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白衣少年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新華社哈爾濱11月5日電題:邊城戰“疫”:夜晚七點的暫停鍵

新華社記者

11月4日晚上7點,是中俄邊境城市黑河一個再平凡不過的抗疫時刻。

如果在這一刻按下時間的暫停鍵,我們會發現這座溫度降至零下1攝氏度的邊城,處處有溫暖人心的畫面定格。

從封控社區到轉運現場,再到“火眼”移動實驗室,面對當地確診病例超200例的這一輪疫情“大考”,一個個堅守的身影履職盡責,築起抗疫一線的一座座堅強堡壘。

在邊城戰“疫”故事裏,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共產黨員。

(小標題)黨員的模樣

4日晚上7點,零下1攝氏度的黑河,愛輝區西興街道辦事處福龍社區辦公室裏亮著一盞燈。

“剛才接到通知說有確診病例曾居住在轄區範圍內,確診病例住過的那個單元的人都得集中隔離,剛剛都轉運走了。”協助將29名隔離人員轉運走,福龍社區居委會副主任索鵬匆匆回到單位,還沒來得及吃口飯,不時響起的手機信息提示音已催促著他繼續投入工作。

“對我來說,手機鈴聲就是衝鋒號。”索鵬說。

不能按時吃飯、回家、睡覺的,是他們;聞令而動、衝鋒在前的,也是他們。為了守好疫情防控第一道關口,索鵬和其他社區工作者一樣,全身心投入戰鬥;作為有十多年黨齡的共產黨員,索鵬主動挑起各種急難險重的活。

“忙完流調、轉運,有時還幫著其他同事做做報表。現在人手緊張,多幹一點是一點。”索鵬說。

苦點累點無所謂,索鵬最掛念的是一對兩歲多的雙胞胎孩子。“我愛人在黑河市中級人民法院上班,她白天也參與值守卡口,孩子只能送到老人那裏照顧。”

“對我來說,在抗疫一線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就是保障每一戶居民、落實每一個流調推送信息、送好每一份物資。”索鵬說。

用行動踐行初心,正是抗疫前線千千萬萬黨員的模樣。

(小標題)戰“疫”不言退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穿好防護服,拉開車門縱身上車,何晨開始了新一輪的抗疫衝鋒。在這個班次,他要工作到5日早晨7點。

1982年出生的何晨是黑河市愛輝區森林消防專業大隊車輛管理股工作人員,也是單位臨時黨支部黨員突擊隊的一員。此輪疫情開始,他便負責密接人員的轉運工作。截至5日,何晨已經運送了100余位密接人員。

“餵,我已經到單元門口了,下樓吧,我送你去隔離點。”淩晨3點,何晨又撥通了一個電話。

這次何晨要運送的,是一位20歲出頭的女生。從她的語氣中,何晨聽出了恐懼和不安。“一些密接者可能會很緊張,我們這時就會和他們聊聊天,讓他們放松下來、減輕心理壓力。”何晨說。

2020年底黑河發生疫情時,何晨就參與到隔離人員的轉運工作中。運送隔離人員,何晨已是個熟手。

“說實話,剛開始自己心裏也有點怕,但現在都習慣了。”何晨說,作為一名黨員,這時候不上,還等啥時候?

前幾天離開家執行抗疫任務時,何晨6個多月大的女兒剛能喃喃地發出“爸爸”的聲音。何晨很想陪在女兒身邊,但他更明白“家國”對於每一位堅守一線的人是何意義。

由於開車需要經常向左右兩旁看,何晨長時間佩戴口罩的雙耳已磨破了皮。“疫情不退,我們不能退。苦點累點,都是為了最後的勝利。”何晨說。

(小標題)偉大的犧牲

4日晚7點,黑河市銀建建國酒店一派忙碌景象。

對於奮戰在“火眼”移動方艙核酸檢測實驗室的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護士楊靜來說,這時是樣本送達的“晚高峰”,正是不能放松的時刻。

10月27日黑河市發現確診病例後,楊靜第一時間報名參戰。28日上午落地黑河後,她的時間開始以分秒計算——當天抵達駐地酒店後,她對移動實驗室外圍環境進行區域劃分,制定駐地感控要求;下午4時,她帶領哈醫大二院馳援的護理團隊開始接收樣本。

“忙到淩晨兩三點鐘是常態。白天也不閑著,需要安排護理組工作、督查感控工作、協調樣本的對接。”

“疫”線衝鋒,是楊靜的使命。早在武漢疫情暴發時,她主動報名前往武漢,落地武漢即提交了入黨申請書。經過一年多的組織培養考察,她在今年5月成為一名預備黨員。

“我現在還記得當時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當戰‘疫’打響時,強烈的使命感在內心澎湃,有著10年感染科工作經驗的我更是覺得衝上前線是我的職責和責任,國家培養我,國家需要我,我必須往前上!”

因為白衣在身,她肩負一份使命;而對於9歲的兒子,她也心存一份愧疚。“因為職業的使命感,我必須去這麼做,我也想通過自己一線戰‘疫’的行動,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

在黑河抗疫間隙,淺眠的夢裏,她有時會夢到日夜思念的兒子。

“醒了,還是向前。”楊靜說。

有時候,平凡的工作背後,也是偉大的犧牲。(記者陳聰、管建濤、劉赫垚、王鶴、王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