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水中劃竹筏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題:山城重慶的“上遊擔當”

新華社記者趙宇飛、姚雨璘

山城重慶,扼守著長江上遊生態屏障最後一道關口。其生態環境質量,不僅關系到全國35%的淡水資源涵養,更關系到長江中下遊3億多人的飲水安全。

重拳保護生態環境、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確保群眾共享生態保護成果……重慶強化“上遊意識”,擔起“上遊責任”,充分展現“上遊擔當”。

重拳治汙

珍稀動物“用腳投票”,無疑是一座山生態向好的重要佐證——最近,重慶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采集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瀕危物種“哈氏脆蛇蜥”活體。

縉雲山,全國罕有的位於特大城市中心城區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素有重慶主城區“綠肺”之稱。

然而,村民們為求發展違建農家樂、侵占林地。“靠山吃山”的過度開發突破了生態紅線,“綠水青山”一度失色。

2018年6月,重慶啟動縉雲山保護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拆除62萬平方米違法建築,栽種植物77.4萬株,動員520名群眾搬遷到保護區之外,復土復耕復綠42萬平方米。

“這些違章建築拆除後,我們把縉雲山的美景還給老百姓。”重慶北碚區委辦公室副主任穆利文說。

如今的縉雲山,青山如黛,綠水如鏡,鳥語花香。漫步其間,心曠神怡。

縉雲山的命運變遷,背後是重慶保護生態環境,堅決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的擔當。

重慶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已全面完成長江幹流及主要支流10公裏範圍內廢棄露天礦山修復,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面積2.04萬平方公裏、占全市國土面積的24.82%,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試點……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為優,42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首次達100%,較2015年上升14.3個百分點;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33天,較2015年增加41天……

“環境權利不僅是一項重要的人權,也是享受和實現其他人權的前提條件。” 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副教授尚海明說,重慶的擔當,將保障長江中下遊人民享受良好的環境權利。

綠色轉型

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是時代為重慶出的一道必答題。

廣陽島,長江上遊第一大島嶼。初夏陽光下,竹林滴翠,白鷺紛飛。

這個面積約10平方公裏的江心島,曾被規劃超過300萬平方米的房地產開發量。山坡被削平,植被遭破壞,廣陽島成了滿目瘡痍的大工地。

重慶摒棄“大開發”的發展思維,下決心守護長江中心這一抹綠,將廣陽島定位為“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

2019年,全新的廣陽島片區總體規劃正式出爐。2020年8月,廣陽島生態修復一期工程如期完工,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廣陽島也開始回饋保護它的人們。優美的生態環境,吸引著人才、資金、技術加速聚集,科大訊飛等企業紛至沓來,其所在的重慶南岸區正因此崛起為智能產業高地。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重慶,曾經的重工業基地,正走在這條新路上。

重慶深入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紫光“芯雲”產業城落地,京東方6代柔性顯示生產線加快建設,“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日益壯大……

在三峽庫區重鎮萬州區,關閉一批重化工、電鍍、造紙等汙染產業,拒絕不符合環保要求的投資項目50多億元,綠色照明、智能裝備等重點產業加速崛起……

曾是全國產煤百強縣的奉節縣,關掉煤礦,深挖千年詩詞文化積澱,打造文旅融合風景線,擦亮“中華詩城”名片……

人民共享

在縉雲山的黛湖上,55歲的文亮正劃著竹筏,打撈水中的樹葉。“每個月能掙1000多元,現在生態好,工作很輕松。”他說。

以前,文亮在山上圈地養羊,給自然保護區造成汙染。後來他響應號召,實施生態搬遷。政府不僅給他解決了住房問題,也給他提供了工作崗位。

“保護生態和保障民生同時推進。”重慶北碚區委組織部部長章榕說,對自願進城落戶的村民進行一次性補償,自願易地搬遷的村民則在保護區外圍統一建房安置,並提供公益崗位,目前已幫助300多名搬遷村民就地就業安置。

生態保護成果由人民共享,群眾的生存權、發展權也得到更好的保障。

在地處重慶武隆區的仙女山旅遊度假區,田應瓊正在自家經營的“甲根農莊”忙著為遊客準備晚餐。

“以前我住在自然保護區裏一個叫倪家大院的地方。”田應瓊說,她後來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搬遷到山下的集中安置點,在政府的培訓和貼息貸款等政策支持下開辦農家樂,如今年收入近20萬元。

仙女山旅遊度假區開發建設十余年來,依托對原生態環境的保護利用,成功將一個面積不足0.3平方公裏、人口不足300人的貧困村,建設成為面積達13.6平方公裏的一座旅遊新城。

當地村民在政府的支持下,開辦農家樂、種植特色水果蔬菜,或到度假區內酒店、物業務工。統計數據顯示,度假區建設每年帶動當地及周邊8000余人就業,農民累計增收4.5億元以上。

來源: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