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父母跪拜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重陽節小朋友向老年人贈送賀卡。 (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圖)

國慶假期,小侄子一見面就主動追問:伯伯,幾時回去(鄉下)拜祭(爺爺奶奶)啊?

近些年,每逢國慶節、重陽節來臨之際,小侄子見面或打電話時都會這樣追問一下。說實話,每次聽到小侄子這樣的問詢,快到花甲之年,內心禁不住都會泛起一股暖流,有感動也有感恩。

感動的是小侄子每逢佳節會思親,過年過節必會惦念思念一下爺爺奶奶。感恩的是傳統文化習俗之感染力,過年過節祭拜儀式祝文寫作已悄然在小侄子心中播下感恩的種子。

盡管都說日久他鄉成故鄉,但客家人即便定居在天涯海角,往往仍念念不忘夢回故鄉去尋根。回鄉尋根,根是什麼?客觀世界的根,莫不就是祖屋,莫不就是祖墳。因此緣由,當年父母走後,逝者為大,亦是遵從意願,護送父母骨灰回鄉下,找了個鄉村公墓入土安葬。

鄉下有此一說,再好的墓地,常常(每年會去)祭拜也就是兩代人之間的事。即是說,隔代親,實際上到了第三代人,既缺乏先人(陪伴)的印象,也難有思念的記憶。

爺爺奶奶走時,小侄子小學尚未畢業。當年亦常常暗暗尋思,要如何傳承每年拜祭的習俗?某天偶然想起兒時自個總也好奇伯父寫祝文的經歷,心想從教小侄子學寫祝文入手試試。果然,效果特別不一樣。

每每書上讀到的都是“清明時節雨紛紛”,我們鄉下客家人遵從的卻是“八月墓門開”,意思是每年要到農歷八月初一過後,先人的墓門才會打開,此時到春節期間拜祭,先人才可接納收到。每一次拜祭,除卻要有三茶五酒、三牲(葷)三素三齋果與香燭紙寶等祭品外,最為緊要的是要有一份紅紙豎式抄寫的祝文。祝文要由參加祭拜裏面輩分最高的男丁來誦讀,祭拜儀式完成後還要將祝文伴隨紙寶一起焚燒升天,傳說唯有這樣,先人才能知道,家裏現在有誰誰誰,家裏有誰前來祭拜了。

小時候,祖屋裏輩分最高的伯父每一回祭拜都會嘮叨,祭拜若是沒有祝文,先人是不知道哪個來祭拜的,也收不到後代子孫祭拜的物品。一句話,沒有告知先人的祝文,祭拜再豐盛也是白費勁。

開頭那幾年,每一回,過節回鄉下上墳祭拜也好,過年在他鄉城裏隔空遙祭也罷,我們帶著小侄子,嚴格遵從祭拜儀式,或點燭燒香,或斟茶倒酒,或叩頭跪拜,或誦讀祝文,或進串化財……

每一次祭拜儀式完成後,都會與小侄子閑聊,問問當次祝文與上次的,除了時間地點,還有什麼區別不同,由此細細對談,慢慢引導小侄子察覺發現祝文寫作的格式與內容要求、遣字用詞特點等。比方說——

祝文寫作,規定要使用朗朗上口的四字文案。

祝文表述,要區分時空,過節回鄉下上墳祭拜,還要“敬請本山土地之神,均祈來嘗”。過年在他鄉隔空遙祭,則要“遙請(祖屋)本祠列祖列宗,一堂尊靈,暨本祠福德龍神,均祈來嘗”。

祝文內容,重點是要告知先人,現在家裏成員的基本情況,特別是當年家裏最新發展變化的喜訊等。

……

再後來,有了一回回祭拜儀式的熏陶,小侄子對於祭拜爺爺奶奶益發有心思,上了初中就開始將過年過節擬寫祝文、抄寫祝文的任務交付承包給他了。如今,小侄子也形成習慣,每一回撰寫祝文之前,都會與兩個姐姐聯系溝通,先了解兩個姐姐當年最想告知爺爺奶奶的是什麼事兒,然後再整理擬寫成四字祝文內容。

2021年小侄子還特地用文字記下了《記憶中的爺爺奶奶》,開頭就寫到:“17歲了,對我來說,生命中有太多太多重要的人,但至今讓我回想起來,會默默流淚的,是我的爺爺奶奶。”

小侄子過年過節的祝文擬寫,而今歲歲年年的祝文誦讀,一次一次地,在祭拜先人的儀式過程中,大家都益發清晰明了,其實祭拜告慰先人,最好的感恩與最好的紀念,唯有後人的平平安安與自立自強。

回過頭看近些年教小侄子寫祝文,實屬生活瑣事一件,但從小侄子身上卻也不難窺見,當下年青一代要傳承傳統文化,要推進感恩教育,讀國學背詩經是一種途徑,類似擬寫祝文的從身邊小事做起,潛移默化式熏陶也是一條路子。

(作者為廣東中山市人大機關退休人員)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欄目期待您的來稿。投稿郵箱:nfzmreaders@163.com)

藍松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