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去墳地陰森恐怖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我們在講述一些事情,發表一些意見,或者是勸說某人的時候常常會來一句"俗話說",這樣往往更能讓人理解,也更具有說服力。這些俗語往往是約定俗成、廣泛流行,且短小精悍的語句,是我們中國勞動人民幾千年來在實際生活中摸索出來的規律,在為人處世中吸取的經驗教訓。雖然有時候確實是感覺有違常理,令人費解,但仔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其中的道理,比如"住墳不住廟"。

這句俗語其實是有特定背景的。古代人出遠門很不方便,有時候走的偏一點連個村子都找不到,更不要說什麼客棧旅店了。天一黑最好是馬上就近找個地方過夜,否則夜晚僅憑月光根本就看不清路,再加上正是猛獸出沒活動的時候,危險程度極高。荒郊野嶺,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只有一座山中野寺和一片墳冢,這時候就必須要二選一了,"住墳不住廟"就是以俗語形式總結下來在這種情況下的經驗教訓。

不論怎樣,出門在外,尤其是不得不宿在這種地方的人,第一個要註意的就是安全,畢竟一個不好就是曝屍荒野,死了都沒人知道。論安全,墳地可比野寺要好。可能會覺得奇怪,墳地那是埋死人的地方,多陰森恐怖啊,寺廟好歹還是佛教地界,怎麼說也比墳地要好,為什麼反而不如墳地安全呢?

首先,荒郊野外很有可能是破廟,而破廟一般是生活在山中的賊匪的碰頭點。我們看各種描寫中國古代社會的文學作品,比如說《水滸傳》,很容易就能發現,一些行走江湖有點功夫在身上的人往往會選擇破廟,而山賊在暫時回不到山寨時也會在破廟中聚集。

很多書中人物就是因為躲在破廟中,聽見了這些賊寇們的計劃,不慎被發現而殺人滅口。而且還有不少的強盜會專門埋伏在這種破廟裏,等的就是半途中路過的行人,輕的只是搶奪錢財,重的可就真的是人財兩空,一命嗚呼。

其次,如果不是破廟,而是確實還有人居住的寺廟,也不能保證絕對的安全。要知道,很多犯了事的人不敢在官府人手密集的地方活動,這種山野林間就是他們最好的去處。而且,和尚或者道士的身份是他們的護身符,輕易不會被為難。

在唐朝之前,往往是皇家寵信哪個教派,哪個教派的寺廟或者道觀官兵就不敢輕易進出。唐朝之後就更寬松,因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以及"遁入空門前塵皆斷"的說法,真的要有心,進入寺廟後就很難被追究。城中的大寺尚且如此,何況是山林中的野寺,裏面是什麼人沒有誰清楚。

而且,有不少的山賊會自己建造寺廟,偽裝成出家人,到了夜深人靜就直接動手殺人越貨。不要以為這只是文學作品的誇張,實際情況沒有這麼可怕,古代作為和尚道士憑證的度牒完全是可以隨意買賣的。

這種度牒買賣還是官府支持,完全合法的,唐宋時期這還是軍政費用一個重要的來源。

《資治通鑒》記載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軍費大增,政府財產政支絀,於是就派人到太原去納錢度僧尼道士,十天左右得錢足有百萬緡。《舊唐書》在肅宗至德元年(756)這段時間內也有類似的記載,"彭原郡以軍興用度不足"又"權賣官爵及度僧尼"。宋代也是,而且價格還是變動的,度牒簡直成了不可多得的搶手貨,所以山中野寺,一張度牒,誰能分辨真假?還是自己小心,能避則避吧。

相比之下荒墳反倒是安全不少。因為世界上人害人多了去,至於鬼害人,到底是自己心虛,還是他人別有用心都說不準。"子不語,怪、力、亂、神。"聖人在這一事上都沒有分辨,何況我們?與其擔心這些虛無縹緲的,還不如多防備山裏心懷鬼胎的人,所以兩相對比之下,反倒是陰森的墳地更安全。

首先,山賊們選地方碰頭商量也有講究的,怎麼都不會專門去找人家的墳頭上開會。再加上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手染鮮血,自己內心有鬼,

大晚上見著墳地繞著走都來不及,更不要說進入墳地聚會了。

其次,在古代,每個村子的人死後都埋在統一的地方,離村子不會很遠,而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去清理,以防荒草覆蓋。所以對於路過的人來說,有墳地就說明村子不遠,人群的活動範圍不遠,實在是看不清路走不到村子,在這裏將就一晚也未嘗不可。

最後,古人在安葬這件事的風水上很是講究,要求陰陽和諧,乍一聽似乎是封建迷信,但其實這樣做也是有原因的。後人要選個好地方,不能太潮濕,不然自家先人的棺材深埋地下會腐壞,死後都不安寧;不能太幹燥,不然棺材會開裂;不能迎風,不然墓碑和墳塋會很快風化。

總之,這些講究其實很有道理,作為路過的人在一個不潮濕不幹燥,而且還避風的地方一晚上,只要能克服心理障礙,可比四面透風的破廟舒服。

其實說到最後,防來防去還是在防人。說來也是感嘆,因為人心,本來的清靜之地變得魚龍混雜,讓無辜的人不敢多留;也是因為人心,本來荒涼恐怖的埋骨之地變得舒適平靜,讓路人能稍作休憩,果然還是那句話,"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