向地下吐口水,還大聲念著:“叫化仔!叫化仔!” 這幫爛仔這麼欺負人,哪能使人受得了呢!周壽人雖小,可是膽子卻不小,哪管爛仔人多勢眾,就瞪著眼睛握起拳頭向他們走去。那幫爛仔見周壽這個樣子,就七嘴八舌地嚷道:“哼!叫化仔還敢稱雄,我們打死他去!”說著撿的撿石頭,拿地拿棍子,向周壽撲了過來。周壽一點也不怕,耍起扁擔左一掃右一挑,一下就打翻了好幾個。但是,因為一來周壽體格瘦弱,力氣單薄;二來爛仔人多,常言道:“人多人強,狗多踩死羊”,所以打到後來,爛仔團團圍住了周壽,你一石頭,他一棍子,將周壽毒打了一頓,還將他推到附近一口深潭裏去。 這口潭是個龍潭。周壽給爛仔推進潭裏的時候,一頭撞在潭裏龍王的床上,床上的一顆龍珠剛好陷進了他的下巴裏面。傳說龍珠能起死回生,果然不錯。周壽本來已經挨爛仔打昏了,這時不僅醒了過來,而且精神百倍。周壽趕忙出了潭,就去追爛仔,一下就追到了。爛仔見周壽還沒有死,又圍了上來,想一家夥打死他。哪曉得這回就怪啦!砸周壽的石頭都跳回去砸扔石頭的人,打周壽的棍子也掉轉頭敲拿棍子的人。那石頭、棍子像是聽周壽使喚似的,在爛仔身上打來打去,打得這幫爛仔喊娘叫爺,一個個抱著頭像老鼠一樣地逃跑了。 自此以後,爛仔再不敢欺負他了。周壽鬥爛仔的事,一下子在人們當中傳開了,大家都很尊敬他,稱他做壽佛。 壽佛做事最勤快了,每天大清早人家還睡在床上沒有打翻身,他就出去買豆腐了。豆腐鋪和湘山寺隔著一重高不可攀的大山,一個在山這邊,一個在山那邊,山腳下是一條河,去買豆腐一定要坐船,再沒有別的路可走。每天壽佛來到河邊,撐渡的還在對岸睡覺呢,壽佛天天總要喊半天才喊得醒他。有一天,撐渡的睡死了,壽佛聲音都喊嘶了,還沒有喊醒他。壽佛等得不耐煩了,看著身邊的大山,皺皺眉,就撩起袖子,雙手頂著大山,用力一撐,大山就給他撐偏了,山前還壓起十個指頭印。他再到山中間,用屁股一頂,大山就給他頂退了幾尺,山中間還頂出一個屁股印。於是山和水之間就讓出一條大路來了,以後壽佛去買豆腐就用不著等渡了。 後來湘山寺的當家老和尚死了,大家公舉壽佛做當家師。壽佛做了當家師以後,就發願心選個好的地方蓋一座規模宏大的廟宇,一來可以收容那些像他從前一樣的無依無靠的人;二來可以為山水增光,使窮苦的人閑時有個歇息遊樂之所。於是他就雲遊天下,四處去物色修建廟宇的地方。 他從東走到了西,從北走回了南。有一天,他遊到了桂林,一看到桂林的山水,壽佛又是驚嘆又是贊賞。五湖四海哪裏他沒有走過?名山大川哪處他沒有遊過?勝境美景哪樣他沒有見過?可是都趕不上桂林山水的美!看著看著,壽佛就舍不得走了,他決定將新的大廟宇蓋在這山明水秀的地方,於是他就去向桂林府化地。 向官府化地,不是等於向老虎嘴邊討肉嗎?講了好多話,知府硬是不答應。壽佛火了,說:“難道就要一領袈裟這樣大的地都不行嗎?”知府以為這是氣頭上的話,就想乘機把話講死,說:“好吧,就給你一袈裟的地方。”壽佛就要知府和他去劃地。來到獨秀峰前,壽佛把袈裟一脫,用竹竿一撐,咦呀!這袈裟竟把一座山都遮住了!等袈裟往地下放的時候,就把幾百畝地蓋住了。知府嚇得目瞪口呆,想要目反悔,眼見壽佛有這樣大的本事,怕得罪了他不好搞,只好眼巴巴地看著壽佛把地劃去了。 地面有了,怎樣起法呢?壽佛就登到獨秀峰頂去觀察地形。登上獨秀峰頂,俯首一看,壽佛又驚了。地上望群山,就好像玉竹石林,已經是美不勝收了;山頂看群山,卻又是一番境界:千萬座山那種高低起伏的樣子就像是萬馬奔騰,而且這些高頭駿馬,頭頭都象向著獨秀峰這裏跑來,真有說不盡的雄偉氣勢。壽佛這時竟忘了自己是來看地形準備蓋廟宇的,他完全為美景吸引住了。一看一看,他忽然失口嘆道:“萬馬歸槽,可惜少了一根絢馬樁!”這時,與他一起登山看景的鐵牛寺老和尚聽了,就說:“壽佛呀!你真是聰明一世,懵懂一時了。獨秀峰又名南天一柱,用這根撐著南天的大柱子來做绹千萬匹天馬的樁子,不是最合式嗎?”壽佛聽了,深為自己在這個問題上的無知感到慚愧,可是話已經講出來就收不回了。於是他不好意思在桂林建造廟宇,就回轉全州去了。 壽佛回到全州不久,就將已經破爛的湘山寺拆毀,重建了一座宏偉的大廟宇,人們見了,無不道好。好心的人們還嘆息,這麼輝煌壯麗的大廟宇要是建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豈不是錦上添花了嗎!人們這種想法倒不錯,只是他們不知道壽佛有自己的苦衷呢

桂林山水傳奇第43集

桂林龍隱巖的傳說從小東江的花橋遠眺,月牙山西面有一個開闊的巖洞。碧綠的江水穿巖繞石,溝通一體,緩緩順江而流,一條青石小路,依山依水,曲折半彎,直通桂海碑林。那個巖頂石乳嶙峋,上面一條石槽,活像一條巨龍從巖石鉆出流下的痕跡。 這個巖洞就是龍隱洞。它有一段優美的故事。 從前,有一條龍長得跟蛇一個樣子,沒有一個人見了不討厭的,不是拿石頭砸,就是用棍子打,龍也明白自己的模樣太醜,心想照這樣在世上活下去,實在受氣得很。於是,它就四處求師學藝,要把自己打扮得威風 漂亮,免得別人瞧不起。它先跑去問羽毛花硝的孔雀。孔雀說:“你看哪個長得最漂亮,就照哪個去梳妝吧!”它又跑去問犀角好看的馬鹿。馬鹿說:“你看哪個威風,就照哪個的樣子去打扮吧!”龍聽了孔雀和馬鹿的話,便向鱷魚借了背鰭,向金絲鯉魚借了金鱗,向馬尾 魚借來尾巴,向白公雞借來黃爪,向梅花鹿借來雙角,向雄獅借來須發,向龍蝦借來眼睛,向老虎借來獠牙。後來它就從頭到尾,從身上到腳下,精心精意的梳妝打扮起來。經過幾天的打扮,它把借來的東西都戴上了,就大搖大擺地到處遊逛,飛禽走獸見了,都稱它威武漂亮,在鳥獸魚群中算得第一了。田頭地裏的男女老少,見它利角大眼,嘴寬牙長,胡須滿頸,四爪金黃,一身黃鱗,金光耀眼,都說是成仙的鯉魚。 龍聽了人們的誇獎,又聽了鳥獸的稱贊,高興得忘了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一躍闖進了五裏霧中,又跳又舞,再也不把毛色美麗的孔雀,角好看的馬鹿,須發威武的獅子,金鱗閃亮的鯉魚等放在眼裏。龍在天上地下橫衝直撞,耀武揚威,直氣的飛禽走獸鼻孔噴火,一個個集攏起來商議,都說要把龍借去的東西要回來,看它還神氣不神氣!話一傳出,龍嚇得慌了手腳,再也不敢騰雲駕霧,行風招雨了,成天東躲西藏,生怕別人把自己身上的東西剝去。哪曉得它躲在森林裏,有梅花鹿問它要角;他躲在草叢裏,有獅子問它要須發;它躲在高山上,有老虎問它要牙;它躲在淺水裏,有龍蝦問它要眼睛;它躲在江中石縫裏,有馬尾 魚問它要尾巴。它左躲不是,右躲不是,最後狠心一鉆,鉆進了月牙山。從此鳥獸魚蟲再也找不到它了。 獅子老虎找不到龍,頸子都氣大了。它們就邀集被龍騙去的金絲鯉魚呀,馬尾 魚呀,馬鹿呀,龍蝦和白公雞呀,一起商量。大家左思右想,最後決定向玉皇大帝告狀。 玉皇大帝接到狀子之後,怒氣衝衝,立即招來雷公電母,叫他們下界擒拿欺詐財物,作惡潛逃的孽龍。雷公電母領了聖旨,出南天門,駕起風雲,擂響金鼓,轟隆隆地來到桂林上空。只見月牙山上,騰起絲絲清風,知道龍就藏在這石山裏面。雷公便擂響大鼓,召風伯運氣,喊電母照明,舉起手中板斧,猛裏向石山亂 劈亂砍,把山劈了一個洞,可是並不見龍出來。電母扯起閃電,猛力地燒,把石山燒得紅一塊白一塊。龍躲在大山中間舒舒服服,雷公電母無法捉它,只好回到天宮向玉皇繳旨。 玉皇大帝聽說龍躲在石山裏面,雷劈不到,電燒不著,便坐在寶殿上悶悶不樂。這時,太白真君說道:“這事不難,只要派火鬥星君太陽公公,降五雷金火,把整座石山燒紅,龍不出來,就把它悶爛了!”玉皇覺得這謀很好,馬上傳令下了令旨。 火鬥太陽星馬上帶了五雷烈火,駕降雲來到月牙山頭,使出法力,噴出熊熊烈火,把整座石山燒得石裂壁焦熱浪騰騰。龍在石山中,周身燙得如滾在燒開的油鍋裏,燜得它再也喘不過氣來了。於是,龍鼓足氣,翻身一滾,猛力一衝,轟的一聲,撞破石崖,滾動雲霧,一頭鉆進了海底,再也不出來了。只要它從海底遊出來,蝦公魚崽就要向它討還東西。所以,人們常說:龍遊戲水遭蝦戲呢! 龍從月牙山西面巖洞裏飛走了,石崖頂上留下了飛出的痕跡,人們看到飛龍留下的痕跡,如親眼看見龍飛走一樣真切,就在石壁上鑿了“破壁而飛”四個大字

桂林山水傳奇第44集犀牛拉磨

從父子巖順流而下,右前方出現了“萬點出尖鎖碧空”的畫面,那地方叫奇峰鎮。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在遊記中寫道:“東南二十裏,過龍門塘,江流浩然,南有山嗟峨駢立,其中峰最高處,透明如月掛峰頭,南北相透”說的就是奇峰鎮。 從奇峰鎮南下六裏許,有一個房屋古樸,綠竹掩映的去處--大圩鎮。它是廣西四大古鎮之一。鎮對岸有一座山,山石層疊,酷似石磨,故名磨盤山。山下臨江處,有一塊伸出水面的石板,下有雕龍刻鳳似的石腳,人稱“姜大公釣臺。” 那姜太公真的在這裏釣過魚?是呀,說起來話就長了。 話說姜太公到這裏來釣魚的時候,這裏還荒無人煙,雜草叢生,野獸出沒,與世隔絕。姜太公可不是一般的人,他幫助周文王打敗殷商暴君紂王,建立了周朝:天上的文武百官,都是他封的神位,所以有“姜於牙封神”的故事。他到這裏來釣魚,江裏有九千條金魚戲水供他取樂,天空有九百只孔雀開屏為他遮擋陽光,身邊有九十只老虎為他守衛。 嫦娥知道此事,急忙從月宮裏趕來,向太公施禮道:“小神不知仙長駕到,有失遠迎,懇請恕罪。” 姜太公笑吟吟地捋著白胡須說:“嫦娥,免禮了吧,老夫在昆侖山悶得發慌,到你造就的園林裏來散散心,不見外吧?” “哪裏哪裏,請你老遠怕不肯賞臉呢。” “哈……!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是名不虛傳,你真是心靈手巧啊,營造出這麼美麗的一座林園來。不過,老夫多一句嘴,此處就是荒涼了一點。要是能聽到鳴啼,看到炊煙,那就錦上添花啦!” “仙長之言,正合我意,但不知怎樣才能叫人們到這裏來定居呢?” “這個不難。人來之後,首先是要有吃的,然後才有力氣開荒種地,建設家園。你不妨把眼前這座石山鑿成石磨,我再送你一匹犀牛,讓它拉磨出米,供人食用一年。有了吃的。就會有人到這裏來定居啦。” 嫦娥連忙拜謝。姜太公把手中的釣桿向空中一拋,魚桿變回成姜太公的坐騎四不象。姜大公坐上去,別了嫦娥,自回昆侖山去了。 桂林的石山,硬如鐵,堅如鋼,要把一座大山鑿成石磨談何容易。 嫦娥飛到山東去找魯班師傅借金剛鑿,魯班到趙州建趙州橋去了;嫦娥來到趙州,魯班卻到燕京建盧溝橋去了;嫦娥趕到燕京,魯班又到揚州建五頂橋去了;嫦娥追到揚州,誰知魯班又到蘇州建寶帶橋去了。嫦娥尋來覓去,最後才在三江風雨橋找到了魯班。 魯班師傅大笑道:“是姜太公叫我考考你,看你心誠不誠,誌堅不堅。本來我還要跑幾個地方,多建幾座橋的,仙姑到底年輕,來得好快,老朽佩服你了。” 嫦娥也笑道:“師傅造橋手藝這般靈巧,何不到桂林造一座石橋。” 魯班道:“上次疊彩山碧霞仙道長請我在木龍古渡建一座橋,因妖孽作惡,沒有造成,很對不起道長。多謝仙姑收服妖孽,為我出了一口惡氣,正要報答你呢。” 後來,魯班師傅果真在桂林七星山下,小東江水面上,造了一座天下揚名的花橋,那是後話,暫且不提。 卻說嫦娥借得魯班師傅的金剛鑿,馬上飛回桂林;要把姜大公釣魚處的那座大山,鑿成石磨。可是那石山的巖石;硬得無法形容,雖然有魯班師傅的寶貝金剛鑿,但鑿下去也只是冒幾點火星,一個白印子。 嫦娥鑿了九九八十一天,才鑿出了底盤;又鑿了八八六十四天,才鑿出了蓋面;再鑿了七七四十九天,才鑿出了齒槽。鑿得她雙手起滿了血泡,也不知流了多少血。如今漓江兩岸河灘上的鵝卵石,都是暗紅色的,褐石色的,就是嫦娥磨破手皮,流血染的啊。 石磨鑿好了,嫦娥就到昆侖山,找姜太公要犀牛來拉磨。 姜太公說:“犀牛就關在昆侖洞裏,你去牽吧,至於它聽不聽你的話,這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嫦娥謝過姜太公,就向昆侖洞走去,半路上,一條渾身漆黑的大蟒蛇攔住去路,它口吐毒液,沾在誰身上,必死無疑。 嫦娥靈機一機,想出個辦法來。她飛到終南山上,砍了一節竹子,又捉了一只山蛙回來。她把竹子和山蛙一齊放在地面上。大蟒見了山蛙,就去捉食,山蛙鉆進竹子裏去了,大蟒也追了進去。但竹子卡住了大蟒的關節,使它伸縮不得,嫦娥再用茅草將竹口一塞,就把大蟒治服了。 嫦娥繼續往昆侖洞走,突然又竄出一只人熊來。它力大無窮,幾千斤重的石塊,它見人就下雨般砸來,使你無法向前一步。 嫦娥眉頭一皺,又想出個辦法,她把桃膠摻進蜜汁裏,用一個大盤子盛著放到人熊面前。人熊聞到了蜜汁的香味,三步並著兩步跑過來,用雙手捧起來就喝。 嫦娥馬上施展法術,用廣袖一扇,便有陣陣勁風,向人熊襲去。頃刻間,那風就把蜜汁吹幹了,同時也把人熊的雙手粘住了,它就再也砸不了石塊啦!嫦娥趁機進了昆侖洞。 犀牛看見嫦娥進了昆侖洞,就用鼻子上的獨角向她撞去。嫦娥一閃,躲到一旁,犀牛把山洞又撞出個大窟窿。 嫦娥不慌不忙,取出如意袋,套住了犀牛的頭。犀牛什麼也看不見了,就在洞裏亂撞亂衝,不斷地撞到石壁上。最後,犀牛的角傷了,頭也昏了,鼻子出血了,力氣也沒有了,只好乖乖地讓嫦娥牽著下了昆侖山。 嫦娥把犀牛套在石磨上,犀牛拉著石磨飛轉。石磨一轉,立刻流出好多好多白米來。四面八方的人聽說這裏有米吃,就從很遠很遠的地方遷來這裏定居,開墾。不到一年,就聚集了許多許多的人,一下子就形成了一個自然村落;再後來,就演變成繁榮的大圩鎮。 姜太公當時說過,要犀牛拉一年的石磨。可是犀牛一開始就不服氣,以為自己是神仙的坐騎,多威風,多神氣,現在跑來給凡人拉石磨,太下賤了。所以它憋著一肚子氣拉了三百六十天,還剩最後五天死也不肯再拉了。犀牛一停,石磨也停。因為提前了五天,石磨的法力就廢了。從此石磨就再也出不了米啦。大長日久,石磨就成了磨盤山。 姜大公知道了,很是惱火,趕到磨盤山,罵道:“孽畜,懶惰成性,修心不誠,要你何用。”說完一指,便把犀牛化成了石頭,這就是磨盤山西面犀牛石的來歷

桂林山水傳奇第45集

沈香潭與群龍戲水清悠悠的漓江中,有三個深深的水潭,其中有一個名字挺好聽,叫“沈香潭。”沈香潭邊,有一險峻的石山,懸崖上倒掛著龍形的鐘乳石。 這些鐘乳石如同眾多伸向水中的龍頭。於是,人們把這一景稱之為:“群龍戲水。” 這個景點,也自有來歷。 據說當年觀音菩薩雲遊到這裏後,就被這兒的青山秀水給迷住了。當時正是炎炎盛夏,她想,在這清清的江水中洗個澡,一定美過仙界的瑤池。她四下環顧一圈,風是柔柔的,山是靜靜的,只有大大小小的綠樹在微微顫動,並不見半個人影兒,好一個清幽佳境。 於是,她脫了衣服,如美人魚,輕悄悄地下到了水中。哇,多涼爽呀,多美呀,觀音極歡快地在水中暢遊了幾個來回,再喝幾口清涼的水,呀,多甜! 忽然間,聽得山頭傳來一個男子的贊嘆聲:“哇,好一條漓江,好一個美人。” 觀音驚慌中擡眼望去,竟是最喜招蜂引蝶的仙中浪子呂洞賓。瞅著他那色迷迷的賊像,觀音又羞又惱,情急之中,伸出玉手向河邊石山懸崖一指,眨眼間,那懸崖上竟生出數十條青龍。它們爭相戲水,一時間搞得水珠亂濺,霧氣升騰,在亮麗的日光下,顯出一圈圈五彩的虹,將觀音給掩藏了起來。 在山頭偷看的呂洞賓,給晃得眼花繚亂,徒喚奈何。觀音趁此機會,趕緊上岸穿衣服。 由於一時情急,觀音不小心竟把隨身攜帶了數千年之久的玉泉香珠掉落深水中。對此,觀音竟未察覺,只顧穿好衣服,招來彩雲一朵,悄然遁去。 呂洞賓並不知觀音已駕雲而遁,還在急急施法,驅除水霧,將亂蹦亂跳的青龍定在懸崖上。再看那清靜的漓江,已不見了觀音。呂洞賓這才知道,觀音畢竟技高一籌,只得悻悻離去。 從此,因這深水潭中掉進了玉泉香珠,往來之人,總能聞到一般令人神清氣爽的香氣,因之稱此潭為沈香潭。

桂林山水傳奇第46集廣福王的故事

廣福王是路口人,本名社保,因為他為人民造福,所以大家稱他做廣福王。下面是路口村的老前輩給我們講的幾個關於廣福王的故事:牛頭潭 廣福王小時候就死了老子,家裏沒有錢,娘只好把他送到舅爺那裏去,幫舅爺看牛。 廣福王看牛的時候,常常到草地上的一口深潭裏去洗澡。有一次,他一個謎子打到了潭底,看見一匹石牛躺在那裏。他遊進前一看,只見石牛張著個嘴好象在那裏等吃呢。廣福王覺得很可憐,就趕快浮了上來,到地上割了一捆青草,再扔到潭底,把草塞進石牛的嘴裏。說也奇怪,這石牛竟合攏了嘴,一下將那捆青草吞下去了。原來這匹石牛是匹神牛,它看到廣福王這麼好心腸,於是便在夢中把許多法術傳授給他。廣福王學得了法術後,仍舊在舅爺家幫舅爺看牛。 舅爺是有錢人,待人卻很刻薄。廣福王是他的親外甥,幫他看了幾年牛,一點肉絲都沒得吃過。廣福王氣起來了,有一天,他招呼幾個小娃仔說:“跟我來吃肉吧!”一夥小娃仔跟到山前,廣福王拿了一根黃茅草一割就把他舅爺的牛割死了,接著他又把自己的爛雨帽架起來當作鍋頭,煮了一大鍋牛肉,大家吃了個痛快。吃完了,廣福王將牛頭拋進潭裏(這個潭就因此叫牛頭潭),牛尾巴插在泥地下,跑回去對舅爺說:“不得了呀,牛鉆到泥地下去了!”舅爺不信,跟廣福王到山腳下,果然看見泥底下露出一根牛尾巴來,這根牛尾巴還在擺來擺去呢。舅爺叫廣福王去把牛拉出來,廣福王用力拉著牛尾巴,只聽見地底下牛在。“哞哞”地叫,就是拉不出來。舅爺親自去拉,也聽見地底下牛在“哞哞’’地叫,同樣拉不出來。舅爺沒得法,打了廣福王一頓,不讓他再看牛,叫他以後去割草餵魚。 廣福王也不去割草,天天把塘裏的魚趕到草地上去吃草,吃飽了,再將魚趕回塘裏去。趕魚上草地以後,他就拿出幾條來吃。今天幾條,明天幾條,把塘裏的魚只吃剩兩條了。這時,舅爺才發現廣福王總沒有去割過草,就跑來罵廣福王說:“魚都給你餓死了,還不去割草!”廣福王說:“我天天將魚趕到草地上吃草,哪能餓死呀!”舅爺生氣說:“放屁!魚哪能到草地上吃草?分明是餓死了,還要來哄我!”廣福王說:“不信,我數給你看,看餓死了一條魚沒有?”於是,廣福王就將養了魚的這個塘的竹簾放開,舅爺蹲在塘邊,只見一條魚一條魚從這邊塘遊到那邊沒有養著魚的塘裏去,數都數不清。原來塘裏那兩條魚聽了廣福王的話,遊了過去,又從地下鉆回來再遊過去,如此循環不止,真好象有千千萬萬條魚遊過去似的,弄得他舅爺信以為真,無話可說。 但是,事情久了總要露馬腳的。廣福王偷魚吃的事終於給他舅爺知道了,舅爺將他打了一頓,趕了出來。鎖 山 廣福王挨舅爺趕出來以後,只好回到自己屋裏。娘沒有法,只好買了幾個鴨仔回來,叫他去看。廣福王從此天天拿著鴨仔到山下田邊去放。有一天,廣福王坐在大王山腳下看鴨仔,忽然來了一只野狗,要咬他的鴨仔,他隨手撿了一塊石頭擲了出去趕野狗,因為用了一點力,就將他坐著的那塊硬石頭壓出一個深深的屁股印和一雙深深的腳板印。這個屁股印和這雙腳板印現在還可以看得見呢。 又有一天,一只巖鷹要來抓廣福王的鴨仔,廣福王急了,一鞭子打過去,不料卻將一座後來叫做轎子山的大山打開成兩半,小那一半倒了下來,橫在大路上。夜晚,他回去將這件事告訴了他娘,他娘說:“這怎樣行呀,大路上人來人往的,山倒在路上不擋著別人過路嗎!”廣福王說;“明天我扶起它來就是了。” 第二天,廣福王在路邊扯了一根茅草,將倒了的那一半山捆起,一拉,就將那半山拉了起來。山是豎起來了,但是還不大穩,廣福王就拋了一把蝦公鎖上去,這把鎖立刻變成一塊大石頭,擱在兩半山的上頭,把兩半山鎖得緊緊的。一一現在,你去看看轎子山那條從山頂到山腳的大坼痕,看看那兩半山上頭那塊同蝦公鎖一樣的石頭,看看靠路邊那半山一道好象給索子勒起的痕跡,你便可以想象得出廣福王當日鎖山的情形哪。鴨子石林 廣福王最會養鴨子了。他天天將鴨仔趕到田洞裏,讓它們撿塘裏溝裏的魚蝦絲草吃。清早趕出去,夜晚才趕回來。鴨仔象吹氣泡一樣地快大,沒幾久,鴨仔仔就成了大鴨子了。後來,鴨子下了蛋,蛋又孵成了鴨仔,鴨仔又成了大鴨子。這樣,十而百,百而千,成了一大群。一放出去,塘裏,溝裏塞得連針都插不下了。 這麼多鴨子,要東西給它們吃啊。慢慢地魚蝦水草都挨鴨子吃光了。鴨子沒得吃,就偷吃田裏的谷穗。不想剛一開嘴,就給廣福王看到了。你想,稻谷是寶中之寶,鴨子竟來損害,廣福王還有不氣的麼?於是他拿起鞭子一攆,鴨子就嚇得連跑帶飛地逃。一面逃,一面還沿路插幾口谷穗。廣福王更氣了,追了過來,舉起鞭子就打。這時鴨子才真怕了,邁開八字腳劈裏啪啦沒命地跑,公鴨子累得哈哈地喘氣,母鴨子慌得嘎嘎地叫喊。你想,鴨子哪有人跑得快,過了八字巖,鴨子就跑不動了,一齊都變成了石頭,乖乖地伏在地上動不得了。 桂林有好多奇異俊秀的石林,這些石林的石頭都是朝天長的,獨有八字巖旁這片石林的石頭都是伏地生的。——鴨子變的嘛,怎麼不是伏地的呢。到了春天的時候,這一片地積滿了水,石頭露在水面,真好象這群石鴨子活了起來,在那兒快樂活潑地戲著水呢。崩巖山 有一天,廣福王的娘喊廣福王去割茅草。往回,割一回茅草只燒得幾天。這時廣福王想,何不一回割出一年的,省下工資做別的事。於是他拿了一根禾槍,一把鐮刀,就去割茅草了。 他翻過了二十四座山,越過了四十八重嶺,足足割了一天,把這些山嶺的茅草都割光了。平黑的時候,他把茅草選做兩捆,一捆放在楓木山上,一捆放在鳥馬山頭,然後用禾槍去穿。不想茅草捆得太大,看不準厚度,廣福王用力大了一點,往前穿的時候,忽聽得“轟隆”一聲響,原來禾槍戳穿了草捆,把楓木山頭戳崩成了一個三角形的大巖洞;往後穿的時候,又聽得“轟隆"一聲響,把鳥馬山頭也戳崩成了一個三角形的大巖洞。——所以現在看到這兩個巖洞都是一個樣子,一般大小,前後巖口是相通的。楓木山因為正在路邊邊,那個崩眼特別顯眼,所以又有人喊它做崩巖山。 說也奇怪,那麼多的茅草給廣福王的禾槍一穿進去以後,立刻變成了小小的兩捆,他象挑燈草一樣挑了回去。挑進屋裏,娘一見就生氣了,說:“你搞什麼鬼,去了一天,才割這點點茅草回來。”廣福王說:“莫看它是這點點,足夠你燒一年呢。”說罷,就把那兩小捆茅草放進廚房裏,還告訴他娘一回就抽一根來燒,並且交代不要解開選茅草的索子。 娘半信半疑,煮飯的時候,試抽了一根茅草來燒,果然燒得半天,連不用加第二根,不但將飯菜煮熟了,還可以燒開幾鍋水。這樣,一天燒兩三根茅草,燒了個把月,兩捆草好象還沒有動過一樣,一點不感覺少。 有一天,娘買了一只豬仔來養,回到家來,豬仔就呶呶地叫著要吃,娘慌忙去煮潲,她想把火燒大點,一時忘記了廣福王再三交代她的話,匆匆地將兩捆茅草的索子解開,正想抓兩把茅草去燒,忽見那兩堆茅草突然脹了起來,眨眨眼有原來兩個那麼多了,再眨眨眼,有原來四個那麼多了;不一會,茅草就脹滿了半間屋,並且還在飛快膨脹。娘看見了,不知怎樣辦才好,恰巧廣福王回來了,見到這個情形,趕忙把娘從廚房裏拉了出來,才跨出門檻,就昕得後面“平裏撲隆”一聲響,回頭一看,原來是茅草將房子脹崩了。迸 水 田 廣福王的哥哥嫂嫂私心重,怕廣福王占他們的便宜,早就和廣福王分了家。家裏原有兩塊田,好的那塊自然是哥哥嫂嫂先要了,剩下一塊旱田給了廣福王。用動家私也是哥哥嫂嫂拿完去了。老娘他們也不願養,把她送給了廣福王。 有一年,天大旱,廣福王的田本來就醜,遇著天旱,禾苗就更憔悴得可憐。娘見了很心痛,就跑去問大仔媳婦借水車。大仔和媳婦都搖頭說:“如今水車是三十晚夜的砧板,我們也要用,哪還能借給你們!”娘一聽氣得眼睛都翻了白,因為這架水車還是廣福王老子手上掙下來的呢。娘回到家裏,越想越氣,倒在床上半天沒有說話。廣福王曉得了,就說:“氣什麼,我有辦法。” 廣福王拿了一根竹竿,跑到田裏,在田的四角戳了四個眼,一會兒,水就從四個眼裏汩汩地冒出來,一下子田裏的水就滿了。廣福王又拿起竹竿到窮人的田裏戳了許多洞,水也跟著汩汩地從洞眼裏冒出來,一下子窮人田裏的水也是滿滿的了。這時,廣福王的哥哥嫂嫂正在田裏發狠地車水,水車了上來,一下就鉆到地底去了。車了半天,連不見水影子,田地反而開起大塊大塊的坼。原來他們車上來的水都漏到窮人的田裏去了。 路口村現在有好多迸水田,這些田時時都有水從洞眼裏進出來。據說這些洞眼就是廣福王那時戳起的。只有一塊田是漏水田,周年四季開起大條的坼,無論車怎樣多的水上來,都會漏得幹幹凈凈。不用說,這就是廣福王哥哥嫂嫂當日的田了。稱鉤山 廣福王仙去以後,不久他的娘也死了。娘一死,就被大風刮上了秤鉤山頂,給風沙埋起來了。這秤鉤山就在路口村旁邊,高得不得了,山頂象把彎彎的秤鉤,廣福王他娘的墳就在那秤鉤的凹凹裏。據說,從前這凹凹裏每到廣福王他娘的忌辰就擺好幾桌酒席,隨窮人上來吃。不管來多少人,酒都喝不完,菜也吃不盡。 那時,每到廣福王他娘忌辰的時候,秤鉤山凹凹就長出一條大藤來,由山頂吊到山腳下。窮人們抓住這根藤,爬到山頂去吃酒,吃完了酒,又沿著這根藤滑下來。不然,這麼陡峭的山壁,哪能攀登上去呢。過了這天,這根藤就縮了上去,到第二年廣福王他娘的忌辰時才又吊了下來。 有一年,幾個地主聽說秤鉤山上面有大酒大肉吃,都急起來了,約好到下回藤子吊下來的時候,一起爬上去大嚼一頓。第二年,這幫地主先下了令不許窮人再上山去吃酒。到了藤子吊下來的時候,他們就一齊衝過去抓著藤子想爬上山去。誰知這藤子竟像擦了油一樣,一抓上去就滑了下來,試了好幾回,總總爬不上。地主們掃興得很,一個兩個都想回去了。忽然有一個地主說道:“廣福王看得起窮人,我們裝成窮人的樣子,怕會爬得上去呢?”大家說有道理,就抓住幾個窮人,把他們的爛衣服剝了下來換上,然後去抓藤子,果然就不滑了。一個個爬呀爬的,累得一身臭汗,才勉強爬到了山頂。 一爬到山頂,看到那麼豐盛的筵席,地主們就你搶我奪地大吃大喝起來了。吃得他們肚皮都差不多脹爆了,他們還不肯歇嘴。一面吃又一面亂拉屎,弄得到處臭氣熏天,一塌糊塗。正在這時,山凹裏忽然刮起一陣狂風,將地主和臭屎一齊吹得不知去向了。從此以後,秤鉤山頂再沒有藤子吊下來了。至於山頂還有沒有酒席也沒法知道了

桂林山水傳奇第47集牯牛山二牛推車

桂林西門外有座趙家山,這山圓滾滾地像一個車輪。趙家山的東北面有座白牛山,東南面有座牯牛山。碧綠的陽江從北往南流過白牛山和趙家山的中間,再流過牯牛山西邊的山腳,然後一直流入漓江。三山一水之間,是一片廣闊的田地。老人家告訴我們說,這一帶地方叫做“二牛推車”,還講了一個動人的故事給我們聽: 早先,這裏的田地大半被地主趙剝皮霸占了,農民逼得替趙剝皮做長工,或者租趙剝皮的田地來種。縱然有幾家有一兩塊小土地,也是在戰戰兢兢中過日子,因為說不定哪一天也會給趙剝皮霸占去的。 你不要以為這裏有一條河種田就不愁水了,哪知道這裏的水比油還貴呢!因為這裏地高水低,要用水灌田非得用水車不可。農民哪裏有錢買水車,他們被趙剝皮剝削得連吃飯都成問題呢!倒是趙剝皮在陽江裏堵了幾個壩,在壩邊裝了幾架大筒車,將陽江的水車到田裏來。趙剝皮當然不會白白給農民用水,誰要用水,誰就得先交水錢給他。你或許會問,既然水這麼近,可以不用趙剝皮筒車的水,自己到河裏去挑水。唉!挑水農民倒不嫌苦,但是,到河裏挑水,趙剝皮也不準呀!他說陽江這一路的水是他的,到河裏挑水也得給他錢!有一回,有個農民因為沒有錢買水,眼看禾苗就要幹死了,就在半夜去陽江挑水。不料當時就給趙剝皮知道了。趙剝皮不但把這個農民的水桶沒收了,還狠狠地打了這個農民一頓,把他的腿都打斷了。所以,這一帶的農民只好忍饑挨餓,籌錢買水,那實在籌不出水錢的,只好眼巴巴地望著禾苗枯死。 趙剝皮家裏有一個長工叫趙家,是一個心腸很好的人,他最肯幫助農民弟兄了。本來嘛,同是窮苦人,哪能不心連心呀!他看見哪家人手少了,便放下地主的活不幹,悄悄過去幫農民耕田,插秧,耘田,收割。你知道,那時的農民是沒有幾個有牛的,要用牛的時候,就得向趙剝皮租。可是又有幾家人出得起錢來租牛呢!趙家趁趙剝皮不在的時候,就把趙剝皮的牛借給大家用。哪家沒錢買水,趙家就悄悄地挖斷田埂,讓水流到那缺水的田裏去。趙家幫農民做事才盡心呢,他和地主做工的時候是懶洋洋的,幫農民做事的時候就和生龍活虎一樣,幫農民做一天,等於替地主做十天,像這樣的人,哪個農民不喜歡他呀! 趙剝皮起初見來租牛的人越來越少,買水的人也越來越少了,感覺有點奇怪,後來派狗腿子去打聽,才知道是趙家搞的鬼。趙剝皮氣得眼睛冒出火來,就將趙家吊起來,紮紮實實打了一大頓,並且不給他一文工錢,將他攆了出去。 農民們見趙家被趙剝皮打得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心裏就象自己挨打那樣痛。大家把他扶到自己家裏去,這個找藥,那個敷傷,東家送來了茶水,西家送來了米糧,不到一個月,趙家的創傷就慢慢地好起來。他才起得床,就坐不穩臥不安地要下田做事,大家怎樣勸也勸不住。他幫了這家幫那家,仍然像以往一樣,千起活來頂有勁的。 可這下有困難啦!農民越來越窮了,沒有錢租牛買水了。沒有牛,沒有水,哪能種田呀!求趙剝皮吧,那就真象要剝他的皮一樣,不會有結果的。大家愁起來了。 愁是愁,可是總得想辦法呀!想呀想,村裏年紀最大的老爺爺忽然想起來了,在白牛山腳下的塘裏有一匹大白石牛,牯牛山上的石欄裏有一匹石水牯牛,老輩人說,你不要以為這兩匹牛是石頭的,心腸好的人就能用得動它們。講是這麼講,可總沒有人試過呀!現在沒有辦法,只好試一試吧。找誰來用牛呢?不用說,就是趙家了。老爺爺把他的想法告訴了大家,大家自然立刻贊成。 大家來到白牛山腳下,趙家開口說:“白牛,白牛,起來和我們耕田吧!"說也奇怪,那睡在爛泥塘裏的白石牛忽然爬起來了。趙家牽了大白牛,和大家爬到牯牛山上。趙家又開口說:“牯牛,牯牛,出來和我們耕田吧!"說也奇怪,那伏在石欄裏的石水牯牛也爬起來了。趙家牽著兩匹石牛到了田裏,安上犁,左邊是大白牛,右邊是水牯牛,就嘩啦嘩啦犁起田來。石牛力氣大,趙家的力氣也大;石牛跑得快,趙家也跑得快,不到兩天的功夫,農民的田都犁好耙好了。石牛不但會耕田,還會背水呢,它們天天馱著大桶到河裏去背水,陽江的水不能背,趙家便趕著它們到漓江去背水。因此,農民田裏的水什麼時候都是滿滿的。這樣,農民用不著向趙剝皮租牛了,也用不著向趙剝皮買水了。農民歡喜了,趙家也歡喜了。 然而趙剝皮卻因此更恨趙家了。起初,趙剝皮見沒有一個人來租他的牛,買他的水,覺得很奇怪,他以為農民現在一定是陷於絕境了,還打主意趁這個機會放高利貸和把那窮苦農民的小土地並吞過來。哪知道出去一看,農民田裏的禾苗都是青青的,田裏的水都是滿滿的。於是,他就派狗腿子去打聽,才知道又是趙家幹的事。趙剝皮真象被剝了皮那樣地傷心,立刻起了歹心要對趙家下毒手。有一天夜裏,趙家趕牛背水回來,坐在山腳下休息,不提防背後一根悶棍向他頭上打來,他頓時昏倒在地,馬上頸子上、胸口上、肚子上又被戳了幾刀,善良勤勞的趙家就這樣被趙剝皮殺死了! 趙家被暗害的消息在農民中很快就傳遍了。大家又是悲痛,又是憤恨。農民們都知道這是趙剝皮下的毒手,但是上哪裏去伸冤哪!縣老爺和趙剝皮都是一個鼻孔出氣的呀。大家噙著眼淚將趙家收殮了,將他埋葬在白牛山和牯牛山中間那座小山的山頂上(趙家山就是這樣喊起的),為的是要給他的墳對著他生前用過的那兩匹石牛,對著他生前給大家種過的田地。埋葬那天,天忽然變得陰暗起來,山上擠滿了人,大家放聲痛哭,哭聲將山頭都震動了,流出的眼淚使陽江水都漲滿了。 把趙家葬下去的第二天,就出了怪事啦!趙家的墳頭長出一根苗,這根苗看到看到長大,長得和一根葡萄藤一樣。長呀長,這根藤開了雙岔,由趙家山跨過了陽江;長呀長,這根藤一枝搭到了白牛山頂上,一枝搭到了牯牛山頂上。兩枝藤一下都開了一百朵黃花,朵朵花都有碗口一樣大,香噴噴的,田裏的農民聞著了做起活路來就不覺得勞累了。 到了晚上,就更奇怪啦!這兩百朵黃花都變成了兩百盞燈,亮堂堂的,把周圍幾十裏的田地都照亮了。這時,大白牛從爛泥塘裏爬起來啦,水牯牛也從石欄裏爬出來啦。它們走到趙家山前,圍著山走起來了。看呀,趙家山團團轉起來了!看呀,水從陽江轉到趙家山頂了!看呀,水從趙家山頂流到農民的田裏去了。 第二天清早,農民田裏的水又是滿滿的了,兩匹石牛又回到它們原來的地方躺了下來,趙家山也停止了轉動,兩百盞燈又變成了兩百朵黃花,香噴噴的,田裏的農民聞了做起活路來就更有勁了。趙剝皮謀殺了趙家以後,以為農民沒有趙家幫忙,一定要來求他的。哪知道過了幾天,還不見有人來求他。他覺得非常奇怪,又派狗腿子出去打聽。狗腿子回來說出了如此這般的怪事,趙剝皮不相信,出去一看,果然看見趙家山和白牛山的山頂上架著一根開著大黃花的粗藤。他惱火了,走到趙家山上,又聽見停在黃花藤上的一只鳥緊叫:“趙家不死,萬萬年!趙家不死,萬萬年!”趙剝皮更惱火了,叫人把趙家的墳挖爛,並且灌了鐵水進去,又叫人把黃花藤砍斷。黃花藤砍斷了,流了三天三夜的血水,把綠茵茵的陽江染成紅殷殷的了。 趙剝皮以為趙家再不會作怪了,哪知道還有趙家用過的石牛呢!兩匹石牛照樣給農民耕田背水,石牛還把趙剝皮的筒車觸翻了。趙剝皮氣得很,帶著狗腿子要來整治石牛。石牛發起怒來,把趙剝皮和他的狗腿予衝到陽江裏淹死了

桂林山水傳奇第48集

大銅盆的傳說

桂林南邊,有個村子叫龍門村,村前是漓江,村後是一座座石頭山。傳說從前有一個神仙,常到桂林來。久而久之,他看上了龍門村這塊地方,就把自己變成了一個長工,在這裏落腳。   他待人和氣,手腳麻利,恬幹得又快又好。有個船老板要搭一家財主,從梧州到桂林,人手不夠,到龍門村來雇工,恰巧雇上了這個神仙。  那家財主很有錢。他穿得珠光寶氣,處處擺闊氣。家裏用的杯子、盤子、筷子、調羹全是黃金做的,洗臉盆是金的,飯碗是美玉做的。長工卻穿得破破爛爛,上灘時打著號子用力撐篙,叫苦連天。財主婆見他這副樣子,生怕他偷走金杯玉碗。長工看出了財主婆“麻瘋上了臉”的壞心水,想找個機會.  一天清早,船過了草坪坪,正朝棺材灘開的時候。財主婆端出一個金臉盆洗臉,長工眼尖動作快,趁財主婆轉過身時,飛起一腳把金臉盆踢下河去了。  財主婆聽見“咚”的一聲響,金臉盆不見了,大喊一聲:“誰把我臉盆踢下河啦?”  “是我,不留心碰掉的了。”  “那是個金臉盆,你曉不曉得!”  “莫亂講!明明是銅的,你莫哄人。”  財主婆氣得死去活來,吵了半天。長工說:“就算是個金臉盆,你說說它有多重?”  “二斤二兩五錢,你快點給我賠來!”  “我家裏有的是金臉盆,等船到了桂林,你要什麼樣子的,隨你挑。”  財主婆想:他明明是個窮光蛋,哪賠得起我兩斤二兩五錢金子。就說:  “你全身上下沒得一塊整布,竟膽敢說大話,還不給我跳下河去撈起來!”  “你莫急,你莫吵!我說賠你,一定賠你!”  財主婆哪裏肯相信長工的話,還是罵著,逼著,一定要長工下河去撈。  長工說:“你曉不曉得,這裏是棺材灘;人一下河,就上不來了的!”  財主婆沒得法子,只好歇嘴。  晚上,船到龍門村時,長工叫財主婆站在門口等著。一霎眼工夫,一個金臉盆“咚”的一聲從屋裏擲了出來。  “這個合不合?”  “不夠重,不夠大。不合。”  吮咱一聲!長工又擲了一個出來。這個金臉盆又重又大,財主婆見了好生歡喜,想去認又怕長工說她冒認,讓她當場出醜,連忙說:”不合!”  就這樣,長工一連擲了十幾個金臉盆出來。財主婆跑過來爬過去,這個比比,那個看看,生怕要回的是個小的吃了虧,半天工夫,累得她滿頭大汗,一腳泥沙。最後長工擲出來一個洗得幹幹凈凈,亮亮堂堂的金臉盆來。財主婆一看,連聲說:“是這個!是這個!上邊還有個印記呢!”  財主婆把金臉盆端在手裏,越想越覺得奇怪:從棺材灘掉下水的金臉盆,怎麼會跑到長工家裏來的呢?她開門進屋,想找長工問個明白。哪曉得屋裏空蕩蕩的,人影子、家具擺設都不見了。她連忙轉過臉一看,怪啦,長工丟出來的那些金臉盆,一個也看不到了。財主婆被神仙戲弄了一番;還以為自己遇到什麼鬼怪,嚇得魂不附體,抱起金臉盆趕忙跑回船上去。  從此,在棺材灘附近臉盆落水的河底,凹下去一個坑,每逢漓江發大水的時候,它就顯出一個很大很大的漩渦,活像一個大銅盆,後人就把它叫做“大銅盆”。如今,人們行船路過,都要十分小心地遠離這“大銅盆”,靠近了就有被卷進去不得脫身的危險

桂林山水傳奇第49集九皇子與冠巖

很久以前,有一個不知厭足的皇帝,作為一國的君主,論權,他權力齊天;論財,他冠壓全國。他雖然天天吃山珍海味,喝玉液瓊漿,可他思來想去,總感到美中不足的是,他也要跟常人一樣會老會死。於是,他就想到了神仙,要像神仙一樣長生不老。怎麼才能做到這一點?他想呀,想呀,想了許久,想不出個好辦法。 一天,一個遠方來的術士告訴皇帝,只要找到一種奇異的仙草,吃了就會長生不老。皇帝聽說後,高興得手舞足蹈。於是,他詔告全國臣民,無論男女老少,只要給皇上呈獻長生不老的仙草,一律重賞。 詔令一出,全國轟動,不少求財求官心切的人,爬山翻澗,挖地三尺,每天都有人將仙草獻給皇帝。可皇帝叫宮中醫官審驗,都是些尋常草藥,有的還有毒,根本不能服用。皇帝大怒,一下子斬了不少送假仙草的人。這一來,再也沒人敢來獻仙草了。皇帝見長生不老無望,也急了。這時,皇帝新立的皇後給他出了個惡毒的主意,派九個皇子出去尋找仙草,找到的定為太子,找不到的則斬。原來這九個皇子是原皇後留下的,新皇後為了將來自己生的兒子能當上皇帝,便想出了這個借刀殺人的鬼主意。 皇帝特別寵愛新皇後,當下傳令九個皇子,限期出京去找長生不老藥。 九個皇子從沒出過京城,更不知什麼仙草不仙草的,這會叫他們去找仙草,真是出了個大難題,一個個不由得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可君命如山,不去也得去。於是,九個皇子出了皇宮,揮淚而別。 卻說那最小的九皇子,一路南行,歷盡千辛萬苦,總不見仙草的影兒。一天,九皇子到了山青水秀的桂林,看到奇妙的山與清澈的水,大為興奮,把沿途的勞頓與艱辛都丟到九霄雲外去,忘情地陶醉在這迷人的山光水色之中。 “莫不是到了仙境?”面對如此佳境,九皇子再也不想回到那爭權奪利的皇宮。於是,他將頭上的金冠取下,放在一座石山頂上,就盡情地遊山玩水去了。 正當九皇子忘情於山水之間時,他父親卻接到了他抗命潛逃的密報,皇帝大為震怒,當即嚴令桂林縣官找回九皇子,否則要縣官的腦袋。縣官這下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趕緊派人四下找尋。鄉村、樹林、河流、山上、巖洞……只要人的足跡能到的地方,都細加查訪。可九皇子竟如泥牛入海,毫無消息。令縣官奇怪的是,只要一走近那戴著九皇子金冠的石山,那金冠就會放射出萬道金光,刺得搜尋的人頭昏眼花,腳疲手軟肚子痛,一個個趕緊遠離此山,方才感覺到好些。 九皇子在哪裏呢?原來,他就藏在這戴著金冠的石山下。山下有個與漓江相通的幽深的巖洞,他和漓江邊一位美麗善良的姑娘結合了,在這裏過上了隱居的生活。由於有金冠的護佑,他們過得安逸而又幸福。 九皇子他們藏身的這個巖洞,就是現在的旅遊佳勝處--冠巖

桂林山水傳奇第50集鸚鵡山與四洲灣”

桂林北門外,與鸚鵡山對門的,是鐵封山,鐵封山上枝繁葉茂,草木森森,只在西北的山腰,鑲嵌著一塊方方正正的石壁,刀切斧削,猶如一扇石門,十分惹人眼目。石門中部,凸現出一坨棕黑的石頭,好似一把銹蝕的大鎖,把守著石門的秘密。說起這石門的來歷,老輩人口中,還流傳著這樣一個神奇的故事。 相傳,鐵封山起初並無石門,只一個挺大的巖洞。這巖洞上通人間,下接陰河。沿著陰河的通道,可以到達東海龍王的龍宮。洞內石桌、石凳、石床一應俱全。石壁上,金碧輝煌,銀光四射,是東海龍王四個公主收藏金銀暫敘首飾和春遊歇息的地方。那時候,每年陽春三月,公主們便結伴千裏來到,在洞中梳妝打扮一番,再到漓江邊賞花戲水,沐浴春光。後來,由於溶巖下落,堵塞了地下陰河的通道,公主們才不得不取道人間,派隨身攜帶的鸚鵡幫她們把守門口。 春日的一天,四個公主乘著遊興,溯流上來,走到桂林北部,見一水灣灣,河漢環流,在江心衝成四塊綠洲。洲上,桃紅柳綠,鶯歌燕舞,好一個去處!四個公主贊嘆不已,於是系舟登岸,陶醉在優美的山光水色中,流連忘返,不覺誤了歸期。那看守金銀首飾的鸚鵡,左等右盼,不見公主回來,也打熬不住,昏昏睡去。恰巧這天,住在山下的一個貴家孩子上山打柴,無意中來到洞口,見洞中珠光寶氣,盡是自己不曾見過的東西,覺得好生奇怪。於是,走進洞中,把玩了一番。臨走,順手將一條金黃珠串戴上頸項,拿回家中。不想,孩子的母親心貪,提著布袋,硬逼著孩子上山找洞。等她背著重重的一袋金銀首飾走到洞口,剛好碰上四個公主一路說說笑笑,盡興歸來。公主們不禁心頭火起,大喝一聲,說時遲,那時快,立刻,一扇石門自天降下,把洞口關得嚴嚴實實。那一對母子,被壓成了肉泥。那一袋金銀,也壓成了一把大鎖,牢牢地系在了石門上。公主們把驚魂未定的鸚鵡痛斥一頓,從山下扯來青藤,在對面山頂縛住鸚鵡的腳爪,罰它永遠鎮守石門。 一天,四個公主在舟中玩得高興,紛紛寬衣解帶,將衣物搭在柳枝上,跳進水灣裏洗澡。突然一陣狂風,把裙衫吹到空中,飄落到遠遠的江邊。等她們找回衣衫,才發現開石門的鑰匙早已不知去向。公主們急得沒法,請來江裏的蝦兵蟹將,從白天找到夜晚,從黃昏找到日出,連草皮都翻遍了,哪裏有鑰匙的影子!丟了鑰匙,開不了石門,她們只得長嘆一聲走了。 從此以後,每逢月白風情的夜晚,更深人靜的時候,鐵封山一帶的百姓,就聽見鸚鵡操著人的口音,吟唱著這樣一首山歌: 鐵封山,鎖金山, 鑰匙埋在四洲灣。 若是哪個撿得了, 金銀首飾隨他搬。 歌聲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傳進撫臺大人的耳裏。於是,他下令抓來城郊四鄉的村民,在四洲灣開荒辟土,挖地三尺,為他找丟失的鑰匙。幾幹村民,每天起早貪黑,挖了整整九九八十一天,地皮翻了幾番,弄得寸草不留,鑰匙也沒有找到。沒辦法,撫臺大人只得罷手,悻悻轉了回去。 從這以後,鐵封山一帶的百姓,每逢月白風清的夜晚,更深人靜的時候,又聽見鸚鵡操著人的口音,吟唱著這樣一首山歌: 撫臺大人太心貪, 征集苦役又毀灣! 開山鑰匙沒得到, 氣得炸肺又爛肝! 山歌傳到撫臺大人耳裏,氣得他又怒又惱。心想,我堂堂撫臺,怎容你鸚鵡捉弄!於是,他下令叫來弓箭手,把鸚鵡亂箭射死。鸚鵡忍著傷痛,日夜悲號,最後,血流盡了,變成了石頭,這就是現在聳立在北門口的鸚鵡山。後來,鐵封山的石門雖然始終沒有人打開,但是,四鄉饑民卻獲得了一宗巨大的財富:他們在四塊綠洲上,墾出了幾千畝良田,把四洲灣變成了豐實肥美的魚米鄉。如今,要是在漓江上逆水行舟,船到四洲灣,你就會看到綠水環繞的綠洲,這就是東海龍王四個公主當年沐浴春遊,丟失鑰匙的地方。不過,這把鑰匙如今已經找到,它緊緊地握在勤勞的村民們的手

桂林山水傳奇第51集陽三門原勝跡

明初獨秀峰“考其陽為靖江官殿,朱邸四達,周垣重繞。蒼翠所及,皆禁纂間地”,這在《臨桂縣誌》上有清楚記載。  “周垣”即王府外修的城墻,這是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修的。《縣誌》說:“督修城一座,辟四門:南曰端禮、北曰廣智、東曰體仁、西曰遵義。外繞以垣,各為欞星。”  現在的正陽門即當日王府端禮門主門。按當時皇朝禮制,南京皇城正門為五,中為主門,側各兩門;而地方封藩,如桂林靖江王城,正門為三,中為主門,兩旁各一側門。今天的正陽門兩旁,當日的側門券拱及門洞猶在,只待重開,不禁使人想起昔日的三門雄姿。  當日王府的飛樓舞閣、池榭亭臺、金碧華燈就悉在這正陽三雄門的城垣禁纂之中了。  清初,這裏是孔有德的定南王府,城門當然依舊。清康熙二十年(1681)這裏改作了鄉試的地方,亦稱郡貢院,不再作藩封之地。由於禮制攸關,自然就只剩下了一個主門即如今的正陽門了。  不妨說:王城正陽原三門,幾度滄桑而全非。喜看城垣仍無損,雲階玉陛共生輝。  倘若如今的東、西華門復建城樓,正陽三門重開,名勝古跡當更生輝

桂林山水傳奇第52集鬥雞山與龍隱巖

穿山共有五峰,逶迤綿延,形若雄雞,西東為首尾,南北為兩翼,中峰為背,西峰上的月巖,恰是雞的眼睛,它與隔江的龜山,猶兩雞相鬥,栩栩如生,合稱“鬥雞山”。明代孔鏞有詩曰: 巧石如雞欲鬥時,昂冠相距水東西。 紅羅纏頸何曾見,老殺青山不敢啼。 這鬥雞山還流傳著一副對聯的故事--- 清朝,有幾個秀才上桂林趕考,坐船溯漓江而上,望見了兩座鬥雞山,甚為有趣。一個李秀才就提議:“如此美景,我等何不出對助興?”他提出以桂林的山為題,回文對,倒著順著都能念。眾秀才皆贊同。於是他出了上聯: “鬥雞山上山雞鬥” 大家一聽,紛紛應對,但是由於此聯難度確實太大,沒有一人能夠對得出下聯來,就連出題的李秀才也不例外。此事就擱了下來。 過了幾年,他們當中一名落第的莫秀才再次赴考到桂林,見到鬥雞山想起往事,小船圍著兩山轉來轉去,總想對下聯而不果,就叫船家將船從漓江劃進了小東江裏,順著小東江就進到了龍隱巖中,船家請他們停舟飲茶賞景,他們哪有心思?船家見他們有些落落寡歡,就指著洞壁上活靈活現的龍身印跡,給他們講龍隱巖的傳說故事: “很久以前,這個巖洞裏住著一條金角老龍,它成天像個和尚一樣面壁打坐,一動也不動,後來,終於有一天,這條龍坐化成仙,破壁飛走了,看!這洞壁上面還有它飛走的痕跡呢!” 這時,莫秀才一拍大腿說:“啊,對出來了,對出來了!上聯是,鬥雞山上山雞鬥;下聯是,龍隱巖中巖隱龍!”船家說:“這位相公,我還可以對出另外一個下聯----盤龍石下石龍盤!” 這個對聯故事,在漓江兩岸的老桂林人中廣為流傳。至今,仍有人對“鬥雞山上山雞鬥”嘖嘖稱奇,躍躍欲試,或許是因為下聯與上聯相比,終究還略有遜色

桂林山水傳奇第53集乾隆遊漓江

”乾隆皇帝多次聽大學士陳宏謀說過,漓江的山如何如何好,水如何如何清,簡直勝過神仙境地,更勝過乾隆多次遊過的蘇杭。乾隆愛的就是遊山玩水,聽說有這麼個好地方,哪肯放過。於是,趁一次南巡的機會,到了蘇州,便帶著周勇,打扮成客商的模樣,悄悄地遊漓江來了。 錯封苦楝樹 到了桂林,他卻連官府都不敢驚動,怕興師動眾的,百姓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反而不安全。於是,到桂林的第二天,便叫周勇雇來一只小木船,“噥噥呀呀”的順流向陽朔遊來。 一路上,穿過象山、穿山,越凈瓶山,相思灘,果然好景致,與蘇杭大不一般,樂得乾隆在小船上手舞足蹈的。 撐船的老漢忙對乾隆說:“客人,莫動得厲害啵,翻船跌下江去,我可救不了你的命喲!” 乾隆最忌諱講不吉利的話了,要是在京,哪個大臣在他面前講了不吉利的話,非被他殺頭不可!可這是在漓江,就他和周勇兩個人,他不好逞威風,發不起火。他還真怕撐船老漢的話靈呢,避一避吧,免得翻船送命。便對周勇講:“周勇,我們上岸走一段路,叫船在下遊二十裏等我們吧!”就帶著周勇棄船登岸了。 乾隆這一步棋硬是走錯了,上岸不久,便差點在走迷了道。況且,這些路可不比蘇杭的平坦大道,這是山間羊腸小道,一上一下的,周勇年輕,能跑能跳,還沒什麼,乾隆年紀一大把了,爬過三道岡,過了兩面坡,就累得氣喘臭汗流,哪還有心思看景致,一屁股坐在路邊青石板上,伸手叫周勇:“周勇,快拿水來,渴死我了!” 周勇這次粗心,也是空手上岸的,別說沒帶水,連幹糧也不帶一點。見乾隆要喝水,著急了,爬高望,卻望不到漓江水,四周搜尋,也找不到水井,水坑。 乾隆累得連向周勇發火的力氣也沒有了,讓周勇扶著,一步一步朝前走。 剛走到一棵大樹下,“啪嗒”一聲,從樹上掉下兩個果子。周勇撿起一看,黃黃的,象琥珀色,橢圓的象鳥蛋。捧給乾隆看,乾隆雖吃過百樣果品,就不知這是什麼東西。 “嘗嘗看,說不定這能吃呢!”乾隆肚裏的饞蟲動起來了,卻又怕是毒果,就叫周勇先嘗嘗。 皇上開了口,就明知是毒藥也得吞,何況是叫嘗野果。周勇麻起膽子,一口就將果皮咬破了,只覺得酸溜溜的,好吃得很呢!特別解渴。他們哪知道,這樹上掉下來的是酸棗果。 乾隆見周勇吃了沒事,叫周勇上樹摘果子。周勇爬上酸棗樹用力一搖,酸棗果“劈嚦啪啦”掉了一地,撿攏一大堆。兩人就一顆接一顆的吃起來,雖酸得齜牙裂嘴的,可乾隆吃起來,比在皇宮裏吃的美味佳肴還好吃,吃不飽肚子,卻很解渴,把剛才的疲勞消得一幹二凈了。臨上路還帶著幾個在路上吃呢! 不一會,就走到漓江邊,小船正在岸邊等著呢。正巧,岸邊有一棵樹,樹幹樹葉和剛才那蔸酸棗樹差不多,樹上也結著黃黃的、橢圓的大小一樣的果子。 乾隆便問船老漢:“老爺子,這叫什麼樹?” 船老漢告訴他:“這叫苦楝樹。” 乾隆忙走到苦楝樹下,彎腰作揖說:“苦楝樹,謝謝你落酸果救了駕,朕封你為樹大夫!” 船老大一聽乾隆的口氣,便知是當今天子乾隆皇上,表面裝不知,背後偷冷笑:“哼!酸棗救駕封苦楝,用人必定更糊塗,難怪當今貪官汙吏多哩!” 酸棗樹落果救駕沒得到封賜,死也心不幹(甘),所以,酸棗樹砍後放得再久,樹心總不幹。苦楝樹呢,它無功得封賜,不死也心幹(甘)了,所以,苦楝樹還枝繁葉茂,樹心就已幹得空了。信不信由你,反正漓江兩岸的酸棗樹和苦楝樹就是這樣,是因為乾隆錯封賜引起的。 思和垌被趕 乾隆乘小木船遊漓江,進入了陽朔地界,過冠巖、浪洲、桃源,一路上山回水轉,風景甚佳。 乾隆是個勤於治政的皇帝,幾次巡遊江南,築河堤、修塘堰,倒也為百姓做了點實事。他遊漓江,也想順便了解民情呢。他見漓江風景雖好,卻山逼河岸,田地甚少!且又貧瘠,便對周勇說:“陳宏謀大學士說廣西七山二水一分田,果然田地少,難怪他多次奏本要求減兔廣西的賦稅。” 船老漢告訴乾隆:“漓江兩岸田少地少又貧瘠是不假,要想看好田好地也能看得到,翻過那山坳,就有一垌好良田呢!” 乾隆聽說,便在羊蹄這地方上了岸,帶著周勇,翻過山坳,果然見一垌好良田。這垌田實在好呢,田水滿滿當當的,剛插的禾苗綠油油的,長勢旺盛得很。可就是滿田垌不見一個人影。 乾隆和周勇,走村串寨一看,原來,人都在村裏閑著呢。有的下棋,有的賭錢。更奇怪的是,村村寨寨都有吵架聲,不是姑嫂爭吵,就是兄弟相鬥。要不然,就是妯娌相罵。 乾隆不懂其中內情,找幾個正在閑聊天的老頭一打聽,原來,百裏漓江兩岸,就數這一垌田好,水穩田肥,秧一插下去,水也不用管,肥也不用下,等著開鐮收割就行了。莊稼漢,除了種田沒事幹,一閑下來就手癢嘴巴多,往年的和睦氣一點也沒有了,天天有爭鬧聲。老一輩的都希望後輩和睦相處,所以,叫這垌田叫思和垌。 乾隆聽了,又好氣又好笑,心想:“勞力者閑不得,一閑就要生事。”他便當著幾個老頭,指點著幾個正在打架爭鬧的青年男女說:“思和垌,思和垌,光思不和沒有用。水往地底流,人人戽水沒得空,看你們還起哄不起哄。”說完,帶著周勇走了。 人們都說,當皇帝的都是金口玉牙,講話算數,一講就準就靈。乾隆的話才講完,滿天滿垌的水就“刷刷”的往地底流,一會兒工夫,全垌田水漏得滴水不剩。有人發現了,驚呼:“不得了,不得了,滿垌田水全漏完了。”正在爭吵打架的青年男女聽了,都著了急,哪還有心思爭鬧,擡水車,扛戽鬥,忙著要去戽田水。 有個老人醒悟過來:“噫,莫非剛才那個老頭子是個妖道,作法害我們。”就把剛才乾隆在此搞鬼搞怪的事對大夥一學說,就領著一夥人,呼呼地追乾隆來了。 乾隆和周勇,正慢條斯理往回走,剛翻過山坳,聽見背後有喊聲,見一大群老百姓追來了,以為暴露了身份,老百姓要造他的反,嚇壞了,沒命地跑到江邊,連滾帶爬地爬上船,對船老漢連呼帶喊:“快開船!快開船!” 船剛撐離河岸,老百姓就追到了。他們大聲喊船家:“快把船撐攏岸,我們要和那老家夥算帳!” 乾隆嚇得周身發抖,心想:一定是我剛才在村上講那些話得罪了他們!就叫周勇:“上岸去賠個不是,要是他們放過我,我就兔他們的賦稅。” 周勇麻起膽子上岸去,對大夥打躬又作揖,百姓就是不肯,口口聲聲要找老妖道算帳。周勇把那帶頭的老漢拉到一旁,悄悄說:“船上那位不是什麼妖道啵,是當今天子乾隆爺呢!悄悄來遊漓江的。他說,剛才在村上說的話冒犯了大家,答應蠲免賦稅補報。只求您老人家息了此事,萬莫暴露了他的真實身份。” 到底還是莊稼漢太老實。那老漢一聽說追的是當今天子乾隆皇上,就爬起來,左拉右勸的就把眾人勸走了。 後來,乾隆蠲免過廣西桂林七府的稅,據說,除陳宏謀奏本多次請求外,這也是原因呢。不過,吃大虧的還是思和垌的老百姓,整個田垌存不住水,雨水剛從天上掉下來,就象過大眼篩一樣漏走了,只好天天車水、戽水,累得死人。因此,當地一直流傳著這樣的民謠:“思和垌,思和垌,水把地底拱,三天不落雨,男女老少沒得空。”累得種田漢們連爭嘴吵架的工夫也沒有了,村村寨寨的人家,倒是挺和睦了。家家思和呢,不和睦,能男女老幼齊心車水戽水抗旱麼?

桂林山水傳奇第54集乾元橋踩橋

漓江有條支流叫熙平河,繞過興坪鎮北邊註入漓江。有河相隔,北邊的人要到興坪鎮就太不方便了。宋乾元年間,人們湊了錢,在熙平河上造了座石拱橋,就稱為乾元橋。 年深日久,石拱橋經不住人們人來車往的踩壓,就在乾隆來遊漓江的頭一年塌了。當地有個姓鄭的財主,算計著造橋有錢撈,於是,爭得個首事,集資造橋。你想,造橋是方便的家的,哪有不樂意的。於是,有錢的出錢,有物的出物,有力的出力,很快就叮叮當當造起橋來了。 眼看還有十天半月,橋面就可合攏造就,乾隆遊漓江就遊到興坪來了。鄭財主的耳朵尖,不知怎麼給他打聽到這個穿得光光彩彩的客人就是當今天子乾隆爺,覺得升官的機會到了。就用大家湊來的修橋錢,備辦了一桌豐豐盛盛的酒席,要清乾隆受用。 乾隆不僅是個喜歡遊山玩山的天子,還是個貪杯愛吃的君王呢。何況多日遊漓江,肚子裏也蠻寡了,因此,一請就到。 席間,鄭財主少不了拼命地奉承乾隆一番,又極力吹噓自己造橋為民造福的功德,還求乾隆在興坪多住幾日,為乾元橋踩橋。 大凡橋修成後,要由德高望重的人第一個過橋,叫做踩橋,榮耀得很呢。乾隆是喜歡出風頭的了,哪有不答應的。等酒足飯飽,他站起來,說:“好,明天後天我要到附近逛逛,大後天早上踩橋。”說罷,一抹胡子,帶著周勇去鄭財主為他準備好的客房歇息去了。 過兩天就要踩橋,這可把鄭財主嚇傻了。十天半月的事,兩天功夫能趕出來嗎?造橋又不是做糯米粑粑。鄭財主想法把周勇請出客房,向周勇訴起苦來。周勇蠻可憐鄭財主,可他素來知道乾隆的脾氣,說一不二,從不更改,要不然怎麼說皇帝是金口玉牙、說一不二呢!因此,周勇也不敢去向乾隆說。鄭財主沒辦法,聖命難違呀,誰叫自已自找苦吃呢!他只好急急火火地到造橋工地,把當令皇上要踩橋的事告訴大家,要大家加班加點拼命幹,就是全不累死,也要在這兩天把橋修成功。“要不然,大夥都要挨砍腦殼呢!”鄭財主對大夥說這一句話時,兩腿都篩糠了。 還好,大夥拼命趕,拼命幹,兩天功夫,就將橋馬馬虎虎合攏架通了。又趕緊連夜把橋面整平,鄭財主就派人在兩邊橋頭守著,不給任何人過橋,就等著隆乾來踩橋。 天快亮了,來了八個人,長得古裏古怪的,有老有少,有個跛著腳,還有個女的呢。歌人挑著一擔大糞要過橋。守橋的拼命攔住不給過,你推我擠的。那八個人氣極了,把大糞倒在橋頭,走了。 守橋的自認倒黴,忙用掃把掃,用水衝,哪還衝得去,黃黃的大糞漿都灌進靠近橋頭的石縫裏去了。 過了個把時辰,鄭財主就陪著乾隆踩橋來了。橋兩頭人山人海的,都要來看當今天子踩橋呢。 乾隆走到橋頭,整整長褂,抖抖袖子,正要擡腳起步踩橋,猛聽得“轟隆”一聲巨響,橋塌了。橋拱石掉下去,河水濺上來,濕了乾隆一身,把乾隆嚇得臉都黃了,等他穩住神,便朝鄭財主“哼”了一聲,帶著周勇走了。鄭財主馬上象腿肚子抽筋,癱在地上起不來。 整座橋,就是灌有大糞的橋頭沒塌。人們仔細一看,哪是什麼大糞,全是銅汁,橋頭的石縫就像走了銅焊一樣,牢實得很。人們這才醒悟,那八個人是蓬萊仙島上的八仙呢。要是不攔住他們,讓八仙把整座橋的橋縫都灌滿銅汁,橋就塌不了啦。 老百姓千不怪,萬不怪,就怪乾隆來踩橋,害得人們以後一直靠小木橋來往過河。 現在,在熙平河,還可以看到當年砌乾元橋的料石和橋頭基礎呢。

桂林山水傳奇第55集 乾隆對對聯

乾隆是一個很有文才的君王,可信不信由你,有一次,一個莊稼漢出了對聯給他對,他就對不起。 聽說,就在興坪鄭財主催著百姓趕工修乾元橋的時候,乾隆帶著周勇,也不問路,到處亂闖,闖到一個田垌中,被一條小河溝擋住了,溝深岸陡,過不去。 乾隆見附近有幾個莊稼漢在撒石灰耘田,便喊道:“餵,你們哪一位兄弟力氣大,背我們過去!” 那幾個人,只顧幹活,誰也不理他。 乾隆又喊:“哪位背我們過去,我有錢給!” 有一個身高力壯的小夥子停下手中活,氣呼呼問乾隆:“你是什麼人?要我們背你過河溝!” 乾隆哪敢露自己的底,就扯謊:“我們是外地來的文人學士!” 那個小夥子聽了偷冷笑:“你是文人學士,我出對聯給您對,對得起,我背你過去不要錢,要是對不出,自己爬過去!” 乾隆聽了不服氣,噫,對對聯我還怕你,難道我堂堂天子就對不過你泥巴腿。就氣鼓鼓地說:“你出上聯來!” 那小夥子就出上聯:“石灰下田,草死禾生魚喪命。” 別看乾隆平時吟詩作對樣樣來得,可他一聽這上聯,就傻眼了,悄悄對周勇說:“周勇,這上聯蠻難對啵。對對聯是生對死,雨對風,電母對雷公。他把生和死都用去了,叫我怎麼對!” 那個小夥子見乾隆對不出,也不取笑他,給指了條路,讓他們自己繞道過了溝。 乾隆過了河溝,走得肚子呱呱響了,就來到一戶農家,請當家的老大爺幫煮晌午飯吃,他就在人家堂屋裏踱方步,“石灰下田草死禾生魚喪命”,反反復復地叨念著這句上聯。 老大爺問幫著燒火的周勇,才知道,這位客人被人出了這句上聯難住了。 周勇把火燒得旺旺的,把鍋裏的油燒得滾熱的,老大爺把一撈箕青菜倒進鍋,“哧啦”一聲,嚇了周勇一大跳。老大爺卻哈哈笑起來,翻了幾下菜後,跑到堂屋對乾隆說:“客人,我幫你對上下聯了,下聯是:‘木柴進竈,鍋紅油滾菜遭殃’。” 乾隆一聽,連稱“好對!好對!”轉身對周勇說:“別小看他們種田人啵,一重山背一重人,重重山背有能人呢!” 老大爺一邊煮菜一邊對乾隆說:“什麼能人不能人的,這副對聯雖不十分工穩,卻也是實在話。現在官家要這樣賦,逼那樣稅。就象石灰撒下田,幹柴塞進竈,種田人就象石灰田裏的魚仔和熱鍋裏的菜,日子不好過呢。” 老大爺一席話,講得乾隆有嘴無話答,要不是親自到農家查訪,他還真不知道農家的日子不好過呢!

桂林山水傳奇第56集 元寶潭和牛尿潭

漓江有很多深潭,從興坪再往下遊,過了榕樹潭,連下去有元寶潭和牛尿潭。 乾隆和周勇,離開興坪,又乘小木船去陽朔。 船過了鐮刀灣,船老漢就把船泊到岸邊,上岸去屙屎。 等船老漢回船,乾隆就問:“這叫什麼地方?” 船老漢告訴乾隆,這個潭蠻有名,因潭邊的山像元寶,所以叫元寶潭。 水流船去,拐過了兩道彎,下了兩條灘,又是一個潭。乾隆見水平船穩,就站在船舷邊,扯開褲子往漓江裏拉尿。 乾隆拉罷,又問船老漢:“這叫什麼地方?” 船老漢見乾隆大白天無遮無攔的往漓江裏拉尿,真是比牛還蠢,就說:“這個潭叫牛尿潭。” 乾隆知道是船老漢挖苦他,大怒:“你屙屎的地方叫元寶潭,我拉尿的地方叫牛尿潭,你屙元寶,我拉牛尿呀!” 船老漢聽了嘻嘻笑:“客人,你別發火。你看岸邊,有一條瀑布衝下漓江,就像牛拉尿,所以這個潭叫牛尿潭。不信,你問問岸邊那個看牛娃仔。” 乾隆果然扯著嗓子喊:“餵,那位看牛娃仔,這個潭是叫牛尿潭嗎?” 這個潭本來叫瀑布潭。剛才,乾隆沒遮沒攔的往漓江裏拉尿,也被這位看牛娃仔看見了,他見乾隆這樣問,覺得這個人牛樣蠢,就大聲答到:“沒錯,這個潭是叫牛尿潭。” 乾隆沒話可說了,只好吃啞巴虧。 不過,瀑布潭從此又叫牛尿潭了。

桂林山水傳奇第57集 乾隆遊陽朔

陽朔的縣太爺,早就聽到風聲,說乾隆正在遊漓江呢。等乾隆一到陽朔,縣太爺就天天陪著他在縣城附近遊山玩水,還每天把從老百姓那裏搜刮來的香菇、木耳、冬筍片,還有那鱖魚、山雞、豹子腿一盤一盤的搬出來,讓他吃個夠。 耍得高興、吃得滿意的乾隆。撚著他那稀稀落落的山羊胡子,心裏就嘀咕起來了:“陽朔山好水美像仙境,人們還有這麼好吃的東西吃,陳宏謀這老東西還左一次右一次的奏請減免賦稅。他若還在,定治他欺君之罪。”乾隆以為,老百姓也是天天有山珍美味吃呢! 為了見識見識一下陽朔老百姓的神仙日子,好為以後添賦加稅找證據,有一天,乾隆就穿著青衣、戴著小帽,打扮成老百姓的樣子,帶著周勇,悄悄溜去鄉下探老百姓的心情。 離縣城不遠的路邊,有個姓曹的老大爺正在歇腳。他家中無米下鍋,今天特地到田裏挖了小半籃水芋,到山上挖了十幾根山薯,準備拿回家蒸熟充饑。他恨官府把百姓們一年辛辛苦苦累來的東西都搜刮走了,就念起了他們曹家老祖宗曹鄴寫的那首“官倉老鼠大如鬥”的詩來罵官府。乾隆正好來到他身邊,見他在念詩,就把臉湊到老大爺面前搭上了嘴:“老哥子,你在念什麼呀?” 老大爺頭也懶得擡:“念兩句唐詩解解悶。” 乾隆回頭對周勇講:“周勇,陽朔人確實蠻神仙,連種田人都會念唐詩啵!”他望望老大爺籃裏的水芋和山薯,都沒見過,就問老大爺:“老爺子,你籃裏裝的一定是好吃的吧!你們陽朔出產一定很好!” 老大爺擡頭望了望乾隆和周勇,沒好氣地回答:“我們陽朔出產多得很呢,田裏出大米,地裏出苞米,河裏有魚蝦,山裏有野味。可惜都拿去餵老鼠去了。”他們曹家老祖宗曹鄴不是把貪官汙吏比作“官倉鼠”麼! “()嘿,不簡單,”乾隆聽了,實在不知趣,饞得口水都流出來了,說:“你們陽朔人實在神仙,這麼好吃的東西都拿來餵老鼠,你們自己吃的東西一定還要好吧!” 老大爺聽他講話口音不對路,話又講得古裏古怪的,仔細一瞧,噫!這不是前兩天由縣太爺陪著遊山玩水的那個皇帝老頭嗎?他跑來這裏搞什麼名堂。老大爺低頭想了想,就把籃子拿到乾隆面前,衝著他說:“這就是我們吃的好東西,你想吃,就跟我回家,我煮熟了給你嘗嘗。” 這正合乾隆得意,就和周勇跟著走到老大爺住的茅草屋。 老大爺要趁機給乾隆嘗點苦滋味,就到屋後挖了兩個野芋,在屋旮旯撿了兩根準備染魚網用的和山薯一模一樣的薯茛,放進鍋裏,和水芋、山薯一起蒸熟了。 老大爺把兩個野芋遞給正在等著吃好東西的乾隆和周勇。乾隆和周勇,以為真是好吃的東西呢,咬一口就往肚裏吞,把他們的喉嚨癢得就像有條蜈蚣在裏面爬,難受得要命。老大爺問乾隆:“怎麼樣?蠻好吃吧!”乾隆見老大爺一家吃芋頭吃得很有味道的樣子,只得摸著喉嚨點點頭:“好吃!好吃!” 老大爺見乾隆那副醜樣子,勉強忍住笑,又把兩根薯茛遞給他們。他們咬一口,好想吞了狗膽水,苦得腸子都要嘔出來了。老大爺問乾隆:“怎麼樣?味道還可以吧?”乾隆見老大爺一家吃山薯吃得有滋有味的樣子,不好發作,只好強打著精神說:“不錯,不錯!”說罷就趕快往屋外跑,把頭天在縣太爺那兒吃的好東西都從嘴裏倒出來了。 乾隆連忙推說受了風寒,帶著周勇跑了。這樣,乾隆心裏才似乎有點明白:“這裏的老百姓並不神仙,這麼難吃的東西,虧他們吃得那麼有滋味!” 於是,他覺得漓江兩岸的山沒有前幾天的好,水也沒有前幾天的美了,帶著周勇,急急忙忙趕回蘇州去了。 乾窿遊漓江,由於錯封苦楝樹,思和垌得罪百姓,踩橋橋也塌,牛尿潭受奚落,連老百姓出的對聯也對不起,出盡了醜,因此,他臨走時傳諭:他來遊漓江的事,正史不給寫,野史不給載,地方誌不給錄,否則,就殺頭。因此,乾隆遊漓江的事,正史地方誌不見記載,野史不見痕跡。可漓江兩岸的老百姓都知道。 思和垌就是現在的楊堤鄉中南村,那裏的水果然都流到地裏去了,穿過山流到了漓江,也就是浪石對面那裏

桂林山水傳奇第58集 九曲流觴古風遺韻

在繁華似錦的桂林市正陽步行街南端,有一處由數塊石雕組成的小景致:流水潺潺,順著大石上蜿蜒曲折的石槽歡快地奔流,來回往復,仿佛在喧鬧的都市彈奏著一首清新委婉的樂章。如果說美麗的桂林城猶如一位超凡脫俗的仙女遊戲於人間,那麼這裏展示的正是一種廣泛流傳於我國古代、曾經風靡桂林的一種文化遊戲——曲水流觴。

曲水流觴,亦稱九曲流觴,是古代流行於全國多數地區的一種遊戲。觴,古代盛酒器,即酒杯,通常為木制,小而體輕,底部有托,可浮於水中。也有陶制的杯,兩邊有耳,又稱“羽觴”,因比木杯重,玩時則放在荷葉上,使其浮水而行。每年農歷的三月初三,人們相擁坐在環曲的水渠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流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即取飲,彼此相與為樂,故得此美名。

相傳,曲水流觴之俗源於周代周公曲水之宴,距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徐堅《初學記》引《續齊諧記》載“昔周公蔔成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詩雲‘羽觴’隨波流。”漢代《三才圖會。時候類.上巳。》:“《十節錄》雲昔周幽王淫亂,群臣愁苦之,於是設洞上曲水宴……從此始也。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會稽(今浙江紹興)蘭亭舉行春禊儀式後,在此活動中又增加了吟詩的內容,即觴在面前打轉或停下,誰就要即興賦詩並飲酒,作不出詩的則要罰酒。《蘭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也足以觴詠幽情。上巳三月初三賦詩之俗,由此而起。這對後世影響很大。晉以後此俗由宮室、官府漸傳至民間,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雲“三月三日,士民並出江渚池沼間,為流杯曲水之飲”。與此同時,水渠流觴的形式也有了較大的變化,逐漸發展成為在亭臺內鋪設彎曲流水槽,人們環坐槽邊,杯流槽內,作曲水流觴之飲,相與為樂。這樣野外水渠旁的活動移至了亭臺樓閣之中,構築專用的“流杯亭”,並且不限於三月初三而是終年四季,刮風下雨均可娛樂。曲水流觴之戲在清代逐漸減少,清代以後消亡。今北京潭柘寺、故宮、中南海、安徽滁縣瑯琊山醉翁亭之西,浙江渚暨蘭亭旁均保存有明清時代流杯亭或曲水流觴的石刻溝槽。

桂林的流觴之俗大約始於唐代以前。當時的桂林有“西南會府”之譽,經濟文化較為發達。初唐時詩人宋之問贊桂林之繁華時,稱桂林為小長安。唐睿宗景雲元年(公元710年),曾任文學侍從的詩人宋之問,由京城長安貶謫嶺南途中,在桂林逗留半年,寫下了不少詩篇,其中有的詩篇便反映了桂林三月初三上巳節的活動和詩人思歸的惆悵。原來三月初三上巳節這一天,人們相擁到水邊洗濯、飲酒,以祈福驅邪。詩人在《桂州三月三日》詩中有“西夏黃河水心劍,東周清洛雨觴杯”、“始安繁華舊風俗,帳飲傾城沸江曲”等句。從詩中可知,三月三日詩人看到的是繁華的始安(即桂林)“傾城沸江”的熱鬧場面。由此看來,桂林的曲水流觴之俗由來已久,在初唐時頗為風行。唐武宗會昌四年(公元844年)桂管觀察使元晦在桂林建成流杯亭。唐代莫休符《桂林風土記·越亭》中記,“會昌初,前使元常侍名晦……建大八角亭,寫其真院,砌臺釣榭,石室蓮枕,流杯亭,花藥院,時為絕景。”

隨著歲月的流逝,曲水流觴這種在桂林曾風行一時的遊戲漸趨消失。流杯亭早已化為灰土,流觴石雕被厚厚的積土埋沒於地下,曲水流觴成為時人聞所未聞的古風舊俗。只是近年的考古發現又使曲水流觴重現於桂林。

1996年10月,桂林市考古人員在東華路南側一建築工地深約2米的地層中發現帶有蜿蜒石槽的石雕。開始人們不知其廬山真面目,有人稱是龜形圖案,有人稱是“壽”字,莫衷一是。最後有專家才確認它是一處曲水流觴石雕。這件石雕東西寬3.2米,南北長3.7米,厚33厘米,共由九塊石板組成。整件石雕拼合十分嚴密、平整,表面鐫刻深l6厘米,寬20厘米的流水溝槽,碩大的溝槽由南向北、先東後西蜿蜒伸展總長達19.3米,並構成略呈中心對稱的曲線圖案。其線條虬勁有力,來回往復似龍蛇走筆,猶如一氣呵成。流觴石刻南北兩側備有一個開口,距南側開口l5厘米處的溝槽邊緣有寬2厘米、深略過槽地的小凹槽,明顯是供小閘門開啟之用的閘道。而北側開口處則沒有閘道,應為流水的終點。有意思的是,該石雕南高北低,南北兩側相對高差為一厘米。從南口註水,水流便緩緩順溝槽向北口蛇行而去。據初步考證,這件石雕的年代約為南宋時期。或許這一件石雕就是從唐代元晦所建流杯亭裏搬下來的。整件石雕為大面積瓦礫,黑灰所埋沒,看來這裏也應有遮風避雨的亭臺,只是為戰火所毀。說是九曲流觴,其實石雕內甚至可以說有十四處明顯的彎曲,可以同時容納許多人同時遊戲玩樂。對照桂林的古代城池圖,這塊石雕位於宋代衙城之內和江南名樓逍遙樓附近,應該是當時官吏、文人雅士消遣娛樂的場所。我們不難想象才子佳人品酒吟詩的情趣與雅致,也仿佛看到了古城桂林的繁華和時尚。

無獨有偶。1999年底,在桂林正陽路步行街建設工地又發掘出了一件曲水流觴石雕,古代曲水流觴之盛更為顯現。

而今,正陽路出土的曲水流觴石雕就地展示,讓市民在鬧市區就能親切地感受古代石刻文物彈奏的樂章,也讓中外遊客一同品味名城桂林淵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而東華路出土的曲水流觴石雕則遷往了龍隱巖桂海碑林博物館一個仿古的流杯亭中,已吸引著人們去感受一下曲水流觴的古風遺韻

桂林山水傳奇第59集

獨秀峰下有歷代摩崖石刻

因為獨秀峰孤峰突起,好像平地長出的一棵筍,所以又有“南天一柱”之稱

太平巖旁邊還有慈禧皇太後禦賜的壽字,慈禧六十大壽那年,時任廣西巡撫的張聯桂來到獨秀峰拓下“慈禧”的太歲圖送往北京,慈禧很高興,親筆大書了一個“壽”字,並加蓋“慈禧皇太後禦筆之寶”印璽,賞給張聯桂

太平巖洞內有堪稱世界文化奇觀“太歲”摩崖石刻,“太歲”在中國民間向來被人們看作是冥冥中支配和影響命運的力量,關於“太歲”,好像說不清道不明,但又神秘莫測,洞內的一幅幅石刻都是“太歲”的畫像

如果說獨秀峰最有名的摩崖石刻,還是記載著“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宋代王正功題刻,“桂林山水甲天下, 玉碧羅青意可參”,千古名句即出於此

桂林山水傳奇第60集 桂林建城時間確定1998年8月12日,驕陽似火。古老的興安秦城來了許多老專家。他們中有鬢發全白,年紀已達83歲的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泰鬥、陜西師範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中國古都學會會長史念海;有年過花甲,長期從事中國邊疆史研究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地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中國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邊疆史研究中心主任陳可畏;有原中山大學副校長、中國秦漢史研究學會會長,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榮芳。  是什麼原因使得這麼多的老專家、老學者冒著炎炎夏日匯聚秦城?  原來,就在桂林人為自己的城市成為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旅遊名珠而驕傲自豪的時候,他們尷尬地發現:當許多慕名而來的國內外友人問起桂林建城有多長時間時,自己竟然無法明確回答。而市地方誌辦公室在編纂《桂林市誌》時也碰上了同樣的難題。眾多的專家學者正是為論證桂林建城時間而來。  桂林古時稱始安。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在平定南越之後,在秦時的桂林郡北部地方設置了始安縣。這樣,始安縣最初的治所是不是設在現在的桂林,就成了研究桂林建城時間的關鍵。根據歷史文獻考證及今人編制的歷史地理和歷史地名辭典的標註,確認漢元鼎六年的始安縣治所即在現在的桂林,國內歷史地理專家對這點也一直沒有異議。但是,到了20世紀80年代,桂林市的一些研究人員提出,古始安縣城不在現在的桂林市區,而在興安縣的秦城。其主要理由是興安有秦城遺址,且秦城東北面有大量的漢墓群,他們認為是到了三國時才把始安縣治所設在了桂林。1996年10月12日和30日,市政府曾委托有關部門兩次邀請廣西師範大學及本市一批對桂林歷史深有研究的專家學者對桂林建城時間進行了研究探討。  桂林市委、市政府把確定建城時間當作認識桂林、宣傳桂林、建設桂林的一件大事,多次召開會議研究有關工作,並指示有關部門對此問題繼續進行論證。同時,他們指出:要弄清桂林建城時間,必須要有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尊重歷史、尊重科學的態度。並強調,條件不具備時,不要勉強。  於是,從廣西到湖南,從北京到上海,再到西安、廣州,不同的人們為了同一個問題而忙乎起來。查閱文獻,實地考察,研究論證。兩個年頭過去了,功夫不負有心人,到了1998年5月,條件終於趨於成熟。於是,市裏決定召開一次高級別的專題論證會,邀請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在中國歷史地理及秦漢史研究方面有較高造詣的權威專家,對桂林建城時間再次進行論證。  到秦城實地考察便是這次論證會的議程之一。  且說老專家們接到邀請,都為桂林人的“小題大做”嚇了一跳。陳可畏先生說,始安故城就在現在的桂林,這是無可爭論的嘛!但他又怕真是自己糊塗了,趕緊搬出所有的相關文獻,從漢至清至民國全部查了個遍。83歲的史念海老先生,更是旁征博引,數易其稿,著文論證興安秦城當時乃隸屬於零陵縣,而與始安縣無關,更不可能是始安縣的治所。張榮芳教授等人也著成論文,從不同角度論證漢代始安縣治所就是現在的桂林。  在三天的論證會上,專家們認為,興安秦城僅是軍事設施,並不是城址。專家們還從桂林的行政區沿革著手,並運用大量的考古報告,對桂林市沒有發現始安縣城遺址和漢墓很少的問題作了分析論證。論證會最後得出結論:西漢元鼎六年設置的始安縣治所就在今天的桂林城。  1999年3月19日和4月17日,桂林市委、市政府分別召開會議,對這一結論進行了審定,並通過嚴肅的程序,由市政府報請市人大常委會進行最後審定。  1999年5月19日,桂林市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了市政府的報告,並最後決定:桂林建城時間確定為漢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這樣,到1999年為止,桂林建城時間已有整整2110年

如果有圖片和文字說明侵權請聯系強哥刪除哦.,綜合網絡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