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稻田有鯽魚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來源:四川日報-川觀新聞

川觀新聞記者 史曉露

近日,重慶市大足區“巨型稻”試種成功的消息在網上引發熱議。

這種水稻的高度超過2米,是常規稻的兩倍,預計畝產可達1600斤。有網友對此感嘆,袁隆平爺爺的“禾下乘涼夢”要實現了。

普通水稻田對比圖

其實,在四川,近兩年也有地方在種植“巨型稻”,它在稻漁綜合種養中還發揮了獨特優勢。

9月2日,趁著天氣轉晴,樂山市犍為縣龍孔鎮曙光村黨支部書記廖選春一早就來到田邊,安排村民下田收割水稻。稻田裏蓄滿了水,水深沒過小腿,農民剛下田,一群魚兒就被驚得四處逃竄。

“你看,這就是我們的巨型稻,稻穗比人頭還高。”廖選春站在田梗上向來人介紹。這兩天曙光村已經收割了三四十畝巨型稻,“畝產在1100—1200斤左右,比過去種雜交稻還高300多斤。”

當地栽種的巨型稻是由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夏新界經過10多年試驗,研究出的水稻新品種,具有產量高、抗倒伏、耐淹澇等優勢。

“巨型稻的理論產量可達1600-2000斤/畝,但是我們這裏的光熱條件要差一些,特別是近段時間陰雨綿綿,光照不足,達不到理論產量。”犍為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不過和普通水稻相比,產量並不低。

為什麼要種巨型稻?

原來,巨型稻對於發展稻漁綜合種養具有獨特優勢。犍為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巨型稻的植株高度可達2米以上,而普通水稻只有1.1米左右,株型高大有利於降低水溫,避免夏季水溫過高導致魚類死亡。更重要的是,巨型稻的蓄水能力很強,普通水稻的田間蓄水深度只有20—40厘米左右,而巨型稻蓄水可達1.5米,“利於養大魚,魚可長到5斤以上。”

為了提高丘陵地區種糧效益,近年來,犍為縣與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合作,開展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去年,犍為縣在3個鄉鎮試點種植巨型稻500畝,發展稻蝦、稻鴨、稻魚綜合種養,今年又進一步將規模擴大到1200畝。

“今年是我們村大規模實施稻漁綜合種養的第一年。”廖選春說,去年曙光村先行試驗90畝,積累經驗後今年發展了800余畝稻漁綜合種養,主要養殖鯽魚、鯉魚、草魚等品種。按照稻漁綜合種養的開溝要求,一畝田開溝比例為10%左右,有90%用來種水稻。

這種模式還可以實現水稻綠色生產。“巨型稻抗病性比較好,稻田中的魚類可以吃掉二化螟、大螟等害蟲,魚類產生的代謝物又可以直接肥田,減少了化肥農藥的施用,保障了水稻和魚的品質。”廖選春說。

目前,稻田裏的魚已經開始上市,畝產生態魚達500—800斤。“最近魚價好,再加上品質優,我們這裏的鯉魚、鯽魚可以賣到30元/斤。”廖選春說,除去種苗、人工等成本,每畝有5000元的純利潤。至於收割後的稻谷,他們也與當地大米加工廠取得聯系,大米可以賣到3.5元/斤左右,售價比普通大米高出兩成。

“下一步,我們要打造出屬於我們曙光村的生態米、生態魚品牌,把優質的產品賣出更好的價錢。”廖選春介紹,他們采取“村集體+專合社+農戶”的模式發展稻漁綜合種養,今年有400余戶村民入股,等盈利後將給村民分紅。

“現在正是推廣稻漁綜合種養的好時機。”犍為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當前實行長江十年禁捕,稻田養出的魚比較接近河魚的標準,消費前景好,實行這種模式,可以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糧漁雙贏。

(受訪者供圖)

本文來自【四川日報-川觀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