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跟同事吵架預示什麼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從小到大,我們就被灌輸一種思想:

多為別人考慮,要有利他思維,心底無私,天地寬。

可很多人的過度無私,其實都是委曲求全,不斷地消耗自己,直到把自己困在生活的死胡同裏,退無可退。

人生苦短,在不值得的事情上浪費過多精力,是對自己最大的辜負。

人這一生,想要活得舒服,就要留份“自私”給自己。

子女的人生,別過度操心

網上有一個熱門話題:為什麼很多人啃老,卻沒有羞恥感?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造成年輕人啃老的人,也有很大責任。

為人父母者,總以“爸媽”為枷鎖,毫無怨言地付出所有;身為兒女的,也以“爸媽”為倚仗,有恃無恐地索取一切。

前不久,親戚老鄭給我打電話,不出所料,開口借錢。

這次,是兒子小鄭的信用卡逾期未還,要被列入征信黑名單。他想給孩子“兜底”,無奈能力有限,只好四處借錢。

我勸過他多次:“小鄭都30多歲了,你們不指望養兒防老,至少要多考慮下自己。”

可他們依舊執迷不悟。

為了孫子能上一所好學校,老鄭前些年把老宅賣了,加上多年積蓄和退休金,全貼補給了兒子,兒子入手了一套小兩居的學區房。

老鄭夫妻像一棵被連根拔起的老樹,漂泊無依,租了間破舊的民房棲身。

他們還租了一個攤位,賣些家居用品。

每月掙的錢,除了留下基本的生活費,其余全給兒子還房貸。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父母捉襟見肘,兒子卻肆意揮霍,每月信用卡刷到爆。

造成這種局面的,不是別人,恰恰是老鄭夫婦自己。

古語說“溺愛者不明”,他們對孩子寵溺無度,兒子才會對他們予取予求。

殊不知,父母若一路為孩子撐傘,孩子永遠也抵禦不了風雨。

而父母這棵老樹,終有不堪重負的那一日。

無條件的愛,看上去是支持,其實對兩代人都是一種損耗;有限度的愛,看上去是冷漠,其實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楊瀾在《大女生》一書中說:“別把所有的勁兒,都使在孩子身上。”

因為我們不僅是父母,更是我們自己。

為人父母,要在父母天性與自我之間找到平衡,不可厚此薄彼。

只有跳出“完美父母”的怪圈,才能給彼此的生活松綁。

父母適度的自私,是對孩子真正的無私,也是對人對己的一種成全。

他人的事情,別付出太多

英國心理學家雅基·馬森在《可愛的詛咒》一書中寫道:

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被看作“可愛的人”,覺得要讓別人喜歡自己,就必須按照別人認可的方式為人處世,一切以他人的需求為先。

雅基·馬森將其稱為“可愛的詛咒”。

書中有一位“可愛的同事”傑西卡,在別人眼中,她是一個總是笑容滿面、心甘情願付出的天使。

但是,傑西卡卻活得很憋屈。

自己除了一份“毫無前途”的工作外,沒有任何其他生活。

她長時間加班,卻沒有加班費,一個人做兩個人的工作,多年兢兢業業,卻得不到認可。

白巖松說:“為什麼別人越來越不把你當回事,因為你太好說話。什麼事情,一找你就答應;什麼東西,一要你就給。”

每天下班後,傑西卡都覺得自己像被榨幹了一般,沮喪,無力,這樣的日子仿佛望不到盡頭。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她覺得壓力太大,想要減肥、交朋友,享受五彩斑斕的都市生活。

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傑西卡決定先從“減少1%的可愛”開始。

“我要為自己著想,拒絕他們堆到我面前需要我加班的工作。”

傑西卡發現,這樣“客氣的拒絕”很有效。

當同事A請傑西卡幫忙做數據表時,她拒絕了:“我很想幫忙,但我做不了,因為我還有很多其他事。”

當同事B請傑西卡配合其日程安排,並要求當天給答復時,傑西卡堅持說,她會在這周結束前給出答復,且完全不會影響大家的工作。

她與合租室友劃定了更清晰的界線,不再容忍別人對她的區域、時間和用品的肆意“侵占”。

傑西卡用了6個月,循序漸進地改變了自己,打破了“詛咒”。

她在工作中擔當了更具挑戰性的新角色;她有時間發展新愛好,還交了新朋友......

如今的傑西卡,工作生活兩相宜。

傅雷曾說:“人的心理常常是得到的不但不看重,反而認為是應享的權利,臨了非但不感激,倒容易生怨。”

正所謂“貪得者無厭”。

現實就是如此殘酷,你一味地退讓,只會讓人更加肆無忌憚地欺負你。

和有求必應比起來,做一個有原則的人,更輕松。

過分付出,慣壞了變本加厲的人;不懂拒絕,縱容了得寸進尺的人。

與其討好別人,不如先取悅自己。

他人的事情,量力而行。

學會自私一點,你會發現生活變得舒心很多。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昔日的傷害,別輕易原諒

女詩人余秀華,因出生時缺氧導致腦癱,走路跌跌撞撞,說話口齒不清,唯有熱愛的詩歌支撐著自己。

在母親的墓地前,余秀華憶起往昔。

母親是把她帶到人間,打她、罵她又愛她的人,是讓她寧願陷入思念裏淚流滿面,卻不想再相見的人,她許下願望,下輩子,讓愛恨隨風,彼此成為陌生人。

20多年前,余秀華的母親,無知地將她嫁給了一個比自己大十多歲的陌生男人,這段最終形同陌路的婚姻,成為了她一生的疼痛和遺憾。

婚後,她迎來了最憋屈的日子。

每次和前夫吵架,媽媽總是打她,媽媽希望她能聽話,維持一個讓外人看得過去的婚姻。

於是,不管對錯,只要夫妻間鬧矛盾,挨打的總是她。

她的前夫在旁邊看著,余秀華被揍得越狠,他就越高興。

“不管母親是不是為我好,這些我都無法原諒。”

離婚多年,余秀華對這段婚姻依然深惡痛絕。

上天雖然剝奪了余秀華的健康和美貌,但賦予了她頑強的生命力和能量。

對母親,她有愛,對前夫,她有怨,對他們的所作所為,她都選擇不原諒。

很多人帶著對殘疾人的俯視看待余秀華,其實她比大部分人都活得通透:

“你做了你的事,我受了我的傷,我不想難為自己,所以選擇不原諒。”

她不是糾纏於過去,只是放過了自己。

她用最搖晃的步伐,寫著最堅定的詩句,更重要的是,她將詩歌這根“拐杖”,變為敲擊人們心靈的“魔杖”。

不原諒,不代表含著怨恨生活,而是體會過現實的疼痛、殘缺,甚至撕裂後,依然擁有自愛的能力,擁有高度的自我檢視能力,忠於自我,活得坦蕩而舒暢。

大多數的原諒和寬容,都是以折磨自己為代價的。

所以,多關註自己的情緒,坦誠面對。

過往的傷害,不必勉強自己原諒。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從“自私”開始

查理·卓別林寫過: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我開始遠離一切不健康的東西。

不論是飲食和人物,還是事情和環境,從前我把這叫做“追求健康的自私自利”,但今天我明白了,這是自愛。

人生百年,轉眼成空。

歲月款款而來,又匆匆而逝,照顧好自己,才是這輩子的頭等大事。

年歲漸長,凡事看淡;適度自私,恰當自愛。

在取悅這個世界之前,先取悅自己。你的人生,沒必要為了別人活得小心翼翼。

跟兒女的相處,順其自然,別消耗自己;對別人的求助,量力而行,莫為難自己;對過往的傷害,順心而為,不勉強自己。

願你活得自尊又自愛,自私又自在,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作者:飛檐,個人公眾號:飛檐的文字江湖。來源:十點讀書,深夜十點,陪你讀書,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