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麼夢到岔路口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一輛大巴旅遊車,紅色的車帷,高高的車頂,從南部向省會城市持續地行進。一路上風光無限,沿途是多個影視劇的拍攝場景,風景流與眼底,車廂裏的氣氛熱烈又溫馨,這是一輛家庭旅行車——因為我感覺到我身邊是我的兒子,後幾排是他的同學和同學家人。在一個岔路口,一頭通往三國演義的拍攝地,而另一頭直達山溝的終點。

我坐在第一排的座位上,可以清楚地看得到地面和周圍山脊上紫紅色的稀土巖層,條紋形狀整齊、色調不一,紅黃深淺相間構成一段段美麗的崖墻。這輛車選擇行駛在層層疊疊的巖路上,直抵終點。黃色的土,褐色的巖,巖石和土壤合為一體,但是司機卻駕駛的非常平穩。叉口一過,我回頭就看到了三國演義的一個拍攝地,孩子們高呼:“哦,這就是拍攝三國演義的地方”。我認為那裏應該是空城計的場景地,因為高高的城樓,飄揚的旗子,無不暗示著這裏曾經經歷過一件戰事。

旅行車繼續向前行駛,穿過了一個城市,又一個城市……停靠了多少個夜晚我已經不清楚了。我只記得最後到達的縣城,高低錯落的樓房,尖尖的紅色屋頂,司機似乎告訴我們今天晚上要這裏歇腳,明天才能返回太原;然後今天晚上的晚飯是桶面,我似乎還嗅到了方便面的香味。我擦了擦車窗玻璃上的灰塵,看到了這個地方是“平遙”。

這並不是我臆想的小說,這是我昨天晚上的夢,我清楚地記錄下來,等待下一次夢境的再現。

一、那些夢

我總是在想,我的夢來自於哪裏呢?經常做這些夢,又是想說明什麼呢?記憶這種旅行夢,我做過很多次。有時候是長途的綠皮火車廂和熙攘的人群,從太原出發;有時候是停留在外地的一個小鎮,大晚上沒有住宿的地方,然後在大街上遊蕩,感受小鎮的安靜和來來往往的自行車車流;又或者回到求學時的學校附近,穿梭在居民區的巷道裏或者坐著公交車到處遠行;也可能是一片水鄉,這裏是一個旅遊的聖地,道路兩側有一座又一座高大的佛祖聖像,獨自一人穿過長長的甬道,心裏深切感覺那神聖的意淫和衝擊。

我不知道是否人人都會做夢,但我希望現實中的自己可以給每一個夢提供一個合理的解釋。如果只是因為心中有所祈求,然後才會夢到這些事和這些人。那麼是否忘記和置換可以讓夢境消失?

關於釋夢,年幼時的夢後,喜歡翻閱周公解夢,夢到蛇,翻一翻——龍蛇入竈有官至;夢到牙齒掉,翻一翻——齒落更生子孫興。而根據《生命的意義》一書,科學的釋夢有兩種理論,這兩個流派均宣稱可以理解並完整闡釋夢境的意義。

二、流派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流派

他們認為,夢是一種心理上的感受。夢來源於體驗,是我們清醒狀態時從未當作自身記憶或經歷的那些部分,可以說夢,其實是記憶的再現,可以把我們曾經經歷,並且已經忘卻了的事件再次帶回自己的腦中。因此,如果是親人剛剛死亡,人們的內心極度悲傷,一般人們是不會夢見死者的;但是多年之後,夢中保留了材料和事件的精華部分,那些最無關緊要的生活片段會成為夢中的記憶。

夢中再次出現的通常都是白天的瑣碎事件,偶發事件和那些“已經遺忘”了的印象。他們說:“夢產生於消化不良”,軀體刺激和心理幹擾都是夢的刺激因素。精神分析派還認為:夢有治療的作用,它可以消除我們心理上的煩擾,從而滿足個人一些現實中沒有達成的願望。

也就說,做夢者尋求的是一種問題的解決之法,希望從哪裏可以獲得這種辦法,如果現實中得不到解決,那就讓夢來解決!就如同中國歷史上,許多的草莽英雄總會提及自己在夢中獲得了玉皇大帝的給自己的黃袍加身,並以此獲得士兵的支持。至於是否有這樣的夢,我們也不應該懷疑,因為做夢者早已將這樣的預言性,理解為自己的未來,夢只不過是一個小的媒介體罷了。

精神分析派還認為夢可以清除生理上對於性的需求,所以青春期的孩子總是在夢中成熟起來。無論這些理論是否可以得到科學的解釋,我想,夢境其實是一個深層思維的過程,是潛意識中為一個問題找出容易的解決辦法而做出的努力。

三、流派二——個體心理學

另一個流派是個體心理學學派,他們認為夢是人格的再現。如同分析一個被嬌慣的孩子,他們一生都在尋找“我怎麼才能獲得滿足感,人生會帶給我什麼東西”,這種人極有可能到夢境裏去尋求滿足感。

試想在白天的時候我們一心追求的是實現自己的優勢目標;那麼到了晚上,也必定會是想象同樣一個問題,在夢中也必然會去追求同樣的優勢,而獲得別人的關註也只是大多數心理問題之中的一個而已。

心理學家認為:夢境與現實的聯系密切;而夢的目標,就是激發出讓一個人作好準備去應對目前所處局面的心境。比如,學生即將參加考試,他應當鼓起勇氣,憑借常識來加以應對。但倘若他的人生態度是逃避的話,那麼他就有可能會夢見自己正在一場戰鬥中作戰。戰爭的狀態是焦灼和擔驚受怕。那麼這樣的夢也正好隱喻了他目前的心情,通過戰爭讓自己“冠冕堂皇”的害怕;又或者他會夢見自己正站在一條深淵之前,他必須掉頭往回跑。事實上是現實中的考試加重了這種情感,夢中的困境等同於考試,“逃”正是在滿足自己而已。那麼勇敢和樂觀的學生會怎麼思考呢?他們希望完成自己的任務,但是心理也同樣存在有疑慮;他們希望得到潛意識中的鼓勵,而他們的人生態度就是參與、挑戰和實現。於是他可能會夢到自己正站在高山之巔,或者某一個活動的至關點。這個場景其實只是人生整個環境中的一部分,但是在這個場景中,考試這個重要事件,已經被最小化。第二天他精力充沛,比以前更加勇敢,考試的疑惑已經從這個學生的心中消除了。雖然夢的實際是自己欺騙了自己,但是夢同時也激發了人格中的自信因子。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做夢的目的是為了欺騙和麻醉我們自己。” 如果理解了夢境,那麼夢也就不可能在我們的內心再激發出情感和情緒來。夢應該是人類溝通當前面臨的現實問題與人生態度之間的橋梁,是我們的人生態度創造出來的,夢更多是源自一個人對自身環境的理解。

正如同許多人會夢到飛翔,這裏就隱藏著一種樂觀與勇敢的心態;但如果總是在飛行中滑落,也可能就意味著前方有太多的障礙,是“繼續下去還是放棄算了”?再次起飛,告訴自己“前方一切暢通”! 同樣的道理,也有許多人會夢到自己從高處滑落,說明人們的思維裏往往會更多的充斥著自我保護意識以及對失敗的擔心。

夢是一種人格,通過一種無意識的深層思維,將個人心理中的障礙,找出一個容易的解決辦法,並以隱喻的方式得到釋放。心理學家的任務就是讀懂病人的夢,而我們的任務就是尋找到自己。

四、理解夢,正是理解自己

在我看來,無論是心理學家還是精神分析學家,對夢的理解都是可行的。如同我的親人在前幾日自己姐姐去世後,總是認為姐姐托夢給她。因為總是會夢到自己的姐姐和同樣的一個事件,按照精神分析流派理論:夢有治療作用,可以消除人們心理上的困惑;同時夢也是混亂的,為了解決這個思念和困惑,我的親人幻化出無數的生命原型,或者釋懷,或者動力。一切都源自於個人心理的感受。

同時夢也是人生態度的產物,它是一種個體心理活動的感應。通過夢,人們可以與未來建立一種聯系。這樣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我總是在夢中旅行的原因了。

理解夢,其實也是在讀懂自己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