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娘家房子起火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澎湃新聞記者 胥輝

5月12日,張建軍和妻子母賢碧去了北川老縣城,去祭奠他們在“5·12汶川地震”中失去的愛人。

13年前,張建軍是表弟,母賢碧是大他一歲的表嫂。地震那一天,表弟失去了妻子,表嫂失去了丈夫。最後,他們在親屬的撮合下組成了新的家庭,攜手走過了5·12地震之後最灰暗的日子。

2009年,張建軍和母賢碧組建新家庭時的結婚證照片 受訪者供圖

張建軍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13年前,他們的孩子都還小,現在一個個都成家立業了。雖然他和妻子還在外面務工,但家庭越來越大,日子也越來越好了。再工作幾年就“退休”回家養老了。

地震後兩個家庭的重組

曾經,張建軍很愛自己的妻子,母賢碧也和前夫生活幸福。如果不是那一場地震,兩家人還是親戚。春節的時候,兩家會相互串門,一起在家烤著火,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但地震改變了這兩個家庭。

母賢碧和前夫的合照 受訪者供圖

2008年5月12日,母賢碧還在當時的北川縣城一家餐館裏打工,地震時,她剛從館子裏跑出來房屋就垮塌了。但在對面工地上幹活的丈夫卻沒有這種幸運,他被埋在廢墟下,再沒出來。當時張建軍在上海打工躲過一劫,而他的妻子和父母卻在地震中遇難了。

張建軍和前妻的合照 受訪者供圖

一個失去了丈夫,一個失去了妻子。當時,張建軍的兒子15歲,母賢碧的兒子17歲,尚未成年。兩個家庭都面臨著非常大的生活壓力。

地震一年以後,一些在地震中幸存下來的人開始重新組建家庭。張建軍妻子的姐姐看到他一個人生活不容易,而失去丈夫的母賢碧帶著一個兒子,生活也很艱難。於是,將他們兩人撮合在一起。畢竟,日子還得過下去。

最初,兩人的兒子都很反對。因為兩家本是遠親,還同住一個院裏,張建軍的兒子叫母賢碧“舅母”,而母賢碧兒子稱張建軍“姑爺”。曾經的親戚一下變成父親母親,兩個孩子都感覺很別扭。

兩邊親戚們都給兩個孩子做工作,“都是40歲的年紀,上有老下有小,不多一個人照顧日子怎麼過?”“找一個了解的人總比找一個相互不了解的人踏實。”最後兩個孩子同意了。結婚時,他們就都住在綿陽的安置板房裏。

結婚那天,他們買了兩斤肉,還買了兩斤糖果給周圍鄰居散發。除此之外,那天沒有任何特別。照了兩張照片,都是因為辦理結婚登記證需要用。結婚花銷,包括9塊錢的結婚證工本費,總共只用了60元左右。

2009年,在一家機構的贊助下張建軍和母賢碧走進一家婚紗影樓準備補拍婚紗照。澎湃新聞記者 胥輝 圖

13年時間,家庭變大生活變好

張建軍說,母賢碧的娘家在北川鄧家鎮,震後很長時間交通都不方便,結婚的事情她很久都沒有告訴那邊的親戚,“大家都受災,都比較困難,通知了人家還要來趕禮,我們也沒有錢籌辦婚禮。”張建軍說。

當時在板房裏結婚,家具就一張床,一個衣櫃,一張小桌,一臺21英寸的長虹電視,還有一臺洗衣機,那是張建軍地震後回家搶救出來的物品,他從北川搬到了綿陽,床上的被子是政府發的,屋中間的隔簾是熟人送的。

2009年春節,張建軍夫婦和另一對重組家庭夫妻倆在北川仁家坪板房區合影。澎湃新聞記者 胥輝 圖

就這樣把婚結了,兩人都沒給對方提別的要求。地震的時候,他們的財產都被埋了。靠政府每個月發放的救濟款和親戚救濟過了一段時間,然後就開始外出打工。

他們兩個兒子,當時一個17歲在上職業學校,一個15歲在北川中學上學,都需要照顧。母賢碧身體一直也不太好,一年四季不離藥,基本只能在家找點零工做,同時方便照顧兩個孩子。婚後不久,兩人繼續出去做工。

張建軍說,實際上就是兩個人抱團取暖,共同生活。後來,政府的安置房修好了,一家人才住進了新北川縣城,開始謀劃新的生活。幾年後,兩個兒子都成年了,開始工作掙錢,張建軍和母賢碧外出打工。幾年下來,日子也順了很多。兩個兒子先後成家立業,一個家庭變成了三個小家庭。現在大兒子30歲,孩子6歲了。小兒子也結婚有了小孩。

張建軍說,前幾天剛從浙江打工回來,5.12周年之後,他又要去西藏。

雖然日子已經很好過了,但還是準備再出去工作幾年。他現在是52歲,他說還可以幹四五年,然後像他身邊很多比他年長一些的朋友一樣回家帶孫子、養老。

責任編輯:湯宇兵

校對: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