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衣櫃塌了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中新網臺州7月15日電(記者 邵燕飛)“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對我們老年人來說,真的很幸福!”今年70歲的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寧溪鎮五部村村民陳阿姨沒想到,如今的生活大變樣,她這個在家務農的老人能夠在村裏開辦的“小橘燈”暖心工坊上班賺錢,處理菜花梗也能每天收入六七十元。

浙江臺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發祥地,民富程度高。然而放眼臺州全域,地處長潭水庫水源地保護區的黃巖西部山區7個鄉鎮、11萬戶籍人口,一直受飲用水源地保護與地理條件限制,經濟發展緩慢。

橘光廣場 邵燕飛 攝

區域間的發展溝壑該如何消弭?“十四五”開局之年,黃巖對標“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新使命,率先實施全域協作推進共同富裕工作,撬動全域資源,不斷縮小城鄉之間、東西部之間的差距。

中新網記者14日踏訪地處長潭水庫水源地保護區上遊的“全國文明村鎮”寧溪鎮五部村,當地“無中生有”建立起的“小橘燈”暖心工坊、“小橘燈”社區、小橘屋等頻頻受到當地村民點贊。

“這裏的村民沒有太多就業增收渠道,生活水平很難提高,於是我們就在思考引進工坊、車間等勞動密集型的手工加工業來增加村民收入。”寧溪鎮黨委書記胡鷗說,“小橘燈”暖心工坊便應運而生。

臺州黃巖寧溪鎮五部村橘光鄉村服務中心 邵燕飛 攝

削菜花、剁菜梗、裝袋……走進“小橘燈”暖心工坊,數十名村民們正忙得不亦樂乎。

“自從有了‘小橘燈’暖心工坊,不少村民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也減輕了家庭的生活負擔。”寧溪鎮五部村黨支部書記陳倉軍說,“小橘燈”暖心工坊解決了村民尤其是老年人在村裏就業難、增收渠道少的問題,“村民就近掙錢,既自由又能顧家。同樣也培養了一些低收入農戶依靠勞動致富,改善生活條件。”

伴隨黃巖“東廠西擴”行動,越來越多企業將部分需要手工加工的生產環節挪到了黃巖西部山區。“小橘燈”暖心工坊管理人員張杏飛從原加工點來到五部村的加工點,負責指導村民做工以及把關產品質量。她告訴記者,能有這樣的就業渠道,村民們的積極性都很高。

事實上,“小橘燈”暖心工坊也為企業解決了部分用工問題。臺州市晨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洪鳴說,菜花加工在清洗、消毒、烹飪、包裝等環節都可實現機械化操作,但是切削仍然需要人工加工,“這樣正好能夠對接上西部山區農村閑余的勞動力,對村民稍加指導,他們很快就能熟練上手。”

臺州黃巖寧溪鎮五部村黨群服務中心 邵燕飛 攝

據了解,黃巖通過建立村企互贏的“小橘燈”暖心工坊,已引導該區企業、合作社、農業基地、加工作坊等52家勞動密集型市場主體下沈,與54個村達成合作,建成54個“小橘燈”暖心工廠和工坊車間,吸納900多名當地民眾就地就業(其中低收入農戶215人),平均每年可幫就業民眾人均增收1萬元。

胡鷗介紹,寧溪鎮將共同富裕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建立以工哺農、村企互贏的“小橘燈”產業扶持體系,將繼續加強產業合作、資源互補、勞務對接,吸納貧困邊緣人員和鄉村留守人群就地就業,實現送項目到村、送崗位到戶、送技能到人。

在橘鄉黃巖,與“小橘燈”暖心工坊一起打響共同富裕“橘”品牌的還有“小橘屋”,這是當地解決困難民眾“住房難”問題的一項兜底舉措。

“我家原來是危房,刮臺風的時候塌了。現在政府把房子建好,讓我住在這裏,我感覺特別滿意。”寧溪鎮五部村村民陳開仁說,他的“新家”位於五部村“小橘屋”二樓,配有衛生間、電視、沙發、衣櫃等,拎包就能入住,並有公共廚房能提供一日三餐。“我還負責‘小橘屋’的保潔工作,能獲得一份穩定的收入。”

“‘小橘屋’的入住對象主要是村裏低收入農戶中的無房戶和危舊房戶、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民眾及其他住房困難民眾。”陳倉軍說,“小橘屋”能很好地解決這些群體“住房難”問題,讓他們“有得住、住得好、能安家”,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掉隊”。

據悉,黃巖正開展住房共建行動,鼓勵村集體通過規劃新建、盤活流轉等方式建設鄉村“小橘屋”,計劃在年底前實現297個行政村“小橘屋”全覆蓋,讓困難民眾實現“安居夢”化作現實。

不僅如此,陳倉軍介紹道,五部村還整合社區醫生、居家養老照料中心、鄉村公交、快遞等便民配套項目,將“小橘屋”打造成村民家門口的康養中心和鄉村公共服務中心,為村民提供好“最後一公裏”的服務。

“手拉手”東西協作,“點對點”強村幫帶,“面對面”政企幫扶……奔跑在共同富裕道路上,黃巖正以實施“產業西進”,擴增就業資源保民生;探索“飛地經濟”,激活項目資源增民利;發展“融合產業”,打通消費資源促民富等“組合拳”,持續推動共同富裕見真招實效。

從黃巖的探索實踐放大到整個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頗具啟示意義。

浙江提出到2035年,高質量發展要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實現共同富裕,率先探索建設共同富裕美好社會。(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