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大山滑坡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澎湃新聞記者 錢成熙

在這個國慶,有不少人選擇在家中度過假期。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旅行”成為不可能。即便窩在家中,這幾部紀錄片也能帶你雲遊祖國的好山好水,了解我們生活的這片熱土上生機勃勃的人和動物的故事。

百日大橫斷 (2021)

橫斷山脈,中國最長、最寬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從四川盆地邊的岷山到青藏高原那頭的伯舒拉嶺,其間南北向平行排列著數條大山大河,橫斷東西,縱貫南北,海拔落差最高能達到5000—6000米。貢嘎山、四姑娘山、三江並流、虎跳峽…… 這些名字都屬於橫斷山脈。在這裏能欣賞到人間獨有的風景,也需要克服超乎想象的困難。

2020年6月10日,《戶外探險》發起了一支徒步探險小隊,由石頭帶隊,開始了探索大橫斷之旅。他們歷時128天,徒步翻過100多個埡口,累計爬升80000多米,橫跨四川、雲南、西藏三省。一路上頂著三個月的雨季艱難行走,經歷多次危險,滑墜懸崖、暴雪圍困、山體滑坡、深山遇熊……終於完成了對這條千公裏級徒步路線的尋找和探索,同時也拍成了這部12集紀錄片《百日大橫斷》。

壯闊風景中映出人的渺小 截圖

四個月時間,1300多公裏,背著相當於身體一半重量甚至更多的負重,從暮春走到深秋,最後堅持下來的是三名隊員:石頭、馬子、格格。攝像師如實記錄下路上的每一處困難和脆弱,比如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在石頭上固定安全繩,緩緩穿過長海子的瀑布,或是如何在帳篷中抵禦著高原反應。

風景如詩如畫 截圖

這似乎是一部徒步者的荒野求生,但不同的是,他們的荒野之路伴隨著壯美無比的風景,每一幀都如詩如畫,當我們和徒步者一起在綿綿無期的雨後,終於迎來了雲海翻騰的日出,都不由得精神振奮。這是徒步者用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奉獻給大橫斷的一封情書。

嗶哩嗶哩免費觀看

一路“象”北 (2021)

2021年4月發生在中國雲南省的一群亞洲象從原棲息地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向北移動的事件備受關註,政府、民眾和學界對亞洲象的保護以及人與動物和諧相處之道的話題也成為國內外廣泛關註的熱點。《一路“象”北》便是片方與雲南前線指揮部共同協作所拍攝而成的紀錄片。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攝制組與象群“近距離”接觸,觀察並還原它們的生活習性,捕捉最可愛、最激烈的瞬間。同時也結合了專家分析,深度解析象群北移原因、行為蹤跡、生存環境等問題;通過象群之間、人象之間的故事講述,帶領觀眾走進環境保護、人文關懷等議題。

象群與人類可以非常接近 截圖

拍攝中,攝制組分成了兩隊,以當下為節點,奔向事件的未來和過去。現場交由其他導演跟蹤拍攝,另一隊則回到故事開始的地方——西雙版納——開始了回溯之旅。而網紅科普博主無窮小亮——張辰亮,也作為聯合總導演加入了西雙版納的隊伍,為《一路“象”北》註入了嚴謹、硬核的知識。這是一次保護,也是一次追隨。這個過程的開始,不管是否後知後覺,但總好過無人後知後覺。

象群翻山 截圖

優酷視頻VIP免費觀看

中國石窟走廊 (2020)

地處絲綢之路黃金地帶的甘肅,是全國石窟群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全省共有大小石窟群205座,數量居全國第一。中國四大石窟,甘肅占了一半。中國十大佛像,甘肅也占半壁江山。中國內地開鑿最早的石窟群,幾乎都集中在甘肅三千裏絲路古道上。佛教文明與中華文明的交流碰撞,誕生了獨一無二的敦煌石窟藝術和涼州造像模式。

遠看麥積山石窟

在紀錄片《中國石窟走廊》分《石窟鼻祖》《敦煌丹青》《東方微笑》《國家寶藏》4集,聚焦涼州石窟群、敦煌石窟群、天水石窟群、隴東石窟群,其中既有我們熟悉的石窟如麥積山,也有許多冷門的、尚待為大眾所認識的石窟,比如天梯山石窟和西秦炳靈寺石窟。同時,紀錄片還向西上溯至新疆克孜爾石窟,向東延伸到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在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裏的時空坐標上,探尋中國石窟的來龍去脈,展示佛教藝術中國化的全過程,而甘肅正是中國石窟鼻祖所在地。

炳靈寺石窟

此外,紀錄片還講述了甘肅石窟藝術曾經遭遇過的悲慘歷史,也告訴觀眾,現今國家和文物工作者是如何保護和修繕劫後余生的甘肅石窟的。它既是一部科普性質的紀錄片,也是石窟旅行前的可靠參考書。

騰訊視頻VIP免費觀看

天行情歌 (2020)

天行長臂猿,一種在2017年才獲得獨立物種稱號的長臂猿,只在雲南境內有分布,種群數量不到200只,是我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多年來,我們對這種美麗而神秘的動物認識不多,2016年,繽紛自然和bilibili啟動了調研,歷時三年多拍成自然紀錄片《天行情歌》,記錄下雲南省境內天行長臂猿的生活和人們保護這種瀕危動物的故事。影片拍攝到許多從未被觀察到的長臂猿活動行為,是首部用4K超高清影像記錄和講述這一珍稀物種的中國自然類紀錄片。

天行長臂猿 截圖

片中有許多珍貴場景,捕捉到很難看到的長臂猿之間的互動、亞成年個體為走出種群排練、被種群排斥的單身長臂猿…… 也有有趣的故事:村民帶回一只受傷的小長臂猿,成了“村寵”,不願回山,還引起了狗的妒忌。此外,紀錄片也采訪了天行長臂猿的研究專家範朋飛教授,2017年,正是他為天行長臂猿定名、劃分種群。

拍攝過程也經歷了許多困難,天行長臂猿形蹤難測,野生長臂猿從不下地,樹冠層是它們的高速公路,它們在樹上蕩兩下就翻過幾棵大樹,但拍攝者在底下卻要翻山頭下溝渠來追蹤他們。為了拍攝,攝制組好不容易找到一棵可以搭建拍攝高臺的大樹,樹高40米,攝影師每次要花半個小時才能攀上去。天沒亮,攝影師和護林員就要開始進山,上高臺做準備,等待長臂猿起床活動。

珍貴的互動場景 截圖

令人深思的是,紀錄片也反映了人類活動如何侵占了長臂猿的生存空間。在當地,種植草果是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草果種植需要充足的水源,同時原始森林裏高大濃密的喬木能為它們提供天然的遮蔭。為了給草果騰出種植空間,林下的小樹就要被砍掉。在航拍鏡頭中,這種情況非常明顯。砍伐除了減少了長臂猿喜歡的果樹數量,導致它們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尋找食物外,也破壞了原始森林的自然更新,令人不免對森林的未來感到憂心。

嗶哩嗶哩 VIP免費觀看

顛簸貨運路(2020)

有人說,《顛簸貨運路》是中國的首部“公路紀錄片”。

可能有很多人還不知道,中國的貨運網絡,是目前世界上最龐大的運輸網絡。在485萬公裏的公路上,每天有3000萬貨車司機在晝夜不停地穿行。他們承擔著全國76%的貨運量,平均每天運送1.38億件快遞、215萬噸的蔬菜,還有無數建材、藥品與原料等等。我們可以在附件超市買到新疆的和田大棗、哈密瓜;在附件菜市場吃到山東壽光的新鮮個大蔬菜;在家裏使用著鄂爾多斯的煤礦取暖;在家具店購買原材料來自於北方的木材制品。這一切背後,有這麼一個交通物流建設者群體在默默地,含辛茹苦地支持著。他們就像是大海裏的貨輪,聯通著五湖四海,串聯起每一個地方。

公路串起中國 截圖

也正是這樣一個龐大的人群,背負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與重擔。為了了解他們的故事和生活,主創團隊歷時8個月,行程5萬公裏,跟蹤記錄了貨車司機在車輪上的生活。最終拍出了這部10集紀錄片。在每集短短15分鐘的時間裏,分別聚焦一名貨車司機,我們看到車窗外中國河山的起伏,也能聽到復雜而鮮活的人生故事。

風車是如今公路兩旁的常見景觀 截圖

《重擔》中,記錄者和貨車司機楊華明共同經歷了一場生死考驗,而看紀錄片的時候你會發現,面對可能到來的劫難,楊華明的冷靜,讓當時的現場導演並未意識到他們很可能命喪剎車失靈的下坡路;《卡嫂》苗會玲做一手好吃的山西面食,和丈夫出門在外,她一直記掛的是兒子小康,你聽她“小康小康”的喊著,以為兒子會是個可愛的中學生,誰知視頻裏一轉頭,就看到一個胡子拉碴的少年;《父與子》中父親對兒子的訓斥,像極了中國傳統的父子關系,嚴厲的威權的父親,帶有些許叛逆卻難免犯錯的兒子……

在路上也能看到壯觀的風景

短短14分鐘裏濃縮的人生際遇,是每一個普通中國人的日常,親情的羈絆、同路的友誼,我們各自在人生的旅途上經歷日升日落,懷揣著的生活夢想,一點點在隨波飄蕩中主動地踐行。

央視網免費觀看

責任編輯:徐穎

校對: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