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周公解夢之一對草龍的詞條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烏鞘嶺

烏鞘(shāo)嶺位於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中部,屬祁連山脈北支冷龍嶺的東南端。東西長約17公裏,南北寬約10公裏,主峰海拔3562米,年均氣溫-2.2℃,為河西走廊的門戶和咽喉,古絲綢之路要衝,素以山勢峻拔、地勢險要而聞名於世。

今天,親睹烏鞘嶺上歷史的痕跡,西望河西走廊的富饒,你就會明白這片土地的豪邁與壯美,那麼,烏鞘嶺在歷史與現實中到底占據了怎樣的地位呢?就讓我們去深深地聆聽她,凝望她......

1

河西走廊分界處

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一直延伸到玉門關以西。南有祁連山陪伴,北有龍首山、合黎山、馬鬃山護衛,兩邊高山夾著這塊長1000余公裏,寬100—300公裏的狹長平原,平原位於兩山之間,如同走廊。

祁連山的雪水源源不斷地滋潤著這塊土地,走廊上水草豐美,牛羊成群,土地肥沃,林茂糧豐,自古以來便是西部的米糧倉。

烏鞘嶺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水系等,形成了一個特殊的自然地理生態環境,她註定要與河西走廊產生淵源。烏鞘嶺是東亞季風到達的最西端,為隴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線。

烏鞘嶺也是中國地形第一與第二級階梯的邊界,是中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內流區域和外流區域的分界線點,是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處,是半幹旱區向幹旱區過渡的分界線。烏鞘嶺一線,它天然地劃分了甘肅的“南方”與“北方”。

2

自然條件得天獨厚

由於烏鞘嶺海拔高,地形復雜,處於冷熱空氣交匯碰撞之地,故而降水量偏多。這為畜牧業生產提供了優越的條件。烏鞘嶺下得天獨厚的草原,造就了此處畜牧業的發達。古代烏鞘嶺一帶就是匈奴、突厥、羌人等遊牧民族的領地,現在仍是蒙古、藏族的遊牧之地。

天祝境內的草原是甘肅省的主要牧區之一,高山草甸呈現出青草茂盛,牛羊成群的欣欣向榮景象。特別是白牦牛,名聞全國。

抓喜秀龍草原地處烏鞘嶺-歪巴郎山-代乾山及馬牙雪山之間的金強河谷,及其支流的狹長地帶,海拔在2878-3425米之間,地勢比較平坦,草原廣闊,牧草豐富,山水宜人。是天祝重點牧區之一。

馬牙雪山位於天祝縣西部,年均氣溫-6.5℃,東西長約45公裏,南北寬約10公裏,她因形似馬的牙齒,終年積雪而得名,古人有詩贊曰:“馬齒天成銀作骨,龍鱗日積玉為胎。”

神奇的馬牙雪山被藏族人民視為神山、聖山。其山頂有一巨石,中間裂開一縫,仿佛利刃劈就,相傳格薩爾王當年出征時,曾用此石試劍,故名“試劍石”。

3

河西走廊的咽喉

烏鞘嶺東望隴東,西驅河西,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如此險要的天然關隘,自然也在漢、明兩代修築長城防禦工事時被充分利用。始築於漢元狩三年(前120年)的漢長城為夯土板築,因長期自然風化基本被毀。

明長城築於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墻體也均系夯土板築。漢、明長城在烏鞘嶺相會,蜿蜒西去。

站立在這些烽燧之下,霍去病英姿勃發,征戰匈奴的壯闊畫面猶在眼前。霍去病率軍渡過黃河以後,沿著莊浪河向北進發,到達了烏鞘嶺。這是漢地和匈奴勢力範圍的西部分界線,要打通河西走廊跨過烏鞘嶺只是第一關。只要沿著莊浪河繼續北行,他們就能進入匈奴右翼的東側......波瀾壯闊的歷史由此展開。

在烏鞘嶺東西兩邊山腳下,分別有兩座古城,嶺北為安遠,嶺南為安門。這兩座城依山勢走向而建,並設立軍堡,以長城為依托,通過烽火臺遙相呼應,“兩城一嶺”相互連接,彼此照應,千百年來用以防禦敵寇入侵,為絲綢之路往來提供著安全保障。

沿著312國道過烏鞘嶺,會在其上看到一條蜿蜒幾十公裏的壕溝。傳說是劉伯溫斬龍脈的遺跡。傳說朱元璋有一次睡得正香,突然做了一個神奇的夢,夢中一條金龍張牙舞爪向自己撲來,嚇得他直接從睡夢中驚醒。第二天一早就將劉伯溫叫來給他解夢,劉伯溫聽完之後道:“龍者,天子之也”。

“趁草龍還未成形,斬斷龍脈,失去滋養,斷其根,禍即除。”聽了劉伯溫的這句話,朱元璋恍然大悟,立刻命令劉伯溫去斬斷那些龍脈,讓大明江山更加長久。這只是個傳說而已,沒有確切的歷史記載。但據史書推斷,烏鞘嶺的“斬龍壕”可能是古代的雁塞、塹壕、土壟或塞的建築,起防禦敵人及劃疆界的作用。

時代變遷,風雲變幻,烏鞘嶺一如壯士般屹立在河西走廊的東邊,屏障著河西走廊和隴原大地,將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蒙古高原的手緊緊相連。如今的她早已不是邊關要隘,但它曾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是隴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嶺,今天的她,仍然是從中原進入河西走廊的東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