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之夢到帷幕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夢境因其神秘常常讓人自己迷惑其中,又常常因夢對現實的映照讓沒有科學知識的古人產生迷信,以為夢境可以預測未來的兇吉,所以會出現很多解夢師,一種靠為別人解夢來賺錢的職業,著名的《周公解夢》應時而生,連聖人孔子的夢中也常出現周公旦,後來競爭又說“吾不復夢見周公矣”。

中國人自來以為夢見某人,必是對他過分思念之故,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境與詩歌之境共有一種奇妙與神秘,故而夢境常成為古代中國文學中的插曲,比如劉義慶的《枕中記》,鄭光祖的《倩女幽魂》,後者還拍成了著名的港片;當然,最有名的夢境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牡丹亭》,如同所有傷春悲秋的夢境一樣,都是在內心裏演一出愛情之戲,因為愛情本是一出內心戲,愛首先起於意識和內心,所以戀愛中的人往往分不清現實與夢境,他以為眼前的垂柳就是夢中的人,日日思而不得,於是只好夢裏相見了。所以夢境常為離人慰藉自己愛而不得時而造出來,企圖以此望梅止渴。

西方弗洛伊德將其詮釋為潛意識的反映,但科學的解釋永遠也抵達不了其本質,雖然由此打開了精神分析的大門,世界精神醫學由此展開了帷幕,開啟了它輝煌的事業,也確實治好了不少精神疾患,但是人類卻沒有停止繼續得病的歷史,反而愈演愈烈,據說中國現在憂郁癥患者高達千萬人,但解鈴還需系鈴人,人需要解開自己的心結,從夢境來,到夢境去,對自己夢境的了解,就是需要既身處夢境,也要出得了夢境。自己永遠是那個解鈴人,要治自己的心病,就得直面你的夢境。直到達到古人所說的“至人無夢”的狀態,其實至人自古就是不存在的,因為無人不做夢,人一有牽掛就會做夢,人的肉體還存在一天就會做夢,因為肉體有感覺和感受能力,夢境之所以與文學境界相近,就是因為它是感受性的、直覺性的。

以《紅樓夢》為例,太虛幻境不過是寶玉夢中出現的仙境,也是寶玉的一場春夢,如果出現在現實生活中,大多都是醒來就“春夢了無痕”,但出現在文學作品裏卻是別有深意,它以寓言和預言的形式預示了書中主要人物的命運。對很多紅樓迷來說,《紅樓夢》本來就是一場不醒的夢,多少人沈浸於其中不想醒來,人生不如意時,也逃到裏面去體驗一下夢境的斑斕多姿,那一場春秋大夢最終還得回到莊周那一場蝴蝶夢裏,有形深入無形之境,夢境與現實就很難分離,所以很多人都說是“人生如夢”,想在人生不如意時以此來安慰自己,似乎喝點酒精就可以重回夢境,但是很多時候卻舉杯澆愁愁更愁,黃粱一夢,終需醒來,在生活中留幾分迷醉之感與做夢得來的欣快,但學會“大夢我先覺”的技巧,既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清醒,又有“眾人皆醒我獨醉”的浪漫,人生就不會為形神所累,而作一場蝴蝶夢般的逍遙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