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碾場碾大麥的簡單介紹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近十多年來,家鄉農村已經很少再能見到以前小時候的那種碾麥場了。碾麥場,就是夏忙期間農村用於堆放、碾打、晾曬麥子的專門場地。碾麥場主要用途之一就是碾打麥子。碾麥是指讓麥子中的麥粒脫離出麥穗的過程,是夏忙時莊戶人的一種農事活動,是農人們的一件大事。每年到了夏收時節,把麥子從地裏收割拉運回來堆放在麥場上,攤散開碾打完揚幹凈晾曬幹直至收倉後,才能算是真正的顆粒歸倉了。

每到麥子成熟季節,把地裏的麥子收割後,先是從田裏用架子車拉運轉移回來,堆積在麥場裏。然後,選擇一個晴好的日子,再將麥子平鋪散開在麥場上,後用碌碡在上邊滾動著進行反復碾壓,直至讓麥粒脫離出麥穗。這其中有著固定而科學的一整套程序,主要包括攤場、碾場、翻場、起場、揚場等一系列繁瑣冗長的工序。

攤場

先說攤場吧,夏天的天氣多變,碾場的時間,必須要選擇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農人們一般都是早上起來看天色不錯,或收聽天氣預報沒雨時才決定攤場。所以,每到三夏大忙時節,關註天氣,收聽天氣預報是莊戶人的頭等大事。那時,沒有電視和手機,獲取信息渠道非常狹窄。有經驗的老人往往會憑經驗看雲識天氣;家道殷些實的,會有一臺收音機,就有了了解天氣預報的方便渠道;大多數家廷則通過按時點收聽自家小廣播去了解天氣好壞。

每當天剛放明,家裏的男主人就操心著睡不住了,會早早地起床。聽了天氣預報後,擡頭看看東邊的天空,觀察到天氣晴好,就決定當日可以碾場。

一大早,在家人們還未起床時,心切的主人就操起掃把出門去槾場。槾場就是把整個麥場場地用大掃帚全部都清掃一遍,清理掉上邊的枝葉雜物等,讓場地幹凈些。槾完麥場後,太陽照上一個多時辰,這樣能使場面幹燥一些,不至於碾場時把麥粒擠壓進場面裏去。趁著太陽照耀的間隙,全家人吃早飯,為中午的緊張的碾場工作作起了準備。

早飯後,全家人齊動手攜帶著碾場所要用到的工具前往麥場,準備開始攤場。攤場時,先是由家長估摸著在麥場的正中央位置豎起一捆麥捆,作為將要攤開麥場的中央基準點,隨後眾人們就可以圍著中央方位開始進行攤場。

攤場,為的是把原來收割拉回來堆積或者豎立晾曬著的麥捆放倒、散開、搞亂,然後均勻地攤在麥場上,這樣才好進行碾打。攤場是有一定講究的:先是把麥捆從場地邊麥垛上拆下來,再用架子車拉或者手提著拖至場地中央,放倒並散開。攤場中,麥穗可不是隨便無目的地亂放,須把麥穗一律朝著圓心,解開麥捆上的靿後,再用手把麥稈向兩邊撥拉著攤散平鋪開來,用手把粘連在一起的麥稈撥開攤平整,攤散中,還要保證讓麥捆中間的麥穗暴露出來,一層壓著一層,攤開的麥子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攤開的圈子會由小逐漸變大,由裏邊向外邊,一直向後倒退著,直到麥場場畔為止。

碾場

早上攤好場後,還不能直接來碾,為了保證碾場的效果,要讓大中午照照,使潮濕的麥穗盡可能幹燥些。夏日的太陽,驕陽似火,天上的太陽火辣辣的,炙烤著大地。陽光照耀的時間,人們逮空歇息片刻。曬上半上午,中午大約12點過後,太陽最毒的時候,就開始碾場。碾場所用的主要農具是碌碡或者碾子。用它們碾場各有利弊:碌碡短而粗,碾壓的著力面小,重量大有力度。碾子細而長,碾壓的面積大,可是卻重量輕效果差一點。

碾場了,大人們套上碌碡或碾子進場了。小時候,我所見到的碾場基本都是用牛拉。麥場上,碾場的大多都是家裏的男人,只見他站在麥場裏,一手牽著續長了的牛韁繩,一手執鞭,不停地吆喝著,牛拉著碌碡或碾子在攤開的麥層上“咯吱咯吱”一圈一圈地轉著圈。所轉的地方要充分照顧到每一處麥子都能被碾壓得到,轉上數十圈,再反轉進行碾壓。一般“碾場”的人手上還拿著一個物件,叫“糞笊籬”。有時候轉著轉著,牛尾巴就翹起來了,碾場的人眼疾手快,得趕緊把“糞笊籬”伸過去,接住牛的屁股,以防牛糞拉到麥子上。碾得差不多時,“碾場”人一聲吆喝“翻場了”,並把牛趕到麥場外喝水歇息。這時,就會從麥場周圍四面八方的陰涼處鉆出一群男男女女,手持木杈開始“翻場”,即把已經壓平的麥稈翻過來讓繼續碾。這期間,還要翻幾次場,即用木杈把攤起的麥子翻幾個過,讓它充分曬幹曬透。翻過場後,麥稭稈顯得又蓬松了,讓陽光照耀一會,繼續又碾,這樣反反復復碾打三四遍後,麥粒終於脫下來了,場就碾好了。

以前,像這樣牛拉碌碡碾場,效率實在是太低了,一天僅可以碾一場而已。大量的麥子來不及去碾,就只得先暫時摞起來,把麥捆疊放著一層壓著一層摞成麥跺子。夏忙的活路是連收帶種,地裏的活路也不等人,要急著早點去下種,玉米可不比其他農作物,早種一天,後邊長勢就是一個樣子。所以,經常是場裏麥子還來不及碾完,就得又去安排地裏的活路,等地裏的玉米種植上出苗後,有的村莊的麥子還沒有碾完。這樣,由於堆放時間太長,或者麥跺頂部遮蓋不嚴實如果被淋了雨,拆跺子時常會看到拆出來的麥捆都已經被捂地發熱直冒熱氣。有時被捂過的麥子,就出現出芽狀況,這種見雨受損的麥子磨出來的面粉沒筋使不勁道,吃起來有的粘牙。

大隊有了拖拉機後,碾場就快得多了,拖拉機掛上大碌碡,開足馬力給足油,“突突突”跑得歡,一天就可以碾上好幾場,碾完這家後就又開向了另一家麥場,幾家輪換碾。

過去,氣候要比現在濕潤,碾麥天肯下雨,常常是有人剛把麥子攤好,嘩啦啦一陣大雨,就碾不成了,得需要幾天曬幹後,才能再碾。

翻場

當場碾得差不多時,聽到捉碌碡人的起場號令,躲在陰涼僻靜處正嘻哈說笑諞閑傳的婦女們就迅速起身,紛紛走到麥場的外圍,有序地一個跟著一個,手持著木杈開始“翻場”,攤場是從內圈往外攤,翻場卻是從外圈往內圈翻,即把已經壓平的麥稈從外圈往內圈翻轉過來繼續碾。有時翻場的人啥工具都不用,幹脆就用手抓起一把最外圈的麥稈底部,把壓在下面的麥稈猛地翻起,再向身體的右邊一扔,把底層翻到了表層。這樣,下面的麥子翻到了上面,朝裏的麥穗也就朝外了,圓心就空了出來,圓就又變成了一個大的圓環。

翻場場面很壯觀,幾十號人一個接著一個,圍成了一個大圓,而吆牲口碾場的男人們和牲口會一起去歇息片刻,牲口有時還會額外得到一頓美味的加餐。

麥場上翻場正歡,偶爾不遠處來了一輛自行車,大聲吆喝叫賣著“甜冰棍”,頭頂火熱毒辣的太陽,叫賣聲給隨大人們忙活著的孩子造成了極大的誘惑,他們多麼希望家長能給自個破費買上一根,潤潤嗓子甜甜嘴。以前那種“冰棍”好像是白糖水冷凍起來作的,就是冰和甜而已,大概一毛錢一根,就是這樣便宜的東西,在那時候如想吃上一根,都成了農家孩子的奢望。

翻過場後,被壓實的麥桔又顯得蓬松起來,這時,麥穗上的麥粒還沒有脫離幹凈,還得要讓大太陽照耀著,再去碾壓,反反復復幾次才可以。

起場

麥子被反復碾過幾遍後,當麥稈基本變成麥草、麥穗上再也無麥粒留存時,就該是起場環節了。

起場,一般都是在午飯後才進行。這時,麥子經過反復幾次地重復多次碾壓,都已經脫離麥穗,麥粒和麥草混雜在一起。起場,就是要用木杈把碾實的麥稭挑起來,在空中充分抖動抖動,以防麥粒攜裹在麥稭麥草裏。

起場,所用到的工具主要是木杈,人們用木杈挑起一撮麥草,盡量在空中使勁地顛簸抖動著麥草,讓麥草裏的夾裹著的麥粒在抖動時掉落下來,然後把抖出麥粒兒那些幹凈的麥草攏起如墳堆般大小狀,再用安裝有輪子的大尖杈從麥草堆底下挑起,再抖動抖動,讓麥粒都盡數落下,把上面一層較長的麥稭用大尖杈起走,把麥草堆放在麥場邊空地處碼放成麥草垛。然後,再用一種特殊木杈(比較密的四股杈)拾一遍麥草,把較短些的麥稭麥草也徹底清理掉。最後,麥場裏剩下的就是厚厚一層和麥殼麥糠混雜在一起的麥粒兒,人們再用一種叫“推把”的工具把它簇擁堆成土堆狀。

揚場

起完場後,最後一道工序就該是“揚場”了,揚場就是要把麥粒和混雜的麥殼分離開來。

揚場,是力氣活更是個技術活兒,並不是每個農村人都會揚場,揚場要把麥糠和麥粒徹底分離,需要借助風、技術和力氣。揚場時,逆風站在麥堆旁,用六股木杈叉起麥糠麥粒混雜物使勁地朝逆風位左上方撇灑出去,拋灑出的混合物借著風勢吹走了較輕些的麥糠,麥子較重,正好落在了左前方。揚場時,主要借助的是風力,夏天空曠的麥場有時風顯得特別珍貴,並不是時刻都有的,微風時斷時續,所以,揚場時,需要有幾個人同時行動,當微風吹來時,應抓住短暫的間隙,五六把木杈一起發力揚起,不久,大麥堆就會漸漸變小了。

揚場時,還得有人在前邊進行折行,麥糠和麥子的連接處叫‘行’(音hang一聲),把麥糠那些雜物輕輕掃向一邊,把麥子和麥糠分離開來就叫“折行”。在揚場時候,一定得要有個人在揚過的麥子上用掃帚輕輕去掃,以便捋去那些沒有被風吹出去的碎稭稈、麥殼等。折行是技術活,既累且臟,折行的人行動要快,折行時,會有麥粒或麥糠不斷落在頭頂上,所以折行的人要戴頂草帽,操作時手腳麻利地在麥子落下的間隙,用大掃帚迅速輕輕捋過麥子表面,輕重緩急全憑經驗技術掌握,這活一般多由手疾眼快的家庭麻利婦女去完成。

如果風力爭氣,經過兩三個小時的奮戰,一個大麥堆就可以揚完了。如果微風不濟,晚間無風,有時揚場需要半個晚上的等待,風來了趕緊揚,風住了,只能停下聊著天等風。有時半晚上等不來微風,為了不影響第二天攤場,就只能把麥子麥糠混合物使勁拋出去,以便進行分離。揚完場後,揚出來的麥子幹幹凈凈堆積如山形如墳冢,等著明天晾曬入倉!

碾完麥子的碾麥場終於告別了白日的喧鬧,變得寂靜下來。月色當空的夜晚,人們躺在堆滿麥堆的麥場上,說東話西,豐收的喜悅溢於言表。夏日的夜空深邃而璀璨,涼風習習,麥場上顯得格外迷人,那成堆的等待著晾曬的麥堆堆,讓豐收後的村民們看在眼裏,喜在心上,快樂得合不住嘴。還沒有經過晾曬的麥子,晚上就不用裝袋,不用運回家,全部都堆積在麥場上,各家各戶都留人睡在空曠的麥場上看守著自家的麥堆,隔空拉著家常。碾麥場,這會又成了另一番景象,它成了大人們乘涼聊天的好去處,孩子們躲貓貓追逐玩耍的幸福樂園。

後來,有了打麥機,很少有人再去碾場了,又有了聯合收割機,麥子也都不用割回來進場了。

現在夏忙,收割機開進麥田裏,人們開上拖拉機,直接在田間地頭拿口袋接上清理幹凈的麥粒就拉回家了。

碾場,是老祖先流傳的農耕實踐中的重要農事,一個延續了幾百年、數千年的農事活動形式,終結在“聯合收割機”這個鐵家夥手裏,碾場終於走過其輝煌的一生,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碾麥場,那個農村祖先們留下來的獨特風景,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定格留存在人們心中,成為珍貴永恒的回憶。

散文丨碾麥場記憶(文/丁群練)

原創 武書院小編 陜西綠野書院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D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