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小狗給自己讓路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澎湃新聞記者 梁嫣佳

日前,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藝術展”在中華藝術宮展出,在展覽入口處有一組自1995年至今,以東方明珠為原點的陸家嘴俯瞰圖“震撼”了觀眾的眼球——實實在在的一年一個樣,透過圖片觀眾能夠更直觀地見證上海城市地標漸漸生長起來的過程。

這是一份屬於浦東,也是屬於每一個上海人的榮耀。

很難想象,近30年,幾乎同一個機位,攝影師是抱著什麼樣的決心和熱愛,如何克服重重困難去完成這樣一個跨越時間與空間的作品?

而與其說是作品,攝影師姚建良更願意將它視為一項“攝影工程”——“我把相機更多地看作是一種記錄工具,而不是創作拍照工具。”他說自己一個“另類的攝影人”,這種拍攝手法與藝術創作關聯小,不是興趣,也非博眼球,更類似一項工程,以記錄為目的,以有規劃、有設計並且堅持執行下去為目標。

1994年,陸家嘴地區俯瞰。 本文圖片 姚建良(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刊用)

1995年,陸家嘴地區俯瞰。 姚建良 供圖

1996年,陸家嘴地區俯瞰。 姚建良 供圖

1997年,陸家嘴地區俯瞰。 姚建良 供圖

1998年,陸家嘴地區俯瞰。 姚建良 供圖

1999年,陸家嘴地區俯瞰。 姚建良 供圖

以下為本組圖片攝影師姚建良為“陸家嘴變遷”系列撰寫的自述,他為拍攝所走過的每一步也印證著浦東不斷前進的足跡:

1993年以前,在小陸家嘴地區沒有一棟高度超過30米高的建築物,建設中的東方明珠電視塔就是一個十分理想的拍攝點。考慮到東方明珠電視塔將是一個對公眾開放的公共空間,我日後持續拍攝會比較有保障。1993年3月20日,星期六,我試圖登上正在建設中的東方明珠電視塔施工現場,本以為自己原系上海建工三建公司職工,又熟悉工地情況,登塔不成問題,不料遭到門衛阻攔還鬧出一段小插曲,所幸順利解決,並得到了施工方“上海一建”的保駕護航,那天踩點拍攝很是順利。現在想想,如果第一次登塔拍攝遭到阻撓,我也許會被迫放棄這個點位的拍攝,這組展現陸家嘴開發成果的重要文獻照片或許也會胎死腹中,成為我終身的遺憾吧。

首次登上東方明珠電視塔,第一次站在陸家嘴一個從未到達的高度,看到腳下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很是興奮,但也不免產生疑慮——呈現在我眼前的是我從小長大,卻也破舊不堪城區景象,我們將要在這樣一片舊城區上打造一座金融城其難度可想而知, 但這項跨世紀的開發重任已經歷史地落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身上了,沒有退路只有勇往直前。我祝福他美好的未來,也希望能留下他當時的模樣。所以,我決定做兩件事:首先要把陸家嘴地區開發前的老樣子拍下來,包括每條街道、每幢老宅;再跟隨開發進程每年進行定點跟蹤拍攝。

後面一項正式算起來是從1994年開始,當年10月東方明珠電視塔竣工,我登上268米的觀光層開始記錄拍攝金融城開發進程。1995年,隨著東方明珠電視塔太空艙339米的觀光層開放啟用,我把定點拍攝位置選定在更高的太空艙下球體的位置,每年夏秋時節的理想天氣前去拍攝一直堅持到現在。

2000年,陸家嘴地區俯瞰。 姚建良 供圖

2001年,陸家嘴地區俯瞰。 姚建良 供圖

2002年,陸家嘴地區俯瞰。 姚建良 供圖

2003年,陸家嘴地區俯瞰。 姚建良 供圖

2004年,陸家嘴地區俯瞰。 姚建良 供圖

2005年,陸家嘴地區俯瞰。 姚建良 供圖

支持我堅持下去的理由有很多,有一件小事我到現在都很感慨。1995年的某天,我當時所在的陸家嘴開發公司總經理王安德把我叫到他的辦公室,親自給我布置了一項工作,要我到東方明珠電視塔上多角度、多景別詳細拍攝小陸家嘴的現狀。因為此前我已經開始了這項拍攝工作,也積累了一定的拍攝經驗,所以很快將照片交給了領導。看了照片之後王總沈思片刻,我能體會他當時的心情:從高處俯瞰整個小陸家嘴就是密密麻麻舊居和廠房,灰蒙蒙的就像長在地表面上的青苔,遠處28平方公裏的開發範圍內是一片田野的城鄉結合部,看看都讓人心底發毛,這陸家嘴開發建設真的是路漫漫任重道遠啊!然而,王總倒是雲淡風輕和我談起如何拍攝記錄陸家嘴的事情來了,他語重心長地說道:“拍攝記錄陸家嘴開發過程是一件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工作,我們這些當領導的就像鐵打的銀盤流水的兵,說不定幾年後組織調動會離開陸家嘴,我倒是希望你能堅守這項工作,把這項工作持續做下去,現在看看沒什麼,將來一定是很有史料價值的”,領導的一席話令我深受鼓舞,現在,我終於能說,我守住了承諾,也完成了這項“不可能”的任務。

1996年陸家嘴中心綠地啟動建設,為了詳細拍攝記錄這一開發的全過程我共自費去了東方明珠23次。11個月3500多戶居民動遷安置和10萬平方米綠地公園的建設,這是浦東開發的奇跡,這一開發速度和建設效率在中國的城市發展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再來講個小插曲,為了記錄下綠地中央那座噴泉的首噴,我提前到達東方明珠電視塔太空艙守候,可是因為電力系統故障延遲了4個小時,我守候拍攝連午飯都沒有吃,當時禮儀小姐見狀拿出了“上好佳”魷魚卷和“旺旺”雪餅給我吃。這可是我平生第一次吃到這麼好吃的零食,怪不得小孩子們那麼喜歡吃。時至今日,我在家裏一直常備“旺旺”雪餅作為點心,在晚上加時工作或午後閑暇之余嚼上一口,還能感知當年的那種滋味。

連續記錄陸家嘴變遷時間跨度有30年,1萬多天,每一天都有各種不可控的影響,最大的困難是沒有充足的拍攝時間,最擔心的問題是這項重要的拍攝工作得不到應有的理解和支持。這項具有前瞻性的、需要耗時耗力的艱苦工作真不是人人都能理解它的重要性,常常要為其他無關緊要活動拍攝讓路。但以今天的評價標準來審視昨天留下的所有照片,真正有歷史厚重感的恰恰是這些曾不被重視的變遷歷史老照片。

2006年,陸家嘴地區俯瞰。 姚建良 供圖

2007年,陸家嘴地區俯瞰。 姚建良 供圖

2008年,陸家嘴地區俯瞰。 姚建良 供圖

2009年,陸家嘴地區俯瞰。 姚建良 供圖

2010年,陸家嘴地區俯瞰。 姚建良 供圖

2011年,陸家嘴地區俯瞰。 姚建良 供圖

2012年,陸家嘴地區俯瞰。 姚建良 供圖

回想2012年的拍攝,更難。那年東方明珠的下半球封閉,只開放上半球。這意味著拍攝地點改變了,每年對位的照片可能會“對不上”。這一點將對整個“攝影工程”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我找到了東方明珠的負責人,提出要去太空艙上的發射塔平臺尋求角度。雖然排除萬難如願登上發射塔平臺,卻發現電波非常強烈,也很危險,每次的申請審批流程和安全措施太復雜、太繁瑣,最終還是放棄。我不得不回到太空艙上半球,想方設法去克服因玻璃幕墻球面弧度變化導致的鏡頭成像差異。沒想到的是,新的拍攝點對照片影響效果有限,反而因為視角更高,將原先拍攝不到的建築物,例如之後建起的上海中心高度,也囊括在了鏡頭裏,解決了我此前還一直擔憂的“結構性難題”。

2011年,英國一家全球知名的電視機構要拍攝一部反映二十一世紀前後20年、全球20座新型發展城市的紀錄片,英國編導在看到這組照片感到十分驚奇,覺得不可思議,為此他還專門派人前來見我一探究竟,最終決定要來了解浦東,實地拍攝陸家嘴。編導見到我時明確無誤地告訴我,這是他為拍攝這部記錄片,在全球範圍內找到的最成系列、最為完整的城市發展影像圖片,“我在浦東所看到一切都是真實的,這組教科書式歷史文獻照片該讓那些頑固的政客和愛挑剔的批評家們對中國永遠閉嘴”,他說。2015年,隨著上海中心的建設完成,根據規劃陸家嘴地區的開發已經基本完成,我仍然每年都在記錄,但從俯瞰面貌上,除了氣象條件外,已經沒有更多的變化。我用了30多年的時間,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完整系統地拍攝記錄了浦東陸家嘴金融中心從無到有的開發過程,這是中國改革開放,上海繁榮振興,浦東開發開放獨有的歷史影像資料。我很自豪。

2013年,陸家嘴地區俯瞰。 姚建良 供圖

2014年,陸家嘴地區俯瞰。 姚建良 供圖

2015年,陸家嘴地區俯瞰。 姚建良 供圖

我是學工程建設管理出身的,但我似乎有點“不務正業”,更多的關註身邊的變化,用照相機來記錄這些變化,我已經養成了相機不離手,隨時隨地拍攝的習慣,現在出門偶爾會忘帶手機,但一定不會忘記帶著相機。

2020年,陸家嘴地區俯瞰。 姚建良 供圖

2020年10月12日,一個晴朗少雲的好天氣,姚建良又一次登上東方明珠電視塔完成今年的拍攝工作,也為30年俯拍陸家嘴開發變遷的“攝影工程”劃上圓滿的“句號”。這當然不是他拍攝陸家嘴的句號,他還忙著要把這麼多年來其他各種影像資料做數字化整理歸檔,並找時間去一一對位復拍,用不同時期的同一畫面定位來展現時代的變遷。——姚建良心裏謀劃著一幅時代的長卷會將慢慢展開。

本文圖片未經許可,不得發表刊用

責任編輯:許海峰

校對:欒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