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搟面棍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還記得臘月二十三我們剛把竈王爺送走嗎?今天是正月初四,按習俗我們要迎竈王爺回民間啦!“竈神”,又叫竈王、竈君,竈王爺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

傳說,平日裏,在煙熏火燎中、爐竈風箱前,竈王爺總是靜靜地看著我們,春夏秋冬裏的一日三餐和瑣碎細小的柴米油鹽,他都默默記在心底。而每當到了過年的時候,那個在我們看起來總有點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讓人感覺敬畏的竈王爺,也像是受到了人間過年歡樂氛圍的感染,以“被迎接”的方式參與了進來。

民間一直以來有這樣一句俗諺:“送神早,接神遲”,所以要在大清早的時候“送神”,但是“接神”卻要遲一些。在下午四時左右,除了準備好牲禮果蔬以外,每家每戶還要放鞭炮、焚香、燒金紙,用來恭迎竈王爺。

接五路,本指接五路行神,後來演變成接五路財神。接五路明明是初五要幹的事兒,為什麼非要在初四晚上就進行?原來,雖然初五日才是“財神生日”,但大家求利心切,都想自己比人家早一點迎到財神,於是,這時間就一點點提前了。

初一餃子初二面,

初三合子往家轉,

初四烙餅炒雞蛋,

初五捏上小人嘴。

今天,

天津人可別忘了吃烙餅炒雞蛋呦!

烙餅炒雞蛋

恨不得在春節期間吃盡人間美味的天津人,為什麼會選擇在大年初四這一天吃一道家常菜呢?原來這天是舊時的“接神日”,相傳各路神仙會在明天重返人間。天津人怕神仙看到自己不會勤儉持家,因此特地吃一道家常菜,表現得低調點兒。早年間物質匱乏,食材單調,這家常菜也是頓“硬磕”年飯呢!

平日裏,烙餅有兩種做法。一種烙蔥油餅,搟面餅的時候面裏要加油和蔥花,手法上講究盤、團、按、壓、搟,做出的餅層層疊疊,表面金黃,揭開來香氣撲鼻。另一種簡單得多,卻又考手藝。面裏不加任何東西,全憑一根兩頭尖的細長搟面杖搟成柳葉一樣薄的單餅,放到抹了油的平底過上烙熟,烙的時候全憑經驗。

炒雞蛋更是簡單,打三四個雞蛋磕在大碗裏,攪打到起泡。放入鹽,摻入蔥粒,蔥最好用雞腿蔥的蔥白。雞蛋想炒得勻、炒得嫩一定要用溫油小火,邊倒蛋液邊用鍋鏟推炒,待碗裏的蛋液倒空後顛兩次勺,炒蛋就成了。

吃折籮 扔窮

所謂折籮,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過年前準備的食物非常多,到了初四各家都有不少折籮(剩菜),再不吃就該壞了。為了不糟踐東西,勤儉持家的天津女人們攛掇老少爺們兒“玩命”地吃,就差把折籮倒在男人的嘴裏拿搟面棍往裏捅了。

大年初四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那就是要徹底打掃家裏外,並且還要把垃圾收集堆到一處,這也是民俗中說的“扔窮”。

忌出遠門

這一天是民間習俗接神日。傳說竈王爺回到各家各戶,第一項工作就是查戶口,所以初四不宜外出。這就不光是在天津了,很多地方都有初四忌出遠門的習俗。話說回來,不離津,少聚會,也是響應疫情防控的要求和號召。

綜合 | 今晚報 天津市檔案館 新華社 每日新報

來源: 天津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