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給故去的親人墳前磕頭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文/張愛梅

清明時節,豫東平原上生機盎然,萬象更新。田野裏綠油油的麥苗如綠毯,平鋪在地上,其間盛開著油菜花,金燦燦的,閃亮你的眼。放眼望去,黃綠相間,如詩如畫,美輪美奐。

在這黃綠相間的田野中,時不時地隆起一個個尖尖的墳丘,有的墳丘聚在一片,有的三兩挨著,有的則單獨而立,那是村莊人祖輩離世後埋葬的地方。

豫東人每年有三個時間祭祖,一個是清明節,一個是農歷十月初一,一個是年三十。這三個時間祭祖是有規矩的,這裏介紹的是清明節祭祖的習俗:

習俗一:清明燒前不燒後,十月一燒後不燒前。

據說是因為清明節鬼關門,十月一鬼開門。大概是由於清明節開始,田裏農活多,人們在地裏幹活,地上地下人彼此不遇見;而到了農歷十月,田裏莊稼收獲完成,人們不再下地幹活了。於是,鬼打開了門。所以,清明節祭祖燒紙錢要在鬼關門前,十月一燒紙錢要在鬼開門後,不然他們收不到的。

至於是否有鬼魂之說,離世之人能否收到兒孫們燒的紙錢,世人不知道,在此也不論真假,更不是在傳播迷信。單單講燒紙祭祖這一做法,是孝敬祖輩父輩、追憶親人、懷念親人、不忘親人的體現,更是中華傳統民俗文化的一部分。豫東百姓們一代傳一代,都是按這個規矩做的。

習俗二:畫圈燒紙

在離世親人墳前,跪拜磕頭,焚燒紙錢。姐弟們互相提醒,別忘了畫圈。

為什麼要畫圈呢?

我覺得這是活著的人的想法之一。大家認為,在墳前燒紙,紙灰隨風亂飛,紙錢被風刮跑了,或者被其他人路過拿走了,墳裏的人是收不到的。於是,在燒紙時,用木棍在地上畫圈,這個圈不是圓,要在墳那邊留一個口,便於墳裏人拾錢。因此,每次燒紙都在墳前畫圈。

習俗三:添墳

自古以來,豫東人都是土葬的。近年來,實行火葬,火葬後,人們依然將骨灰下葬,都是用一口棺材把離世的人埋在村裏的墳地裏。天長日久,狂風吹,暴雨衝,雖然有墳頭草護著,卻也擋不住風吹雨淋,墳頭上泥土流失,墳頭變得越來越小。

於是,每年清明節不僅要燒紙,還要添墳,十月一是不添墳的,只有清明節,人們在不破壞莊稼的情況下,挖掘墳周邊的泥土添在墳頭上。沒有子孫後代者,墳頭年年衝刷,越來越小,多年來化為平地,消失不見了。因此,只要後繼有人,祖輩父輩的墳頭年年添墳,年年燒紙錢。

習俗四:相約清明

時光催人老,年年有新人,年年也有故去的人。父母在,姊妹幾個還是姊妹,逢年過節都回到父母家中團聚。父母不在,姊妹之間就成了親戚,各有各的生活和工作,各有各的家庭要照顧,所以平日裏見面少,聯系也少了。

清明節前夕,姊妹幾個開始相約約好時間一起回老家,上墳祭祖,同時,這個時間也成了姊妹幾個團聚的好時機,在父母墳前燒燒紙,蹲著、站著、說著,追憶父母在時的美好時光,嘮嘮最近發生的大小事,敘敘姊妹情深、兄弟情緣……

鄉音無改鬢毛衰。在祖墳,可以見到幾十年未見的兒時玩伴,遠嫁的姑娘回到娘家,一句鄉音、一抔泥土、一個老家的院落都是親切的,含情的。姑娘們見了面,拉著手不舍得松開,聊個倆小時;兄弟們見了,遞根煙、家裏喝口水,眉眼間都是一見如故的熟悉感。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僅添墳燒紙,還買鮮花、塑料花插在墳前,贈送給親人。因此,走到田野,遠遠地,就能看到墳頭上鮮艷的花兒,這也是寄托哀思的一部分。

今天中午,我和老公一起去商丘公墓看望了二姐,打掃了墓碑,焚燒了紙錢。心情像今兒的天陰沈、感傷。

明日清明節,我和哥哥弟弟、姑姑約好,回家祭祖,給爺爺奶奶、父親母親送紙錢,打掃老家庭院,拂去他們照片上的塵灰,懷想老人在的好時光!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