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大全夢見大躍進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今天是第21個“世界急救日”,多了解一些急救的技能技巧,在事發現場也許就能成功挽救生命和降低傷害程度。

傳統觀念多認為,猝死是老年病,與年輕人關系不大。但近年來最新的數據表明,年輕人也是猝死高發人群。人們生活中的隱形殺手——心源性猝死是怎麼發生的?猝死前是否有預警信號?出現哪些癥狀需要引起註意?“黃金4分鐘”有怎樣的重要性?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胡誌成。

胡誌成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心臟驟停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心臟驟停根據其機制可分為4種情況:心室顫動、無脈搏室速、心臟靜止和電機械分離。其中心室顫動、無脈搏室速可以通過電復律恢復正常心律,因此也被稱為“可復律”的心臟驟停。既往研究表明,超過80%的心源性猝死由導致心臟驟停的惡性心律失常引起。

胡誌成進一步介紹,心源性猝死的特點主要為發病突然,不可預知,且預後極差。約80%的猝死發生在醫療機構以外,如家庭、公共場所等。這也導致絕大部分心源性猝死的第一目擊人並非醫療專業人員。心臟驟停的搶救時間極其短暫,搶救成功率與開始搶救時間直接相關。一旦發生心臟驟停,及時有效的心肺復蘇至關重要。“黃金4分鐘”內成功被搶救的患者存活率可達32%。因此,若在醫療機構以外或無除顫設備的地方發現有心臟驟停患者,應立即呼救,同時迅速開始徒手進行心肺復蘇;若在醫療機構內或有除顫設備的地方,應迅速獲取除顫儀,檢查患者心律情況,如符合除顫指征則立即除顫,力爭使患者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最有效的救治,以提高患者生還率。

“年輕人發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器質性心臟疾病。電解質或酸解平衡紊亂、應激或情緒波動也顯著增加器質性心臟疾病患者心源性猝死的發生概率。極端情況下,嚴重的電解質或酸解平衡紊亂、應激或情緒波動本身也可導致心源性猝死。許多先天性疾病或遺傳性疾病在年輕人中更為常見。此外,年輕人經常熬夜,有吸煙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的比例高,加之生活節奏快,工作學習壓力大,使得電解質或酸解平衡紊亂、應激或情緒波動的情況頻發。”胡誌成說。

胡誌成建議,年輕人應從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規律體檢兩方面著手,預防心源性猝死。“要規律休息、不熬夜、不暴飲暴食、戒煙、適量飲酒、工作和生活中得失心不要太重,同時規律體檢,如身體出現不適,盡早就醫,避免小病拖成大病,最終造成遺憾。”

大家都希望能有明確的預警信號來提醒自己。但遺憾的是,猝死這種“瞬時死亡”並沒有明確的預警信號,即便有所謂的預警信號,大多也並不典型。“如果近期出現與活動相關的胸悶胸痛、憋氣乏力、心慌心悸、牙疼、下頜部疼痛不適以及左肩左上肢背部疼痛,或者黑蒙、一過性意識障礙、暈厥先兆等癥狀均需及時就診,明確心臟狀態。事實上,減少心臟驟停的最有效方法是做好高危患者的預防,已有心臟病的患者均應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並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規範治療。加強自我管理,嚴格控制血壓、血脂、血糖、尿酸等心血管危險因素,積極戒煙、限酒、平衡膳食、適當運動、控制體重。此外,對已有心臟病的患者要全面評價病情,並密切監測,定期進行心電圖和24小時心電監測檢查,發現有病情變化及早處理。如果患者曾出現過心臟驟停後生還,還應植入體內心臟除顫器。”胡誌成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