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周公解夢自己天三四幢房子的信息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葉克飛

“龍平村到底在哪裏?”我一邊在鄉道上開著車,一邊抓狂問蒼天。

不由得我不抓狂,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裏,我已經在周邊幾條公路上來來回回走了十幾次,每次都留意道路兩旁的路牌指示,但就是找不到我想去的廣東江門臺山市四九鎮龍平村。在我相當豐富的尋訪經歷中,如此窘境前所未有。

有人或許會說,設個導航不就行了?抱歉,臺山村落極多,同名的也多,尤其是那種常用名,一不留神就會弄錯,比如“龍山村”,周邊就起碼有四五個。要搜索自然村,必須要考慮到鎮名和行政村名,一一對應才保險。龍平村是自然村,屬於四九鎮上坪行政村,但在導航軟件裏並無顯示。

導航不行,那就問路唄。其實我抵達上坪村之後,已經第一時間在途經的自然村問路,但路人要不就是外來務工者,壓根不知道,要不就是只懂臺山話的老人,講半天沒有一句能聽明白。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選擇就是直奔村委會——在老齡化和空心化的鄉村,唯一能確保找到年輕人的地方就是村委會。

村委會倒是有人在,而且也知道龍平村在哪裏,說起來也很簡單,無非是沿大路走,從小路進,然而我就是找不到。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我拐進了一條小路,穿過農田,直入深處的一個小村。它也不是龍平村,但我詢問村民時,對方順手一指,告訴我旁邊就是。原來,龍平村的“隱身”,是因為鄉道旁並無路牌指示,而且剛好被一個小土坡和大片農田遮擋,在鄉道上根本見不到它的存在。最關鍵的是,入村的是一條只容一車的沙土路,兩側都是農田,路中間長滿雜草,不細看的話,根本不敢開進去。

車子經過沙土路時,雜草在底盤上不斷刮出嚓嚓聲。可我已顧不上這些,因為目標就在眼前——秀挹湖山樓、藻然書舍與小坡別墅。

右邊是藻然書舍,左邊是小坡別墅 本文圖均為 葉克飛 攝

這三棟高聳的洋樓,足以讓我瞬間忘卻焦頭爛額的尋村之路,在車裏大喊一聲“值得”。

如果說臺山洋樓如同不為人知的隱藏寶藏,那麼在地圖上找不到的龍平村,資料近似於無的三座洋樓,絕對可算是寶藏中蒙塵最深的那個。

龍平村格局與一般臺山村落無異,都是民國時期重新規劃所建成。街巷橫平豎直,民宅排排而建。臨近村前廣場的那排房舍,門口開在巷內,面向廣場的只有小小氣窗,可以起到防禦作用。

而在村子一側,三座高聳洋樓平地拔起,即使歲月滄桑,仍讓人一見便為之驚嘆。

最前方的秀挹湖山樓,高四層,磚石結構。一二層是平面方窗,也是五邑地區普通洋樓的樣子。三四樓是精華所在,也堪稱建築大雜燴:古希臘式的柱廊,古羅馬式圓柱和方柱在廊側穿插。有趣的是,柱間護欄上的鐵雕又是典型的伊斯蘭風格,柱廊的券拱是哥特式,頂端山墻的巴洛克式山花下方,刻著“秀挹湖山”四個大字。一樓的拱門入口上方,刻著秀挹湖山樓的另一個名字——菊雲別墅。可惜大門緊閉,不得其入。

秀挹湖山裝飾非常復雜,融合多種建築風格。

雖然融合了多種建築風格,但這棟建築並不違和,卻呈現著別處無法得見的美感。加上建築宏大,仰頭望去,著實氣魄十足。想象百年前,這座小村落裏立起這樣一棟洋樓,又是何等震撼。

位於秀挹湖山樓後方的藻然書舍,雖然名為書舍,實則是居住功能為主的洋樓。它高四層,外觀雖不及秀挹湖山樓那般細致,但也極具特色。

一二層的窗子上,有半圓形山花,但圖案已經模糊不清。三樓則是突出的柱廊,統一采用古羅馬式方柱,頂端天臺有一個拱門,下方山墻上的四個大字已然模糊不清,很難辨認,但肯定不是“藻然書舍”四個字。一樓大門上方,是紅色的“藻然書舍”四字,其上是中式彩繪,畫著傳統山水,同樣已經模糊。

藻然書舍

立於藻然書舍一旁的小坡別墅,是三棟洋樓裏唯一開著大門的。房主極為熱情,遠遠見到我就打招呼,邀我進門參觀。

小坡別墅體量不大,但建築精美,外觀中西合璧。一樓與二樓都是窄窗,三樓同樣是拱廊結構,頂端有山墻,山花精致。門前小院裏綠樹成蔭,掩映著小樓。

房主告訴我,小坡別墅是其祖產。他的先人與秀挹湖山樓的主人是親兄弟,如今秀挹湖山樓這一支的後人都已移民海外,很少回國,所以他一人看守兩座洋樓。

小坡別墅

小坡別墅的一樓是客廳,廚房在廳後,雜亂中不失生活氣息。我提出要上樓看看,房主也欣然同意,只是笑呵呵加了句“別進房間就行”。

舊時洋樓除了外觀精美,內部同樣考究。沿著小坡別墅的木樓梯走上二樓,一排折疊木門擋住房間,木門上的金箔雕花十分精致,是典型的中式風格,雕花上下的門板上都有彩繪,畫裏的花盆是中式,繪畫技巧卻是典型西式風格。

木門之上還有一層小閣樓置放雜物,頂端天花是最大亮點,中式梁架結構,粗細橫豎相間,每根木梁都刷著綠漆,只是難免歲月斑駁的痕跡。

小破別墅內部繁復精美

站在二樓陽臺上望出去,是秀挹湖山樓與藻然書舍的側面,還有無盡稻田。

如今的臺山,稻田與洋樓堪稱絕配。這個舊時僑鄉如今聲名不彰,但無論是田野風光,還是舊時村落裏的洋樓與圩集,都值得探訪。這些已然破敗的洋樓,命運一直被各界所關註。

小坡別墅的房主告訴我,他原本在深圳打工,這兩年才回鄉居住。當地政府和一些投資者都曾找過他,希望盤活小樓,用於文創或民宿。

在臺山,類似的操作並不少見,而且一直呈增多之勢,附近的望崗村和光大村便是如此。相比之下,龍平村太小,而且確實太偏僻,道路等基本設施也急需改變,盤活還需要時間。而且,臺山洋樓多屬於華僑,產權問題是個難題,盤活不但需要資金與魄力,還需要機遇和運氣。

熱情的房主在言談中,流露出盤活小樓的急切願望。他也直言不諱,說自己之所以從深圳回來守著小樓,就是看中了這棟樓的價值。

不管出於熱愛還是逐利,有人堅守都是小樓的幸運。小小的龍平村,如今長居者不過七八戶人家。這也是許多臺山村落的常態,大量洋樓丟空甚至破敗。正因如此,每一個堅守,每一次盤活,都意味著希望。

責任編輯:錢成熙

校對: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