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狗燒死了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魚子山抗日戰爭紀念館

冀東小八路與“楊媽媽”

平谷第一個黨支部成立舊址紅崖洞

“青睞”會員重走紅谷抗戰路

桃棚村聯合縣縣委舊址

桃棚兵工廠制造的手榴彈

王蘭順實地講解

圖①

圖②

圖③

圖④

1941年冀東八路軍戰士在練刺殺

冀熱遼軍區司令員李運昌(左一)與戰友合影

圖⑤

建黨百年系列報道第七期

建黨百年系列報道第八期

建黨百年系列報道第九期

慶祝建黨100周年 尋訪北京紅色地理

第10期 平谷魚子山抗日戰爭紀念館

100年前的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了。為了慶祝這個具有重大意義的年份,緬懷革命歷史,弘揚紅色情懷,北京青年報與北京市檔案館攜手推出系列報道,以檔案館館藏檔案為依據,尋訪北京紅色地理,重溫革命先賢探索救國的真理,追尋民族覺醒、奮進的偉大道路。

地標

7月6日上午,北京青年報“青睞”會員經過兩小時車程來到位於平谷京東大峽谷景區旁的魚子山村和桃棚村。一夜大雨過後,山中雲蒸霞蔚,空氣清新。特邀同行的北京市檔案館專家王蘭順告訴大家,抗日戰爭時期,魚子山是冀東西部抗日根據地的中心區;而緊鄰魚子山的桃棚村,則是平谷第一個黨支部成立的地方,也是重要的“抗日堡壘村”。風景秀麗的京東大峽谷,曾是八路軍打擊日偽軍的“伏擊線”,也是抗日根據地軍民的生命線;八路軍戰士在這裏打退了敵人的一次次進攻,村民也是從這裏,將物資運往隱藏在大山深處的野戰營盤,在這裏形成了摧不垮、打不爛的抗日遊擊區。

打不垮的魚子山

“紅軍可出一部於敵後的冀東”

王蘭順介紹,據記載,魚子山村早在明代洪武年間便已成村,因村旁的巨石上有形如魚子的斑點而得名。由於此地處於平原向山地的過渡帶,背靠燕山山脈,與盤山遙相呼應,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因此在抗日戰爭中經歷了一段又一段殘酷的鬥爭。

走過一段坡度略高的小道,“青睞”一行人來到了魚子山抗日戰爭紀念館。紀念館門前豎立著一塊“魚子山慘案遺址紀念碑”,王蘭順便站在這裏向大家簡述了那段硝煙彌漫的歷史。

1935年12月25日,日軍唆使大漢奸殷汝耕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該政府管轄通州、灤縣、臨榆、遵化、豐潤、昌黎、撫寧、遷安、密雲、薊縣、玉田、樂亭、盧龍、寶坻、寧河、昌平、香河、三河、順義、懷柔、平谷、興隆計二十二縣,政府總部設在通州,冀東徹底淪為日軍的殖民地。殷汝耕的舉動引起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

七七事變爆發後,7月29日,駐守通州的偽軍冀東保安隊,由於不滿日軍的淩辱,對日軍發動了攻擊,搗毀了日軍機關,逮捕了殷汝耕等人,殺死日本官兵、顧問、僑民等500多人,史稱“通州事件”。此後,偽政府遷移至唐山。

同年8月,毛澤東已將目光聚集到了冀東。在中共中央洛川會議上,他明確提出:“紅軍可出一部(隊)於敵後的冀東,以霧靈山為根據地進行遊擊戰爭。”

1938年5月,根據八路軍總部指示,晉察冀軍區鄧華支隊與第120師宋時輪支隊合編為八路軍第4縱隊,於6月從平西出發,挺進冀東,配合發動了震撼華北的冀東大暴動。

介紹完冀東的歷史背景後,王蘭順帶領會員進入紀念館。館內空間雖小,但內容全面,既展示了冀東抗戰事跡,也揭露了日軍的一系列暴行。

日軍為阻止共產黨八路軍在魚子山紮根立足,從1940年起便頻繁進村掃蕩。兩年後,又將魚子山村劃為“無人區”,村民被迫背井離鄉。日軍在村口外挖“治安壕”對村莊進行全面封鎖,實施野蠻的“三光”政策。一組數字令人觸目驚心:抗戰期間,聯合縣全縣15870多間房屋被燒毀,1429人被日寇殺害,6130人被抓壯丁。魚子村全村被大規模燒房3次、180多人被殺死、10戶被殺絕、60多人受傷致殘……

在此期間,魚子山先後發生兩起慘案。1941年11月22日,200余日偽軍包圍魚子山,在山梁上架起機槍。淩晨群眾往村外突圍,遭機槍掃射,60多人當場被殘殺。1942年2月5日(農歷正月初一),五六百日偽軍突襲魚子山,30多名來不及撤走的老人和小孩被抓,其中7位老人被推進菜窖燒死,其余慘死在日寇屠刀之下。

然而即便如此,魚子山百姓最終也沒有出賣八路軍。根據地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遊擊戰爭。北寨、南山村、魚子山被譽為“鐵北寨,銅南山,打不垮的魚子山”。

紅崖洞

五人秘密宣誓入黨 小山洞走出大局面

桃棚村距離魚子山很近,兩村在當時是一個行政村。從魚子山出發約五分鐘的車程,便可達到桃棚村附近的停車場。再下車時,天已大熱,桃棚村的黨支部書記符寶森特意趕到現場,帶領會員前往平谷第一個黨支部成立舊址——紅崖洞。

去紅崖洞,需要走上一段山路。因為雨水的衝洗,路面變得有些濕滑,幸好道路一邊有紅色的欄桿可以抓扶,方便人們上行。桃棚村的符書記笑著向大家介紹,這些新修繕的紅色欄桿,既是護欄也像深山裏一抹“紅色的飄帶”,從山腳到山上,引領人們重走這條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戰路。

十分鐘後,藏身於灌木叢中的紅崖洞出現在眼前。洞中空間很小,光線較暗,中央擺放著一塊不規整的大石頭作為桌子,四周大大小小七個小石頭環繞著石桌。符書記站在洞前講道,1940年9月的一天深夜,聯合縣縣委領導李越之和西北辦事處區委書記江東在這裏主持了平谷第一個黨支部成立大會。支部由5名黨員組成,分別是桃棚村的王世勛、於希元、符運廣、王世發以及魚子村的謝鳳寬。王世勛任黨支部書記。5名黨員在李越之、江東的帶領下,面向黨旗宣誓。

王蘭順招呼會員到紅崖洞內體驗一下,隨後又補充道,“黨支部在這裏成立後,黨員們便以魚子山為中心,開始到平原區的杜辛莊、馬各莊等村開展工作,並在短短兩三個月的時間裏,發展了120名黨員。到1941年年底,共發展黨員540余名,成立了54個支部。”

離開紅崖洞,“青睞”一行人順著紅色欄桿繼續前行。腳下的山路變得越來越難走,將近半小時後終於到達紅歌臺,大多數人已經汗流浹背。這時,符書記又告訴大家,“剛剛我們走過的這段山路,就是當時群眾運送物資、帶路送信的抗戰路。當時,魚子山根據地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發動群眾,共同抗擊日偽軍。比如,組織村民運輸兵工廠修理好的槍支,將制造的地雷、手榴彈、子彈等爆炸裝置運往周邊各縣抗戰前線。他們一般都是夜間行動,用驢馱物資,驢走不了的路就靠人背過去,晚上走天亮才回。可以說,魚子山黨支部從小山洞裏走出了大局面。”

軍工建設

炸彈廠鑄造一天都沒停止過生產

入小道,上臺階,“青睞”會員又來到了聯合縣委舊址。站在聯合縣委舊址外,可以看到由石頭堆積成的院墻,小院裏有一間房,分為兩個展室。符書記介紹,展室內陳列的物品均是村民捐獻的家中老物件,有抗戰時期的舊報紙、八路軍穿的服裝和他們使用過的木板凳、小黑板……1940年11月,中共平(谷)密(雲)興(隆)聯合縣縣委在此建立。1942年11月改稱平(谷)三(河)密(雲)聯合縣,而後至1943年7月又改建為平(谷)三(河)薊(縣)聯合縣,縣委領導常在此地開會及研究工作,開展聯合縣抗日鬥爭。

往前走幾步,就是冀東西部地分委舊址。院中有三間房子,堂屋是標準的平谷地區農村房子的結構,竈臺在進門處,分別連接臥室內的炕,既可做飯亦可供暖。旁邊是警衛室和情報室,均按照當時的場景還原。

“10年前,為紀念建黨90周年,桃棚村對紅谷黨員教育基地的平谷第一黨支部成立舊址、冀東西部地分委和聯合縣委縣政府舊址、公安科(鋤奸科)舊址進行了恢復,可以讓大家在此有沈浸式的體驗。”符書記解釋道。

作為根據地的中心,八路軍與群眾還在魚子山開展了軍工生產,以支援前線。王蘭順指著滿山濃翠蔽日的樹告訴大家:“這裏山上的樹多為橡樹,當年村民砍伐橡樹燒成白炭後,制造炸彈。”

原來八路軍駐村的炸彈廠造地雷、手榴彈殼時,需要用高熱量的焦炭融化生鐵。因日軍對魚子山實施嚴密的封鎖,焦炭運不進來,老一輩村民便使用祖傳的燒白炭技術,將山中的橡樹燒成白炭來代替焦炭,給炸彈廠供應燃料。村裏組織起70人的燒炭隊,放樹、運木材、建窯、燒炭……晝夜不歇。炸彈廠也一天沒停過產,大量彈藥源源不斷地供應前線。當時的人們還將燒白炭一事編成了歌謠《燒炭歌》:“魚子山,好地方/鬼子一來遭了殃/八路軍,兵工廠/敵人封鎖無炭糧/橡子樹,滿山崗/山上山下燒炭忙/白炭白,火力壯/熔爐化鐵造炸彈/鬼子兵,真瘋狂/炸彈送去見閻王……”

至今,紅谷黨員教育基地仍有兵工廠(炸彈廠)、被服廠、印刷廠、供給處、槍械修理所等大量遺址、遺跡被留存了下來。

不知不覺時間已至正午時分,會員來到英烈園紀念廣場,這是平谷區最大的烈士陵園。平谷區共有烈士1363名,其中抗日戰爭時期有555名,解放戰爭時期657名,新中國成立之後151名。王蘭順與“青睞”會員肅立於英烈紀念碑前,舉行了唱國歌、默哀、敬獻花圈、三鞠躬等儀式,向先烈致敬。儀式過後,大家前往此次尋訪的最後一站——紅谷主題教育館。

官莊戰鬥

領導機關和部隊主力成功突圍

未到紅谷主題教育館時,大家就遠遠望見了館前的巨型浮雕,上面雕刻著平谷人民抗戰的歷史場景。稍稍駐足仰望欣賞後,會員進入展館。展館除了梳理平谷抗戰期間整體的歷史脈絡外,還著重展示了平谷最壯烈的突圍戰——官莊戰鬥。

1944年12月28日,日軍第六十三師團及熱河第五軍管區日偽軍萬余人長途奔襲,分進合擊平谷城西,妄圖殲滅冀東黨政軍首腦機關。戰鬥進行了13個小時,李運昌司令員、地委、專署、十三團主力及剛派來的幹部隊分路安全突圍,而十三團參謀長關旭所帶的新建工兵連、宣傳隊、義勇隊、訓練隊和二區隊政委譚誌誠帶領的一個排,被合圍在大官莊、小官莊兩村。譚誌誠、關旭指揮組織反擊,經過一天激戰,打退日偽軍多次進攻,擊斃日偽軍多人,但終因敵眾我寡,傷亡很大。譚誌誠、關旭、宣傳隊長王群英、工兵連長杜榮春、專署財政科長陳仁等120余人壯烈犧牲。

官莊戰鬥意義深遠。犧牲者的壯烈抗擊,使領導機關和部隊主力成功突圍,80余名高級幹部安全突圍後,日後成為新中國的棟梁之材。

與此同時,平谷女性也在抗戰期間作出了獨有的貢獻。據講解員介紹,隨著婦女解放運動的開展,平谷地區以黨員和積極分子為骨幹,以村為單位,建立了婦女救國會。婦女圍繞武裝鬥爭的重心,為八路軍趕制軍衣軍鞋,照顧傷病員。

楊媽媽就是其中一位典型人物,早年她從薊縣城西出嫁到了平谷磚瓦窯村。1940年,八路軍開辟盤山抗日根據地後,楊媽媽成為“抗日堡壘戶”。在日偽軍5次強化“治安”期間,她家的房子被燒毀,她只能以山洞為家,與八路軍同甘共苦。楊媽媽曾多次冒著生命危險送情報,並因掩護八路軍戰士多次遭受敵人毒打。被她掩護的八路軍戰士有百余人,戰士們都稱她為“楊媽媽”。

展覽的末尾,展現了今天的美麗平谷,與艱苦的抗戰時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不由得令人心生感慨,今天的安定生活來之不易。

檔案

冀東大暴動奠定了冀熱遼根據地的基礎

1938年5月,為貫徹洛川會議確定的開展冀東抗日遊擊戰爭的決策,中共冀熱邊特委與京東特委合並為冀熱邊特委,胡錫奎任書記、李運昌任軍事部長、周文彬任委員,組織發動冀東抗日暴動,並成立冀東抗日聯軍秘密司令部,高誌遠任司令,李運昌、洪麟閣任副司令。

同年6月,以宋時輪為司令員、鄧華為政治委員的八路軍第4縱隊從平西挺進冀東,沿途連克昌平、延慶、興隆等縣城,創造了起義的有利條件。7月6日,暴動首先在灤縣港北村、豐潤縣巖口鎮開始,接著迅速遍及21個縣和唐山礦區,參與人數達20余萬,並組成了10萬人的抗日武裝。

八路軍第4縱隊和暴動隊伍很快先後攻克了平谷、薊縣、樂亭、盧龍、玉田、遷安、寶坻等縣城,摧毀冀東所有鄉鎮偽政權,建立了11個抗日縣政府。10月,暴動隊伍向平西轉移,途中遭日偽軍夾擊,損失嚴重,暴動隊伍余部返回冀東,堅持遊擊戰。

“當時,暴動隊伍遭日偽軍的追擊,只有千余人到達平西,另有千余人在李運昌、李楚離等帶領下返回冀東堅持抗戰。這次暴動沈重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在冀東的統治,為冀熱遼根據地的創建奠定了基礎。”王蘭順講道。

在一份《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對於冀熱遼工作的意見(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日)》的文件中,李楚離、蘇林彥兩同誌在關於冀熱遼工作的匯報中曾指出:

自一九三八年冀東大暴動失敗以後,冀東黨在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敵後新的困難條件下,發展堅持了冀東遊擊戰爭,開闊了冀熱遼慶大地區,創造了抗日根據地,是執行了中央的路線,工作有了很大的成績。冀熱遼處在敵人的深遠後方,對敵威脅最大,敵我鬥爭亦最為尖銳殘酷。不僅在建立與堅持根據地上,比較其他地區有更多的困難,即在將來全國反攻,華北反攻的局面下,冀熱遼局勢的基本變化,還可能比其他地區晚些,還可能經過一個較長的困難殘酷的時期。因此對冀熱遼的困難局面,應比其他地區作更長遠的打算。根據幾年來冀熱遼堅持其發展的經驗,證明你們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不僅能夠堅持,而且還有力量恢復失去的陣地……(見圖①)

為鞏固與發展晉察冀邊區,堅持敵後抗戰,《中共中央北方分局關於晉察冀邊區目前施政綱領》的條例中曾提到:

擁護邊區人民子弟兵,充分保障其給養和經常的滿員,瓦解敵偽軍,爭取偽軍反正,優待敵軍俘虜。實行全民武裝自衛,實行武裝人民,開展群眾遊擊戰爭,並逐漸實現義務兵役制。

弟兄們覺醒吧 到八路軍裏來吧

1938年6月17日,八路軍第4縱隊三十四大隊駐紮魚子山後,一邊幫老百姓幹活,一邊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很快和老百姓打成一片。魚子山的38名青壯年迅速建立起了這一帶的第一支民兵隊伍。在一份八路軍挺進軍的歷史文獻中,記載著當時八路軍挺進軍呼籲弟兄們一起抗戰的文字:

……假如你們自動的帶武器反正過來和我們一道打日本,那是最好不過了。

第一:集體的有組織的過來,不換你們的官長,不調動你們的弟兄,不要你們的武器,只要接受我們的委任和領導,就保證你們團體的獨立,共同抗戰。

第二,個別的過來。一,願在八路軍裏工作的,就要按其能力和八路軍弟兄一樣分配工作。二,不願意幹的,發給路費回家。

弟兄們,覺醒吧!到八路軍裏來吧,到八路軍來打日本,替我們死了的同胞報仇。

八路軍挺進軍(見圖②)

當時,三十四大隊最緊迫的任務是攻打平谷縣城。六七月份正是汛期,7月19日黃昏,民兵隊帶領著三十四大隊的戰士冒雨從魚子山出發,在峽谷的急流中穿行,奔襲至20裏外的平谷縣城。民兵扛著用於登城的梯子,帶著鐵鎬、繩子等工具參加戰鬥。王蘭順說,“城內的日偽軍做夢也沒想到,八路軍雨夜‘天降’平谷城。日偽軍潰不成軍,天亮時,平谷縣城便被解放。但是後來,因為敵強我弱,平谷城再次失守,八路軍也轉入敵後作戰。魚子山抗日根據地進入壯大時期,開始不斷發展黨員。”

民兵加入八路軍之後,必須在每星期接受傳統教育。在一本二分區政治部翻印的《八路軍軍人必讀》的文件中有如下規定:

一、為保持我軍光榮傳統規定,所有我軍部隊,須於每星期的政治課時間中抽出適當時間進行傳統教育(平時應為每星期一次)。二、本書經本部審定作為傳統教育的基本教材。三、本書編制每課準備作一堂教授之用。四、在教授此書時,必須進行有配合的課外工作,如回憶晚會、自由晚會、救亡,室內懸掛有關我軍及各特殊部隊的地圖等,此項工作責成各師旅政治機關有計劃的進行之。(見圖③)

在傳統教育讀本目次中,可以看到日常的課程。讀本不僅介紹了“為什麼要堅決抗日”“八路軍的前身”“抗戰中的八路軍”,還介紹了“怎樣做一個革命者”“反對貪汙腐化”“清除封建殘余”“破除迷信”等,最後,還講述了“世界到哪裏去”和“共產主義”的課程。(見圖④)

平三薊聯合縣營救11名美國飛行員

靠著集體的力量,抗日戰爭開始走向節節勝利。1945年2月2日(農歷臘月二十)這一天,平三薊聯合縣軍民營救了11名美國飛行員,魚子山村也營救了其中的3名飛行員。

當天,一架B29式大型轟炸機從成都起飛,完成任務後,飛行至平三薊聯合縣上空發生故障,飛行員全部跳傘。跳傘後,在胡莊據點的日偽軍開始搜尋飛行員的下落,準備實施抓捕,但被我警戒部隊打擊而作罷。11名美國飛行員向抗日軍民出示了隨身攜帶的證件:漂白布上方是國民黨黨旗,下方印著“來華參戰美軍××第××號”,下款“總司令蔣中正”,後邊為中華民國年月日,表明了自己反法西斯盟友的身份,最終獲得營救。

解放軍檔案館珍藏的《晉察冀與美軍聯絡關系總結報告》檔案明確記載:“美第二十轟炸機隊B-29-F13-845號飛機韓貝上尉以下十人,於一九四五年二月二日在朝鮮上空執行偵查(察)任務回航時,飛抵冀熱遼平谷縣境上空因飛機引擎發生故障失事,在十四軍分區副司令員曾雍雅的指揮下,進行了有組織的營救。並進行了熱情的接待和慰問。”

的確,根據地軍民熱情款待了美國盟友,尖兵劇社還演出了抗日話劇和歌曲等精彩節目,向美國盟友表示慰問。第十四軍分區遵照冀熱遼軍區首長指示,派一個主力連將美軍飛行員專程護送到晉察冀後方。從平谷的十四分區,經過十二軍分區、十一軍分區、第一軍分區到達晉察冀軍區所在地,往返1200余裏,護送韓貝上尉等人所動用的八路軍指戰員就達350人之多。

1945年8月,中國人民終於迎來了抗戰勝利。冀熱遼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李運昌、副司令員詹才芳、政治部主任李中權發布《冀熱遼軍區布告》,宣布解放淪陷區同胞,並公布了七條事宜,穩定解放局勢。布告寫道:

日本政府已於本月(註:八月)十四日,正式向我中、蘇、英、美四大盟國,舉行無條件投降,本軍奉延安朱德總司令命令,接受冀東、熱河、遼寧、吉林敵偽所占領之城鎮、交通要道、港灣、要塞等地,接受日偽軍投降,解放淪陷區同胞,並維持社會秩序,保障居民生命財產之安全。(見圖⑤)

本版文/本報記者 韓世容

攝影/本報記者 李喆

“青睞”會員 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