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一群雞鴨吃食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文 | 李焱

吃席,俗稱“坐席”,也稱“吃酒席”、“吃大席”、“吃湯水”、“坐攤兒”、“吃桌兒”等,如果是好事喜事,則精準地表述為“喜宴”。近些年,又出現了一個新詞,叫“高價飯”。

在我們宛西一帶的農村,但凡有婚喪嫁娶,孩子出生、滿月,喬遷,升學等大要事兒,事主都要告知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等四方賓客前來隨份子(也叫行情、遞禮、送禮、行門戶等),然後,設席擺宴招待。本文試就六、七十年代的“喜宴”作一描述,力求還原實況。

要知道,在六、七十年代的農村,經濟困窘,物資匱乏,一日三餐的紅薯飯、紅薯饃......直吃得讓人胃口發酸,冷不丁地,一股難聞的酸味從喉嚨眼往上湧......唯有逢年過節,尤其是誰家辦事設宴時,才可以飽餐一頓平日裏吃不到的美味佳肴。然而,這樣的機會,一年到頭,也難得遇上幾回。

欣逢這樣的機會,既是親朋好友難得的見面日子,也是實力大比拼的時候,如果衣著埋汰,是要惹人恥笑的。所以,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是要好好拾掇一番的:平時“壓箱底”的好衣服翻找出來了,細心的還要用茶缸加上開水自制為熨鬥,反復熨燙妥帖後再換上;大人們站立在穿衣鏡前,男的在手指上沾點水,仿照梳子齒子模樣,在頭上捋來捋去,一直到“一絲不茍”為止,女的則用濕毛巾,仔細地抹去衣服上殘留的汙漬、線頭等;小孩的臉洗得白白凈凈,被大人一再叮囑要聽話不可亂跑註意吃相等......如此重視和精心的程度,好似與到京城趕考一樣神聖。

遠遠地,就看到了熱氣騰騰的炊煙和搭成的帳篷,還未走到門口,就有人熱情地迎了上來,敬煙寒暄之後,遂被引見事主,然後,安排就坐喝茶,再稍稍陪聊一會兒話,就匆匆暫別,轉身去忙其它活計了。

客人小憩片刻,瞧準空檔,到早就打探好的禮單桌處遞禮,有的則是途徑時,徑直遞上禮金......禮單桌是一張低矮的小桌子,擺放在事主家的門面醒目位置,旁邊坐著兩個人,其中的一位負責在一個長長的、薄薄的禮單簿上登記,另一位負責收款。禮金收到後,收款人唱出金額,二人會一下眼神,核對一下,然後登記,經遞禮人確認無誤後,收款人即將禮金裝入一個小包。

臨近晌午時分,客人已到大半,紅火熱鬧的氣氛越發濃厚:有的相互攀談,高腔大調,有的喝茶抽煙聊天,有的借機走親訪友,有的四處轉悠看稀奇,小孩們才不管這些,早早就找來夥伴,紮堆玩耍,嬉鬧追打。

當日的喜宴,殊為不易,需要提早準備。找來精通禮數、能言善辯、德高望重的人士作為知客(也稱“大招”、“總管”)和三、兩直系親友,就辦席的每一個步驟、環節,在一起反復醞釀合計;邀請工匠,砌造一個暫時的簡易竈臺,卸下門板作為案板,洗刷得幹幹凈凈的,單等廚師來了造廚用;選一個掌勺大師傅,根據事主要求,列出菜譜,然後,跟隨事主一起到街上趕集采購備料;本莊的近門鄰居主動登門幫忙,他們至少提前一天就開始張羅了,挨家挨戶借來桌椅板凳鍋碗瓢盆茶瓶茶碗等......

喜宴當日,女人負責燒火、洗刷瓢盆、切菜、下面等,男人負責接待客人、端盤子、陪酒等……最為忙碌的當屬廚師了,他們在助手的協助下,在案板上把雞鴨魚肉和各類菜蔬,剁成塊,切成絲,盤成餡,不時奔走在各個鍋竈之間,要麼在蒸,要麼在炒,做好的半成品整整齊齊地碼放在一旁。

酒席的主場地設在事主及左鄰右舍家裏的房舍,如果客人較多,還要選址事主院落或者門口的開闊地作為分場地,視客人多少分幾排排開,每張桌子旁,各擺放四條長凳和八個茶碗、一個茶瓶,一小包茶葉等。為了遮陽擋塵和防止突如其來的雨雪天氣,要在上面搭上帳篷,分別在四個角綁上繩索纏繞在大樹或屋檐上,並且,在中間用木棍頂住,以防帳篷過大中間松軟凹陷。一般而言,房舍裏擺的是八仙桌,坐的是貴賓,外面擺放的是普通桌子,坐的是一般客人。

“開席嘍!”這聲知客的吆喝,比裁判員的發令槍還管用,散布在四面八方的客人迅即趕將了過來。然後,知客就緊張忙碌起來了,要把所有的座次再理順一番。

為了充分體現後人對長輩的尊重,喜宴的禮數必不可少,有三個方面禁忌需要註意:上席,陪席的三個位置不能隨便坐。以上為尊,靠正堂方向那個位置為上席,這個位置,只能是事主家裏輩分高、年齡長的,才可以坐;以左為尊,緊挨上席的左側及斜對面的位置,均為“陪席”,坐此位置的,輩分要上席人略低,但也是比較尊貴的客人。上席的沒有動筷子,也沒有發話開吃,大家是不能先吃的。飯畢,只有上席離座了,其他人才能走。因此,在安排座次的過程中,知客在與事主充分溝通的前提下,要把事主家的直系親屬和貴重客人,安排在房舍裏大紅漆的八仙桌的主賓位,再選配相應的陪客人員,其余人員的安排就相對簡單了。有時候,因為相互謙讓主賓位和因為安排不當罷座甚至憤而離席的,也是屢見不鮮的事兒。

最為尷尬的是,由於預估不夠充分,結果來客過多,而菜肴籌備得不足,再買菜制作不現實,又不可能將客人攆走。對此,解決的方案主要有三個:一是“瘦身”。將準備的菜蔬采取加水和增配菜及減份等方式,增加桌數。二是加坐。本來一桌坐八個人,若再增加一至兩個人,人均吃菜份額必然減少,容易招致埋怨。三是分流。調配幾個人圍坐在小桌子上,當然,菜份和菜數減少了,何況,從正席挪到了偏席,誰個會不懊惱?這些都對知客的應對能力帶來了考驗。

在知客的精心調度下,終於開席了。“小心,上菜了啊!”隨著一聲招呼,只見一個個傳菜的年輕人端著上面放有六個菜的一塊紅方案板,另一只手托著案板的底部,盡管案板堆放的菜肴較重,而且人和桌擠擠抗抗,但是,他們身形靈活地在熙熙攘攘的酒席間遊走,既能夠把案板穩穩當當地放到桌子上,湯汁也不曾灑落半滴。

出菜的先後順序和菜品,基本都是程式化的,通常是先上六個涼菜,爾後再上十個熱菜。六個涼菜,意為六六大順;十大碗熱菜,取十全十美之意。其中,頭、尾兩道菜是約定俗成的:頭道菜是用小火慢燉的“文豆腐”,這道菜噴香松軟、爽心可口,寓意小兩口過日子要“溫文爾雅”、相敬如賓;尾菜是甜湯,裏面配紅棗、花生、桂圓、蓮子等,寓意新婚夫婦早生貴子。

宴席正式開始了。許是莊稼人都比較隨性的緣故吧,他們吃席,可沒有城裏人那麼“文明”講究,大都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同時,由於平時吃食油水稀少,為了能夠大飽口福,他們總結出了“菜到四顧望,手快心別慌,有肉休啃骨,肉少先喝湯”和“眼睛盯住,筷子別慌,先吃中間,後掃四方,一看沒菜,趕緊喝湯”等搶菜吃的竅門兒,具體來說,以吃肉為主,沒有肉就啃骨頭,湯裏邊的油水忒足,也是不錯的選擇。其中最期待的一道菜便是“八大塊”了。這道菜是把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切成厚約一厘米、手掌寬的肉塊,放入油鍋炸得肉皮起皺金黃色,放入鍋裏,加入大料老抽鹽,炒至上色入味,碗底鋪一層豆豉和瘦肉,上面“八大塊”挨個碼好,再倒扣一個碗放在蒸籠裏蒸熟,出鍋後,頓時肉香四溢,吃起來肉肥而不膩、滿口生香。

俗話說:“無雞不成宴,無魚不成席。”宴席上,雞肉和魚肉是少不了的。那個時候,采用的都是土雞,再通過大師傅的調制,絕對綠色環保,做法也是先煮後蒸,骨頭和肉隨意用筷子一挑就分離開了。

在席宴上,知客會安排酒量大、形象好、口齒伶俐的人陪酒,一般是一個人負責兩桌。等到大家吃得告一段落了,這些人就粉墨登場了,挨個挨個敬,一杯一杯喝。然後,一桌人分為兩個陣營,開始劃拳喝酒,確保客人喝得“不多不少,恰巧正好”,才算達到目的。因此,在遇到強硬的對手或者彼此糾纏僵持不下的情況下,哪怕喝得舌根都硬了也要強撐著......一場宴席下來,吃席的賓客,免不了都要喝個兩、三杯,醉倒個兩、三個是常有的事兒,喝的最多的總是那個陪客的。

饞嘴的孩子,是席宴上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線。在赴宴前,大人都要千叮嚀萬囑咐:主賓位置的客人不動筷,小孩不要動;頭幾道菜,要悠著來,得留點肚子,免得隨後硬菜來了,看著幹瞪眼......然而,一開席,看到七大碟子八大碗琳瑯滿目、噴香噴香的蘿蔔片、豆腐、粉條等幾碟菜,那久違的油膩味兒撲鼻而來,口水往外直流,大人交代的話,早就忘到九霄雲外去了,便狼吞虎咽了起來。盡管大人也在幫著夾菜,還是不時地踮起腳尖,抓起一大把自己特別喜愛的菜,塞到嘴裏,油油的、甜甜的,未經咀嚼就滑入嘴裏,直吃得嘴巴油光、肚皮滾圓,也不肯停歇下來。

凡是小孩們坐得多的席位,一盤菜剛剛端上來,一瞬間便是筷子與碟盤的密集撞擊聲,風卷殘雲一般,不多時,就杯盤狼藉了;大人們在劃拳行令:哥倆好、五魁首、七巧關、八匹馬、久長富貴……小孩們則借機悄悄地把那喜歡吃的油炸果子等順進口袋;由於坐的是長板凳,有時候坐在另一端的人突然離開了,而站起來夾菜的小孩未加提防潛意識地坐下來,由於凳子失去平衡,一端揚了起來,摔了個仰八叉,屁股蛋子生疼,剎那間,引起哄堂大笑......喜宴過後的第二天,不吃早餐的孩子算是正常的,還有消化不良、幾天都吃不上飯的。

酒至半酣,事主便在知客的引領下逐桌敬酒了,一開口就是“客人較多,招待不周,敬請見諒”和“薄酒淡菜,大家吃好喝好”等客套話,邊說邊敬煙,然後,接過另一個人事先倒好的酒敬上。接下來,勸酒的吉祥話像不要錢似的一句接著一句往外拋:“好事成雙,再來一杯”、“桃園結義,再來一杯”。同時,一些客人的嘴兒像抹蜜一樣,對新郎新娘一通贊賞溢美之詞,甚至有些由於飲酒過多,已經口齒不清了,仍然絮絮叨叨個沒完兒......事主挨個兒與客人對飲一杯,最後,集體回敬事主一杯表示感謝。就這樣,吃席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在熱熱鬧鬧的氣氛中結束了。

也許“死要面子活受罪”這種做法,就是專指農村人的,他們果真是寧要面子,不要裏子,根本不去核算設宴合算與否,哪怕節衣縮食、四處借貸,也要端出最高水平的宴席,供客人享用。由於宴席比較豐盛,其實,客人們早已酒足飯飽了,然而,仍然端坐著不肯離席,因為,還有盼頭呢!當一大盆子饅頭和每人一包的裝有糖果、油炸果子的紙包一道上桌之後,才算是“送客提示”。

散席了,賓主彼此客氣一番,才一一道別。

如今,鄉親們家境殷實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廚藝精湛了,菜品高檔了,然而,人們對鄉村的喜宴,卻不再那麼期待了,縱然出入高檔樓堂館所,食山珍海味,也找不回當年的那種感覺了。

作者單位:河南省內鄉縣灌張街信用社

(圖片選自網絡)

壹點號山東創作中心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