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文具店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如果我們向觀眾朋友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當然這個問題並不難以回答,那就是你們願意選擇快樂還是願意選擇痛苦呢?可能很多人、正常的人都會毫不猶豫、不假思索地回答,我願意快樂。那麼很多人為什麼都願意快樂,卻有很多人深深地陷在痛苦和煩惱之中呢?其實我們的回答可能暗含了這樣一層意思,那就是我願意快樂,但是痛苦和煩惱之事不請自到,我無法抵禦呀!的確,我們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之中,每一個人都可能隨時會遇到來自自然界和社會的不良刺激。但是我們在自然界和社會的不良刺激前是不是像大多數人所認為的那樣,面對外部刺激無法抵禦、任其擺布而無能為力呢?

我們看一看,維克多•法蘭克的感人故事,這有助於我們正確地解答這個問題。法蘭克他是一個猶太裔的心理學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因為他是猶太族,所以就被關進了納粹的死亡營。他自己的遭遇非常悲慘,因為他的父母、兄弟、還有妻子全都死於納粹的魔掌,唯一剩下的一個親人就只有自己的妹妹了,而他自己每天在納粹的死亡營裏,也要遭受嚴刑拷打,可以說是朝不保夕。有一次,這個法蘭克自己獨自在囚室之中,突然之間產生了一種頓悟的感受,這種頓悟的感受是什麼呢?那就是在任何一種特定的環境下,人還有一種最後的自由,那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我們也把它稱為選擇的自由。從外界環境上看,他完全受制於人,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的人身自由可言,但是他發現自己的心理意識卻是獨立的,可以超出外界的束縛,自行其是。於是他就在腦海裏用記憶和想象,設想各種各樣的情形。比如說獲釋後和妹妹團聚時那種喜悅的心情,獲釋後如何站在講臺上,把那一段痛苦折磨所獲得的寶貴體驗,傳授給千千萬萬的人。正是憑著想象與記憶,他不斷地磨練自己的意誌,直到心靈的自由,終於超脫了納粹的禁錮。而他的這種超越也感召了其他的獄友甚至獄卒,他協助獄友們在苦難中找到意義,尋回生命的自尊。

那麼是不是法蘭克只有他才具有這選擇的自由,而我們大部分人都不具備呢?事實上並非如此,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選擇的自由,因為這種自由來自我們四種特有的天賦。除了自我意識以外,我們還有良知,能夠明辨是非善惡;我們還有想像力,能夠超出現實的枷鎖;我們更有獨立意誌,能夠不受外界的束縛,自行其是。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這四種能力,但是很多人就不知道去如何應用它們。如果我們用這個電腦來作比喻的話,那就是動物的程序已經被設定而且沒有辦法更改,但是人卻可以自己創造程序,完全不受本能與訓練的束縛。那法蘭克的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我們人的反應對外部刺激之間的關系,並不是像動物那樣,怎麼刺激就怎麼反應的關系,而是一種刺激、意識和反應的關系。正是在意識這個中間環節,人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獨立意誌、良知和自我意識的作用,對外部不良刺激作出良好的、積極的反應。

為了說明這個積極的態度、選擇的自由,我們可以舉幾個生活中常見的故事。第一個,就是一個被解雇的職員的故事。有一個朋友他在一個公司工作了很久,結果有另外一家公司想以非常高的待遇來聘請他,當時他跟老板講起這件事的時候,老板這樣說,他說你不要走,你留在這裏,絕對對你的發展有好處。可是沒有想到,在半年之後,他就接到了公司的辭職命令,也就是公司不再需要你了,你可以另謀高就了。那麼這件事發生以後,他就徘徊在不被需要,被戲弄的這種心理狀態中,他感覺到憤世嫉俗,感覺到很多消極的情緒。那麼非常幸運的是,有一次他正好無意地翻看了我的講稿,他開始思考,像他這種情況,積極思考會有用嗎?但是他雖然懷疑,他仍然發現,正是那些消極的情緒,是讓他一蹶不振的原因。於是他開始改變思維的方式,他開始嘗試著想,這次解雇對我究竟有什麼意義?結果就在他開始積極思考之後不久,他就遇到了另一位朋友,這位朋友就問他,最近你怎麼樣啊,工作情況如何?結果他就非常坦率地說,哎,我剛被解雇。結果他的朋友非常驚訝他的坦率,就問他到底是怎麼回事,他就把這個事情的原委告訴了朋友,並且最後還說了一句話,他說我相信只要有信心,即使一扇門關上了,也將有另一扇門為我打開。結果就在這件事情發生後不久,他就接到了這位朋友打來的電話,並且告訴他說,他們公司正好有一份懸缺良久的工作,這個工資雖然不如他以前的公司給的工資多,但是卻很有發展的潛力。那麼他就滿懷信心地投入了新的工作,而在這個工作中他發現,這就是他夢寐以求的那種工作,面對著新的工作他越幹越起勁,也就忘記了失掉前一份工作所帶來的不快。所以當我們能夠不把眼光局限於眼前的失利,以一種發展的眼光看待生命中的挫折的時候,我們就會找到另一個更好的出路。

還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快樂的出租車司機的故事。有一次我剛出門後不久,就打了一個出租車,結果一上車就能感受到這個出租車司機是一個非常快樂的人,因為什麼呢?因為他在吹著口哨。於是我就問他,我說看來你的心情不錯呀!他說沒錯,因為最近我得到了一個結論,就是不要輕易地使自己陷入消極的情緒中,因為事情隨時都有轉機。於是他就告訴我,他最近所碰到的一件事,那是在一個寒冷的冬季,他想趁著上下班高峰的時候,多賺一些錢。所以他就出門很早,可是那一天天氣非常的冷,說到當時的天氣,他說就像手摸到鐵皮會被凍結了一樣。那麼在這樣一個寒冷的清早,他出門很早,想多賺一點錢。可是他剛開車出門之後不久,他的輪胎就爆破了,他遇到這樣不幸運的事,心情就非常沮喪,所以他就很不高興,一邊嘟囔著,就一邊拿出工具來修車。可是他修車之後沒有多久,他就發現有一個大卡車,在他的身邊停了下來,讓他更加驚訝的是,這個卡車司機居然跳下了車,並且開始動手來幫他修車了。那麼在他的幫助之下,這個車很快地修好了,他千恩萬謝啊要表示感激,但是他這個卡車司機呢,卻不以為然向他揮了揮手,跳上車就走了。他說,因為這件事我每一天這一整天心情都很好,看來事情總是有好有壞,人不會永遠倒黴的。所以他說,不要輕易讓自己陷入消極的情緒中,因為事情隨時都有轉機。他說從那兒以後,他再也不會讓消極的情緒來困擾他,他也相信這個積極思維的道理,認為你只要往好的方向去想,這個好事才會隨之而來。

那麼這些故事就是告訴我們,要能夠學會一種積極的思維方式,掌握選擇的自由。這也正如有一個人在《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這一個文章中所寫到的,說

”一個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他不期待別人使他快樂,反而能將快樂與幸福帶給別人。”——《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快樂的鑰匙,但是我們卻常在不知不覺中,把它交給別人來掌管。有一位女士抱怨說,我活得很不快樂,因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樂的鑰匙放在了先生的手裏。有一位媽媽說,我的孩子不聽話,叫我很生氣,她把鑰匙又交到了孩子的手裏。有一位婆婆說,我的媳婦很不孝順,我可真命苦,她把鑰匙又交到了媳婦的手中。有一位年輕人,從文具店裏走出來說,那位老板服務態度惡劣,都把我給氣炸了,他又把鑰匙交到了老板的手裏。這些人都做了一個相同的決定,就是讓別人來掌控他自己的心情。而當我們允許別人掌控我們的情緒時,我們便覺得自己是一個受害者,對現況無能為力,抱怨與憤怒成為我們唯一的選擇,我們開始怪罪他人,並且傳達著這樣一個信息,我這樣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為我的痛苦負責。一個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他不期待別人使他快樂,反而能將幸福與快樂帶給別人。他的情緒穩定,為自己負責,和這樣的人在一起是一種享受,而不是壓力。各位觀眾朋友們,那麼你的快樂的鑰匙在哪裏呢?是放在別人的手中嗎?那就快去把它拿回來吧!那麼這篇文章寫得非常好,就是讓我們要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做自己情緒的主人,不要因為外界環境和其他的人事物影響了自己應有的快樂心情。

那麼關於這個積極的思維方式,我們可以講一個故事,可能這個故事大家都聽說過,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秀才的夢,這個秀才要去趕考,結果前兩年趕考都沒有考中。結果第三年在趕考之前日有所思,就夜有所夢,做了三個奇怪的夢,他覺得這三個夢都和自己的趕考有關,於是就找他的丈母娘去解夢。結果他的丈母娘恰好不在家,只有小姨子在家,於是在小姨子的逼問下,他就沒有辦法,把這三個夢說給了小姨子聽。他說我第一個夢,夢見了白菜種在墻頭上,小姨子說,她說這個植物要有根才能枝繁葉茂,可是你這個白菜都種得那麼高,它沒有根怎麼長得好呢?這不是沒戲嗎?意思說你去趕考,去也是白去,沒多大希望。秀才聽了就很失望,但是他還抱著希望,把第二個和第三個夢說給小姨子聽,說我第二個夢我站在雨裏,穿著蓑衣還打著一把傘。小姨子說這不是很明顯嘛,下雨天你穿著蓑衣就夠了,你又舉了一把傘,這不是多此一舉嘛!這個秀才越聽越沮喪,還是把第三個夢說給了小姨子,他說第三個夢,我夢到了我的棺材掛到了這個門前的樹上面,這個小姨子聽了,她說這不是更明顯了嘛,你看看你的棺材都掛到了樹上去了,這不是死無葬身之地嘛!

這三個夢一個比一個差,秀才聽了就非常沮喪,蔫頭搭拉腦袋往回走,幸運的是碰到了丈母娘,丈母娘問他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就把剛才的經過說了一遍。丈母娘說要解夢還得找我,你小姨子都是在看表面,我再重新給你解解看,她說白菜種在墻頭上,種得這麼高,這不是高種嗎,意思說你去趕考,肯定能高中頭名。秀才一聽就精神一振,迫不及待的把第二個夢和第三個夢也講給了丈母娘,丈母娘說穿著蓑衣是夠了,你又打了一把傘,這不是雙保險嘛!那麼第三個夢,這個丈母娘說這就更好了,她說你看看,這個棺材都掛到樹上面去了,這不是高“棺”懸掛嘛!意思說你去趕考,不僅僅能夠獲得頭名,還能夠獲得一官半職,衣錦還鄉呢。那聽了這樣的話,這個秀才非常有信心,第二天去趕考果然是高中頭名。

如果大家覺得這個故事還有一點復雜,那我們不妨看看這個半杯水的啟示。桌子上放著半杯水,但是積極的人看到它是半滿的,消極的人看到它卻是半空的。同樣是半杯水,因為人們看待它的角度不同,所產生的感受也就不一樣,那我們希望大家從這半杯水的啟示中,也學會一種積極的思維方式,不論在生活中遇到怎樣的困難,都能夠始終保持一種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心理狀態。

文章截取自——心態改變命運-第2集 劉余莉教授主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