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自己牙黃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李白從招賢館搬進了大明宮翰林院

李白(701-762)的一生大部分時間在唐玄宗時代。

在尚未出山之前,李白就立下了宏偉的大誌,他要像古代政治家管子、晏嬰那樣,輔佐君主,要讓國富民強,天下安定,海內清平。要實現這個理想,他必須成為宰相一樣的人物。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前往帝京長安。

開元十八年(730)左右,三十歲的李白第一次來到長安幹謁,尋求達官權貴的舉薦。這次他大概在長安待了三年左右,大部分時間住在終南山等待機會,希望用“隱居”的行為引起朝廷的註意,但是並不成功,所以,他只好垂頭喪氣地離開了。

天寶元年(742),唐玄宗突然下詔征召李白入京,這或許是玉真公主推薦的結果,這是一個轟動士林的消息,真是莫大的榮耀,四十二歲的李白覺得時來運轉,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一展長才,實現抱負。他興衝衝地來到長安,唐玄宗很喜歡也很賞識他,命他入翰林院待詔。當時的翰林院不屬於任何政府機構,它是皇帝安排特殊人才的地方,是皇帝的“私屬”,光芒四射,羨煞旁人。但是慢慢的,李白發現,唐玄宗雖然賞識他,但似乎只是把他當作文學弄臣看待,這與他治國理政的理想實在差得太遠。再加上李白個性狂放,容易得罪人,有一些大臣不斷進讒離間,唐玄宗對李白的新鮮感逐漸淡退。最後,李白自覺實在待不下去,於是上表請求還山。玄宗正好借這個機會,批準了他的請求,並賜送他若幹金錢,博得了禮賢的美名。

長安,是李白暴得大名的地方,也是他一生縈念難以釋懷的地方。盛唐時代的長安,它的魅力在於它給了無數人實現“理想”的“機遇”,同時也給人無限失望和創傷。這就是真實長安。讀懂長安,也就讀懂了李白的命運。讀懂了李白的命運,也就讀懂了盛唐,讀懂的長安。

讀懂長安,也就讀懂了李白的命運(一)

李白的長安(二)

李白從招賢館搬進了大明宮翰林院。

翰林院就在金鑾殿旁邊,是一個精致的四合院,院內院外種著各色品種的竹子。院外是指雲參天的南竹,虬枝盤空的龍竹;院內是枝葉娟秀的紫竹,牙黃的底色上呈現出絲絲碧綠線紋的琴絲竹,還有渾身淚痕斑斑的湘妃竹。鎮日裏,鳳尾森森,龍吟細細,使這小院更顯得幽雅別致。

《長安十二時辰》

這小院一連多日熱鬧異常。大家都要來看看天子親自召見的翰林學士,當代的司馬相如。頭一天是同院的翰林們都來拜訪。首先是活神仙張果老,據說他已活了幾千歲,堯時即為侍中;其次是能掐會算的邢和璞,據說他善知過去未來,壽夭禍福;再次是視通幽冥的師夜光,據說他能看見鬼在什麼地方;還有一個叫孫甑生的,能使石頭打架,掃把走路,新近得寵的楊貴妃已經召他進宮去表演過好幾次了!李白聽他們鬼話連篇,但卻不得不和他們應酬一番。

然後是同朝的官員來拜訪。張垍竟是第一個!他仍然是那麼年輕美貌,仍然是那麼溫文爾雅,對李白仍然是甜言蜜語,而且稱李白為“故人”。李白本著“君子不念舊惡”之心,對他仍然以禮相待;何況他是掌管翰林院的人,今後還是得仰仗他。譬如眼下新來乍到,這禁中許多規矩就得靠他指點。張垍向李白介紹了一些情況,又特別叮嚀李白說:“這翰林待詔,顧名思義就是等待主上隨時下詔。因此,除了十天一次休沐日可以出去外,其余時間均不得隨便走動,必須在院中恭候主上的咨詢和差遣。”

李白從此既不敢隨意亂逛,也不敢任性喝酒,生怕誤了社稷蒼生大事,有負聖明天子的厚望。每日裏就在院中溫習經史,把那周公輔成王,張良佐漢高,諸葛亮相蜀,以及唐初魏徵、馬周、房玄齡、杜如晦等賢相名臣的事跡,反復研讀,一部《貞觀政要》更是背誦如流。寫起詩來,也是剖心輸丹,一派報效之語。和新交舊好酬唱贈答,送人遠行、赴邊、甚至貶謫,都是一派勉勵的話。他好像一匹千裏馬,套上了絡頭,備上了鞍韉,一心以為就要開始馳騁了。

轉眼就到了十月。一天,內侍果然前來傳旨,命李白侍從聖駕前往驪山溫泉宮。他以為既然讓他侍從前往,說不定到了溫泉宮會召見他,對國政有所咨詢,因此他特地將《宣唐鴻猷》帶在身邊。

驪山在長安東四十裏。李白騎上禦賜的飛龍馬,拿著禦賜的珊瑚鞭,隨著浩浩蕩蕩的前呼後擁的隊伍,出了春明門,過了長樂坡,又過了浐橋和灞橋,一路上按轡徐行,足足走了半日。到了驪山足下,只見林木蔥郁,經冬不雕。山上山下,宮館林立。赭色的宮墻,自西至東,由下而上,圍成一座小小的山城。它既有城市的豪華,又有山林的清幽,比起長安城中的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來,又是別具一格。長安宮殿是雄偉莊嚴的帝居,驪山別館是超凡出塵的仙境。此地由於有溫泉,地氣特暖,四季如春;而到了夏天,這裏樹木特多,人煙稀少,又比長安城中涼爽。所以玄宗每年既在這裏過冬,又在這裏消夏。從開元後期以來,每兩三年總要整修擴建一次,不久前又在山腰裏修建成一座專供皇帝齋戒用的長生殿,在山下又修建了一處專供貴妃沐浴用的華清池。

《長安十二時辰》

剛到溫泉宮,李白感覺真是到了人們傳說中的瀛洲、蓬萊。第二天傳下旨來,給侍從官員們賜浴,第三天又賜宴,第四天又賜遊山……更使李白感到無比榮幸。他想再過幾天,再傳旨下來,就一定是召他去咨詢國家大事。誰知十天半月過去了,仍無消息,只聽見半山上的宮殿裏,陣陣音樂隨著清風飄下來,悠揚宛轉,晝夜不停。到了夜裏更是聽得真切,甚至連歌詞也斷斷續續聽到了幾段。這《霓裳羽衣曲》真是如瓊漿玉液,誰聽了也會沈醉。

李白本來大可以沈醉在這仙境和仙樂裏,他卻偏惦記著皇帝說不定哪一天會召見他咨詢國政,甚至向同來的侍從官探問主上幾時升殿視事。大家都說不知道,並拿奇怪的眼光打量他。有一個人還反問他說:“有什麼大不了的事,要萬歲爺在這裏升殿視事?”有一個服侍李白的小內侍來給李白沏茶時,才告訴他說:“萬歲爺和楊娘娘這會兒正在忙著排練《霓裳羽衣曲》,據說是皇上夢遊月宮聽來的。他到這裏來就是陪著楊娘娘盡興玩樂,還升什麼殿?視什麼事?即使有事,內有高將軍,外有李相公,哪裏用得著皇上操心呢?”然後又低聲對李白說:“你有福不享,打聽這些做啥!”李白只好安心享福,不敢多問了。

大概是霓裳羽衣舞排練得差不多了,內侍有一天傳下旨來,叫李白應詔。李白以為皇上終於要和他商量國家大事了,連忙彈冠整衣,俯伏階下,結果卻是叫他寫一首駕幸溫泉宮的詩。他馬上寫了一首。

內侍立即呈了上去,不一會,又降下旨來,說是萬歲看了很高興,稱贊詩寫得又快又好,特賜宮錦袍一件。李白看著這件金線盤花的宮錦袍,更覺得皇上待他恩重如山。幾句小詩怎能承受如此恩寵呢?他就更想對大唐王朝有所報效了。

《長安十二時辰》

李白就在屢蒙恩寵,亟思報效的心情中,過完了他一生最得意的一個冬天。

天寶二年的早春,嚴寒還未退盡,地上的小草剛剛透出一點綠意,池邊的楊柳剛吐出米粒大小的嫩芽,內庭歌舞,夜以繼日。李白又奉詔作《宮中行樂詞十首》。

未及半月,點點鵝黃變成了一片新綠,剛出巢的雛鶯在枝頭歌唱。玄宗出遊宜春苑。李白又奉詔作《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

三月裏,陜郡太守兼水陸轉運使韋堅,引浐水到禦苑的望春樓下匯聚成潭,功成。韋堅以新船數百艘標上全國各州、郡的名稱,擺上各州、郡的名貴出產,載著成百的歌伎,唱著慶賀天寶年號的《得寶歌》:“得寶弘農野,弘農得寶耶。……三郎當殿坐,聽唱得寶歌。”領唱的是李白的友人崔成甫。成甫時任陜縣縣尉,頗得上司韋堅的賞識。他身著嶄新的春裝,又特地套了一件華麗的錦半臂,加以歌喉嘹亮,響遏行雲,更顯得人材出眾。船隊足長十裏有余,次第來到望春樓下,向玄宗奉獻各種山珍海味,奇玩異寶。玄宗也在望春樓上大擺筵席,熱鬧了整整一天。李白又奉詔作《春日行》。

轉眼到了春暮,興慶宮中牡丹開了。玄宗陪著貴妃,在沈香亭欣賞由洛陽新進貢來的名貴品種“姚黃”、“魏紫”。本已有李龜年率領的梨園子弟侍候,但玄宗說:“對妃子,賞名花,何用舊詞為!”於是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詞》三首: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沈香亭北倚闌幹。

李龜年領著眾樂工,按曲譜,填新詞,調絲竹,擊檀板,演唱了一遍又一遍。帝妃二人邊飲美酒,邊賞新歌,陶醉在春風之中。

由於差遣頻繁,李白又奉命從大明宮的翰林院遷到興慶宮,守在皇帝身邊,以便隨時應詔。上面派了兩名宮女專門服侍他,夥食也開得更好了。每天除了雞鴨魚肉,又特賜西涼進貢來的葡萄酒一壇。穿的衣服更是不愁,冬天還沒完,春衣已經早早地送來了;春天還沒完,夏衫又已送來了。娘娘怕他寂寞,又賜他一只隴西進貢的鸚鵡。鸚鵡站在珊瑚架上,用一條黃金做的小練系著,掛在檐前。宮女們每天用江南進貢來的香稻和終南山的清泉餵它,還教它念李白的詩哩!

李白此時吃有吃的,穿有穿的,喝有喝的,玩有玩的,真是要什麼有什麼。不但翰林院中其他的人望塵莫及,就連三品五品的文武官員中也有人看了眼紅。王公貴人常來請他聽歌,觀舞,赴宴,還怕他不賞臉。每逢休沐日,他更是不得閑。徐王李延年府裏的宴會還沒完,汝陽王李琎早派人候著了。剛從左司郎中崔宗之宅裏出來,張垍兄弟三人又來接著。這個休沐日還沒完,玉真公主已叫元丹丘來請他下個休沐日務必上她的玉真觀去。李白成了長安城中第一個紅人。

偏在這紅得發紫的時候,李白感到厭煩起來。

有一個休沐日,他一大早就從翰林院裏溜了出來,既不去公卿府第,也不去遊樂場所,只想找個清靜的去處散淡半日。他想來想去只有南門裏蘭陵坊一帶,慈恩寺塔附近,風光不錯,而又人煙稀少。雖在鬧市之中,卻如同鄉村一樣。便穿過朱雀門大街,直往南門而來。在菜畦、花圃、荷塘、魚池之間,信步轉遊了一陣。走過幾處竹籬茅舍,他停下來看一看。走過幾處豆棚瓜架,他也停下來看一看。這些地方,自然遠遠不能和禁中相比,便卻有它們天然的野趣。最後,在快出南門的地方,一個十分簡陋,然而收拾得幹幹凈凈,桌上小土罐子裏插著一叢野花的小酒家,吸引他走了進去。他要了壺極普通的米酒和幾碟極普通的小菜,一邊自斟自飲,一邊和賣酒的老漢拉著閑話,卻感到好久沒有感到的舒服自在。不知不覺便喝得多了一些,也就趁勢倒在酒家的小土炕上睡了起來。正睡得香甜,而且夢見平陽和伯禽向他走來。他剛把姊弟倆一手一個抱了起來,卻聽見有人鬧鬧嚷嚷進了屋裏,一疊聲叫:“李學士!李學士!”他心裏好生厭煩,想趕快抱著孩子逃走,卻邁不開步。有人上來拉他,推他,搖他,他仍然不能動彈。停了一會,沒有動靜了,他又朦朧睡去,又繼續做他的夢:“兩個小家夥,你們怎麼來的?爸爸還沒有自己的住宅,你們住在哪裏好呢?”突然,卻聽見“撲”的一聲,一片冷水從他頭上淋下。他正想找個地方躲雨,又是“撲”的一聲。他猛地醒了過來,坐起一看,才發現幾個內侍端著一碗水站在炕前,向他連連哈腰賠笑說:“李學士,你讓我們找得好苦哇!萬歲爺在白蓮池泛舟,等你回去哩!高公公傳下旨意來說,非把你找到不可。找不到,我們可不得下臺。”另一個說:“別啰嗦了,趕快回吧!”

《長安十二時辰》中“郭利仕”的人設乃是高力士

不等李白答話,他們便七手八腳地扶他上了馬,簇擁著直奔興慶宮而來。路上風一吹,李白一肚子酒湧了上來,好生難受。強熬到興慶宮門前,終於嘔吐開了,衣服上馬鞍上一片狼藉。這怎能上龍舟呢?內侍們連忙去稟過高力士。高力士叫趕快弄碗醒酒湯給他灌下去,又叫把衣服給他換了,把手臉洗凈。李白昏昏沈沈,由他們擺弄。他多想閉目養一會兒神,卻聽見小太監說:“高公公來了。”李白趕快把眼睛閉上。“怎麼酒還沒有醒?萬歲爺等了好半天了!”這高力士說話不僅倒男不女,怎麼還甕聲甕氣的?李白瞇起眼睛一看,原來他站在門外就拿手絹把鼻子捂上了。李白直想唾他一口:“呸,你這給皇帝提夜壺的賤臣!”但又一想:“怎能和這種人計較?”李白只好忍了又忍,聽憑內侍扶著他來到池畔。上了龍舟,正欲進艙,高力士又傳下娘娘旨意,不讓進去了。卻吩咐內侍掇了一張小炕桌放在船頭,擺了紙墨筆硯,叫李白就在那上面寫《白蓮花開序》。李白趴在小炕桌上久久沒有動筆,他需要讓自己平靜一下,否則控制不住自己,就會寫出這樣一句話來:後世子孫切切勿為翰林待詔。

李白寫完《白蓮花開序》,太陽已經快落山了。他平生寫詩作賦從來沒有感到這樣困難。

也不知是娘娘嫌他酒氣薰人,還是皇帝嫌他文思遲鈍了,從此李白就很少奉詔,而且奉命搬出了興慶宮,仍到大明宮翰林院居住。這時,獻上了長生秘術的張果老已經加授“銀青光祿大夫”,喬遷到禦賜的宅第中去了。

本文選自安旗著《李白傳》,有刪節

文學性、嚴謹性兼具的李白傳記

含有李白唯一傳世書法真跡高清插圖

在賀知章眼中,李白是“謫仙人”;在杜甫的筆下,李白是“飲中仙”。他還是光明俊偉的翰林學士,是俠義縱橫的朋友,是棄市學仙的道士……他是迷一樣的存在,他的身世家人,他的君臣遇合,他的離世飛升,無不被謎團層層包裹,疑竇叢生。安旗先生對此做了認真的考訂,並用飽含深情的筆調敘述了“詩仙”不平凡的一生。

作者安旗,女,滿族。1925年生於四川成都的一個旗人家庭。四歲半發蒙入私塾,熟讀了“四書”等典籍,十歲即能背誦《詩經》。因為家境貧寒,初中、高中都未卒業,早早步入社會,當過電話局接線生及郵務員。抗戰初期,她的父親開了一間書鋪,這給她讀書自學帶來方便,每天苦讀到深夜,古今中外,旁學雜搜,加上她天資聰穎,學識不斷長進。二十歲時,她幸運地獲得了在四川大學英語專業半工半讀的機會,這期間,她加入了成都地下黨外圍組織“民主青年協會”。1946年,隨重慶八路軍辦事處組織的一支60多人的隊伍奔赴延安。在延安,她做過延安中學語文教師,又參加了“保衛延安”的三次戰役,在野戰醫院當秘書,因而自稱“彭大將軍麾下一小兵”。建國之初,1953年任陜西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1957年調西安作家協會,開始從事文藝評論寫作。1959年調回成都,在四川省文聯任職。1966年之前,她先後出版了《論抒人民之情》《論詩與民歌》《論敘事詩》《新詩民族化群眾化問題初探》等詩歌評論集,在文藝界聲名鵲起 。她還發表了《“沈郁頓挫”解》《天然妙相“董西廂”》等論文,因而在古典文學研究界也占有一席之地。“文革”十年,飽受磨難。“文革”結束後,她於1979年調至西北大學中文系任教,此後一直專註於李白研究,先後撰寫了《李白縱橫談》《李白傳》《李白詩秘要》《李太白別傳》等著作,還主編了《李白全集編年箋註》,由此成為國內李白研究界的重要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