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買魔芋豆腐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文/ 金錯刀頻道

很少有一個快餐品牌,能得到半數以上的差評。

但吉野家,卻是個例外。

此前有投票發問:你喜歡吃吉野家嗎?

結果有六成的人,投票給了“不喜歡”。

不少顧客評論說,吉野家又貴又難吃,不會再去第二次。

還有的人說,與其去吃吉野家,還不如去吃蘭州拉面,再這樣下去,吉野家就輸給沙縣小吃了。

崩塌的口碑背後,是已經陷入經營困境多年的吉野家。

此前,吉野家就因為經營不善,宣布在全球關閉150家門店。

9月初,吉野家的中國代理商合興集團宣布退市,退市背後,是合興連續四年的凈利潤下跌,去年還出現了虧損。

這些窘境,和30年吉野家入華時,一家店一天賣2000份飯的盛況相比,可謂天上地下。

年輕人第一次的日料品牌,為何會淪落至此?

一碗普通牛肉飯,

顧客倒貼200萬也要吃

創立之初的吉野家,走的是沙縣小吃的“屌絲風”。

吉野家誕生於1899年,當時是一家小飯館,給海鮮市場工作人員服務,直到1958年,吉野家才從個體戶變成公司。

吉野家的一號門店

成立不久,吉野家就給自己定了一個艱巨目標:年銷售額一億日元!

這意味著,只有15個座位的吉野家,每天要接待1000人以上。

一般的店鋪,這時會想方設法推出新品招徠顧客,吉野家卻反其道而行之。

它大幅刪減了菜單,只保留牛肉飯,又去掉了魔芋絲、燒豆腐、筍幹等配菜,最後只有雞蛋和洋蔥。

但大砍菜單後,吉野家生意卻爆火,高峰時甚至都要站著吃飯!

吉野家的自信,來自於顧客:在海鮮市場工作的人,都是繁忙的體力勞動者,吃得快,比吃得好更重要。

吉野家所在的築地海鮮市場

吉野家刪減菜單,就是為了能讓做飯速度盡可能地快,同時,吉野家對店員要求也極其苛刻。

15秒內要盛好15碗飯,牛肉分量精確到克,牛肉厚度誤差要小於0.1毫米,不能用眼睛分辨就不能上崗。

吉野家開發出47孔漏勺,讓米飯不結塊,還把廚房安排的滿滿當當,極致壓縮空間。

圖片來源:《吉野家的經濟學》

最後,店員還記住了2000名熟客的喜好,可以在熟客落座的30秒內,完成上餐。

超快服務下,吉野家每7分鐘就要能換一批顧客,生意自然火爆。

幾年後,年賺1億日元的目標達到,吉野家開始向全國進軍,迅速成為社畜的必備午餐。

1977年,吉野家開店100家,3年後數量就翻倍,巔峰時,吉野家有2000家門店,海外市場也有上千家門店,每天都要接待60萬人。

甚至有人說,吉野家是日本經濟環境的晴雨表。

大獲成功後,吉野家還要逼著自己不斷提速。

2001年,吉野家宣布,牛肉飯從400日元降到280日元,回歸二十幾年前的價格!

為了回本,每家店接客數量,要從每小時11人提高到14人,運營、采購環節也被迫重新規劃,加快效率。

結果,吉野家被逼出了潛力,完成降價目標,不僅利潤沒變少,死忠粉也越來越多。

2004年,美國爆發瘋牛病,吉野家下架了牛肉飯,就引發了死忠粉的轟動。

統計顯示,瘋牛病危機時,牛肉飯品牌的忠誠度暴跌到五成,只有吉野家依然居高不下。

公司甚至收到了一封裝著200萬日元的信,信上說,她的兒子生前最喜歡牛肉飯,希望吉野家讓它復活。

2007年瘋牛病危機解除,吉野家重新開賣牛肉飯,三個小時內就賣出了100萬份。

在大眾心中,便宜、高效的吉野家成了牛肉飯的代名詞。

因為“太聽話”,巨虧75億

但20年前還高歌猛進的吉野家,如今卻一去不復返。

2020年,吉野家宣布,因長期虧損,關閉150家門店,當年財報更是巨虧75億。

就算去掉疫情影響,近幾年吉野家的增長也很萎靡,入不敷出是常態。

百年老字號,跌落神壇。

1.太聽老顧客的話,被中年男人困住

吉野家的崛起的基本盤,是體力工人和社畜。

所以吉野家有個外號,叫“男人的快餐店”,管理者也以此為榮。

2018年,海鮮市場關閉,吉野家宣布搬遷它的一號門店,關門當天,數百人前來紀念。

但在這幾百人中,絕大部分都是中年男人,年輕男性都很少,女顧客更是絕跡。

這些老顧客,很喜歡吉野家“吃完即走”的氛圍,座位很擠,一群人擠在一起,大口扒飯。

老顧客留住了,卻勸退了年輕用戶。

大口扒飯的男顧客

因此,身為老字號的吉野家,社會形象並不高。

日本有句俗語“全身優衣庫,三餐吉野家”,只有窮學生和中年大叔才會去吉野家。

甚至黑社會,也是吉野家的常客,但這些顧客越忠誠,吉野家的形象就越糟糕。

吉野家的廉價印象,讓年輕人吃快餐,也會優先美食街、麥當勞等“明亮、高端”的餐廳。

2.賣了120年牛肉飯,把消費者“吃吐了”

吉野家不受青睞的另一原因,是它太老了。

吉野家社長安部修仁定過基調:吉野家其他的都可以變,但牛肉飯決不能變。

結果,120年前,吉野家主打牛肉飯,如今,還是只有牛肉飯。

它的雞肉飯、豬肉飯,很多還是瘋牛病時期牛肉斷供,被迫研發的新品。

就連這套菜品,都已經20年沒有更新。

不僅在日本,吉野家備受吐槽,在國內也是如此。消費者變得見多識廣,吉野家的“童年濾鏡”開始破碎。

和2012年相比,2019年,國內吉野家店均營收下降了120萬,降幅達到25%。

3.墨守成規,把員工逼成競爭對手

其實,吉野家也想過自救。

1996年,虧損的北京吉野家,聘請了“北京市十佳廠長”之一的趙申,擔任總經理。

趙申上任後,提出了一系列舉措:細化管理、口味本土化、高端化,讓白領都愛吃。

比如東坡飯中的豬肉,原本沒有肉皮,中國人不習慣,趙申就和總部拍桌子,強行做了改動。

任職七年,北京吉野家扭虧為盈,每年業績平均增長46%,“非典”期間,靠送餐都能送出上千萬。

香港、臺灣等地的吉野家紛紛來北京取經,也實現扭虧為盈,臺灣店長還專門寫了感謝信。

但這些大刀闊斧的改動,讓吉野家總部非常忌憚。

結果,躊躇滿誌的趙申被總部連發七封郵件免職,理由就是“不遵從日本模式”。

除了運營理念不合外,據說吉野家還認為,每年趙申都能拿百萬的高額工資,不合傳統。

氣不過的趙申,出走之後創立和合谷,就在吉野家的原址開店,如今和合谷已有300家,是吉野家中國的一半。

圖片來源:三言財經

抱著“老招牌”不撒手的吉野家,也失去了自我改良的機會。

過去的成功,

成了未來的絆腳石

吉野家守舊的原因,源於它過往走出危機的經驗。

此前吉野家業績下滑時,用的是降價、關店等手段優化財務狀況,實現復蘇。

也因此,雖然吉野家作出過創新,推出過小火鍋、改店面、做輕食,但都不徹底。

吉野家的輕食店

他們認為,商品不會過時,比起菜品創新,讓用戶保持新鮮感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在日新月異的市場中,吉野家的每個變革都非常謹慎。

但世界上沒有不變的黃金定律,如今的吉野家,正在落後於對手。

比它晚出生近100年的牛肉飯品牌食其家,雖然也賣牛肉飯,食其家卻一直推陳出新,深受喜愛。

如今,食其家全球已經有2600家店,數量和吉野家相當,國內門店數也有吉野家的一半。

比起食其家的進取,“古板”的吉野家免不了被消費者嘲笑。

更典型的,是同為“屌絲品牌”的肯德基,在美國,肯德基等於炸雞可樂,十分油膩。

在中國,肯德基菜單本土化到美國人都認不出:油條、早餐粥、豆漿、熱幹面……但沒人會批評肯德基忘本。

吉野家對於牛肉飯的絕對信賴,讓它不敢輕易改變。

不過說到底,牛肉飯的成功,也離不開吉野家的創新。

日本牛肉產量少、價格貴,工薪階層吃不起。吉野家看中了廉價的進口胸腹肉,用極致的快速服務,席卷日本。

如今,廣大消費者早就不會把牛肉看成奢侈品,本該順應時代創新的吉野家,卻沈迷在過去的輝煌中。

有人說:曾經的“冠軍企業”吉野家,已經離消費者越來越遠,沒有了當年的靈活變通。

承認自己的成功經驗“過時”,可能才是吉野家變好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