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吃青菜是什麼意思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尚書》中曾寫道:“克勤於邦,克儉於家”,這句話初看苛刻,細品卻像極了我國偉大領袖毛主席一生的真實寫照。

在他55年的政治生涯裏,毛主席憂國憂民,兢業勤懇,卻對自己私下的生活要求簡樸至極。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件小故事,便是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岡山,面對招待的剩飯,告知大家可以留著明早吃。

這則小故事,足以說明主席一生是怎樣的喜簡樸拒絕奢靡浪費。那麼主席為什麼會重上井岡山呢?一切都謎底還是要從主席與井岡山的淵源講起。

壯年英雄齊心抗敵 上山整頓建根據地

1927年7月中旬,汪精衛在武漢國民政府公開背叛革命,中國共產黨從此不得不被迫轉入地下活動,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宣告失敗。

8月7日,我黨在漢口,為展開土地革命和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再發動秋收起義。

9月毛主席在湖南瀏陽縣文家市裏仁學校大教室裏召開軍事會議,主要討論秋收起義後,我黨我軍去哪裏紮根的問題。

正當大家激烈討論時,毛主席指著墻上的地圖對大家建議:羅霄山脈中段,植被茂密,易守難攻,山高水險,是非常理想的落腳點。群眾基礎也非常好,自然資源充沛。尤這裏的井岡山地區,是建立革命根據地是非常理想的。

因此,經過會議激烈討論,最終確定了毛主席帶領隊伍向羅霄山脈中段進軍的行動方向。

9月9日,秋收起義爆發。10月初,秋收起義失敗。為了保住火種,毛主席當即決定放棄攻打長沙的原定計劃,帶領隊伍直上井岡山。

在井岡山上,毛主席結識了“山大王”袁文才和王佐,認識了他的第二任妻子賀子珍,並在此創建了我黨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1928年4月,毛主席在此與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和湖南起義,保存下來的革命隊伍在此勝利會師,紅四軍正式誕生。

隨後,毛主席帶領著紅四軍在井岡山多次反湘贛敵軍的“圍剿”,打了“黃洋界保衛戰”,並在勝利後欣然賦詞《西江月·井岡山》。

隨後,隨著井岡山革命事業的日漸壯大,井岡山已經滿足不了革命隊伍的經濟所需,因此,在1929年1月4日,紅四軍前委在寧岡柏露村召開的重要會議上,決定離開井岡山,繼續開辟新的革命根據地。而這一離開,便是36年。

廉頗暮年心懷故土 輾轉重遊往昔在目

1965年,72歲的毛主席嘆道:“我老了,經常夢見井岡山,很想回去看看......”。

因此,同年5月19日,在我黨的精心安排下,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公安部副部長汪東興陪同,定於22日由中共江西省委並井岡山管理局,迎接毛主席再登井岡山。

為了安全起見,5月21日當天,毛主席便在黨中央安排下結束了在長沙為期21天的生活,由汪東興、張平化等人陪同著,先去江西考察。

護送毛主席的,是中共湖南省委辦公廳有著豐富經驗的司機趙毅雍。21日當天,他開著銀灰色吉姆轎車早早地等候在主席的住所門口,準備護送毛主席去長沙火車站東站。

到東站後,毛主席順利地登上了向東的列車。但是趙毅雍卻被告知,不要返回湖南省委辦公廳車隊,而是拉嚴車上的窗簾,帶著十余輛大小車輛,繼續向醴陵方向平穩前進。

下午1時左右,進入醴陵縣城後,趙毅雍獨自悄悄開著車離開了車隊,來到了一個叫陽三石的小站,在這裏耐心等候。不久後,毛主席所乘坐的專列按時抵達陽三石車站。

此時不起眼的車站上,早已被布置了許多明裏暗裏的警衛,這些警衛在3小時前接到機密的“一號任務”時,就耐心地駐守在這裏。

面對機密的“一號任務”,每個人都臉色嚴峻,直到毛主席從容地從專列下來,所有人才恍然大悟,原來“一號任務”就是接待保衛毛主席。

對比警衛員們的警惕,毛主席倒很是從容,只見他緩緩地在站臺漫步,不時活動活動在專列上坐麻了的手腳。

直到2公裏外的,車隊緩緩進站,毛主席才坐上趙毅雍所開的那輛吉姆轎車離去。

車隊一路奔馳上船,過了攸縣的菜花坪渡了洣水河,終於來到了茶陵縣城。此時已經是下午,再往前走,恐毛主席體力不支,便決定入住於茶陵縣縣委招待所。

晚飯後,毛主席在陪同下興致勃勃地繞著小院散步,不時駐足遠眺斜陽余暉,不時哈哈大笑,他對茶陵縣委陪同的領導人感慨道:36年前,我帶著隊伍路過這裏,很狼狽,吃住都很困難,這一次卻完全不同了。

1927年9月,秋收起義失敗後,毛主席曾帶著隊伍向茶陵一帶撤退,調整休息後才上的井岡山。再經茶陵,勾起了毛主席對往昔的回憶,重返井岡山之旅已經緩緩開始。

5月22日,車隊離開茶陵縣繞道行駛,進入江西省永新縣。

永新對主席來說更加不陌生了,他的第二任夫人賀子珍便是永新縣人,1928年,兩人還是革命同誌關系時,一起在永新縣塘邊村工作,因為主席不懂客家話,所以賀子珍給主席當翻譯。

而當時的在此地的革命工作也一波三折,現在回憶起來別有一番感慨。

因此在永新吃完午飯後,主席說道:這頓飯味道真不錯,比當年吃的香,最主要的是,這次吃飯是從容不迫吃的。

面對主席的一番話,大家都笑了,他們都清楚,主席指的是當年他經常帶著隊伍到永新打遊擊的事,那時候,吃飯看運氣,抓著一口是一口。

隨後,車隊駛離了永新開往了寧岡,到達寧岡礱市時,主席顯得格外開心,這裏是他當年與朱德勝利會師的地方,那一年,是革命重要轉折的一年......

下午四點,車隊終於來到井岡山下的茅坪村,那裏有一棟“八角樓”,是主席在在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時居住和辦公的地方。

在這裏,毛主席借著清油燈寫下了這兩篇有著重要革命及歷史意義的光輝著作,對中國革命的光明前景作出了預言。

也是在這裏,毛主席得知了他的忘年交吳福壽帶來的,關於楊開慧被殺的噩耗後,悲痛至極,一病不起(後來才知道是被國民黨騙了)。

因此,在到達目的地後,所有人都下車等候主席,主席卻沈默了許久,只見他喊了司機趙毅雍,慢慢繞圈上山。

趙毅雍很快便明白了主席的意思,只見他驅車緩緩前進,開始圍著“八角樓”兜圈。車上的主席隔著簾子觀看八角樓,不知在想些什麼。隨後,車子掉頭,開上了黃洋界的盤山公路。

黃洋井崗追憶過去 飲食樸素要吃剩飯

經過幾十道彎,終於躍上了井岡山的高峰黃洋界,這座峰海拔1343千米,山巒起伏、地勢險峻。

此時的主席顯得很高興,車剛一停穩便下了車,還笑呵呵的主動給隨他一起來的人當了向導:“這就是黃洋界!” 語氣裏滿是慷慨豪壯。

隨後72歲的主席不等陪同人員攙扶,自己拿起竹拐杖,便快步上了山頂。颯颯的山風中,一名身材寬大,器宇軒昂的老人站在黃洋界上極目遠眺,目光裏,盡是他曾為兒郎時的點點滴滴。

而後,毛主席來到了一座木頭紀念碑前,那上面正是他當年在“黃洋保衛戰”勝利後親手題寫的《西江月·井岡山》詞。

毛主席身後,有人激動地讀起了碑文: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進來,慷慨激昂。待大家聲音漸漸平息,毛主席動容,他激動地說道:“這首詞是1928年9月初寫的,當年黃洋一戰,打退了湖南、江西兩路敵人,雖然當年我不在山上,但是依然激動驕傲。”

談興濃處,他還動容地向大家講述了“黃洋保衛戰”的前因後果,並用辯證法為大家進行了分析。

可見,主席在哪裏都是在想著工作的,他的腦子即使是在休息時,也從未為國事停息片刻,他在國際社會上被稱為的“軍事、政治天才”,真的不是天賦造就,而是在天賦之外、無時無刻不在結合經驗做總結分析的能力。

這種能力,早已成為了他的習慣和本能,國事、民事、天下事,除了每天少得可憐的幾小時睡眠外,從未在他腦中有過片刻停歇。

分析後,毛主席又在黃洋界親自唱了一段為《毛主席的空山計》的戲文,這段戲文是當年的紅軍宣傳員根據毛主席喜歡的《空城計》改編的。

此時主席親自給大家哼唱,讓大家覺得十分有趣。就這樣,在黃洋界足足停留了40分鐘,拍了照,毛主席才戀戀不舍地離開。太陽都已經要下山了。

車隊直奔茨坪。1927年,毛主席上井岡山後,曾在這附近的東南山腳下的一棟簡陋的民房裏,住過一段時間。

當年的茨坪只有十幾戶人家,後來被主席發展成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經濟、軍事、政治中心。如今的茨坪,儼然早已經翻天覆地,萬家燈火璀璨,一片光明。主席興奮的感慨:井岡山有電話了!

一路奔波,車隊終於來到了賓館門前,主席下車環顧四周,對身邊的人說:

“這可真是翻天覆地了,當年敵人前堵後追,我們靠著兩條腿拼命跑,一千多公裏地仍舊走了半個多月,現在坐著轎車,兩天就到了,還是機械化好。多虧了當年井岡山人民的支持,沒有他們的艱苦奮鬥,井岡山就不會有今天。”

而井岡山人民對主席的感情也是特殊的,為了迎接主席的到來,為了表達井岡山人民的心意,當地賓館特意用米酒釀、茅臺酒、水果、魚肉等招待。

衛士看見了擔心主席生氣,便立即糾正批評道:不是都通知了嗎,主席每天每餐四菜一湯,每天按2.5元夥食標準,一路行來,都未曾喝酒,水果、煙酒這些都要撤掉。一分錢都不能多。主席最討厭鋪張,他吃的很簡單。

於是,在再三叮囑要求下,主席每餐只有四個小碟,一小碗湯,全部是家常便飯,但是因為是湖南人,所以辣椒、青菜不能少,偶爾也會吃點泥鰍和小鯽魚。

最愛吃的是小竹筍,每次吃到小竹筍,主席都會說:我有這個菜就夠了。

並且,主席對飲食量要求十分嚴格,他特別交待廚房的工作人員:四菜一湯的量不要多,夠吃就行。吃不了的菜,不要倒掉,留著明天吃。

因此,在主席的飲食上,工作人員從來不敢大意,堅守簡單樸素原則,生怕主席覺得鋪張浪費發火。

而主席,逗留在井岡山的7天時間裏,情緒非常好,見了故舊,接待了袁文才和王佐的烈士遺孀,了解了井岡山的建設和人民的生活情況、水利情況、公路建設情況。聽了參觀了井岡山大小五井的革命博物館的隨行人員的匯報。

在井岡山的七天裏,毛主席深情地感慨道:他離開井岡山已經36年了,這次能再回到井岡山,心情一直很激動。井岡山的這塊土地,不少革命戰友都犧牲在這裏,他早就想回來看一看。

沒想到一別竟是36年,如今的井岡山與過去早已大不相同了,將來還會越來越好,但是我們不能忘記艱苦奮鬥的精神,井岡山的革命精神也不能丟了。

5月29日,雖心有不舍,毛主席還是主動提出了離開。至此,我們不難明白,主席為什麼想要重上井岡山了,因為井岡山是第一個農民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時主席努力創建的第一個農民革命根據地,是在秋收起義失敗後,我黨急需休養生息下創建的,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並且,主席因為在井岡山生活過一段時間,甚至還結了婚,對井岡山的人民更是覺得親切。

此次回井岡山,即是重遊舊地,也是探訪故人,對於革命烈士王佐、袁文才的枉死,主席心裏其實一直有個疙瘩,因此,對於井岡山,在主席的心裏,不亞於第二個故土,對井岡山有著很濃重的鄉情,所以想回去看看。

尤其,人到暮年,會更加懷念過去,舊地重遊,不但能找回當年的青春與記憶,也能讓大家再次領悟井岡山的革命精神。

而關於剩飯說明天吃,是毛主席非常怕鋪張浪費,更怕別人為了讓他吃好喝好私下浪費,所以他嚴格要求自己飯菜的量,並且叮囑,萬一吃不完,不許倒掉,他留著明天吃,一切都是因為主席簡樸,以身作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