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小豹子很聽話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5月19日,距杭州野生動物世界金錢豹實際外逃已事發整整一個月,5名涉事動物園高管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杭州市委書記曾兩赴金錢豹搜救一線,要求運用科學辦法,盡快尋回第三只金錢豹。

現在,“金錢豹”成為杭州富陽、龍塢一帶居民生活中繞不開的關鍵詞。南都記者采訪了第一個遇見豹子的村民、監控裏發現豹子蹤影的山莊居民、以及“風豹眼”最中心的西湖區何家村,嘗試還原金錢豹外逃一個月以來,對這裏人們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

遇見“豹子”的人

豹子來的時候,祝財松正在山上的茶園裏。5月初,春茶已收過,祝財松打算松松土施肥,再種點西瓜。

龍井茶在這一片呈梯田式種植,未收茶時,枝葉快有一米高,放眼望去,綠油油的一片,濃濃密密。這只約一米高的豹子,就是在這個時候隱藏在茶田裏。

晌午剛過,下午1點多,正在忙活的祝財松一擡頭,冷不丁發現一只豹子就在3米外的地方盯著他。

祝財松拍下的疑似金錢豹的照片。

60歲的祝財松一輩子生活在龍門坎,年輕時他在本地一家報業印務中心上夜班,茶園是祖上留下來的,他從懂事起就上山耕作,家裏的田比較偏僻,但在山上遇見猛獸,卻是頭一遭。

“我第一反應根本搞不清是豹子還是老虎,整個人凍結了,當場出了一身冷汗,額頭和背上都是。”花甲之年的祝財松,有個瞬間想過,自己今天可能就要被猛獸吃掉了,但多年的生活經驗令他又強令自己鎮定,向後悄悄撤了兩步,拿起一側的棍子。

也是在這時,他左手從褲袋裏摸出手機,抖著拍了張照。

疑似豹子的動物站了起來。“可能是人在危急之中的那種爆發力。”祝財松告訴南都記者,他拿起棍子,腳蹬了幾下,“大概有1米多高,兩個人估計都吃不消它,我當時也發火了,拿起棍子在地上戳了幾下,我說你再不走,我要對你不客氣了。”

雙方對峙了七八分鐘後,豹子轉了身,祝財松順勢趕了一下,豹子從草叢裏消失。祝財松也趕緊跑下了山。

5月17日,祝財松在家中。南都記者 黃馳波 攝

半個小時後,他回到位於龍門坎村的家中,鎮定了下來。“第一時間,我沒有跟外人說,我怕引起別人恐慌。”祝財松回憶道,過了兩天,他又與這只疑似豹子的動物狹路相逢,“第二次我在半山腰看到它在山上,我趕緊下來了。”這次祝財松把事情跟村裏人一說,加上手機裏的存照,村民熱議,這是豹子嗎?5月6日,村裏一位做民宿生意的女性聽到這件事,馬上報了警。

幾乎在祝財松遇到“豹子”的同時,20公裏外,山那一頭的銅板橋村金苑山莊,夜晚的監控拍下了疑似豹子的蹤跡。監控畫面裏,一只豹子步行經過小區內一棵樹旁,隨後停在垃圾桶旁。另一監控畫面拍下它在水泥地面行走的側影,旁邊是房屋拐角。

這一片是杭州富陽的高檔別墅聚集地,金苑小區物業拉響了警鈴。報警後,警方根據監控判斷“闖入者”是豹子。

“5月8日瞞不住了,他們動物園的人在微信群裏跟我們村裏道歉。”附近銅板橋村民周敏抱怨稱,“打動物園建起後,我們這邊的村民好處是沒有的,壞處不少,節假日車子能堵到村裏來,我們回家吃個飯都困難。”周敏回憶,原來也有孔雀、猴子逃出來過村裏,“小動物沒有傷人,沒這麼危險,就沒太在意。”

周敏說,豹子外逃的事情,再次激起了銅板橋村民的怒氣。

警報拉響

警報拉響後,銅板橋村委會在微信群裏提醒村民,“盡量不要上山,晚上減少外出。”紫色的公告在村裏隨處可見,上面寫著:近期周邊山林有野獸出沒存在安全隱患,如非必要嚴禁上山,請廣大村民群眾註意安全防護。

也是在這時候,退伍後居住在此的楊先生,後知後覺地想起幾次遊覽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的經歷,他告訴南都記者,裏面的猛獸有放養區,“挖了一個壕,動物在下面,人在上面看。”根據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導覽圖,這一片猛獸放養區,正好靠近銅板橋村。

南都記者在現場看到,在銅板橋村,一些靠近山林的農田附近,築起了一道灰墻。楊先生說,這道墻是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最外圍的占地圍墻。

富陽銅板橋村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相隔一道圍墻。南都記者 黃馳波 攝

一戶緊挨著圍墻的村民告訴南都記者,他家後面就是動物園,“後面是猛獸放養區”。村民楊婆婆說,自己晚上睡覺時,常常能聽到狼嗚嗚嗚地叫。

銅板橋村住著近千村民,這是與動物園一墻之隔的他們第一次感受到來自猛獸的直接威脅。

金苑山莊門口站崗的小區保安新配備了鋼叉用來防衛。村裏上山的多個路口,24小時有執勤人員把守,三人一組坐在帳篷下,兩把鋼叉立在凳子旁。沿著灰色的動物園圍墻,個別地方還有動物園派出的安保人員,杭州的天氣多雨,他揚了揚手上的折疊傘,“給我們一人發了把傘”。他將從8時守衛到18時下班。

周敏的田在自家院子後面150米的山上,豹子出逃事發後,她勸阻家人不要上山,膚色黝黑的父親執拗,放心不下養的雞仔,“白天肯定要去餵,現在天晚一點就不敢讓他們上山了。”

在被金錢豹逃走影響的第二個區域龍塢,村裏的婦幼最近也不敢上山,道口如今安排了人員值守。

這印證了祝財松此前的擔憂。上山的路被封,2畝茶田荒了幾天,他暗暗想趁道口執勤的人吃午飯偷偷上山去施肥,未果。聽聞他是第一個遇到豹子的人,成批欲了解此事的人到來,因為大量來電,兒子“淘汰”後給他用的觸屏手機,現在也“卡”住了。

搜尋陷入“膠著”

57歲的鄭姨是地道的何家村人,“杭州空氣好,環境不錯。”這是鄭姨對進門來的外來客人的介紹。

在被金錢豹風波波及之前,何家村是杭州新晉的網紅景區。春夏時分,沿等高線方向修築的階梯式斷面的茶田齊齊整整,看上去心曠神怡,成了杭州人及周邊遊客周末“打卡”地。

即使在工作日,何家村也有不少大巴拉來東北、山東的團隊客。鄭姨守著小賣部,看著遊客來來往往,她自己也在山上種了7畝茶田,團隊遊客多的時候,有手腳不幹凈者趁亂拿了茶葉就跑,鄭姨和老公商量,在小賣部安裝了監控。

龍門坎村多雨氣候與黃土坡,適合茶葉種植。南都記者 黃馳波 攝

在杭州市政府5月10日通報金錢豹外逃相關詳情的同時,公安、專業救援隊搜救重點範圍逐漸鎖定白龍潭龍塢一帶。

何家村禮堂中心成為搜救隊的駐紮地。外來遊客減少了,但村裏的民宿被一訂而空。鄭姨家對面的幾家民宿,從5月17日往後一周的雙床房,基本沒有空余。

從早上5點半起,木制樓梯開始有了咚咚的腳步聲。民宿旅客鮮少起這麼早。

這是搜救隊起床換班了。早上8點,每一位警察負責帶著一支搜救隊上山。最多時,村裏集結了各類搜救人員近4000人。

村裏清晨的寧靜被獵犬犬吠聲打斷,路旁停放的卡車後廂,鐵籠裏露出白色或棕色的腦袋,這是搜救犬,還有幾只被拴在小樹林旁,它們脖上掛有監測儀器,跟隨搜救隊員上山後,獵犬們肩負起“監控”的責任。

隊員們三班倒。在何家村禮堂中心集合後,白班8時出發下午18時返回,夜班18時至24時,深夜出發的搜救隊員則從淩晨搜尋到翌日8時。

這幾天,從熱成像無人機、活雞誘捕方案再到山上拉電纜線鋪監控,各類方法試了個遍,失蹤一個月的最後一只金錢豹依舊難覓。

山裏不時下起小雨,搜救隊配備了雨衣,但除了氣溫,隊員們要面對的還有蚊蟲叮咬、動物出沒。有隊員下山後急急去買花露水,鄭阿姨的小賣部驅蚊水一次性售罄。

一名身穿迷彩服的搜救隊員告訴南都記者,山上信號不好,跟蹤器有時會斷網,搜到無路可走、獵狗不聽話也是常有的事,在山裏也常遇到野豬、野兔。

位於何家村禮堂中心的監控屏幕。

更考驗的是心理。

在第二只金錢豹被杭州紅十字狼群救援隊尋獲後,各路搜救隊士氣大振,有人鉚足勁想找到第三只豹子而一舉成名。隨著時間推移,一周過去搜救仍無進展時,村裏響起議論聲,“這只豹子會不會已經跑遠了?”

但搜捕工作沒有放松。入夜時分,一名身穿制服的警察背包,手持無人機出發。兩架無人機閃著紅光,在山頂盤旋。三名工作人員在何家村禮堂中心旁,聊起搜救的經濟賬本。有搜救隊員稱這只未被尋獲的豹子動用了不少人力物力,非常金貴,調侃稱“下輩子做只金錢豹”。

等待金錢豹

風暴眼中心,看似最平靜。

尋“豹”第7天,逢周末堵車的九龍大道異常暢通,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停車場入口外拉起一道白線警戒。17時,身穿制服的員工從園區大門魚貫而出,路旁接送巴士在等他們,也有人騎上電動車離開,一位員工向南都記者透露,園區內的飼養和打掃工作照常。南都記者獲悉,除了負責人被控制,一些補救措施在進行中,比如園區內猛獸區的圍欄在加高。

杭州野生動物世界一條馬路之隔的商圈,冷清不少。奶茶店員工小非說,動物園暫停營業,周末的客流量下降,對店裏有很大影響。

金苑山莊外靜悄悄的,這一片山脈連綿,進出的私家車不時碾過這一片區域。周敏上高中的兒子說,“現在晚上就不太敢出門了。”

道口值守人員,旁邊放著兩把鋼叉。南都記者 黃馳波 攝

旁邊320國道直通龍塢。

“瞞豹”事件發生後,龍塢何家村彭老板的農家樂旅客寥寥,他接手飯店兩個月,此刻感到焦頭爛額,從前工作日至少能坐滿一桌。好在,搜救隊員們下山後來這用餐,又抵消了一部分遊客流失造成的損失。

如今,在龍門坎村和何家村內行走,不時能聽到“豹子”的字眼。時隔半個月再回憶這場“驚魂”之遇,祝財松告訴南都記者,當時拍照只是想到,“萬一遭遇不測,家人傍晚來山上找,也能通過手機知道最後發生了什麼。”

在與村民閑話家常中,祝財松回憶,當時看到的豹子身形接近成年,一位阿姨懷疑,園方是不是又瞞報了金錢豹的年齡?還有村民提到聽說有人三月底就有人遇到過豹子,懷疑逃走的金錢豹是否確為三只?周敏概括了部分村民的想法,“動物會跑下山,動物園的管理肯定有問題”。

5月17日,安保人員在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的圍墻外值守。南都記者 黃馳波 攝

只是失蹤的金錢豹依舊無影。

鄭姨的小賣部通常深夜11點關門,早上7點開門,參與搜救人員不少都來光顧過。一周沒有上山施肥的鄭姨,牽掛著山上的6畝茶田。

5月18日這天早上,豹子失蹤快一個月,當搜救隊員們進出店裏買東西時,她再次問起,“找到了豹子嗎?”

“還沒有。”對方回答她。

出品:南都即時

采寫:南都記者 黃馳波 實習生 王靖怡 陳燕 周逸婷 發自浙江杭州

(應受訪者要求周敏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