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頭上戴玉是什麼寓意的簡單介紹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作家孟暉,68年生人,美術史出身,人們常喚她“女史”,這是古代一種女官的稱謂。不誇張地講,孟暉的靈魂,至少有一半生活在古代。

上:(傳)唐 張萱 《搗練圖》局部下左:清 鳳鳥銜鸚鵡籠金簪下右:唐 銀鳳鳥形簪

她的書名個個撩人,《潘金蓮的發型》《貴妃的紅汗》《花露天香》……自2000年研究古代物質史起,她著力於對古代中產、貴族女性生活的研究,遍涉香事、首飾、工藝品、化妝品、食品、生活風俗……

武則天用的神仙玉女粉,是什麼?古代名畫裏,女子們手持的玉連環,有什麼寓意?《嬌紅記》裏,女主角用“燈燼”畫眉,那是什麼?“鬢雲欲度香腮雪”中“香腮雪”是怎麼回事?古代女子頭上的簪子、步搖、冠花,什麼場合戴?流行哪些紋樣?

今年4月,孟暉的新作《美人圖》出版。她耗時4年,從古代的史書、小說、話本中,精選出我們閱讀時,常常忽略的一個個物件,對照史料、出土文物、傳世繪畫,將古代美人的起居生活,展現在我們眼前。“研究這些細節,並不僅僅是風花雪月,錯過這些,就是錯過一整個時代。”

撰文 孟暉 撰文 倪楚嬌

孟暉骨子裏有點調皮。

因為難以解釋,為什麼對古代物質細節如此感興趣,她就給自己編了個前生。“我是慈恩寺翻經道場裏的一只看經貓,身邊全是書卷,卻什麼也不懂,所以它就發了願心,希望這輩子它能懂。”

編完故事,還“辯解”了一句:“我是堅定的唯物主義者。”

但其實,孟暉是有點家學淵源的,她的父母是解放後的第一批文藝青年。小時候生日,父母送她的禮物是一冊黑白印刷的《簪花仕女圖》。他們愛詩詞,還喜歡讀托爾斯泰、巴爾紮克。當時安娜·卡列尼娜的一條黑色舞裙,影響了好幾代中國文藝人,也連帶著影響了孟暉。

也因為調皮,中央美院的本科沒念完就待不住了,孟暉非想去國外。1990年,她跑到了法國巴黎大學。

孟暉出版的系列叢書

從法國回來,孟暉進了北京藝術博物館工作。近距離接觸到明清、歷代的文物後,她“對那個時代的感覺馬上就不一樣了。”2000年,32歲的孟暉開始了名物研究。

研究得多細呢?光化妝品護膚品,她就寫過:玉女粉、玫瑰堿、胡粉、粉店、英粉、唐宮迎蝶粉、利汗紅粉、夜容膏、鹿角膏、玉簪粉、珍珠粉、薔薇硝、蘭澤……

每一個小細節,都要在《齊民要術》、《天工開物》、《本草綱目》、《洪氏香譜》……這些大部頭裏,或者考古出土裏,找到切實的依據,就像福爾摩斯探案,孟暉樂在其中。“我就是一個書呆子,我每天的生活就是翻這些文獻,琢磨它在講什麼,幾天都不出去。”

上:佚名 《千秋絕艷圖》局部下左:遼 八曲連弧形金盒下右:明 金鑲寶石冠

2021年4月,孟暉老師寫了4年的新書《美人圖》出版,一條借此機會與她度過了一整天。

雖然過著學究般的生活,但孟暉老師可真是一點也不呆板。經常前一秒還在講古代的女性戴怎樣的簪子,下一秒就開始感慨:“古代的女性壓力可真大。”她還喜歡刷微博,現代的熱點一個沒有錯過,還一本正經地說:“我覺著凡爾賽文學不對,應該講是大觀園文學,賈母、鳳姐、薛寶釵她們說話才可怕呢。”

以下是她的自述:

從眉筆到玉連環,古人的精致你想不到

我覺得做物質史研究,就和福爾摩斯探案似的。整個過程是這樣的:在某本文獻中看到一個細節,不知是真是假,心裏默默記下,在其他書中、考古出土的實物中、傳世的繪畫裏發現佐證它的證據,進一步研究。

如果一個細節只出現一次的話,多半是這個作家的腦洞,要是出現五六次,可能是一個習俗的反映。慢慢地搜集資料,看它是否成為一個現象。

比如《嬌紅記》裏有一段情節,男主角來到嬌紅的閨房,撞見她在畫眉,具體方式是“把燈燼描著眉兒”。他就問:“敢問這是燈煤耶,燭花也?”嬌紅回答:“燈花耳。妾用意積之,近方得之。”

我剛讀到的時候,有點莫名其妙,畫眉毛和燈有什麼關系?後來在《事林廣記》一書裏發現了答案,這是南宋陳元靚編的一本“生活知識實用書”。

清 禹之鼎《閑敲棋子圖》

越研究越驚人,實際上從唐以後,眉黛跟墨的制造成分是一樣的,可能只有中國人能夠想到,把柴火燒出來的煙收集起來,做成墨。眉黛就更精細了,是把點的燈芯的灰燼收集起來,湊夠了之後磨成細灰,再用香油調成畫眉墨。

在清朝的這幅《閑敲棋子圖》裏,你可以發現她們是如何收集燈燼的,燈燼會一點點地落到下面的燈盤上,隨時細心掃到小容器內即可。

左:清 費丹旭《弄鐲圖》局部右:清 乾隆開合玉連環

中國人的精致、耐心就在這種細節裏頭。另外如果你細心看古代的美人畫像,會看到不少女性手持玉連環,這是非常奇巧的工藝品——連在一起的兩只玉環。

只有中國人有這個本事,而且是從商代就有這個本事。傳統治玉工藝中有一種“掏雕”技巧,能夠在一塊整料上琢出一雙或多個活環,這些環彼此串在一起,就用它來表示“愛情永不終結”,所以變成了寄托感情的,愛情的符號。

上:清 迦南香嵌金長圓壽字紋十八子手串

左下:清 紅緞地盤金繡團壽紋荷包右下:遼 繡花荷包

從袖裏春到暮妝,傳統女性都是含蓄內斂的嗎?

我們以為中國女性就是躲在深閨,生活情趣匱乏,且不敢爭取自己利益的。文獻中所呈現的並非如此。或是為了爭取生存空間,或是出於情趣,一部分勇敢者表現出了超凡的能力。而古代的文學家,都是很贊賞這一點的,也編了很多的故事。

比如有一個故事,唐玄宗在做太子的時候,他很寵愛一個美人叫鸞兒。古代女性都會遊春,在某次遊春之前,鸞兒帶著丫鬟們,用白色的布料,做成假的白梨花,並且給它熏香,藏在袖子裏。遊春時,她邊走邊撒花瓣。大家也不知道她是誰,就覺得很驚人,好像一個梨樹成精了,一個女仙從春天裏過去了一樣。

這個故事也許是編的,但它跟當時的生活場景、風俗是有關系的。當時女性臉上要貼花鈿,鬢上也要貼花、貼金箔、貼彩絹羅,跳舞時就會飄落。所以唐宋女性遊春時,真的像一朵花枝一樣的,這就成了文學家的靈感,編了個故事放在名人的身上。

我們常說“女為悅己者容”,但是“為自己而美”也是中國女性的傳統。你看大觀園裏那些女孩子,只有賈寶玉一個男的,大家也都要漂漂亮亮的,它是跟你的自我要求有關的。

比如像鳳姐,有一次跟賈璉吵架,她為了表示自己很委屈,她那天就沒化妝。這倒過來就說明,她平常一定要化妝的。作為管家奶奶,作為媳婦,那麼累,在這種情況下她必須得天天化妝,如果她不化得像個菩薩似的,她也鎮不住下面的人。

上:唐 青玉口脂盒下左:南宋 菱花形銀胭脂碟下右:南宋 如意紋銀粉盒

貴族女性,她一天至少上兩次妝,早晨起來上一次妝,到晚上還要上晚妝,妝是不能殘的。晚上的這個妝很特別,是加了很好的香料和中草藥的脂粉,擦在臉上、身上是最能養皮膚的。

所以古代高門大戶的丈夫們,可能很少能看到妻子的真容。

名句“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寫的就是這個。一夜醒來,眉毛花了,兩鬢上粘上了雪白的脂粉,特別慵懶性感的一個女性形象。但這些脂粉粘在枕頭上,讓枕頭都變香了,這對古代男子是一種刺激,其實充滿了閨閣情趣。

清 陳枚 《月曼清遊圖》其二

從巾帶求詩到四時冠花,誰說古代女性生活無趣?

我們的印象裏,古人的生活好像是一片貧瘠和荒涼的。但其實古代的生活是很豐富的。

比如宋代女性喜歡找文人求詩,把自己的霞帔、領巾甚至裙帶當場拿下來,請在場的文人給她題詩。當然主要是在藝妓間最流行,但發展到後來,幾乎成了雅集上的一個重要項目。

甚至會有這樣的軼事。有一年中秋之夜,名臣王珪在禁城內當夜班,宋神宗想找人一起喝個小酒,就把王珪叫來了。聊到高興的時候,皇帝就跟他後妃、宮女們說,今天來了一個才子,你們還不趕緊請他給你們題詩。宮女後妃也都特別高興,有拿手帕,有拿團扇的,挨個地請他來題詩,這詩寫得還特別好,她們個個歡喜得面上生光。

左:清 燈形金耳墜右:明 金燈籠耳飾

神宗就說:“哪能白白勞煩學士呢,你們都得掏潤筆費呀。”這些深得恩寵的女性,當即摘下自己的珠花,插滿了王珪的頭冠,又塞進他的雙袖之內。

宮中尚且如此,民間風氣就更為活潑熱鬧。根據記載,虛齡二十一歲的蘇軾在出川應試的路上,曾經在華清宮的廢墟畔有過“春夢”一場:夢見唐玄宗命令他為楊貴妃的裙帶題詞!什麼樣的風俗,會產生什麼樣的想象。蘇軾的這場春夢,必須放在這一極特殊的風雅當中,才會容易理解。

另外,我們老抱怨傳統節日沒有味道,一切似乎都簡化成了吃吃吃:元宵節吃元宵,端午吃粽子,太沒意思了。其實傳統節日是有很多有趣的風俗的。

每個節日都有一個紋樣,你的衣著、首飾必須跟著節日不停換。古代女性的首飾要有很多套,不像我們一條項鏈可以戴一年,她們的壓力很大。所以古代父母辦嫁妝是一個大事,不能讓出嫁的女兒被人笑話,都得給她配齊,宋朝叫“四時冠花”。

明 金玉葫蘆形耳墜

比如說中國古代十月,要頒新一年的年歷,歷書不好表現,大家就用荔枝來諧音。首飾要戴一個荔枝,很吉利。

臘月開始,比如明代,就得戴小葫蘆,因為很吉利。特意培育的袖珍小葫蘆,非常貴。沒有的話,就戴玉的、寶石的都可以。

左:明 蝴蝶形金飾右:清 金嵌玉簪

到元宵節就不能戴了,你要戴燈球。元宵節也就是上元節,是中國人的狂歡夜。在宋代開始,女性戴的首飾特別多,要戴一頭。因為有燈,就會有撲燈的蛾子,於是那天晚上要戴鬧娥,甚至男人都戴。

立春要戴春幡,因為春風來了,帆就會隨著春風動。古人是很詩意的,老用一種象征性的東西來表現他對生活的寄托。

端午要準備夏天避暑的香料,端午這天就要戴符,大家把這個小符裝在小袋裏頭,垂在釵頭。

一年四季永遠在換的。

西漢 鎏金銀竹節熏爐

物質史研究,不是風花雪月細節影響大歷史觀

我覺得物質史研究絕不是風花雪月,看似日常的細節是會影響你大的歷史觀的。

我們原來對宋的評價是很低的,覺得它是一個國力很弱、不斷受外族入侵的朝代。但隨著比如宋朝沈船的發現,我們發現它是一個非常先進的文明,生產能力、科技能力是世界領先的。

而且當時進口貿易很強勁,大量地進口香料,所以宋人用香就用得特別奢侈,整個塑造了宋人生活的某種特質,包括宋詞。

李清照的“香冷金猊,被翻紅浪”,意思就是早晨起來香爐裏的香都冷了,其實表現她心情不好。我們生活中早就不用香了,所以今天覺著好像那是一個很高的境界,但實際上對他們來說就是日常。

這是讓我特別感慨的事,如此大國、如此古老的文明,因為外來的打擊,它的文明傳統能夠消失得多麼快,連帶著我們對過去某些朝代的評價也有失公允了。

漢 貼著金箔的衣服

我們今天很多人還相信西方人的說法,稱明清是衰落和貧窮的,我就沒法接受這個說法。

1492年(中國明代)美洲白銀發現之後,歐洲人拿著白銀終於能參與印度洋的貿易,中國的出口就更有動力了,所以明代是非常富的。

它富到什麼程度呢?唐代、宋代也好,富貴人家做衣服,是用絲線來織底,用金線織金紋。到了明代,它是用金線織底子,絲線織花紋。《金瓶梅詞話》裏面誇張到什麼程度?妻妾都穿的遍地金的長襖,丫頭穿遍地金比甲。

我們看明朝馮夢龍講白娘子的故事,她跟許仙結婚了之後她參加社交,穿上了織金的青衫,像一個人間的貴婦一樣。

《紅樓夢》劇照

我們老說好像清人很俗,但是實際上清代人反而收斂了一下,《紅樓夢》裏倒沒有遍地金,用的是雀金裘,它是中國一種最高級的面料,不但有金線,還有孔雀羽做的線。這不是曹雪芹自己編的,因為在定陵裏就已經出土了。

清 紫檀邊座白檀心玻璃油畫圍屏

另外我一直對古代的玻璃很感興趣,因為從它可以看到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發展。

據故事說,三國時,吳主孫亮命人制作了一架綠色琉璃屏風,經常於夜色明凈時,設在月下,四面圍合起來,讓他最喜歡的四位寵姬坐在屏風當中。旁人可以清楚看到四位美人的形影,卻聞不到她們的香氣,最好地演繹了“可望而不可即”一詞的意境。

琉璃就是玻璃。中國人很早就會制作玻璃,但因為喜歡玉,所以更喜歡不透明的彩色玻璃。自從漢武帝打通了兩條絲綢之路,到了東漢,中國人開始覺得外來的透明玻璃特別高級,孫亮的故事就是這個時候出現的。

到《紅樓夢》裏頭,如何顯示鳳姐有錢呢?劉姥姥第一次進大觀園的時候,賈蓉來跟鳳姐借了一樣東西,就是她陪嫁的玻璃屏風。這個玻璃屏風是西洋進口的平板玻璃。它到中國是很不容易的,很貴。

《紅樓夢》裏草灰蛇線的東西很多,一旦你把它跟文明交流史、技術生產史結合在一起,你就能讀懂古人要講什麼故事,美感就出來了。

下左:清 冷枚《春閨倦讀圖》下右:清 莽鵠立《執扇就座仕女圖》

人需要純粹的審美時刻

我不愛看古裝電視劇。當年我和幾個同事看一個古裝片,結果大家都被逗樂了。每個人會看出一個bug(破綻),比如說一個先秦的片子,有人看見了白瓷碗,有人看見了大蒜,有人看見了馬蹬子。大家都樂得前仰後合,就沒辦法了。所以當時是很怕看這種片子,覺得這樣的胡編亂造是深負了古人。但是明顯的,這些年進步非常大。

也是要感謝考古學家、學者做了大量的考證工作,研究多了之後,古代才生動,大家才會愛中國文明。《美人圖》就是想給大家展現,中國古代生活的豐富。不僅物質很豐富,生活方式裏享受的內容也很豐富,古人也很活潑、很鮮艷、很有創造力。

我覺得這本書沒有什麼功利目的,就像逛盧浮宮,你進去一圈不會得到什麼實際的好處,但會得到審美的陶冶。我們人活著呢,要有純粹的審美時刻。

部分照片提供:動脈影

本文章為“一條”原創,未經允許不得刪改、盜用至任何平臺,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