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和鄰居打招呼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住在樓房裏的人們雖然擡頭不見低頭見,但從來沒說過話的卻大有人在,有的甚至住了很多年也不知道對門鄰居姓什麼。而在東麗區軍糧城街軍秀園小區,鄰裏之間互幫互助、和睦相處已漸成風尚。

鄰裏和睦

“大妹子,前幾天我閨女一家去薊州旅遊,帶回來幾箱柴雞蛋,我就想著拿來給你嘗嘗。”昨天上午,記者來到軍秀園小區時,62歲的王玉平大娘正拎著一箱雞蛋和毛線活兒到張永紅家串門兒。“我們這個小區,很多住戶原來都住在一個村,一出家門就能碰上不少老熟人。”王玉平告訴記者,她和張永紅原來是軍糧城大安村的老鄰居,在一起生活了幾十年。2013年,她們一起搬到了軍秀園。搬到新小區後,老鄰居們還保留著串門兒的習慣,想去哪個“發小”家,也不用事先打招呼,推門直接就進去。

“玉平姐比我大幾歲,我們平時幾乎形影不離,早上一起買菜,晚上一起遛彎,有空還一起出去旅遊,參加社區組織的誌願活動。”張永紅對記者說。

互相照顧

“大妹子,你家中午就別開火了,我剛包的餃子,三鮮餡的趁熱趕緊吃。”臨近中午,王玉平的老伴申景成大爺端著兩大盤子熱氣騰騰的餃子走了進來。“每月都要在我家聚一聚,這已經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張永紅告訴記者,誰家要是炒了好菜,一定給另一家端過去嘗嘗,逢年過節大家經常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平時我們家裏要有點啥事,發個微信,玉平姐就從樓下跑上來幫忙。”張永紅告訴記者。

社區第二網格網格員姚建龍對記者說,像這種鄰居之間互相照顧、相互關心的事情,在軍秀園小區裏經常發生。有一次,王玉平因為身體不舒服躺在家裏休息,一整天都沒有下樓遛彎。細心的張永紅發現後,就給王玉平發微信詢問,等了許久沒有收到回信,她馬上跑下樓去敲門,直到看見王玉平平安無事才放心回家。

家風傳承

王玉平夫婦有一子一女,兒子在部隊服役,很少回家,女兒每逢周末和節假日才有時間來看望父母。“我工作忙,平時不能經常照顧父母,多虧了鄰居大爺大媽們的照顧。”鄰居們多年如一日對父母悉心的照顧,深深感染著王玉平的女兒,助人為樂的精神也在悄然傳承和延續著。如今,她每次回來看望父母,鄰居家有什麼困難她都會主動幫忙,打掃樓道、擦電梯,臟活、累活搶著幹,看見鄰居家門口放著垃圾,她就順手拎到樓下扔掉。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軍秀園小區居民和睦相處就像一個大家庭,誰家水管漏水了、下水道堵了、燈泡壞了,鄰居們都會跑前跑後地張羅著找人給修好。“住在這個小區從來都不會覺得孤單,誰家遇上了困難,鄰居們都會在第一時間趕來幫忙。”這是軍秀園小區居民們的共同感受。

“如今,社區裏的老年人越來越多,有很多老人的子女都不在身邊。他們最需要的就是來自街坊鄰居的溫暖和關愛。”社區黨委書記翟蕾深有感觸地說,像王玉平、張永紅這樣的好鄰居,在軍秀園小區越來越多。哪個樓門裏住著獨居老人,周圍的鄰居們都會搶著去幫忙照看,白天年輕人忙著去上班了,鄰居們就幫著照看,聽到鄰居家有人敲門,不管是送快遞的,還是找人的,都會出來問問情況。本報記者 何欣

來源: 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