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簍子的簡單介紹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每一個時代,都有它避不可言的話題,所以往往站得越高,看到越多的人,即便滿腹牢騷,一腔委屈,萬語千言,最終也只能化作【滿紙荒唐言,通篇鬼話文】

這就是《紅樓夢》裏【姽婳將軍】的由來吧。

姽婳者,鬼話也。

善於講鬼話的人,無不是看盡人間滄桑。《紅樓夢》的作者,滿紙荒唐言,讓三百年來多少文人跌入迷夢之中,終生難醒,自是個中高手。

多高是高?帝王,首輔,宰相,這叫高,我們先來看一首詩:

南來北往走西東,人生杳杳在其中,天也空來地也空,換了多少主人公;

夜靜聽得三更鼓,翻身不覺五更鐘,從頭仔細思量起,便是南柯一夢中;

一場辛苦一場空,死後還歸泥土中,身歸泥土氣隨風,一片頑皮化臭膿;

在身置得萬傾田,死後只得三步地,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萬裏長城萬裏空,百世英雄百世夢,沈舟側畔輕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天也空來地也空,換了多少主人公

這首詩的作者,是張廷玉,清朝一代名相,他也是《紅樓夢》的真正作者。

桐城張氏家族,其實是從前一個王朝的末世走出來的,張廷玉的父親出生時,時代依然處在大明王朝——正如賈雨村的生逢末世。

張廷玉的祖父,曾經是明朝的正四品官員,詩書畫方面也頗有名氣。

張廷玉出生時,時代已經來到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此時父親張英已經授翰林院編修,這個職位相當於皇帝的私人秘書,而這也似乎預示了張廷玉日後的路。

康熙六年(1667年)張英考中二甲第四名,賜進士出身。大學士李霨見張英卷,“激賞不置,有國士之目”。遂改內弘文翰林院庶吉士,進入庶常館學習滿、漢課程。

康熙十六年(1677)十月,專為漢臣秘密參與議政的南書房設立,張英成為入直翰林之一。

這一年,康熙的太子愛新覺羅胤礽年方三歲,在此後的日子,得到康熙高度信任的張英,充任了皇太子胤礽的師傅。

關於胤礽,請先閱讀:愛新覺羅·胤礽,留得殘荷聽雨聲

康熙二十八年(1699年),已經告老辭去了兼管翰林院、詹事府事務的張英,卻被康熙授予了相位,顯示了康熙對其的高度信任。五年後,已經進士出身的張廷玉,踩著父親走過的路,步入紫禁城,也正式成為南書房入直大臣,成為康熙治理滿漢群臣的權術杠桿的一端。

這時候的胤礽已然三十歲,由於和父親各種積怨暴露,康熙對他已經幾次敲打,包括處死了他最信任的心腹大臣赫舍利.索額圖,同時也架空了與太子作對的大阿哥派的重臣納蘭明珠。

年已三十的太子愛新覺羅胤礽,已經處在了王室權爭的漩渦當中,康熙對他不再滿意——雖然張英已經在1701年致仕歸家,但對於父親的學生,比自己小兩歲的太子胤礽,張廷玉的選擇依然是全力支持。

胤礽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初次被廢,此時張廷玉雖然職位不高,但和太子在南書房已有四年來往,由於年齡相仿,可能已經結下相當友誼。因此,他和四阿哥胤禛,都是遵照傳統,繼續支持太子而不是提出其它異議。

前面說到,桐城張氏家族其實是從前一個王朝的末世走出來的,此時清朝入關近百年,南明滅亡三十余年,定都北京的清王朝剛剛傳承到第三代帝王,百廢待興。而對於漢人而言,亡國的恥痛,雖淡去仍有痕跡。只是一再的被壓抑和自我辯解,比如這首《杏簾在望》。

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綠,十裏稻花香。盛世無饑餒,何須耕織忙。

——林黛玉《杏簾在望》

平安和樂的生活,才是才剛走出戰亂不久,驚魂方定的民眾最需要的。這是閨閣少女林黛玉能寫出來的詩?還是紈絝公子賈寶玉能寫得出的詩?

都不是。

唯有像張廷玉這樣的漢臣,才是深有體會,無論哪個朝代,王侯無能,都一樣累及天下,而小老百姓,【望】的只是活著,活著,活著。

文人學子學經習書,實現個人小目標或治世大目標,都必須先求得身有所依、技有所用:

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對成球。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

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舍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林黛玉《柳絮詞.唐多令.粉墮百花洲》

還有姽婳歌:

恒王好武兼好色、明年流寇走東山、腥風吹折隴頭麥、強吞虎豹勢如蜂、

——賈寶玉《姽婳將軍歌》

長歌一篇忠孝義烈,卻明題《姽婳(鬼話)將軍歌》。

柳絮詞寫小文人身世飄零若飛絮,姽婳歌寫弱女子征戰遭馬踐骨髓,亂世之下,無論姹紫嫣黃紅與綠,都一樣付與斷井頹垣,破碎江山。

和祖上的【背叛】一樣,二十八歲走進紫禁城的張廷玉也面臨了同樣的選擇:入直南書房,陪康熙和太子胤礽讀書,他的命運本該和這位年紀相仿的帝位繼承人緊緊綁在一起。

太子胤礽是個沒娘的孩子,然後康熙對他的寵溺和訓練讓他成了一個多情又無情的畸人,賈寶玉的性情,就是他的真實寫照:

看見星星跟星星說話,看見雀兒跟雀兒說話,沒事兒長籲短嘆,自己淋成落湯雞光知道叫人避雨,對人無防備,沈迷女色,遇事第一反應只想做老好人,給個碳簍子他就戴上也不做聲。

胤礽聰明,學識好,心地善良,但卻擔不起天下,他的哥哥弟弟,與他年齡相差無幾,也個個人中龍鳳,更要命的是從小在危機中長大,懂得盡力才能爭食。然後,這個多情軟弱的太子,還疑似溺情於後宮,縱然父親兄弟暫時忍過,但兄弟們背後的利益集團(刁奴惡仆)又怎能放過任何一絲可以攻破的縫隙?張廷玉作為滿清朝廷的漢臣,本身地位就有限,再跟錯主子,一不小心,便是萬丈深淵、粉身碎骨,甚至殃及家族。

像書中紅玉,張廷玉並沒有背叛,【她】留心照顧寶玉,但同時選擇了盡心傳話帶信,掙得最高權力執行人的信任,又通過滴翠亭的暗送秋波與賈蕓,留作為不測時的後手。

《枉凝眉》是寶玉(胤礽)愛情(寶釵)和理想(黛玉)的雙失敗悲歌,又何嘗不是張廷玉人生路兩次付出的無常詠嘆:

美玉無瑕指天真而脆弱,那是胤礽(寶玉),閬苑仙葩指苦澀而謹慎,那是胤禛(湘雲/賈蕓)。

作為一位侍奉君主的朝臣,他在選擇未來時提前布局,腳踏兩只船,晃蕩著前行,最終在胤礽沈沒後,成功登陸胤禛並成為舵手一樣的人物。

他曾為兩位小主都操碎了心,最終在他兩的一敗一榮中找準自己的位置,但命運輪轉,張廷玉自己卻並沒有逃掉他們的後代對自己的清算:

胤禛到底是如何登上帝位和失去生命的的?張廷玉沒有寫,但他寫了【賈蕓】進獻白海棠和【史湘雲】成為真正的海棠詩魂,而白海棠的俗稱,是斷腸草。

此外,張廷玉還寫了湘雲的勤奮,和會巴結人,她每次到榮國府,都會給每個最有權勢的大丫鬟們親自送上各種小禮物。

關於史湘雲,請先閱讀:紅樓解夢:因麒麟伏白首雙星——嬌憨的史大妹妹可一點都不簡單

多年之後,卷入九子奪嫡的康熙眾皇子或廢或死,禁足於鹹安宮的胤礽和坐上太和殿龍椅的胤禛,一廢一就,算是相對境遇較好的:胤礽在康熙駕崩後次年病逝,至此他在鹹安宮內已經被圈禁了大約十四年的樣子,如果沒有實際優厚的待遇,他活不了那麼久。

胤禛以霹靂手段鎮壓所有圖謀不軌兄弟的同時,嘔心瀝血於國事,將康熙晚年遺留下的巨大國庫虧空狀態完全反轉,驗證了劉姥姥拉著籌畫了【大觀園行樂圖】的【四小姐】(四小姐賈惜春是四阿哥胤禛的又一分身)的手說的話:你真真是個神仙托生的罷。

但同樣不過十三四年的時間,這位稱職的帝王,累死在那張通常被疑似得之不正的龍椅上。

張廷玉在《紅樓夢》中寫下了篤信道術的賈敬的死,勾連上前夜繼承人的【劍斬黃龍】,影射了死於丹藥的胤禛,或許,非命。

看過了帝王之爭前後數十年間的骨肉相殘,到輪回般的欠命還命,欠淚還淚,這實非輕的恩怨相報,在《紅樓夢》這樣一部近乎魔幻的巨著中,其實是最現實主義的筆觸。

但這要怎麼寫?

玄燁是明主慈父,但康熙是嚴厲的帝王:所以有了令人又愛又恨的第一大女主王熙鳳。

雍正是嚴厲的帝王,但胤禛是性情相投的知己:所以有了嬌憨豪闊的史大妹妹和冷清孤介的四妹妹,以及伶俐冷靜有情義有手段的賈蕓。

而弘歷,是聰慧的學生之外還是無情又多疑的帝王,所以有了孤僻的賈蘭和無情獸,中山狼的孫紹祖。

因為這一切的鏡花水月,使得張廷玉能賦予《枉凝眉》更深層的含義:一個多情枉自嗟,一個冷情空勞碌,在他眼中,這一對兄弟,胤礽是鹹安宮內獨自嗟嘆聽風雨的殘荷,而胤禛是金鑾殿穿堂風中勞碌掙紮的斷腸草。

雖然貴為帝王太子,權勢和欲望的力量,還是無情的主宰了他們的一生。

胤禛的繼承人愛新覺羅.弘歷,繼位之後,這位帝王所有的一切行為,從審美到政治,似乎都是與【父親】胤禛是對著幹的,包括對張廷玉和對所有漢臣的待遇:

關於愛新覺羅.胤禛、愛新覺羅.弘歷和紅樓夢,請先閱讀

【因麒麟伏白首雙星】背後隱藏的,是紅樓夢全書最大瓜

紅樓射覆:暖香塢謎局的終極謎底「嵇康托孤」

雍正十三年(1735年),愛新覺羅胤禛病危,臨終前,張廷玉與莊親王大學士鄂爾泰等同為顧命大臣,雍正遺詔【他日以張廷玉配享太廟】。

乾隆三年(1738年),六十有六的張廷玉被罷總理事務之名,而以大學士掌機要。

乾隆十年(1745年)四月,鄂爾泰病故,滿族貴臣訥親取代了他成為面奏內閣班次首位,同時乾隆又確定“嗣後內閣行走列名,訥親在前。吏部行走列名,張廷玉在前”。

乾隆的這些做法加劇了滿漢臣僚之間的矛盾,從實際上沈重的打擊了漢臣,已經輔佐了兩代帝王的張廷玉,怎能感受不到中山狼磨牙的聲音?

乾隆對於雍正政治的全面否決和對漢臣的打擊,或許就真的只是出自對個人身世的疑惑:

從登基到張廷玉死去的二十年間,愛新覺羅弘歷心中或許一直就縈繞著一團是非:我到底是誰?我父親是誰?為什麼我和父親的喜好那麼不一致?為什麼父皇那樣信任漢人張廷玉?

這就是【二十年來辯是非】(賈元春判詞)

而【退步抽身】和【記錄真相】的想法應該是自乾隆十年開始。

此後,便是長達十年的拉鋸戰,大約也是【十年辛苦不尋常】的那十年。

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已經七十有六的張廷玉以老病乞休,但乾隆帝執意堅留。

回想到康熙四十年(1701),張英告老還鄉時不過六十三歲,病逝時剛及七十古稀之年,張廷玉知道自己也來日無多,他怕一切都來不及。

他自己的兩個兒子,也已經如他當年步父親的後塵進入南書房一樣,走進了紫禁城。

先後為康熙雍正又到乾隆,做了幾十年機要秘書的張廷玉,卻已經看到了清王朝漢臣凜冬之季的來臨,只是他無力解開張家已經成愛新覺羅家族紅樓裏附庸這命運之結。

因此,張家人成為《紅樓夢》裏四大家族之外的最重要力量,無聲的喊出【張有事,沒法說】的暗語。

相關閱讀:原來《紅樓夢》中張友士,真的是「張」有事

張廷玉甚至從康熙的身上就已經看到大封建時代落幕的征兆,又看到他自己攜手雍正所為的竭力新政,被乾隆的浮誇作風再次抹去的悲哀。甚至,他有可能預見到了《貳臣錄》的編纂,盡管他和父親出生太晚,不會被入列。

相關閱讀:紅樓夢:狂人寓言和末世悲歌

已過古稀之年的張廷玉,無心再與乾隆進行政治心計博弈,四十歲的弘歷不見得是他對手,但論生殺予奪翻手雲覆手雨的政治權勢,他張廷玉又怎能硬抗一個帝王。

百度曰:

乾隆十四年(1749年)正月,命他如宋代文彥博舊例,十日一至都堂議事,四五日一入內廷備顧問。

當年冬天,張廷玉再次乞求離職養病。乾隆帝批準以原官致仕,並禦制詩三章賞賜。

張廷玉入謝,而見乾隆帝時,上奏說:“以前世宗憲皇帝破格給予臣厚恩,遺命臣配享太廟,去年跟從陛下祭祀時又有挽留臣告老回鄉的諭旨,臣恐怕死後不能有這樣高的待遇啊,而且外間也有類似的議論。”他免冠叩首,請求乾隆帝出一個憑證。乾隆帝很不高興,但還是擬了手詔,申明雍正帝的成命,並賜詩以安其心。詩雲:“造膝陳情乞一辭,動予矜惻動予悲。先皇遺詔惟欽此,去國余恩或過之。可例青田原佑廟,漫愁鄭國競摧碑。吾非堯舜誰臯契,汗簡評論且聽伊。”

次日,張廷玉具折謝恩,遣子張若澄入宮向乾隆帝謝恩。乾隆帝因張廷玉不親自謝恩頗為惱火,傳旨令他明白回奏。

當時,由軍機大臣傅恒、汪由敦傳寫諭旨,旨還未下達。翌日黎明,張廷玉即來內廷謝恩。乾隆帝更為不快,認為這是軍機處泄露消息的原故。

乾隆帝切責了汪由敦漏言。於是廷臣會議,商議剝奪張廷玉的官爵,罷去配享太廟的優容。於是乾隆帝下令削去他的伯爵。

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長子永璜剛去世不久,張廷玉再次請求歸鄉,激怒了乾隆帝,於是命以太廟配享諸臣名示張廷玉,命其自審應否配享。最終乾隆帝用大學士九卿議,罷配享,免治罪。

隨後張廷玉歸去。但不久又因四川學政編修朱筌坐罪,命張廷玉盡繳頒賜諸物(其實就是找借口抄家)。

磨洋工,打太極,倚老賣呆裝糊塗和弘歷較量,是張廷玉政治生涯最後十年幹的所有【政事】,而在另一面,他應該是在一遍又一遍閱讀愛新覺羅胤礽留下的懺悔錄手稿,批註、修改。

乾隆始終抓不住自己想要的東西,只能惱羞成怒地找借口抄了他的家。

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二十日,張廷玉卒於桐城私邸,享年八十四歲。抄家也沒抄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乾隆帝(書稿應該已經轉走),最終還是仍遵清世宗雍正之遺詔,命配享太廟。

十二金釵第一判詞(釵黛)屬於張廷玉曾經的小主愛新覺羅胤礽,第二判詞(元春)更多落腳在了他自己的這一生。

二十年來辨是非,

榴花開處照宮闈。

三春爭及初春景,

虎兕相逢大夢歸。

二十年來,是指乾隆二十年,或許在這前一年除夕之夜,張廷玉已經預見到自己生命即將走到盡頭。

榴花,不是後宮多子,而是指堯帝太子丹朱被廢棄一事;

三春,不是賈府三春,而是張廷玉自己所經歷的康雍乾三代帝王:頭春康熙曾經富足,末年的國庫巨虧卻讓【賈府】中秋之夜前夕已經吃不上胭脂禦米,而第三春乾隆的好大喜功讓第二春雍正十三年的辛苦積累再次落花流水;

虎兕相爭,指的也不是兵變,而是紫禁城重重紅樓內皇室權爭的風雲不斷和輪回再起,這次,已經八十歲的張廷玉,已經是決意脫身,成為紅樓夢外之人。

回到《紅樓夢》開篇不久的第六回,張廷玉便借劉姥姥之口說道:

如今這天子腳下,長安都中,遍地黃金。

長安啊長安,都中之都,代表著夢幻般的盛世,輝煌的李唐王朝的確是一個黃金時代,但它其實是胡漢文化的極致結晶。

而對於張廷玉來說,滿漢聯姻再造盛世的夢,此刻已經破滅,唯有以書誌之。

乾隆十五年(1750年),已經七十八歲高齡的張廷玉終於得以還鄉桐城,車船轎馬,行經瓜洲渡口時,他或許想起了七百年前,致力於改革的一代丞相王安石,曾在此處留下的詩句: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故鄉,啊故鄉,洗去仕途戲子的滿面油彩,我終於還是回來了!

是昔年張英從瓜洲出發去京都,一如帶著林黛玉投奔賈家的賈雨村,是他,將“懷王神女”的幻想之種【林黛玉】在康熙的南書房和小胤礽的心裏種下,在張廷玉時期,這粒種子成長為【林黛玉/林紅玉】的一雙紅顏,而當張廷玉介入愛新覺羅家族終極秘密金麒麟事件後,【鐘鳴櫳翠寺】——讓這粒種子最終變成了【妙玉】,而【苦海慈航】的背景,便是白玉的舍身陷泥。

於是脂批裏有了:瓜洲渡口、紅顏枯骨。

駿馬驕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雲車。

美人一笑褰珠箔,遙指紅樓是妾家。

——唐.李白.《陌上贈美人》

昔日太子眼中心中【一笑褰珠箔】的紅粉美人、姑蘇女子【林黛玉】【林紅玉】【妙玉】,在瓜洲渡口,最終洗去滿面的彩墨,返真為形如枯骨的垂暮古稀老人、江南文人張廷玉

所以一口道破戲子齡官和黛玉相似的湘雲,才是黛玉的真正知己和終身托付。

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

這一生啊,誰年輕時都曾經像那位都中紅樓裏太子一樣天真爛漫過,恣意幻想過,無悔付出過,包括精明慎重如此的他張廷玉。

誰也逃不脫歷史車輪的碾壓和命運的反噬。

——惟願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

——所以傳他,並可傳我

看來,縱然人生如夢亦如戲,紅樓來去夢一場,但到底還是無悔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