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煉油廠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世界上有三種人,第一種人能夠 從別人的經歷中吸取教訓,他們是快樂的;第二種人是能夠從自己的經歷中吸取教訓,他們是聰明的;第三種人是既不能從別人的經歷中吸取教訓也不能從自己的經歷中吸取教訓,他們是愚蠢的。 ——《羊皮卷全書》

期貨是人生的濃縮,是世界的縮影,是全方位的金錢對抗遊戲,是沒有硝煙的戰場。

中國期貨傳奇大佬劉強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如果你愛一個人,就讓他去做期貨,因為那裏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就讓他去做期貨,因為那裏是地獄!

今天,坤鵬論就和老鐵們聊聊期貨。

一、期貨的歷史悠久而漫長

期貨的概念似乎可以追溯到《聖經》第一卷書——《創世紀》,有一天埃及法老被一個夢所苦惱,於是他召喚約瑟幫他解夢,在夢中法老見到七只肥羊和七束飽滿的玉米穗變成了七只瘦羊和七束枯萎的玉米穗。

約瑟告訴法老,這個夢預示著埃及在七個豐收年後會遇到七年的饑荒,為此,他提出了一個破解的辦法,其實質就是讓埃及人在七年豐收之際去購買期貨合約以避免此後七年因歉收所帶來的饑荒。

雖然埃及人並沒有建立世界上第一家“尼羅河交易所”,但很顯然,期貨合約的思想在當時就已經誕生了。

當然,專家學者不會輕易用這樣的傳說當成期貨的真正起源,不過,期貨的淵源確實有些撲朔迷離,但有一個共識是全世界認可的,那就是期貨的歷史悠久而漫長。

有專家認為,期貨交易開始於公元前的印度,而別一些專家則追溯到了古羅馬甚至是古希臘時代,認為那時候就出現過中央交易場所、大宗易貨交易以及帶有期貨貿易性質的交易活動。

但是,似乎目前比較明確的證據表明,羅馬皇帝曾從事期貨交易,以此來確保獲得充足的埃及食物。

不管它的真實起源是什麼,有一點是不容置疑的,現代期貨交易在18世紀出現於歐洲的“到岸”合約,這些合約用來購買在未來可得的貨物,比如:一船即將到港的貨物。

大約在170多年前,這種合約在美國谷物交易中曾起過很大的作用。

當時,正處於美國農業發展的初期,谷物的價格極不穩定,豐收之年農作物充斥市場時,價格便下跌,反之,當市場上谷物短缺時,價格又會上漲。

時而景氣時而蕭條全靠天定,並且形成了周而復始的怪圈,這相當不利於買賣雙方,同樣也嚴重影響著美國農業的發展。

於是當時的買家和賣家開始簽訂合約,以確定自己能在指定日期按確定價格進行一定數量的谷物交易。

這些“到達”合約和遠期合約就根據人們對未來市價的預期被不斷地買賣。

而人們進行合約交易的場所就在芝加哥。

為什麼是芝加哥呢?

這是因為在19世紀初期,芝加哥是美國最大的谷物集散地,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前身創建於1814年,開始主要是各種商品進行交易的場所,之後的合約交易也就順理成章地主要在這裏進行。

1848年,由82位谷物交易商發起組建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該交易所成立後,對交易規則不斷加以完善,於1865年用標準的期貨合約取代了遠期合同,並實行了保證金制度。

它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家有組織的商品期貨交易所。

1874年,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成立,成為繼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之後的第二家有組織的期貨交易所,主要從事黃油和雞蛋的交易。

盡管後來在美國又陸續出現了一些其他期貨交易所,但始終都無法撼動芝加哥這兩家的霸主地位。

2006年10月17日,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宣布合並,自此成為了全球最大的衍生品交易所——芝加哥交易所集團。

合並後的交易所交易品種涉及利率、外匯、農業和工業品、能源以及諸如天氣指數等其他衍生產品。

如今,芝加哥業已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期貨中心。

當然,如果從全世界範圍看,歷史上最早的期貨市場是江戶幕府時代的日本。

由於當時的米價對經濟及軍事活動造成很重大的影響,米商會根據食米的生產以及市場對食米的期待而決定庫存食米的買賣。

二、期貨到底是個什麼鬼

從本質上說,期貨就是一種保險,和所有保險一樣,你為未來可能遭到的損失投保,並付出相對較少的一筆保費。

這套體系就是期貨市場。

期貨這個詞是相對於現貨而言的,期貨交易與現貨交易在形式上都是通過買賣商品賺取差價來獲取利潤的行為。

所不同的是現貨生意是以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方式買賣現實的商品, 而期貨買賣的是未來一段時間(如三個月、半年、一年以後)到期的標準化商品合約。

期貨交易只能在期貨交易所內進行,交易對象也僅限於交易所推出的標準化合約。

從這一點上期貨與股票非常相似,期貨投資者並不關心商品本身而只關註價差,由於期貨買賣的是合同,所以既可以在價格上漲時以買方身份簽定合同,做多獲利。也可以在價格下跌時以賣方身份簽定合同,通過做空(此時不必擁有實物商品)的方式來獲利。

一張期貨合約或遠期合約意味著合約雙方有義務在將來某個指定的時間以合約中確定的價格買入(或交付)一定數量的特定的商品(或金融工具)。

舉個例子,比如現在是2月,而你希望在12月購入4.2萬加侖的汽油,這時你就可以簽訂一份價格為每加侖138.94美分,購買時間12月的汽油期貨合約。

這意味著,你必須在12月中旬以每加侖138.94美分的價格購入這批4.2萬加侖的汽油,同樣,合約的賣方則有義務在12月中旬交付這批汽油。

期貨合約的交易通常是基本單一種類的商品,比如:汽油、小麥、糖、咖啡、橙汁、玉米、黃豆等,除此之外,在一些較為活躍的市場中也提供稀有金融,如:黃金、白銀、白金的期貨交易。

而在一些新興的市場中還存在金融期貨交易,在那裏你可以買到各類債券、貨幣和股票市場指數的期貨合約。

這些金融期貨通常采用現金交割,交割金額等於初始合約價格與衍生工具最終清算價格的差額,而無需實物交割。

期貨合約有著其標準化的條款,並在有組織的期貨交易所內買賣,而遠期合約的條件是由雙方談判商定,自行安排。

期貨合約和遠期合約的買家(或賣家)經常在合約到期前通過賣出(買入)持有的合約以提前平倉,終結義務。

三、重要的期貨合約

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知道,期貨交易的對象是期貨合約,它是在交易所達成的標準化的、受法律的約束,並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地點和時間交割某一特定商品的合約。

它規定了商品的規格、品種、質量、 重量、 交割月份、交割方式、交易方式等等。

它與合同本質的區別在於是否標準化。期貨合約唯一可變的是價格,其他所有內容都是標準化的,而價格是在一個有組織的期貨交易所內通過競價產生的。

四、超高杠桿的保證金

期貨交易最大的魅力就在於以小搏大的“保證金”交易制度,任何交易者必須按照其所買賣期貨合約價值的一定比例(通常為5~10%)繳納資金,作為其履行期貨合約的財力擔保,然後才能參與期貨合約的買賣,並視價格變動情況確定是否追加資金。

如果是5%的保證金就意味著投資者可以用5元的資金買賣價值100元的商品,這樣就通過強大的資金“杠桿”效應把價格變動的風險和收益同時放大了20倍。

也正是因為“以小博大”的特點,期貨市場每天都在傳播傳奇,多數人涉獵期貨市場純粹是出於賺錢的動機。因為期貨交易是一條快速致富的途徑,只需極少啟動資金,就可能獲取巨額利潤。5~10%的保證金就能完成數倍乃至數十倍的合約交易,這就意味著價格漲跌5~10%,投入資金就可以獲得100%的回報,將風險和收益同時放大了數倍。

五、期貨開戶有什麼門檻

如果是普通的商品期貨,想要開戶是沒有資金門檻的,也就是說你如果想要單純開一個戶,根本不需要向裏面充錢,沒錢照樣可以開戶。

但如果你想要玩股指期貨,那麼就有資金門檻了,50萬就是一個門檻限制,窮人沒這個錢是玩不起股指期貨的,所以很多期貨公司其實是沒有股指期貨開戶業務的,因為畢竟開這種戶的人數量非常有限,期貨公司也從中賺不了多少錢,因此更多的還是進行商品期貨開戶業務。

不過,由於國內期貨品種越來越國際化,部分原本沒有開戶門檻的商品期貨現在也有了門檻,比如鐵礦石期貨。

那麼做一筆期貨交易的最低資金門檻呢?

以國內期貨交易為例:

1.目前玉米、強麥的價格均在2400元/噸左右,每手交易單位都是10噸,交易所規定的基準保證金比例為5%、6%,期貨公司參考保證金為8%、10%,即交易一手所需繳納的保證金均不高於2400元。

2.對於持倉比例在20%~30%的穩健型投資者來說,他們進入期貨市場的最低交易門檻在8000元~12000元左右;而對於一些持倉比例在50%~100%的激進投資者而言,入市門檻則在2400元~4800元。

3.黃金與銅的交易保證金是商品期貨中最高的,約在3萬元以上,因此,參與此兩種商品的激進投資者參與所需金額為3萬元~6萬元,穩健投資者參與所需金額為10萬元~15萬元。

六、期貨的魅力還有哪些?

有人說,期貨就是一個合法的大賭場,人性中的賭性可以在其中充分得以釋放,所以一旦進入,就會讓人著魔。

除了上面提到的高杠桿和高收益高回報外,期貨還是T+0交易,並且不限次數,當日買入,可以當日賣出。

期貨交易和股市的一個最大區別就是可以雙向交易,期貨可以買多也可賣空。價格上漲時可以低買高賣,價格下跌時可以高賣低買。做多可以賺錢,而做空也可以賺錢,所以說期貨無熊市。

對期貨交易國家不征收印花稅等稅費,唯一費用就是交易手續費。國內三家交易所手續在萬分之二、三左右,加上經紀公司的附加費用,單邊手續費亦不足交易額的千分之一。

有人這樣評價期貨:期貨之勢無非漲跌,大勢一出,漲達雲霄,跌入九泉,無不可能之事。

前一秒還在天堂,下一秒很可能直落地獄,這就是期貨的殘酷之美,但人類的自信本性,讓他們相信,自己會永駐天堂,進地獄的都是別人。

七、期貨的初衷不是投機

盡管金融媒體常常把期貨與投機、賭博聯系在一起,但期貨市場確實有其得天獨厚的經濟功能,它可以在市場中的每個參與者利益都更大的情況下,幫助生產者和消費者轉移它們的風險。

以期貨市場中的小麥合約舉個例子。

在小麥種植期間,農民王老五就可以著手簽訂一份合約,以此確保他能在收獲季節以某一個固定的價格賣出所有小麥。

正是有著期貨合約的保障,所以不管將來小麥的價格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王老五都能確切地知道未來出售小麥所能得到的收入,所以他在此時就可以為其生產做成本預算,比如:購買施肥和灌溉設備,和工人簽訂勞動合同等,在收支都確定了之後,王老五就能確定自己的利潤了。

有了這張小麥期貨合約,農民王老五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而面包連鎖店老板張老三的問題正好相反,他已經確定了今年面包的固定價格,而且其連鎖店經營多年,每年面包的銷售數量基本保持穩定,所以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賣出面包所能得到的收入,如果他可以簽訂一份期貨合約,並約定按一個確定的價格買入所需小麥,則未來的利潤就有了保證。

這樣張老三和王老五不謀而合,他們通過期貨市場的交易實現了皆大歡喜。

八、披上金融外衣的期貨,自然就有人要攫取最大收益

1.用400美元賺兩億的理查德·丹尼斯

理查德·丹尼斯是美國期貨市場的傳奇人物。

60年代末,不滿20歲的丹尼斯在期貨交易所擔任場內跑手,兩三年後,耳濡目染的他決定親自下海。

1970年,他向親朋好友借了1600美元,先是花了1200美元在芝加哥一家較小的美中交易所買了一個席位,然後用剩下的400美元作為本金從事期貨交易。

這個時候,丹尼斯還沒到21歲,而交易所的年齡門檻必須超過21,他只能讓其父親坐陣交易所,他在場外指揮。

在許多人眼中,400美元的本金在期貨市場就是滄海一粟,賺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丹尼斯在其追隨趨勢的交易原則下,400美元最終變成了兩億多美元。

在成功之余他還親自培訓帶出來了十幾個徒弟,他們成為美國期貨市場的一支生力軍,管理的資金達數十億美元。

丹尼斯沒有名師指導,基本是靠自我總結完善了其獨特的交易邏輯:

(1)追隨趨勢

絕不能一廂情願地認為某一價位是高價區和低價區,自以為是的“逢高賣,逢低買”,抄底、摸頂都是非常危險的。

丹尼斯認為能判斷對的只是市場可能走的方向,但朝某個方向究竟走多少得由市場去決定。

他認為,做單要順勢,勢越強,越容易賺錢。

很多人有了利潤總是急著離場,甚至在市場漲停板時也急著獲利出場,生怕賺到的錢泡湯,這時候丹尼斯總是把單子接下來,第二天總是賺大錢。

(2)反市場心理

80%看多,頭部不遠了,行情會跌;80%看空,底部不遠了,行情會漲,不要向多數人認同,因為期貨市場大部分人是賠錢的。

(3)風險控制

從第一次犯錯誤賠掉1/3本金時起,丹尼斯學會了風險控制。

一般說來,好單進場後不久就會有利潤,一張單進場後要是過了一兩周還賠錢,十有八九是方向錯了。

進單後總要做最壞的打算,不可能的事情往往就會發生,所以要設好砍倉價位,過了價位堅決砍倉。

(4)技術分析

丹尼斯是絕對的技術派,而他的合夥人是數學博士威廉·厄克哈德,兩人設計了一套電腦程序自動交易系統,但當電腦程序與自己的入市靈感背道而馳時,他會選擇暫時離場,不買不賣。

丹尼斯和厄克哈德兩人在期貨交易方面配合得天衣無縫,一同創下美國期貨史上少有的佳績。

不過,人不可能永遠順風順水,1987年,丹尼斯由於沽空債券利率期貨損失慘重,幾乎腰斬。

1988年,他淡出交易場,留下一段傳奇。

1995年,丹尼斯重返市場。

丹尼斯有個著名的投資總結:做單95%的利潤來自5%的好單。好單可以帶來豐厚的收益,同時要具有敏銳的嗅覺,抓住這5%的機會。

這和坤鵬論之前介紹過的德國股神安德烈·科斯托拉尼不謀而合,科斯托拉尼認為,投機是藝術,而不是科學,要成為成功的投機者必須具備四種要素:金錢,想法,耐心,還有運氣。因為成功的投機家在100次交易中,獲利51次,虧損49次,他就靠這差數為生。

2.期貨投機的反面大典型——亨特兄弟

盡管期貨交易所確實發揮了它有益的經濟功能,但它看起來總是多多少少像個賭場,而且確實有一些交易者試圖操縱市場。

比如:1950年代的洋蔥投機醜聞。從1952年到1955年,在幾個大洋蔥種植商的囤積下,洋蔥期貨合約價格先是翻了一倍多,然後又跌到最高價的1/30。

為緩和民眾的不安情緒,美國國會只好立法禁止洋蔥期貨交易,成為美國金融史上的一大黑色幽默。

1960年代美國期貨市場又爆發了“植物油醜聞”。

一個植物油出口商大量買進植物油期貨並偽造貿易信用證的投機行為差點導致美國運通銀行倒閉,美國植物油價格也隨之波動不止。

要命的是,以上投機商人都逃脫了法律的懲罰,最嚴重不過坐牢幾年。

那時候,期貨市場最知名的投機手段就是“囤積居奇”和“賣空襲擊”。

囤積居奇是大量囤積現貨,同時買進期貨合約,使期貨的空頭無法找到足夠的現貨來交割,從而不得不認賠出場,承受巨額損失。

所謂賣空襲擊,就是以巨大的財力賣出大量期貨合約,使期貨價格不斷下跌,使期貨的多頭無法承受損失,被迫認賠出場。

“囤積居奇”是用來打擊空頭的手段,“賣空襲擊”則用來打擊多頭。

無論哪一種手段,都試圖在短期內制造巨大的價格波動,使一種商品的期貨價格與內在價值出現嚴重背離,以牟取暴利。

20世紀最無法無天的期貨市場操縱案當屬尼爾森·亨特和威廉·亨特兩兄弟壟斷白銀市場案。

1980年之前,亨特家族一度名列世界最富有家族之列。

該家族起家於棉花種植,受一戰帶來的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大好機會,賺到了第一桶金。

而亨特家族的巨富則始於石油產業,1950年家族產業創始人H.L.亨特組建了亨特石油公司,實施完全家族化的經營模式。

1957年,《財富》雜誌估計H.L.亨特擁有4億到7億美元的財富,是當時美國最富有的8個人之一。

H.L.亨特有14個孩子,他們相當勤奮,一點都沒有富二代的架子,而是到處尋找投資機會,有開發利比亞油田的,有開酒店業的,有進軍體育業的,還有當過大使並在大學任教的。

尼爾森·亨特和威廉·亨特是家族的活躍分子,他們在1970年後期開始涉足期貨市場。

在進行白銀投機之前,亨特兄弟其實已經搞了一次預演——大豆期貨投機。

在這次投機中,亨特家族的盈利超過1億美元,相當於一個大型煉油廠幾年的利潤。

而且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雖然指控亨特家族操縱市場,但因為拿不出過硬的證據,最後無法對其實施任何懲罰。

也正是這次投機成功,使得亨特兄弟膽子更大了,他們將目光投向了更容易賺錢的金融市場。

當時,美國和歐洲經濟進入了滯脹時期,黃金、白銀這些保值商品價格飛漲,而且白銀還是電子工業和光學工業的重要原料,隨著照片市場的拓展,需求量與日劇增。

白銀價格從1973年12月的2.90美元/盎司開始啟動和攀升。

此時,亨特兄弟通過在紐約和芝加哥期貨市場買進白銀期貨,累計持有3500萬盎司的白銀合約。

同時,他們還在中東購買白銀現貨。

可以說,亨特家族購買白銀的數量之大足以影響全球市場。

兩人通過合謀與運作,一度控制了價值170億美元的白銀,在此過程中,他們將白銀價格從1979年年初的每盎司6美元一直拉升至1980年1月某個交易日的每盎司50美元的高位。

亨特兄弟手法簡單而粗暴,當然也十分冒險。

他們在期貨市場上堆積了龐大的頭寸(也稱為“頭襯”,就是款項的意思,是金融界及商業界的流行用語。頭寸指投資者擁有或借用的資金數量。),先後買入大量的期貨合約,然後在合約到期時要求實物交割,同時,他們在現貨市場上大量收購白銀,從而造成整個白銀市場脫銷的局面,使那些賣出白銀期貨的人在履行合約時遇到了相當大的困難。

通過這樣的手法,他們一方面提升了期貨市場上白銀的需求,另一方面在現貨市場上限制了白銀的供給,在此雙重壓力之下,白銀的價格一飛衝天。

亨特家族意識到,要控制白銀這種重要的貴金屬,只憑一個家族的力量是不夠的,還要借助外來的戰略投資者。

有誰既擁有大筆財富,又有興趣投資白銀呢?

尼爾森把目光投向了中東,那裏有亨特家族的石油生意,也有龐大的關系網。

亨特家族和沙特王子們的關系很好,而王子們又控制著沙特最大的銀行。

於是,亨特家族向沙特王室吹噓白銀的投資價值和自己操縱市場的能力,不但吸引了沙特王室的大筆投資,還吸引了沙特國家貨幣局的外匯投資。

可以說,從操縱市場現象產生的第一天開始,它就成為了商品期貨交易的痼疾,同時也是官方試圖加以管制的對象。

在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規定了個人和機構持倉限額,並希望以此來阻止壟斷,而這恰恰給了亨特兄弟逃避法規的喘息之機。

他們對外宣稱兩個各行其事,並無共謀之實,這樣,法規的數量限制就被解釋為針對他們個人的持倉量,而非聯合持倉量。

他們還聲稱擁有一座銀礦的大量股份,所以應被視為白銀市場上的合法套期保值者,而不是被看作不道德的投機客。

據此,他們堅決否認自己通過各種公司實體、信托公司和合夥企業(包括和一個沙特周圍共同建立的企業)控制了大量的白銀,並企業以此達到在全球範圍內操縱白銀市場的目的。

管理者和法院最終還是識破了他們的陰謀。

1980年年初,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規定白銀期貨合約不能做多,同時,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提高了白銀期貨的保證金要求,並降低了單個投資者的持倉限額,勒令交易者在1980年2月前清算掉超額的頭寸。

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人們對未來白銀供給的預期,與此同時,白銀的高價使生產逐漸擺脫了“生產作坊”的局限,人們開始自己熔化從銀幣到家用茶具等一切銀制品以從中獲利。

歷史無數的泡沫和投機告訴我們,凡是到了全民開始參與的時候,離破不遠矣!

同樣,昔日炙手可熱的白銀市場黯然失色,價格一落千丈。

到了1980年3月初,白銀價格已經跌至每盎司20美元,當然,隨著價格的下跌,那些持有白銀期貨的多頭(白銀期貨的買家)遭到了重創,他們不得不籌集新的資金以維持他們的保證金頭寸,否則將招致強行平倉。

而孤註一擲,沒了退路的亨特兄弟則只能選擇殊死抵抗,為了籌集追加保證金,他們不惜將數百匹心愛的賽馬統統抵押出去。

但是,白銀價格仍舊狂瀉不止,他們的努力終究成了螳臂當車。

3月19日,亨特兄弟無力繳納追加保證金。

他們的經紀人巴徹爾公司和美林公司開始出售抵押品,而他們的抵押品當然還是白銀。

為了挽救白銀市場的頹勢,亨特兄弟決定背水一戰。

3月26日,他們宣布將手中持有的白銀為抵押發行債券,而市場將此理解為兄弟二人垂死前的最後一搏。

3月27日,也就是後來著名的“銀色星期四”,在那一天,白銀從開盤時的每盎司16美元一直跌至收盤時的每盎司10美元,其狀慘不忍睹。

此時,市場流言四起,紛紛傳言巴徹爾公司和亨特兄弟的其他貸款人即將破產。

後來,陪審團裁定亨特兄弟確實存在操縱白銀市場的行為。

有關“白銀壟斷案”的法庭審理和巨額罰款將亨特兄弟以及他們的同謀和經紀人通通拖入了難以自拔的泥潭之中。

然而對於他們二人來說,事情還遠未結束。

亨特兄弟這兩個在80年代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到了1990年則淪落到了向法院申請破產的悲慘境地。

商品期貨市場歷史上最大的壟斷案之一就此宣告結束,然後,它的後遺癥還在延續,到了90年代初,白銀價格跌至每盎司4美元。

九、金融衍生工具蓬勃起來

世界上總是有這樣一些人,他們一生的唯一使命就是與金錢共舞,買賣金融工具。

期貨市場中所有的喜怒哀樂以及隨之而來的交易傭金,深深地吸引了這些人,想當年,通過商品期貨,他們中有人想到,為什麼我們不能創建一套類似的體系用來買賣股票和其他金融產品呢?

於是,在這個突發奇想的推動下,也就是在商品期貨的基礎上,大名鼎鼎的金融期貨、股票期權、期貨期權應運而生。

特別是期權,它居然買賣的是選擇權,金錢激發的創新力簡直逆天了,期權雖然脫胎於期貨,但和期貨還有諸多不同,坤鵬論明天會單獨再講講期權。

坤鵬論認為,期貨打開了金融世界的潘多拉魔盒,開辟了現代金融的新紀元。

期貨、期權自此還獲得了一個新名字——金融衍生工具。

這個名字復雜又動聽,簡單說,金融衍生工具就是其價值由基礎資產(比如:股票、債券、貨幣或商品)的價格所決定的金融工具。

它們的功能在於為風險轉移提供了可能,並且拓寬了個人和機構投資者投資和套期保值的機會。

除此之外,它們也為高杠桿性投機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金融衍生工具最基本的兩種形式是期貨合約和期權合約。

之所以被稱為金融衍生工具,是因為它們的價值來源於它們所基於的基礎資產。

可以說,新合約設計和交易規則的創新從來沒有停止過,同時,既然人們能創造衍生工具,當然也能在衍生工具之上再派生出新的衍生工具。

極富創新精神的金融人士不斷創造著新的衍生工具,但這些新工具大部分建立在這兩類基本形式之上。

這些復雜的金融衍生工具都有著特別的、常常有著獨一無二的名字,比如:互換、逆浮動券、長期股權預期證券、回望期權、互換期權、下限、上限和雙限,還有些名字看上去像是視力表一樣的金融工具,比如:房地產抵押投資渠道條款(REMICS)、國債累積憑證(M-CATS)和美國財政收入增長收據(TIGRS)等,它們也被市場視為金融衍生工具。

在一群叫做金融期貨的產品的推動下,期貨交易在八九十年代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許多金融資產在價格上日益加劇的動蕩促成了這種局面的形成,在解決價格波動性這個世界、歷史難題上,期貨市場顯示了其產品設計方面強大的創造性和革新性。

特別是白銀的光輝漸漸散去後,一類新的期貨正在一步步走上前臺。

隨著以國際固定匯率制為基石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土崩瓦解,匯率體系逐漸走向浮動匯率制或彈性匯率制,這使得匯率風險陡增。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雷歐·麥拉姆德發現這種由市場而非政府來決定匯率的新體系存在弊端,所以他緊緊抓住了這個應用期貨交易的契機,成功推出了多種貨幣的期貨合約。

與此同時,通貨膨脹的力量也加大了固定收益證券的價格波動幅度,而且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

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貨交易所開始了由政府國民抵押協會所發行的債券的期貨交易,這開創了固定收益投資工具期貨交易的先河,也是世界第一種金融期貨合約。

1976年1月,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又推出了90天國庫券的期貨交易,次年8月,第一份政府長期債券的期貨合約誕生。

1982年春天,堪薩斯期貨交易所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份基於價值線股票指數價格的股指期貨合約,它是金融期貨史上又一座裏程碑。

現在,基於標準-普爾500指數、納斯達克100指數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的期貨合約也陸續出現了。

再後來,一些國外股指數的期貨合約也紛紛登臺亮相。

這些新興的期貨合約繼續沿用現金清算的方法,因此,如果一個人以1000美元的價格購買了一份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期貨合約,合約的賣家並不是在到期日交割一籃子包括500只股票的投資組合,而是根據交割日股指的價值與1000美元的差額由現金清算。

從2000年開始,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就成為了金融投資中最有活力,同時也是發展最快的部分。

如今,金融期貨的交易已占到了整個期貨交易量的一半以上。

十、期貨的風險相當、相當、相當高

有了前面的知識儲備,坤鵬論建議老鐵們再翻出索羅斯的相關文章好好研讀一下,他之所以能夠在當年做空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其中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將資金廣泛投機於具有“高杠桿”特點的各種衍生工具,從而進一步提高杠桿比率。

索羅斯等國際炒家先期早就囤積了大量貨幣期貨和遠期合約,在開戰之時,他們大量拋售這些合約逼迫交易對手拋出貨幣現貨為衍生合同保值,貨幣泛濫就產生貶值危機,迫使政府提高利率捍衛匯率,利率提高引發股市下跌,這時再用拋售之前大量買入的股指看跌期權,推動股市進一步下跌,股票下跌又使外國投資者對該國經濟和貨幣信心銳減,紛紛拋出股票換回美元,使貨幣面臨新一輪貶值壓力……

很明顯,他們對國家貨幣進行的只是表面進攻,股市和期貨市場才是其真正的主攻目標,聲東擊西是索羅斯投機活動的一貫手段,並多次成功。

坤鵬論一直強調,任何事物都有優缺點,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白璧無瑕只存在於騙子的故事中。

什麼東西被描繪得好得叫人難以置信,毫無疑問,它一定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好。

所以,金融衍生工具雖然可以四兩撥千斤,但它卻會引發巨大風險。

假如你想購買價值10萬美元並於未來交割的長期國庫券頭寸,可能只需要繳納區區1000美元作為初始保證金,但如果國庫券的價格急跌2%,而且這種情況在任何一個交易日都有可能發生,你將為此承擔2000美元的損失,它是你初始投資的兩倍。

1995年2月底,英國最負盛名的銀行,同時也是歷史最悠久的投資公司——霸菱銀行倒閉,而直接的罪魁禍首就是該銀行在日經指數期貨的炒作中高達10億美元的巨幅虧損。

在期貨市場中,你只需要投入幾百萬美元就可以控制多達數十億美元的金融資產,杠桿之高,令人咋舌。同樣,如果輸了,風險之高,也會讓人崩潰到跳樓。

期貨市場的魔力就在於賺大錢甚至是連續幾次賺大錢十分地容易,而要保住利潤,長久地保住利潤卻萬分地難。

每個期貨人都有過賺錢的經歷,許多人有過極短時間裏賺大錢的經歷,有過在一段時期內連續多次賺大錢的經歷。但最終有能力保住利潤的少之又少。

真正懂期貨的人,他會明白,期貨不是一個技能、一個手藝,它與藝術和哲學屬同一範疇。

和股市一樣,期貨市場上高手之間的較量絕不是技術水平上的較量, 而是投資哲學的較量,是心態和境界的較量。

所以,坤鵬論建議老鐵們,輕易不要涉足期貨,進去容易出來難,心境不夠,基本都會折在裏面。

以上主要是對期貨的介紹,不知各位老鐵是否對其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明天,坤鵬論再和大家聊聊期權。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轉載請保留本信息

請您關註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5000余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500余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6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