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算命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雙山街道三澗溪村考察時叮囑說,要加強村規民約建設,移風易俗,為農民減輕負擔。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6月“每月e題”邀請網友講述身邊移風易俗的故事,大家踴躍參與,紛紛留言,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我們精選了部分留言,同大家一起看看各地幹部群眾如何移風易俗,祛除陳規陋習,回歸淳樸民風。

陳規陋習之風猶盛 移風易俗刻不容緩

陳規陋習無形中增加群眾的負擔。在一些地方,講排場、比闊氣等陳規陋習盛行,導致人情消費持續攀升,幹部群眾不堪重負。陳規陋習既扭曲了正常的人際關系,又敗壞了社會風氣,移風易俗刻不容緩。

“農民中存在有錢的擺闊、沒錢的打腫臉也要充胖子的現象。一頓酒席是農民一年的收入。農村的人情往來開支項目越來越多,數額越來越大。特別是現在有不少農民表示,一百已拿不出手,要兩百才基本可以。一年下來,人情多的花費上萬,少的也要五六千。”網友“瓷都昌江”認為,只有自我減負,破除陳規陋習,發展生產才能輕裝上陣,才能集中人力物力把美麗鄉村建設得更好。

網友“磬雲山下”指出,在中部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村民中的攀比風嚴重,攀比建房就是一個縮影,隨處可見貼著飾面磚的三層小樓,看起來儼然是殷實人家,但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是沒有通電的房間和沒有鋪平的地面,更是難以言說的沈重債務。“不移風易俗,社會風氣就得不到全面凈化,攀比之風就不能有效遏制,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將大打折扣。”網友“磬雲山下”說。

在網友“白楊樹根”的家鄉盛行吃酒。滿月酒、入伍酒、升學酒、喬遷酒等,名目繁多,導致大家有了沈重的經濟和時間負擔。網友“白楊樹根”留言說,吃酒得隨份子,每月的份子錢要千元以上,並且要親自到現場祝福才算表明對主人的尊敬,每月都要花幾天時間停下手頭工作去吃酒,遇到節假日,更是忙不過來,家裏人必須分頭參加宴席。送錢次數多了,人們心裏不平衡,又想找個名目辦宴席收回禮錢,循環往復,加重了吃請隨禮的壞風氣。

兒女結婚原本是大喜事,但在有些地區卻變成了父母的“愁事”。網友“日歷2014”留言,彩禮錢從多年前百裏挑一、千裏挑一到萬裏挑一,迅速上升到六萬六、八萬八、十萬零一。有的地區還流行著“一動不動”(“一動”是10萬元以上的小轎車一輛,“不動”是在縣城有一套房子)、“萬紫千紅一片綠”(一萬張5元、一千張100元和若幹張50元)的彩禮說法。彩禮之外,婚前必須新蓋兩層樓房,不少還要求在縣城買房,讓新人父母背負沈重債務。

喪葬攀比是最大的鄉俗弊病之一。“有的生前為自己造墓,有的不惜花大錢造家庭墳墓、豪華墳墓,有的在喪葬活動中請僧道做法事,有的火化後再入棺土葬。祭奠也升級,祭祀品中增加了紙制的轎車、家電等現代化家庭設施的模型,有的地方還興起了為祖先修墳立碑之風,也有的地方在喪葬上大放煙花爆竹,花費數十萬元。”網友“南城萬常鳴”認為,大辦喪葬帶來的危害是死人與活人爭地、增加家庭經濟負擔、破壞生態環境。農村移風易俗,積極引導很重要。

在農村,要移風易俗的不僅是大操大辦紅白喜事,網友“蘭蘭的天”就指出不少風俗習慣的糟粕:聚眾賭博、重男輕女、修建廟宇、求仙問蔔等陳規陋習,有的人生病不願及時就醫,而是尋找所謂的“大仙”,有的人迷信算命先生,給自己、家人以及其他人都帶來惡劣影響。在個別地方竟然有配陰婚的陋習。

移風易俗沒有看客 人人參與人人受益

倡導移風易俗,培樹文明新風,是新時代賦予每一位公民的責任與擔當。新時代要有新氣象,各地幹部群眾摒陋習、樹新風,人人唱主角,移風易俗的春風吹遍祖國大地。

“限宴村規民約”剎住了泡酒風。網友“金山廉韻”以前最頭疼的就是泡酒(辦宴),本來泡酒是為了聯絡感情、融洽鄉裏,可發展成了講排場、比闊氣,好的風俗變了味兒。2017年初,他所在的村通過村民代表大會形成了“限宴村規民約”,對泡酒進行限制,如果村民違反了村規民約大操大辦,將取消申請當年聘請臨時勞務資格、取消當季“最清潔戶”“十星級文明戶”評選資格。網友“金山廉韻”介紹,有了村規民約這道“硬杠杠”,泡酒的少了,吃吃喝喝、打牌賭博的現象沒有了,淳樸的民風回來了。

不辦壽宴改去旅行,古稀老人主動移風易俗。網友“清風南岸”留言說,2017年先是父母滿60歲,後是公公滿70歲,按以前習俗,壽宴得大辦。和老公商量後,她把公公婆婆接過來,參加父母60歲生日聚會。到了現場一看只有幾個人,公公婆婆疑惑了。“我父母笑著解釋,現在國家提倡移風易俗,反對大操大辦,他們兩口子一起過60歲生日,內親小聚一下,請親家吃好喝好。”回到家後公公鄭重宣布,過生日再不大擺筵席了,並解釋一直覺得兒子兒媳不懂人情世故,原來竟是自己誤會孩子們了。後來,網友“清風南岸”陪著公公婆婆過了一個旅行生日,老人家感到很有意義,也很輕松快樂。

多措並舉推進移風易俗,清除群眾背不起的“人情債”。湖南省道縣地處湘南,受傳統習俗影響,各種酒宴講排場、搞攀比,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很多村民不堪重負。網友“湖南道州周林”介紹,去年以來,道縣多措並舉推進移風易俗。唐博山是村幹部,女兒去年考上大學,別人勸他轟轟烈烈辦一場,但他帶頭落實“簡辦”要求,自己花錢買糖果,貼出告示:只收祝福不收賀禮。上學前一天,來送祝福的鄉親們不少,唐博山一分錢賀禮都沒收,還給每人發一小包糖果。費精力耗錢財的大操大辦,變成了輕松愉快的真心祝福,大家紛紛效仿,帶動了當地風氣轉變。

上個月,網友“zhangqiuxiafu”鄰居家的老奶奶過世了,第二天,母親帶上禮金去隨禮,剛到門口,老奶奶的兒媳婦就迎了出來,指了指墻上寫著“謝絕同村人送禮”的告示說,婆婆在世時交待,她去世不要收同村人的禮,因為送禮加重了鄉親們的經濟負擔,而且家裏老人過世,兒女們本身就很忙,到時候如果還要挨家挨戶請那麼多人來吃酒,也加重了兒女們的負擔。網友“zhangqiuxiafu”認為,隔壁老人做法值得提倡,全村送禮的習俗也會漸漸被改掉。

移風易俗,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今年的清明節,網友“106monkey”和妻子帶著7歲的兒子去掃墓。去之前就和妻子商量好這次掃墓要移風易俗,不燒紙錢。夫妻二人還鼓勵兒子把想對爺爺奶奶說的話用筆寫下來,網友“106monkey”也寫了一封追憶感恩父母的信。這樣的祭掃形式效果很好,不僅表達了懷念父母之情,也讓孩子受到了一次生動的倫理道德教育。

今年2月,為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網友“廬山小郭”以誌願者的身份同社區幹部一起深入居民小區、商鋪商圈等場所,發放張貼《致全市居民朋友的一封信》,宣傳禁放煙花爆竹的意義,並向社區群眾講解移風易俗的好處。當時,大多數群眾都表示理解和支持。春節上班後,網友“廬山小郭”再到社區走訪,看到的是幹凈整潔的街道,群眾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不放煙花的好處,大家都說不放煙花既保護了環境,消除了安全隱患,又起到了移風易俗的效果。

移風易俗久久為功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風俗習慣由來已久,被大家普遍接受和認同。要破除陋習,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大功告成。相信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積極引導下,在各地幹部群眾的支持和參與中,久久為功,一定能繼承優良傳統,回歸淳樸民風。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示範帶動是推進移風易俗的有效措施。網友“宋城唐荷”認為,移風易俗,黨員幹部應發揮帶頭示範作用,做文明新風的倡導者、宣傳者和實踐者。此外,通過思想教育促進思想開化也很重要,改變社會風氣說到底是改變人民群眾的思維方式,思想素質和文化水平的提升,能帶來心理上的認同,能讓新風吹走舊俗。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社會風氣相對清純簡樸,原因之一或許與物質文化水平相對較低有關,老百姓手裏沒有閑錢。現如今黨和政府大力倡導移風易俗,從另一個方面也反映出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網友“萬載千秋南柯夢”認為,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移風易俗要在供給精神內涵豐富的公共文化產品上下功夫,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祛除積習也要做好“唱功”。移風易俗倡文明,摒棄陋習樹新風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廣而告之,人人參與。網友“sunmin”建議,各級黨委和政府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宣傳欄、張貼標語以及新媒體等多種形式加強對移風易俗、遏制陳規陋習的宣傳,使廣大群眾多了解、多參與,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努力營造全社會廣泛關註、群眾積極參與的濃厚氛圍。

轉變思想是移風易俗的前提。有些陳規陋習在一些地方還普遍存在,例如過年不能回娘家、在交通路口等公共場所燒紙錢祭奠親人,都是封建思想殘余。“移風易俗,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打破陳規陋習,樹立積極向上、文明和諧的新風尚需要長期堅持,需要我們每個人從自身做起,從思想上轉變,真正建設文明和諧美麗鄉村。”網友“guilei”說。網友“大海深藍”認為,移風易俗,要改變人們的認知,需要從道德層面加強建設。要鼓勵樹立正確的村規民約和家風家訓,積極宣傳,予以表彰,在社會上形成示範效應。

移風易俗要形成合力,久久為功。“移風易俗是一項長期復雜、需要觸及內心的系統工程,需要各級黨委政府發揚釘釘子精神,通過宣傳教育、政策引導、依法懲治等手段,多措並舉持續推進;需要各黨派、社會組織和團體,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教育引導群眾講文明、除陋習;需要每個公民共同參與,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人、影響人。”網友“清風楊柳”相信,只要全社會齊心協力移風易俗,我們一定會沐浴淳樸鄉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馮國剛|安徽省青陽縣紀委監委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