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在垃圾堆上走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昨天收到同學關於噩夢的投稿,剛好最近在看《夢的解析》,於是就整理一下關於“噩夢”的相關資料,供大家一閱,文中前部分觀點多整理自公開發表的文獻,後部分觀點則來自百科,僅對其進行了簡單整理,部分地方引用標註可能不細致,還望見諒。

——寫在前面 萌噠

“夜有紛紛夢,神魂預吉兇,莊周虛化蝶,呂望兆飛熊;丁固生松貴,江海得筆聰,黃粱巫峽事,非此莫能窮。”這是《周公解夢》的開篇語,對於“夢”的研究自古有之,《周禮·春官》中提出六大夢:正、噩、思、寢、喜、懼。明代陳士元集歷代諸家夢說,將夢分成九種:氣盛之夢、氣虛之夢、邪寓之夢、體滯之夢、情溢之夢、直葉之夢、比象之夢、反極之夢、厲妖之夢,大大深化了對夢的研究。近代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巨著《夢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為代表的,揭開了夢的層層面紗,雖然隨著腦科學的不斷發展,弗洛伊德的一些觀點受到了質疑和否定,但是不可否認,這是一部“‘改變歷史的書’、‘劃時代的不朽巨著’之一,這是一部與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論》及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並列為導致人類三大思想革命的書。”[1]

噩夢的研究

弗洛伊德認為,夢不是偶然形成的聯想,“夢是欲望的滿足”,人內心未完成的願望,就是夢產生的原因。而那些看似不是自己“欲望的滿足”的噩夢,則是夢境通過凝縮、移置、象征和潤飾偽裝後結果。因此弗洛伊德在提出“夢是欲望的滿足”之後對其進行了補充,“夢是被排斥、被壓抑的欲望經過偽裝後的滿足。”[2]

在西方,噩夢一詞源自“mar”,本意為惡魔。英文“nightmare”、德文“nachtmar”、法文“cauchmar”,詞根皆為“mar”,噩夢在西方最初的含義是“夜晚的惡魔”,這反映了蒙昧時代人們對噩夢現象的粗淺認識。在德國民諺中,噩夢被迷信化為夜晚精靈為了折磨夢者而坐在他胸口,試圖使夢者窒息而亡。[3]此後,噩夢附體的解釋逐漸退出舞臺,但其他理論依然層出不窮,如認為噩夢起因於身體病變,包括腸胃功能失調、偏頭痛、淋巴組織病變等等。而在中國古代,十分重視夢的吉兇,解夢的目的也在於此,《周禮·春官》中提及的“噩夢”、“懼夢”均有夢中“驚愕而起”之意,與現代所指的夢魘(nightmare)、夜驚(night terror)含義相當。由於噩夢內容讓人驚愕,醒後記憶鮮明,因此也成為古代解夢研究中的重點工作,釋夢官員試圖通過解釋君王的夢特別是噩夢所代表的寓意,預測吉兇。

但是不論西方還是中國,早期對噩夢的研究多顯雜亂局限,直到1911年,關於噩夢的開山之作《噩夢》(On The Nightmare)問世,關於噩夢的廣泛研究終於拉開了序幕。《噩夢》被認為是首部精神分析學以外的噩夢著作,書中提出的關於噩夢的3個特征曾經統治理論界長達60年之久。這三大特征可概括為“強烈的恐懼感、感到胸口受到壓迫,難以呼吸;身體有癱瘓感,無法動彈[4]。其中,恐懼體驗是噩夢最重要的特征。此後的研究幾乎圍繞這個特征而展開,不斷證明噩夢所體現出的心理恐懼。Jones的最大貢獻在於明確無誤的提出了“噩夢”這個概念,並且把“什麼是噩夢”,這一噩夢研究的根本性問題引入了視野,使得噩夢在真正意義上成為心理學研究的一個課題。然而對於噩夢原因的解釋,依舊沒能跳出精神分析的窠臼,童年期性衝動依舊是關註的重點,並且把亂倫衝動提高到至高無上的高度[5]。巨大的飛躍在20世紀50年代,Dement和Kleitman發現了快速眼球運動(REM),提出REM睡眠與夢有密切聯系,REM成了夢的標誌。隨後,Broughton發現了最嚴重的噩夢現象——夜驚,發生於NREM階段而非REM階段,大大推動了人類對於噩夢的研究;Fisher又發現噩夢多發於REM階段而夜驚則多發於NREM階段,兩位學者的研究細化了對噩夢現象的認識,區分了噩夢和夜驚,對噩夢的研究有極大的貢獻。由於噩夢是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主要表現之一,近代對噩夢的研究對此側重,並在心理學、腦科學等方面有所拓展,這裏不再贅述,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到網上查閱文獻資料。

噩夢的類型

美國臨床心理學博士帕特裏夏·加菲爾德的研究卻表明,盡管全球有60多億人,卻逃不出12種夢。其中人們最常夢到的是被追趕,隨後依次是迷路、高處墜落、當眾出醜和受傷。德國睡眠研究所噩夢研究專家海富特博士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噩夢主要分為3種:被追趕或生命受到威脅;失去親人或喜愛的物品;迷路或身處完全陌生的環境。而在某種程度上,噩夢也是人們擔心的恐怖場景在大腦中的“預演”。蘇娜在其碩士論文中有一項研究,作者選用Schredl 2010年對德國民眾進行噩夢調查研究的23個主題,對大學生群體(17至22歲)進行調查分析,調查分析結果如下:

圖 大學生群體噩夢主題分布

從上表(圖)可以看出,在大學生群體調查中,墜落、被追逐、麻痹而不能活動排在了噩夢主題的前列[6],這種“無能為力型”的噩夢是最為常見的噩夢類型。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醫學與心理治療室主任醫師叢中教授認為,這一類夢暗示主人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感到恐懼,比如在激烈的競爭中害怕被淘汰。而我們常夢見的妖魔鬼怪類型噩夢,也屬於此類。以下是從文獻和現實生活中截取的部分噩夢片段:

“夢裏是我追求的那個女孩,我手裏拿著石刀,把她推倒在樓梯旁邊,用石刀捅她的肚子,然後一直這樣把她殺掉,但是她流出來的血不是紅色的……後來把她殺死以後就扔垃圾堆了……後來我看到警察在通緝我,我只能到處跑到處躲藏,後來警察把我追到一個巷子裏,我非常害怕和後悔……就躲在那個陰暗的角落裏一直哭一直哭……後來還去屍體旁邊哭……”

“我到遊樂場裏破壞了那裏的大風車,大風車在城裏到處滾傷害了很多人,警察到處查兇手,我躲在街邊偷偷的看著,好幾次警察都要抓到我了,就被嚇醒了”[5]

“夢見有野獸在殺人,身邊的人都死了,只剩下自己一直在哭,夢裏特別無助,然後從悲傷中醒來”

“夢見自己的秘密被人發現,走投無路,夢裏有四面楚歌的感覺,然後突然醒來,還好是夢”

……

很多人細細回味自己的噩夢,似乎多有“被追逐”的感覺,被警察、僵屍、鬼怪、身邊的人,或許這也折射出了“隱藏自己”、“逃離現實”等欲望的滿足。

逃離“噩夢”

噩夢可能會引起人們的很多身心問題,如睡眠障礙、焦慮、抑郁,而部分人則糾結於噩夢所代表的寓意和征兆無法自拔,整日憂心忡忡。這裏不去深入討論噩夢的成因,特整理一些普遍認為行之有效的逃離“噩夢”的辦法和措施,供大家參考。

一、正確認識噩夢

“很多人以為做噩夢肯定有害,其實從心理學角度講,不管美夢還是噩夢,都能幫你更清楚地認識自己,察覺現實生活中被你忽略或壓抑的真實情感。”張天布表示,噩夢其實是白天焦慮、恐懼、害羞、內疚等情緒在夜間的釋放,反而能起到情緒調節劑的作用。

其實,做夢是人在睡眠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正常心理現象。一般情況下,人在睡眠時大腦神經細胞都處於抑制狀態,這個抑制過程有時比較完全,有時不夠完全。如果沒有完全處於抑制狀態,大腦皮層還有少數區域的神經細胞處於興奮,人就會出現夢境。由於少數細胞的活動失去了覺醒狀態時的整個大腦皮層的控制和調節,記憶中某些片斷不受約束地活躍起來,可能就表現出與正常心理活動不同的千奇百怪的夢。此時,與語言和運動有關的神經細胞倘若也處於興奮狀態,那就不光會出現夢境,還會說夢話或發生夢遊的現象。

國外有關的最新研究表明:人的一生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做夢。做噩夢與吉兇福禍沒有直接聯系,不要為此擔憂。關於夢境的內容,一般認為主要是:其一,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有的人喜歡看一些驚險、恐怖的影視錄像或小說,這些刺激形成了記憶表象,一旦進入夢境就容易做與此有關的夢。其二,由於人的睡覺姿勢不好,如趴著睡覺或手放在胸部壓迫了心臟,容易做一些恐怖的噩夢。還有人在身體有病的時候,如頭痛發燒、心臟不好造成大腦缺氧或供血不足也會做噩夢。那麼怎樣才能減少噩夢呢?

二、解決白天的問題最關鍵

夢是人們白天情緒的一面“鏡子”,比如,臨近考試的學生經常會夢見交白卷。在這種情況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白天的心態調節好,減少負面刺激的產生。人人都在承受壓力,關鍵是要做好自己情緒的管理師,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盡量避免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

三、減少不良的刺激

平時應多看一些健康有益、輕松愉快的影視錄像或小說,少看或盡量不看易形成噩夢情景的影片或小說,避免不良的刺激在記憶中儲存。睡眠前最好不要過度用腦,以免大腦皮層過度興奮而引起夢境。

睡前少吃辛辣及高脂食物也至關重要,一項發表在《國際精神生理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由於辛辣食物能提高體溫,睡前吃會擾亂睡眠,導致頻頻做噩夢。2007年一項發表在《心理學報告》上的研究也顯示,白天吃高脂肪食物越多,睡眠質量變差的概率就越大。此外,飲酒過多也有可能導致噩夢。

四、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清華大學玉泉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高偉表示,應養成晚上12點前定時睡覺的好習慣,建議老年人選用蠶絲等質地輕柔的被子。睡前兩小時別做劇烈運動、不看刺激性強的書籍、影視作品,多聽聽輕柔的音樂,看看輕松的書籍,洗個溫水澡,泡泡腳,都能緩解緊張情緒。一般采取右臥睡眠較好。仰著睡的時候,雙手雙腳自然垂直,枕頭不要過高。要糾正趴著睡覺的不良習慣。

五、預防生理疾病

有不少實驗顯示,人體內的生理性與病理性的刺激可能被編入夢境。人體有些輕微的炎癥,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往往感受不到,而炎癥引起的輕微刺激在睡眠時就可能導致噩夢產生。如有人在夢境中出現喉嚨被人掐著,後來果然發現患有咽炎。

實際上是每個人在睡眠時都會做夢的。從開始進入睡眠階段的前一段時間內,身體都呈放松狀態,腦電波顯示為“慢波”人的眼球基本“固定不動”,此時稱為“慢波睡眠”;過一段時間後,進入相對比較深度的睡眠,此時如果觀察睡眠者的眼球,為較快速的“轉動”狀態,腦電波的活動“起伏”變化也比較大,而且進入快波狀態,此時就稱為“快波睡眠”。由於人的大腦在醒著的時候接受了很多信息,在身體各部分都互相“共同協調”的情況下作出相應的反應和動作,完成我們所需要的工作、活動、等等一切行為,並且有很多信息被大腦所儲存起來(記憶,並且如接受的信息“刺激性”大些的,有可能記憶的“牢固”程度要深些);在人進入睡眠狀態後肌體的很多部分開始休息,大腦也有一部分開始休息,但仍有一部分在對醒著的時候接收的信息進行“整理”,所以就開始了“做夢”。由於此時肌體和大腦有部分是休息的,所以大腦中在“整理某些信息”時,是不“連貫”的,這樣“做出來”的夢,也就是夢境,往往是不連貫、甚至可能是“希奇古怪”的現象,如果此時由於睡眠姿勢(比如睡覺時手放在胸口等)或受到某種刺激,影響到呼吸的順暢或血液循環,則大腦在“整理信息”的過程中,又會出現“似乎對人有害”的信息的感覺,這個時候人就可能會“做惡夢”了。

一般在正常的情況下,一個“慢波睡眠”和一個“快波睡眠”為一個“睡眠周期”,時間大約為90分鐘左右,在人的整個睡眠時間內,可以有多個睡眠周期出現;如果人在睡眠的快波睡眠周期內被人叫醒或因某種原因醒來,則會記得甚至“非常清楚”地記得快波睡眠時所做的夢的夢境。至於說很多次或者基本每次醒來後都能記得所做的夢,除了由於環境問題無法使人有良好的睡眠外,那就是自己的睡眠質量問題了[7]。——————————

[1] 何誌文. 弗洛伊德著作《夢的解析》中的隱喻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7.

[2] [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夢的解析[M].孫名之,顧凱華等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1:108,116.

[3] Siegler. The nightmare and child development:some observations from a psychoanalytic perspective. In Kellerman,H(Ed.).The Nightmare.N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7:198-216

[4]Ernest Jones. On the nightmare[M].NY:Liveriht,1951

[5] 朱華珍. 噩夢與大學生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D].華東師範大學,2006.

[6] 蘇娜. 基於Hill的認知—體驗模型的噩夢來訪者的夢境咨詢報告[D].華中師範大學,2016.

[7] 百度百科.噩夢[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噩夢/2708?fr=aladdin,2019-12-26/20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