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自以為被追殺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扉頁引用了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中的一句拉丁文,翻譯成中文是:“如果不能上震天庭,那麼我將下撼地獄。”

弗洛伊德借用這句拉丁文意在表明潛意識的力量。

如果潛意識不被看見,就會在暗處爆發毀滅性的力量。

而弗洛伊德認為夢境是潛意識的反映。我們在做夢時常常會感覺夢裏的場景似曾相識,或者感覺夢太過真實,就像真實發生過一樣的,這樣的情況心理學上是怎麼解釋的呢?

夢使用的素材是來自於現實生活

遠古時期的人認為,夢是一種超自然現象,和神鬼啟示人類有關,有著“眾占非一,而夢為大”的“占夢”說法。

他們將夢分為有啟示意義的夢和無意義的夢,並且認為只有神職人員才能解夢。

現代科學對於人在睡眠時的大腦活動作了檢測,發現了活躍的腦電波,並且將睡眠分為了四個階段,而夢正是大腦在睡眠狀態大腦活躍的結果。

根據這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夢是大腦的產物,而大腦不會做沒有意義的事情,因此夢有其特定的意義。

弗洛伊德對於夢境的理解是這樣的,他將個體心理模型分為自我、本我和超我。本我遵循快樂原則,自我遵循現實原則,而超我遵循理想自我原則,也就是道德原則。

在現實生活中自我和超我會壓抑本我,而在夢境中表現自我和超我被本我壓制,弗洛伊德的超我說法符合現實生活中的夢境的特征。

人們在做夢的時候自我意識水平比較低。

比如,在夢境裏別人追趕你,你會本能地逃跑,即使你的大腦編織一個荒謬的被追趕的理由,你也會相信。

相反在現實生活中你能夠分辨荒謬的理由,也不會任由自己被恐懼支配。

我們在生活中看的書、看見的人、經歷的事情,不是被我們徹底遺忘了,因為在合適的刺激和引導下,我們就會想起這些事情。因此這些東西都被儲存在了潛意識裏這個說法也是合理的。

潛意識儲存了我們經歷的所有事情和見過的所有人,在潛意識編織夢境的時候,它就會使用這些素材。

但是夢境是潛意識加工的產物,比如說有些夢中出現了你在現實生活中不認識的人臉,這是潛意識從你認識的甚至只有一面之緣的不同的人身上組合出來的產物。

之所以說夢境是你經歷過的,第一個原因是夢境完全取材於你的現實生活,只不過是再加工的產物。

夢是願望的實現

夢是願望的實現是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的觀點,夢的材料來源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近期印象和沒有關聯的印象,第二類是孩童時期的經驗,第三類是生理層面的刺激。

在第一類中,比如一個經常玩絕地求生的人,在白天玩過之後,晚上夢見了絕地求生,但是夢裏的絕地求生有很多現實生活中的場景。

這些沒有關聯的現實生活場景和白天的近期印象在潛意識的編織下組成了一個共同的夢。

在第二類中,兒童對於童年的記憶往往容易遺忘,所以在夢境中出現了陌生場景有可能是童年記憶的產物。當然,也有可能是潛意識對生活中不同場景的特征組合出的陌生場景。

無論如何,都是來自於現實生活中的經歷過的場景的。

在第三類中,生理刺激分為外物引起的感官刺激和身體內部器官的狀態引發的刺激,比如說口渴的人夢見喝水。

弗洛伊德認為夢境都是願望的實現,美夢很好解釋,那麼噩夢這種現象應該怎麼解釋呢?

夢見妻子出軌、家人逝世這樣的場景到底是為什麼?

這顯然不是希望妻子出軌或者家人逝世,而是自己疏於和妻子、家人建立關系,反映了自己想要投入家庭的更多精力的心願。

夢見被追殺,這是現實生活中未處理好的焦慮,反映了個人想要克服焦慮的心態。

像被追殺這樣的夢是反映了個人在現實中的焦慮一樣,之所以說夢在現實中你都“經歷”過,是因為夢裏形象的場景是為了表達現實生活中個人抽象的情緒。

夢裏經歷的恐懼、焦慮,是現實生活中經歷的恐懼和焦慮。

海馬效應

海馬效應指的是既視感,指的是過去沒有經歷過的畫面和事情,在當下遇到這樣的畫面和事情的時候,突然感覺似曾相識,仿佛曾經經歷過。

既視感這個術語是19世紀的時候心理學家埃米爾.波拉克提出的。

物理學家解釋既視感產生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依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他們認為大腦傳遞信息的速度比光速快,而光速是時間單位,因此時間發生了扭曲。

但是這樣的觀點難以證實,畢竟大腦傳遞信息的速度難以測量,也難以解釋為什麼既視感不是普遍現象,而是特定現象。

另外一些物理學家采用了平行宇宙的理論,認為平行宇宙的短暫錯亂導致了既視感的發生,這是一個很美的理論,但是是否真實也難以證明。

用弗洛伊德對於潛意識的論述很好解釋這一點,我們的潛意識不論信息來源的好壞,都會儲備到潛意識裏。

而我們的意識就像門衛,會嚴格篩選進入我們意識領域的信息。

潛意識不強調信息的來源,就算是我們看的電影、曾經做過的夢這樣的非現實生活信息的來源也會儲存在潛意識裏。

當我們在經歷這些場景時,這些場景只要符合我們記憶的部分特征,我們的大腦就會誤判是曾經經歷過的。

大腦會自動想象畫面、補全畫面,房間裏的黑猩猩這個案例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大腦顳葉是負責處理人體記憶的器官,我們在外部接收的信息會傳送到顳葉進行與記憶的對比,如果相似,就會被判斷為曾經經歷過的,也就是說顳葉功能受損的人特別容易產生既視感現象。

而顳葉功能因為本身外部信息和內部記憶的相似性,在顳葉功能正常的人群也可能發生既視感現象。

既視感現實是大腦的誤判,夢境是來源於現實生活中的經歷。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Cognitive Psychology》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