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親人流血死了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一個不成器,不負責任的渣老爹,生了一窩小崽子。

同住一個屋檐下,但渣老爹對孩子們不聞不問,成天只顧自己逍遙快活。

孩子們能活下來、慢慢長大,全靠命大和自己的雙手。

根據這些信息,你想到了哪部劇?

你以為Sir在說《無恥之徒》。

不,Sir說的是這部國劇新爆款

《喬家的兒女》

豆瓣開分8.7,現已有4.5萬人評分。

“正午陽光”四個字,就是品質保證。

10天前,Sir因為感慨國產劇裏沒有普通人

《喬家的兒女》就來了。

看一個普通家庭的故事,如何讓你又哭,又笑,又氣的。

01

第一集,就逼得網友拉踩

你見過最不靠譜的爹長啥樣?

是年輕時唯唯諾諾,老來作天作地的蘇大強。

還是這位最近的黑馬——喬祖望。

別家父親是一家之主,他是一家之蛀。

1977年,南京。

喬家六口人,孩子分別叫一成、二強、三麗、四美。

這一天,馬上要迎來第七口人了。

男主人卻還在麻將桌上,小姨子去催了,才肯上衛生院看老婆。

結果,晴天霹靂,媳婦生下孩子後大出血去世。

喬祖望沒看出有多傷心,忙著辦了三件事

1. 私吞了小姨子出的給老婆買骨灰盒的錢;

2. 帶上幾個孩子,試圖賴掉該給醫院的醫院費;

3. 把剛降生的小兒子七七甩給小姨子養。

送走了也好。

因為你真的很難相信他能養得活。

盡管喬祖望有工作,他是當地一家國企工廠的老員工,收入過得去。

但喬家總揭不開鍋。

錢都給他拿去打牌、買下酒菜了。

七七還沒被抱走的時候,他也不給買牛奶。

吩咐大兒子說,煮些米湯來餵就行了。

對,就是老大,被迫扛起了所有的責任。

家裏蒸了一個蛋,雖然和弟弟妹妹一樣想吃,但他還是躲在最後,讓他們先吃。

父親的關心,從來不敢想象。

聽說大女兒三麗被自己的牌友猥褻,喬老爹也沒報警,提刀就要去砍人。

但別以為他真的要砍。

只不過是想訛上幾百塊錢。

攤上這麼個爹,喬家的兒女們,可不得長兄如父麼。

一次,一成去派出所舉報喬祖望賭博。

老爹回來就要打,一成奪門而出,弟弟妹妹都跟著他跑了出來。

如果真的能一直這樣跑,再也不用回來,就好了。

但就是這樣一個獨木難支的家,是如何走過了風風雨雨,成為一個讓兄弟姐妹形成向心力的家的呢?

沒有多少狗血。

只有匱乏的現實,和攥緊拳頭的生活,讓你的記憶產生共鳴。

02

不知道正在讀這篇文章的年輕毒飯們,還有多少人知道什麼是神仙湯、竹蜻蜓、紅茶菌?

《喬家的兒女》一開場,就帶領我們穿越時空隧道,回到了那個嘗到一碗神仙湯就能飄飄欲仙的年代。

所謂神仙湯,其實是白開水衝醬油湯,加一點麻油、豬油,灑上一些蔥花。

但那已是這幾個孩子在日常生活裏最大的企盼,能嘗到的最好的美味。

喬家的兒女們都很窮,而且窮得很具體。

母親去世,連張夠大的遺照都沒有。

孩子們,尤其是大哥一成的衣服小了一碼,也沒錢買新衣服,和表哥一比尤為明顯。

二強省吃儉用就為了買一件海魂衫,為此可以大半個月不坐車,不吃早午飯。

饞得拿著生雞蛋就吃。

饞得把板藍根當甜水喝。

饞得把老爹的紅茶菌當酸梅湯喝。

但貧苦中別有一番生趣。

因為匱乏,孩子們的快樂都非常簡單。

只要能舔上幾下舀過米湯的勺就快樂了。

只要用手指蘸一點白糖塞進嘴裏就快樂了。

只要有一個新鐵皮打制的白皮煙囪就快樂了。

《喬家的兒女》背景是苦,但不渲染悲。

因為它從孩童們視角出發,你看到的總是希望。

在孩子的世界裏。

與生活的苦苦周旋,從來不會疲倦,一切都充滿了明亮的色彩和鮮活的希望。

劇的時間跨度,是從1977到2008。

一個個具有年代特征的場景和新聞事件,把我們帶回過去的時光。

劇中采用了大量橫移、跟拍的運動鏡頭,去表現喬家人的生活。

這也是《喬家的兒女》為什麼會擊中那麼多人的心緒

那個年代的生活是苦的。

但恰恰是在貧乏中,生活氛圍又最親切、最蓬勃,社會充滿了那麼多令人新奇的變化。

通過對劇中的家庭關系、鄰裏關系、親戚關系,你又重溫了那種消失已久的家長裏短,交流緊密的熟人社會。

其中的酸甜冷暖,無法一言以蔽之。

隔壁吳姨會幫忙帶七七,張羅著用家裏的舊衣服給七七改制成小肚兜。

但同時也會因為二強偷吃生氣,自己家的鴿子拉屎到喬家的床單上,也會不講道理。

二姨幫喬家收養了七七。

可是七七一被診斷出疑似患有小兒麻痹癥,她就趕緊把七七送回了喬家。

那個時代,不是只有溫情和暖意。

而是我們不想失去善良。

又不得不束縛在局限的生活裏。

正因為這樣,劇才真實。

我們的回憶,也就防不住倒刺。

03

《喬家的兒女》英文名是“The Bond”,直譯為紐帶、羈絆。

這種親人之間的連接,看不見摸不著,卻是這個世界上最堅韌的事物。

所以即使四美被收養了,她還是會一個人偷偷摸摸地跑回來。

即使她渴望更好的物質條件,但當兩者不可兼得的時候,她還是最忘不了這個家。

再如這部劇的第一場戲。

第一個鏡頭,仰拍,一成仰頭看著塑料棚上的水,水後面還有一片樹影;第二個鏡頭,俯拍,弟弟妹妹圍攏過來。

這一場戲裏,就充滿了豐富的意味。

上面,水在聚集,下面孩子們在匯聚。

孩子們流動的生命力,就像水一樣靈動晶瑩幹凈。

一家孩子的命運,就像水一樣,無法定性,會四處奔波流散。

但心裏總有一種牽掛的力量,在某個時刻把他們重新聚在一起。

四美被領養的時候,陽光燦爛。

她迫不及待要離開這個家,以後就有花裙子穿,有牛奶糖吃了。

但在一個夜晚。

她還是悄悄地回來了,這裏有些東西是永遠無法放下的,你無法找到,另一個含義完全相同的家。

碎屑的生活,其實蘊含著巨大的力量。

國產劇紛紛恐懼窮人的當下,這部劇做了一個正面示範,如何用“苦”征服觀眾。

生活,永遠都是希望與絕望並存。

幸福與痛苦兼備,一面迎接,一面告別。

就好像這部劇一開始,這個家的女主人就因生育出血去世,但小弟七七也因此來到這個世上。

死亡和新生總是結伴而行。

一家人在殘缺中生活,在復雜的人性中兜轉,跌跌撞撞著就長大了。

就像牙齒掉了,怕得想哭。

但是扔上房頂後,大家都開心地笑了,因為新的一顆還會長出來。

就像孩子們沒東西吃,只能自己種菜的時候。

四美說,大哥,我們種點肉吧。

孩子的童真,是一顆可以衝破苦難的種子。

人在痛苦的土壤裏生根發芽、破土生長,日夜吸收酸苦的養分。

最終開出了名為快樂、幸福、喜悅的花朵。

盡管土地寬闊、花蕊易謝,但也因此這花這蕊才彌足珍貴、千金不換。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哆啦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