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參加長輩的婚禮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澎湃新聞記者 鐘煜豪

7月1日,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官網向校友藥寧送上祝賀:在中國共產黨成立 100 周年之際,我系校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楚縣委書記藥寧被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稱號。

另外,6月30日,微信公號“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也發文祝賀包括藥寧在內的三位院友榮獲“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稱號。

藥寧,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2004級本科畢業生,曾任工41班團支部書記、工4年級黨支部委員,獲系寒假實踐一等獎、足球聯賽金靴獎。2008年4月當選清華學生會主席,當年獲評清華大學優秀學生幹部標兵、清華大學本科生優秀黨員。2008年9月免試進入公共管理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2014年11月,藥寧博士畢業後到新疆疏勒縣任職,曾任喀什地委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其後在喀什地區的巴楚縣擔任縣委書記。

1985年出生的藥寧,在公示階段便因年齡受到關註。而在數年前,這名從北京走向邊疆的清華學子,也因此遭受考驗。

“孺子可欺”?

2017年4月,刊載於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網站“實踐誌願”欄目的文章《去一趟邊城》回顧到,2014年11月,帶著期許和關愛,時任清華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邱勇將一名博士生送到新疆疏勒縣任職。他是藥寧,2013年於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畢業,曾任清華大學第37屆學生會主席,清華大學校長辦公室副主任,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訪問學者。任何一個標簽,都顯得如此耀眼。然而,他選擇褪去光芒,沒有媒體的報道,沒有外界的關註,一聲不響地來到了疏勒,來到了南疆,這個距離北京4000公裏的地方,一切從零開始。

文章稱,手下的局長都與自己的父輩一個年紀,藥寧的到來不免讓很多人心生疑惑,這個30歲不到的副縣長能做些什麼。剛開始時,藥寧會以長輩尊重這些幹部,但有時候這種尊重反而換來了別人“孺子可欺”的臆想,甚至有人會打著他的名號吆吆喝喝。

作為協管經濟的副縣長,藥寧發現疏勒的產業發展形勢並不樂觀,工業園中有近一半的企業停產,大量的都是荒草連天。這裏的企業以水泥、鋼鐵等為主,而房地產業低靡後,鋼筋水泥全部滯銷。一家投資4億元建設的現代化水泥廠,只開工6個月就因市場原因破產了,嚴重的產能過剩成為當地企業發展的最大桎梏。

有一次參加完同事的婚宴後,千裏之外的家人怎麼也聯系不上他,擔心他出什麼意外,後來聯系他的同事去辦公室、家裏、酒店到處尋找,卻怎麼也找不到。最後,一個同事在他宿舍的馬桶旁發現了藥寧,原來他吐酒後就這樣抱著馬桶睡著了。“我酒量小,心臟也有些不好……”談起這事兒藥寧仍心有余悸。

“赤子千裏走單騎,沒有一個親人,沒有一個朋友,藥寧就這樣來到了疏勒。”文章形容道。

在清華大學新聞網2018年的一篇報道中,談及成長感受,藥寧表示,首先培養起學習能力,始終保持對新知識的興奮感與求知欲;二是情緒調節的能力,在學校時遇到問題大家也都比較講情面,會給你留緩衝的空間,而走出學校會遇到很多直接的衝擊,在這種狀態下調節好自己的心情和狀態非常重要;三是和不同類型的人交流和相處的能力,對於不同的人,要學會用恰當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意見;最後還要培養起獨立思考的能力。

面對別人的質疑,藥寧說:“我們從大學裏出來,就應該‘以才服人’,只有別人真的認可你的思路,他們才會服。”工作幾個月後,藥寧用思想、用成績,逐漸得到了下屬內心的敬重與同事們的認可。

《去一趟邊城》一文提到,平時藥寧每天早出晚歸,很多時候中午都沒時間回家吃飯。面對在旁人看來極為辛苦的工作,藥寧卻說:“從學生時代開始就已經習慣了這種節奏”。

文章稱,藥寧帶來了嶄新的工作方法。喀什地區是我國西部開發的重要門戶,有著“五口通八國”的天然優勢,藥寧將擴大出口作為打開局面的突破點。因為海關報關的手續繁瑣,很多企業不願意做外貿,他為企業減負,幫這些企業找報關公司,解決海關通關的問題。工業園區產能嚴重過剩,他牽頭直接與海外商家聯系,吸引這些商家來疏勒采購,來開拓市場。外貿物流運輸成本昂貴,他利用自己工業工程的本科專業基礎,規劃供應鏈、與物流公司談判,降低運輸成本……

為了做好他所聯系鄉鎮的基層黨組織整治工作,他每天一下班就到村裏去,走家串戶了解情況,與鄉鎮領導分析對策,整整持續了一個月,徹底找到了病根;為了能解決老百姓出行難問題,他利用各種人脈資源爭取道路建設投資,身邊總是隨時準備著六七個可研報告,一有新項目下來就立刻跑辦;為了申請自治區級高新區,他幾乎每周都到園區調研,深入企業了解情況,逐字逐句修改產業規劃,親自赴烏市參加答辯;為了幫企業跑貸款,他半個月內三次往返烏市與喀什。

他所分管的領域中,2015年疏勒縣進出口總量翻了一番,新建農村公路裏程數較上年增長366%,南疆三地州第一家自治區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正式獲批,疏勒縣第一家新三板上市企業即將出爐,他提出的“山鋼改制,園區升級,昆侖創牌,抱團出海”在縣委擴大會上被確定為新一年城市經濟發展的思路……

文章稱,卸去光環,藥寧用紮實的工作回答了清華博士在南疆能幹些什麼,他也用奮鬥的故事激勵著更多清華學子投身西部建設。

夫妻一同堅守

“清華走出了很多高精端人才,在國家頂尖機構工作。同時,國家也需要一些人守邊疆,我願意為國家做這樣的工作。”藥寧曾說。

支撐藥寧的是赤子的情懷,也是妻子的守候。

藥寧的妻子,周淩休,碩士畢業於清華大學法學院的一位蒙古族姑娘。在校時,兩人靠熟人的介紹,在校內咖啡廳見了第一面,本來“相親”性質的約會,卻變成了兩人對國家、社會的探討。“第一次見面也沒有特別的感覺,就是感覺這個人很踏實,也很有創見”。周淩休回憶起兩人的初識,語氣很平淡,但讓人感到淡淡的幸福。之後兩人時常在微信上保持聯系,藥寧去新疆前,兩人又見了一面,算是別離。第三次見面時,是藥寧與周淩休同時在杭州出差,此時的他們,已經確立了戀愛關系,這是他們第一次正式的約會,也是結婚前唯一的一次約會。第四次見面,藥寧去北京出差,順便回去清華園攜手自己的戀人,到民政局登記結婚,結婚證的照片中,兩人的笑容格外燦爛。

遠方的妻子繼續在園子裏讀書科研,所有的壓力壓在藥寧的身上。“有幾次半夜他從喀什給我打電話,平日裏堅強的他竟痛哭流涕。”周淩休原本打算先在北京的律師事務所工作兩年,等積累夠經驗和人脈再來新疆,“想到他一個人在那邊沒人照顧,我狠了狠心放棄了律所工作,過來跟他一起打拼。對我來說,離開內蒙哪兒都是遠方,跟著藥寧,哪兒都是家。”

畢業之後,周淩休來到了喀什經濟開發區工作,與藥寧所在的疏勒縣有20多公裏的路程。兩人在疏勒組成了自己的家,“兩個人在一起工作生活,真的很踏實。我們婚前沒來得及戀愛,結婚之後發現他真的很靠譜,他雖然每天從白忙到黑,但還特別顧家,回到家裏什麼都做,做飯尤其好吃。”

當時的消息提到,周淩休也是一枚直爽率真的蒙古女子,雖身懷六甲,但她每天堅持獨自開車往返疏勒和喀什。精通法律、外語,工作得心應手,在單位也是飽受好評的能手。當被問及別人家的孕婦都是老老少少圍著“伺候”,她自己能否照顧好自己的時候,她利索地說:“是啊,我經常覺得餓,所以逮著機會就特能吃。”

於是,有這樣一對清華夫妻,相濡以沫,堅守在祖國的西部南疆。他們樂觀地應對著工作的各種壓力,共同為美好的未來打拼,同時又靜靜地享受著夫妻二人的平凡生活。

藥寧和周淩休的故事也影響了一些人。

2019年8月,研究生代表王展碩,在清華大學2019級研究生新生開學典禮上發言時就提到,2014年,我們的一位師兄藥寧,獨自穿越4000公裏來到新疆喀什建設祖國西大門——新修公路、招商引資、疏通外貿通道、籌建高新產業園。而他的妻子,法學院畢業的周淩休師姐放棄了北京律所的工作,追隨師兄一起奮鬥。如今,他們的孩子已經成為了地道的喀什人。“祖國與你是我一生無悔的選擇”,這是清華式的浪漫。

責任編輯:蔣晨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