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女人夢見貓咬手出血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這幾天,城市鄉村一片安靜,像極了廢土電影裏的畫面。

但網上一點不安靜。

打開微博,真真假假的信息,夾帶著情緒撲面而來。

打開微信,新增病例變多,新冠肺炎患者家屬傷醫,眾多醫院急需社會捐贈……

更多的人隔離在家,只能旁觀。

這是一場安靜的戰役,但我們內心並不平靜。

在這場抗疫持久戰中,每個人都需一個出口。

Sir在家裏這幾天,找到一部紀錄片,由央視網和上海紀實人文頻道聯合推出。

一上線,豆瓣9.1,B站9.7。

它在講“第一次”。

這個疫情年,對很多人來說,是從小到大的第一次經歷。

那麼其他的“第一次”呢?

《人生第一次》

01

第一集,出生。

對即將為人父母的人來說,第一集就是個考驗。

生孩子到底有多疼?

第一次,最疼。

有人形容這種疼:

“就像有人要從你鼻孔裏擠出一個西瓜。”

或——

“有人用尖頭皮鞋不停踢你的肚子。”

如果語音不夠具體,還有分娩體驗,試過的男士都——

咬牙切齒啊,面目猙獰啊。

連體格健壯的成年男人都直喊——

停停停停

俗話說,沒有生過人,還談什麼人生。

生孩子對於各位媽媽來說,無異於鬼門關走一遭。

這第一次的痛,還痛得很有細節……

你順產?

嗯,恭喜你,順產最痛是“開指”。

開始,你痛得還有力氣哭,有力氣砸墻。

痛得還有力氣拽把手。

痛得還有力氣求醫生,求求你,給我打一針“無痛”。

到最後,就痛得沒力氣了,只能抖了。

想從地獄回到天堂,也可以,打一針無痛吧。

然而,沒開到“兩指”,這一針想打也打不了。

一位準媽媽,在陣痛兩小時後,終於能申請打無痛。

這一針是真“無痛”?

下面這一幕,能讓觀者寒毛直豎。

一根粗長的穿刺針,穿過產婦腰部脊椎孔。

沒完,還要再將一根細小導管,導入硬膜外腔。

這麼痛的一針,還是產婦求來的。

這“救命”針,目前全國麻醉分娩鎮痛的開展率還不到20%,無痛分娩被世人接受的步伐,依然走在路上。

相比起媽媽們千難萬險的第一次,爸爸們的第一次呢?

媽媽負責所有的“痛”,一個負責的爸爸,就要負責剩下的事。

不說什麼產房外等待的迫切與心焦。

不說什麼第一次親手抱起孩子的欣喜與淚水。

這都是人之常情。

但有些體驗則不常見,誰遇到都一頭包——

這個孩子剛被抱出產房,這位爸爸不著急抱,反而眉頭緊鎖,似乎有什麼放心不下。

妻子今年27歲,懷著雙胞胎。

雙喜臨門?

可妻子患有先天性主動脈瓣二葉畸形,需要馬上接受心臟外科手術。

這小孩只不到28周……太小,醫生說,手術存活率很低。

低怎麼辦?

該做還得做啊。

簽手術同意書時,醫生每句嚴謹的話,聽到耳朵裏還是嚇人:

這臺手術,死亡風險高達30%哦。

手術中會用很多抗凝劑,在過程中一旦胎心變慢,也無法馬上終止妊娠,因為可能大面積出血,手術風險極大哦。

對,說來說去,就是傳說中那句……

“孩子大人,可能只能保一個。”

看著密密麻麻的醫囑,密密麻麻的標註,丈夫呆住了。

別說什麼生存題。

這是真正的生存題。

可轉過頭面對妻子……

來吧,你是老公,你得笑。

你妻子需要你告訴他,什麼事都不要緊,都有我在。

所以你得吐舌頭,你得笑。

一臺手術,三條命,你是男人,你還什麼都幫不了。

你起碼得笑啊。

接下來,是生死一刻。

在手術最緊張的一步——母體心臟停跳的瞬間,意味著低氧、低血糖、高血鉀……將威脅胎兒的生命。

醫生必須快速把瓣膜切掉。

直到漫長的60分鐘過去。

終於……母子平安。

這,才是喜。

得知天大喜訊的丈夫,心弦一松,終於忍不住哭了。

終於挺過來了。

終於挺過來了。

孩子順利出生,用響亮的啼哭,第一次與爸爸打了一聲招呼。

爸爸初見孩子,卻又生又怯,不知道說什麼好:

我下半輩子不幹別的了

就守著他們三個人過

幸福就像夢一樣。

床上的媽媽在清醒與麻醉之間,早做了無數的夢。

這些夢有幸福,有忐忑,有欣喜,有不安。

這些夢,夢見了無數的“第一次”。

第一次成媽媽,第一次見孩子……

在其中一個夢裏,她想好了孩子的名字:

春和。景明。

出自宋朝範仲淹的《嶽陽樓記》: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意為春光和煦,陽光普照,只願人生初見,春和景明——

那是孩子還沒有發生的未來,但媽媽早已知道了。

02

第二集,上學。

每年9月,有一類工具書會脫銷——

《我愛幼兒玩園》

它用看圖說話的方式,告訴適齡小朋友,幼兒園可是個好地方。

然而等到他們進了幼兒園大門就會發現。

什麼《我愛幼兒園》……

什麼《幼兒園裏我不哭》……

什麼《幼兒園裏不用媽媽陪》……

童話裏都是騙——人——的!

每年9月,所有幼兒園門前,都上演著“媽媽不要離開我”的悲情大戲。

乖孩子,會不舍,會緊緊抱著媽媽,哭出一個鼻涕泡;

鬧孩子,會直接崩潰,滿地打滾,就想回家。

單就說這個哭,還分為,組團哭:

solo哭:

當然,也有淡定的。

大佬躺姿,妥妥大哥範兒:

對不起,我表示拒絕。

再問?再問就獻上腹黑表情包。

幼兒園,孩子們接觸集體、接觸社會的第一站。

他們會說孩子氣的“孩子話”:

-你覺得老師怎麼樣?

-很好 都不錯 都蠻兇的

也會說孩子氣的“大人話”:

爸爸送到你幼兒園

你千萬不能哭

你就大步地 不要家長陪

你就大步地往幼兒園裏面走

這就是勇敢

別說孩子了,大人都跟孩子似的,誰還不是第一次?

分離焦慮的家長們,一個個手忙腳亂,神經兮兮……

你看看這都是什麼矛盾反應——

剛被孩子抓狂的樣子逗笑,一轉身,又哭了。

爸爸還在門外擔心地張望呢,媽媽則衝孩子豎起了大拇指。

你們到底是緊張啊,還是放松啊?

到底是開心啊,還是擔心啊?

當孩子開始了第一堂課。

父母,也就開始了人生另外一門學問的,第一堂課。

別看他們成年,做題目啊,一樣啼笑皆非——

家長們在孩子開學第一天的書包裏,塞進了各種寄語,堪稱五花八門。

塞幾根蔥,寓意“聰明”;

塞包統一100方便面,寓意“考100分”。

幼兒園前,都是各種呵護。

幼兒園後,馬上給孩子加擔子。

小學一年級新生郭雨晴,是學校裏的乖囡囡,家裏的皮猴子。

媽媽不在,上房揭瓦;

媽媽回家,一秒認慫。

△ 上:學校的雨晴;中:媽媽不在家的雨晴;下:媽媽在家的雨晴

因為這媽媽啊,要求越來越多。

媽媽自己小時候,也被家長逼著練琴,她以為自己當媽媽了,絕不會逼女兒幹這幹那。

可結果呢?

還是……練琴。

如果彈得再好一點

或許我現在可以就有一技之長

矛盾啊,媽媽。

因為媽媽知道:

幼兒園不僅有開心的童年,還有無數的“小星星”。

這些小星星誰拿得多,拿得少,就代表著孩子誰乖,誰聰明,誰頑皮,誰“落後”。

這也是孩子第一次站在了起跑線啊!

什麼是童年?

小機靈郭雨晴已經說了,只是還沒完全明白。

隔壁班的女孩,從來沒有經過我的窗前;

睡覺前才發現,自己的作業只寫了一點點;

考完試才知道,該念的書沒有念。

等她真正讀懂這歌詞,嗯。

那時,就是第一次她開始“回憶”了。

03

節目播出後,紀錄片團隊回訪了《出生》和《上學》兩集的主人公們。

經歷過生產考驗的媽媽們,都恢復了健康;

經歷了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似乎長大了一點點。

心裏念著女神的小柚子,暗戳戳對手指,認真思考下一道“送命題”怎麼答。

左左和右右兄弟倆專心練書法,已經能寫出端正的“福”字。

郭雨晴,練琴的節拍器依然沒停,也能穩重地念完一篇作文:

我的家,它不大,卻很溫馨

你看,爸爸在忙著工作

你看,媽媽在收拾家務

你看,弟弟在調皮搗蛋

你看,我在認真彈鋼琴

這就是我的家

我愛我的家

新晉奶爸奶媽,攜著新出生的寶寶,給大家拜年:

很多個“第一次”,已經發生。

很多個新的“第一次”,正在被人們期待。

從這部紀錄片目前釋出的預告看,它要拍出不同群體在不同人生節點的“第一次”。

第一聲嬰兒的啼哭,第一次步入校園,第一次走入軍營,第一次喜結良緣……

第三集《長大》,將會拍攝一群雲南大山裏的留守兒童,他們因為思念父母,第一次學會了“寫詩”。

(因為這個特殊的年,第三集要延期上線)

2020年,是我們中國人集體的第一次。

我們關上了門,但心裏放著世界,我們安靜地、默契地,在做著同一道生存題。

這次經歷很寶貴,因為更多人將學會,如何面對下一次。

你說,我可不要下一次……是,誰都不想要。

但看著孩子們天真的笑臉你會知道,明天又將是新的一天,每個“第一次”過去,你又將擁有新的期待。

所以,哪怕再大的憤怒、擔憂、焦慮,總會過去的。

最後,將徐蓉花小朋友的一首詩,送給正在家中的你,也送給所有共克時艱的人們:

因為世界給我們的每一道生存題。

我們都要努力做好。

寒風一陣比一陣走近

小朋友們縮在被窩裏不想起床

太陽公公也怕冷

還沒等得及天黑就早早跑回了家

孩子們穿上了今冬新買的棉衣

豬廊裏的那頭豬漸漸肥了起來

雞棚裏的雞也健壯了起來

媽媽忙著打年糕、炒瓜子

爸爸也要從遠方的工地趕回家

冬天的忙碌是為了春天的到來做準備嗎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