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褲帶斷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第四回 昔武王分封有序,齊魯燕各負因由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

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上回書說到,張儀巧遇鬼谷先生王禪,王禪收他為徒。張儀隨鬼谷子到雲夢山學道,前後歷十年時間。放下張儀不提,再說說這期間其他風流人物及其國家背景。

想當初,周武王伐紂滅商後,分封親信諸侯幾十個。書者一句話易,其實那時離張儀時代已近700年了。想來人真如白馬過隙,生無限感慨。700年已經繁衍20多代人了,要不這些當初的兄弟和親屬之國,怎麼會相互攻伐起來呢?就是時間太長,分支太遠,從五代為親之說,早已不是親戚了。

武王封邦建國,主要有三類:有功的直系親屬、有功的臣屬和傳統的名門望族。

春秋初期的諸侯國

有功的直系親屬有:四弟周公旦封魯國,六弟召公奭封燕國,九弟康叔封封康後改衛國,十五弟畢公高封畢國,二叔虢仲封東虢國,三叔虢叔封西虢國,二祖父仲雍曾孫封虞國,二子唐叔虞封唐後改晉國;三弟管叔鮮封管國,五弟蔡叔度封蔡國、八弟霍叔處封霍國。三五八弟為什麼放在了後邊?因為後來他們“三監之亂”謀反被處分了。

有功的臣屬有:太公姜子牙封齊國,弼馬溫秦非子封秦國,祖上是跳大神的、做過文王師的羋氏封楚國。

傳統的名門望族有:炎帝後裔封焦,黃帝後裔封薊,唐堯後裔封祝,虞舜後裔封陳,夏禹後裔封杞,商湯後裔如帝辛長兄微子啟封宋,帝辛遺子武庚仍封殷管理商之遺民。

在各諸侯國裏,以齊魯燕政治地位最高。那是當然,姜子牙是第一功臣兼武王嶽父,老四老六是肱股之臣掌實權的。

為什麼要講這些?因為後來與時俱進,諸侯實力不斷發生變化。魯國為何出了孔子孟子以周禮仁義遊說天下?楚國本是很低的子爵卻第一個稱王,秦國原是馬夫卻致力於東出函谷謀天下,都是有歷史原因的。

再講講主要諸侯國的設立目的。

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處三國,是圍繞商舊地殷而設,目的是監視武庚和商遺的,怕他們東山再起,所以又叫“三監”。但武王三年駕崩後,遺命周公旦召公奭共和輔政,三監不服,鼓動武庚叛亂,被秒滅,這就是“三監之亂”。

那麼,設立齊魯燕有何考慮?當然,所有諸侯都是因功分封,既然想讓馬兒跑,得讓馬兒吃上草。沒有賞罰,誰會跟你賣命?誰會老實聽話?所以共同的革命目標實現後,往往在利益分配上難以擺平。

但西周初期的統治者,做得還是不錯的。分配比較公允,臣屬大多順服,否則也不會綿延800多年國運。

齊魯燕這三個重要侯國,除了賞功,還有特別的作用。不是有心人去探究不知道,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因為周王室是源自西岐,故在隴西那一帶他們是有深厚根基的。伐紂滅商時,隴西羌戎各部也出人出力。所以,周王室對西南並不擔心。那時的江南還是蠻荒,且有大祖父太伯、二祖父仲雍的吳國和羋太師的楚國足夠。而東部的東夷各部,跟周王室關系卻很生分,且一直是坐地戶,勢力挺大。

東夷和中原相對生分

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大禹治水時東部協理伯益的後人封的徐國。還有濟水淄水交匯地蒲姑國,此地是現在山東博興一帶,以湖濱鎮寨卞村為國城。此地多出五谷,春天播種時常有一種鳥兒鳴叫“播谷播谷”,其實就是布谷鳥。這地方水澤密布,出產蒲草,可以做草編制品,所以該部落取名“蒲姑”或“薄姑”,是薄姓和泥姓的發源地。

設置齊國和魯國,一個用意就是針對徐國和蒲姑的。當時,徐國和蒲姑同屬東夷,而且關系良好,互通有無。武王讓最有韜略的姜子牙,帶兵切入徐國和蒲姑的中間地帶,建立齊國,在淄水中段營建都城臨淄。在進駐此地的時候,還跟當地人發生了衝突,但姜子牙略施小計便搞定。這些土著本也沒多少家國情懷,從此便跟著鼎鼎大名的太公望過生活。這便從中間隔離了徐國和蒲姑的交通和互助。

博興縣寨卞蒲姑文化節

拿下蒲姑不難,但擁有現徐州、臨沂、宿遷、宿州、蚌埠、滁州等廣大地盤,並有著悠久邦國傳統的徐國,可不是好崴鼓的。在西周長時間內,讓周王最頭疼的就是這徐老蔫。直到春秋吳越爭霸,徐國都敢跟吳國土蛋闔閭、夫差叫板。最後被吳王夫差滅國。但徐國也創了一個歷史記錄,就是從伯益起算,到公元前512年滅國,國祚共計1600余年。這在華夏邦國史上,應該是最長的。

齊國是隔開徐蒲,而魯宋陳蔡四國是防止徐國西進中原的第一道屏障。就這個可謂嚴密的戰略布局,在周成王時,徐君駒王還帶東夷伐周,一直打到黃河邊,以至於徐人將其編成地方小調來唱:“昔我先君駒王兮,西討周於濟河。”

而周穆王時,穆天子有點不著調,到處吃喝玩樂,西巡到昆侖跟月氏白人美女西王母悶蜜。徐君偃王聯合九夷伐周,兵指鎬京。穆天子還沒不著調到愛美人不要江山,急匆匆靠造父禦八駿之車,日馳千裏,趕回朝歌。並令楚國出兵夾擊,才逼退徐夷聯軍。這駕車的造父因此立了功,被封山西趙城,成為趙姓的始祖。

徐偃王是徐氏之祖

東北的鬼方、北方的林胡和河套的義渠是蠻夷。燕國是防鬼方的,晉國是防林胡的,秦國是防義渠的。所以,武王周公的戰略戰術,擱到現在都是上乘。中國自古就不乏軍政人才,就怕不團結、窩裏鬥。

再說宋國。前面提到,宋國是周武王念及紂王之兄微子啟是位賢者,如果不是因為庶出,帝辛的王位該是他的。如果那樣,也許就沒有紂王苛政,姬周也就沒有機會東進中原,歷史就要改寫了。所以,微子啟被封商丘,還是他家的一畝三分地。

後來,武庚叛亂被誅,商朝遺民的形象和地位更為下降。畢竟是亡國之民。又因為武庚的原因,商民不得從事軍政馬鐵等相關行業,那無地的商民喝西北風嗎?他們只好從事貿易交換取利,從而形成一個新的群體。因為主要是商民從事,所以叫做商人,而這個行業就叫商業。

但宋國人在政治層面上,感覺總是低人一等的。人如入水之球,越力壓越起彈。也因為從商的緣故,所以宋國人多好學,愛思考,講規矩,主張“兼愛”“非攻”,不愛與人鬥狠,寧願自得其樂。所以,宋國就出了不少思想家、學者、道家、墨家、名家、縱橫家。如墨子、莊子、惠子,老子孔子的祖上也是來自宋國,故商丘被譽為“中國聖人文化圈”。講這個是為了後面講惠子莊子,只有了解背景才明白他們的主張和行為。

類似的情況,還有魯國。魯國當年可是第一諸侯國,周公姬旦始封,子姬伯禽是首任國君。當年周召共和時期,魯國那可是風光無限;燕國地位雖高,但畢竟是北方苦寒之地,有點像老少邊窮。所以,魯國人具有自始的優越感,但卻不能至終。因為,魯國後勁不好,慢慢就式微了。後來夾在周邊列強之間,儼然是個受氣包。這讓善於解夢的聖人周公之後情何以堪?

魯國也曾幾次想鹹魚翻身,但結果都是豪氣有余,效應不足。待鷹被熬的失去鬥誌時,雄鷹就變成乖乖寶和弱者心態了。所以,就湧現出一些想恢復周禮,夢想以祖規重新贏得世人尊重的思想家。

孟母三遷出亞聖

他們創立並到處宣揚“仁者愛人”,“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舍生而取義者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說到這裏,大家就明白了,這便是孔子、孟子及其儒家學派。說這個也是為了後面講孟子,只有了解背景才能看懂他們。

楚國王族是羋姓熊氏,估計是那裏不缺稻米和野味。楚地遼闊,有充足的發展空間,還有豐富的銅礦做兵器,在南方無與匹敵。但讓姓羋的熊大熊二們超郁悶的是,他家第一代是子爵。《孟子·萬章》雲:“王,公,侯,伯,子,男,凡六等也。”合著楚君雖虎背熊腰,才是個老五啊!在諸侯裏那是最低的了,只要不缺鼻子不缺眼立點軍功就可得男爵。

這子爵羋老五,可不比現在的鉆石王老五回頭率高。周朝前五百年裏,這老五的話把,讓熊大熊二們總想跳腳罵娘。到了第六代國君熊渠,老兄忍不了了,僭越周禮給三個兒子封王。不過迫於各方壓力,後來又取消了。但到了熊通,老兄是個猛人,殺王兄之子,自立為君,稱個王有什麼鳥怕?就第一個正式稱王。老兄繼位後,奉行鐵腕政策,敢作敢為,給楚國留下清朗而安寧的江漢平原和一套初具規模的國家機器,楚國由此強盛。

秦始君秦非子,原是弼馬溫,養馬醫馬馴馬三農專家。馬是國家重要戰略資源。周孝王愛馬,一高興,給你塊封地吧。馬夫就變成諸侯了,典型的司機轉正當車管科科長。當然是好事,但也留下了話把。五百年中,東方望族們沒有看得上這禽獸之國的。以至於秦君到東方吃飯,都不知道該坐哪把椅子。問題是,人家輕易也不叫他,他想蹲墻根底下吃也沒有機會。實際上,秦人是愛蹲墻根底下吃面,面條像褲帶,就這風俗。為了顯得有文化,秦人還自創一個56筆畫的字,讀音為biang,褲帶面就取名為biangbiang面。

商鞅變法使弱秦崛起

面對這樣的畜牧出身,秦人這個憋氣呀!氣沒處撒,就愛酗酒打架,誰要戳這馬蜂窩,它就跟誰玩命。所以有: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赳赳老秦,復我河山!

百年國恨,滄桑難平!血不流幹,死不休戰!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天下紛擾,何得康寧!

秦有銳士,誰與爭鋒!(秦軍戰歌)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詩經·秦風》)

秦人不缺戰鬥精神,但光叫花子咬牙——窮發恨不行。窮啊!無衣,無衣,還是無衣,衣服都缺。雖然單兵狗刨不含糊,這幫沒有規矩的土蛋,一開始並不是東方望族的對手。

後來,風雲際會,從魏國來了個不得誌的法家軸人衛鞅。也正趕上秦孝公嬴渠梁痛定思痛誓改革,衛鞅被重用了。於是君臣致力於“商鞅變法”,將一個土的掉渣的蠻夷之國,改造成了依法治國、虎虎生威的領先國家。禽獸之國變成虎狼之國了。

他們不甘於被稱為蠻夷,他們誓要證明他們不是只會餵牲口;他們要過殽山,出函谷,向東看;他們要中原逐鹿。鹿會終死誰手?

老秦!他們有這個決心。

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秦在等一個人,就是張儀。慢慢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