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河蚌裏有珍珠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 本報記者 耿俊逸 呂光社

12月17日,記者來到鄒城市太平國家濕地公園,一排排浮球靜靜地躺在池塘上,而在這些浮球下約30厘米的水中,懸浮掛養著一只只生機勃勃的河蚌,正依靠管網系統汲取營養液。在河蚌的體內,珍珠正緩慢生長。

“在池塘養河蚌,不僅可以收獲晶瑩的珍珠,而且大大改善了池塘的水質,讓池塘的‘死水’又變‘活’變‘清’了。”在池塘邊,兗礦清湖生態科技(山東)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費林江介紹,過去這些池塘可是劣V類水。

太平國家濕地公園是采煤塌陷地,治理時挖出了一個個池塘,但因養魚投放飼料、魚兒排放糞便等,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再加上水體不流動,水質逐漸惡化。2013年3月,1100公頃的塌陷地被納入國家濕地公園試點。經過數年的不懈努力,采煤塌陷地生態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但水質仍未得到徹底改觀。

而千裏之外,浙江省諸暨市的山下湖鎮素有珍珠之鄉的美稱,也是全國最大的珍珠市場所在地,清湖集團的總部就坐落在此。來到鄒城之前,他們已在杭州、紹興、諸暨等地有過多次利用養殖河蚌進行水體治理的經驗。2019年9月,清湖集團帶著生物鏈治水·靶向珍珠養殖技術而來,與兗礦集團達成混改合作,成立了兗礦清湖生態科技(山東)有限責任公司,簽約進行塌陷區生態修復治理工作。

“過去,這些池塘由於堆積過多有機質,富營養化嚴重,導致無法用於養殖,老百姓難以獲益,靶向養殖技術的到來打破了這一局面。”費林江介紹,比之傳統養殖,靶向珍珠養殖技術的投餵系統不僅精準,能減少對水資源的破壞和飼料的浪費,而且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價值,集約化高密度養殖技術可以讓每畝池塘掛養河蚌2000-3000只,擴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加快了對水環境的治理。

“每只河蚌其實就是一個小型的‘濾水器’,能夠吸收水中的浮遊動植物、藻類、菌類,微生物等。”費林江詳細描述道,一只河蚌常溫下每天能夠凈化40-50升水。這裏曾經的劣V類“死”水,經過約8個月的時間,已經達到適合養殖業的III、IV類水標準,成功“活”了過來,而且水質始終保持在一定範圍內。

費林江說,現在共有31個池塘在養殖計劃中,其中,除了3個暫不可使用的池塘和1個提供對比用的池塘,余下的27個已進行養殖使用,共計投入河蚌109萬只。對比池和養殖池僅隔著一岸葦草,記者看到,對比池池水色澤渾濁,而養殖池的水清澈見底。

作者:呂光社

來源: 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