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一箱蘋果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剛下樹的,新鮮得很。”10月30日,55歲的廖順安在接受采訪時雙手正抱著滿滿一箱的鹽源蘋果。

鹽源縣隸屬四川涼山彜族自治州,這個季節正值蘋果采摘旺季,走進鹽源,一片片紅彤彤的果子在陽光的映襯下格外誘人。今年受天氣影響,當地蘋果果徑要比往年小一些,這也是今年鹽源縣蘋果種植戶面臨的難題。

中國果品流通協會近日發布的《2021產季蘋果產銷形勢分析報告》顯示,2021產季,蘋果總產量預計超過4500萬噸,較去年小幅增長。受天氣影響,多地的蘋果品相都不及往年,但和廖順安一樣,多數果農並未因此而愁眉不展——依托於電商平臺,蘋果雖“醜”,但只要果子口感好、綠色健康,就不愁銷路。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霍學喜表示,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蘋果生產國,但我國的蘋果主產區,不少位於丘陵溝壑之地,曾是貧困高發地帶。“小蘋果的銷售是關系興農富農的大事。”

電商企業優先雇傭合作社種植戶,為農民增收提供了新機會,圖為山西臨猗的打包女工。郝曼 攝

今年,我家的蘋果有點醜

“醜,不好看!”這兩天,廖順安和當地的很多果農一樣,每天早上5點多起床到地裏摘蘋果,晚上10點多才能回家。今年果子依舊好吃,但對果子的賣相,廖順安有點不滿意。

鹽源縣隸屬涼山彜族自治州,海拔在2300米至2700米,全年日照時數達到2562小時,且兼有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的特點,有利於蔬果糖分的積累。得天獨厚的自然光熱條件以及獨特的地理條件塑造了鹽源蘋果等優質農產品,讓鹽源出產的蘋果成為連接鹽源與外界的重要經濟紐帶。今年,當地先旱後雨,對蘋果生長產生影響。

“從去年摘完蘋果到今年8月中旬蘋果成熟期之前,這邊一直幹旱,這對蘋果的生長可是個考驗。”廖順安的家中共有十幾畝地,種植了近六百株蘋果樹。改革開放以後,鹽源百姓開始大面積種植蘋果。廖順安也是在那個時候開始在大山深處種起了蘋果。

今年55歲的他,種植蘋果已經30年了,今年如此使小性子的天氣,沒少讓這個老莊稼人憂心。為了抗旱,廖順安和當地農戶們開始抽水、灌果園,想方設法地給蘋果補水。好不容易熬到8月中旬,蘋果進入成熟期,不再怕旱,結果鹽源卻突然又下起雨來。

“該下雨的時候旱,該出太陽的時候下雨。”廖順安難掩無奈。

好在,10月中下旬,地裏的蘋果還是如約熟了,一個個紅彤彤的。“就是個頭兒小了點。”廖順安稱。

鹽源蘋果種植戶廖順安,他家果園今年的產量全部供給電商平臺拼多多。李裏 攝

今年,當地農戶種蘋果的熱情並沒有被打擊。一方面自然是對皮薄、脆甜、無汙染的鹽源蘋果品質充滿信心;另一方面,2020年以來經過了天災、疫情阻斷的考驗,鹽源蘋果仍然源源不斷地走出大山,充分驗證了市場對於鹽源蘋果的認可。

“醜,可是賣光了。”這兩天,正在廖順安地裏幫忙的果農李軍向記者說道。每年10月鹽源蘋果迎來采摘旺季,當地的農戶也會互相幫忙收蘋果、裝運蘋果。

李軍今年30歲,和廖順安同村,家裏也種了20多畝的蘋果。相比廖順安,李軍家今年蘋果是有減產的,個頭兒也不大,但口感卻保有鹽源蘋果的品質。

鹽源蘋果自然生長不套袋,可以更充分地吸收陽光,但枝葉的遮擋導致陽光照射不均勻,歷經風沙導致蘋果表皮粗糙、果形不規則,比不得市面上其他蘋果的光鮮亮麗,長相樸素的鹽源蘋果也因此被親切地稱為“醜蘋果”。2010年,鹽源蘋果成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今年,“醜蘋果”在醜的基礎上,又小了一點,但因為口感品質並未受到影響,當地農戶們的蘋果還沒完全下樹就已經賣光了。

“醜蘋果”暢銷的秘訣在哪兒?鹽源的蘋果長在高山,遠離城市,在無重工業汙染的自然環境中孕育,成就了其果色澤厚重、香味濃郁、肉質細脆、汁多爽口的特點,尤其是越往中心,糖分越多,形成了少有的冰糖心特色,尤其當地引進電商後,果農們就沒再為蘋果的銷路發愁過。

廖順安雖然擔心果子小,價格賣不上去,但在今年蘋果市場價格普遍走低的情況下,他家的蘋果還是以每斤1塊多錢的價格被收購了。

蘋果好吃,總能賣出去

“只要果子綠色、好吃,總能賣出去。”

以前,李軍家的蘋果主要是以線下銷售為主,但凡果子醜點,味道再好,也很難賣上好價錢。直到電商出現,讓李軍基本沒再為銷路發愁過。

不過,這不意味著電商銷售對蘋果的品質沒有要求,這兩年電商對果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制定了相應的收購標準。

李軍每天紮在田間地頭,在保產量的同時,也開始琢磨如何把家裏的醜蘋果種得更好看些。當地農戶自然也有同理心,鹽源蘋果不僅要綠色健康,還得盡量好看,因為這樣才能賣上更好的價錢。

何勇和劉益是來自外地的客商,他們一個是南充人,一個是綿陽人,每年鹽源蘋果成熟的季節,就沒日沒夜地守著果園采摘和倉庫發貨。憑著鹽源蘋果的品質,他們經營的拼多多店鋪益生生鮮已拼出10萬+,成為鹽源蘋果最大的收購商和經銷商,去年他們銷售的鹽源蘋果在榜單上排名第1,一共賣了1500萬件。去年蘋果采摘季最忙的時候,何勇光打包的工人就用了100多人,每個工人平均工資150元至300元一天。

與農戶們的想法不謀而合的是,何勇和劉益也認為做電商要以品質取勝。農戶們在田間地頭保證蘋果的品質,他們則要保證運輸過程中蘋果不受損。

選用更硬更厚的包裝箱,定制了內包裝卡座,定制加厚40%的泡沫,為了保證品質,他們在包裝上下了工夫。

由於每個環節都抓好了品控,劉益和何勇店鋪的復購率持續在40%左右,很少需要售後服務。目前他們每天在產地采摘收購10多萬斤蘋果,在采摘環節精挑細選品質好的果子,盡量滿足消費者的喜好。

小蘋果,如今已經成為鹽源縣的大產業,帶動了全縣的就業,成為當地百姓最主要的收益來源之一。

據鹽源縣商務經濟合作和外事局副局長蘇聯發介紹,2020年,鹽源縣蘋果栽培總面積為42萬畝,產量55萬噸,分別占四川省蘋果栽培面積和產量的65%和75%,鹽源已經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蘋果生產基地。

雖然天氣有好有壞,但老百姓的日子靠著蘋果的暢銷慢慢地好起來。目前鹽源全縣蘋果從業人員達9.68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26.8%;蘋果產值達到30億元,約占鹽源縣GDP的25%。蘋果已經成為鹽源縣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

過去,鹽源蘋果主要靠線下收購商上門收購再層層分銷,而電商的普及,則直接對接了產地和消費者的需求。在農產品“零傭金”的基礎上,拼多多首創“農地雲拼”模式,實現“拼購+產地直發”,拼購將消費端分散、臨時的需求,在時間和空間上形成歸集效應,為產地提供長期穩定的訂單,幫助小農戶融入大市場。

“這裏還有幾箱。”廖順安把一箱箱蘋果從田間搬到地頭,蘋果裝車後將被運往倉庫,通過電商平臺發往全國各地。

好蘋果是種出來的,也是選出來的

“好蘋果是種出來的,也是選出來的。”山東榮成的宋楠一邊嘗著剛摘下來的蘋果,一邊調侃自己是“人肉測糖儀”。

北緯35度的黃金分割線一穿而過,成就了國內一條優質的蘋果產業帶。今年,經歷春霜夏雹、秋季前旱後濕,10月中旬,不僅是鹽源,生長在北緯35度附近的各地蘋果終於紅了。宋楠也迎來了一年最忙的時候——到蘋果主產區調研,查看蘋果的品質,了解今年蘋果的行情。

從煙臺一路向東至陸海交接處,就到了威海榮成。榮成位於中國蘋果四大優勢產區之一的環渤海種植區,有著百余年的蘋果培育史。

榮成是宋楠的家,1988年出生的宋楠大學畢業後,出國留學深造。2012年,宋楠到美國華盛頓州的現代化蘋果農場。生長在榮成的宋楠對於蘋果園並不陌生,但漫山遍野像葡萄園一樣的蘋果和全自動的分選包裝工廠,卻是第一次見。眼前的果園,樹與樹的間隙,可以容下農業車輛往來作業,滴灌管道鋪排在樹下自動灌溉,收獲的果子在包裝車間由機器完成分選。打小兒在蘋果樹下長大的宋楠被震撼了。

宋楠返回榮成,就此一腳踏入泥裏種起了蘋果。

“種蘋果是一種農業情懷,需要技術與人才的支持。”2013年,宋楠將國外的先進理念帶回國內,在榮成市政府和市農業局的政策引導和扶持下,建起了2300畝現代化蘋果種植基地。

建園之初,宋楠將原有土壤大規模深翻,實現了梯田改坡地。同時,引進先進的寬行密植種植模式、以色列的滴灌及水肥一體化技術,大量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定期進行土壤檢測,保證土壤微量元素均衡,為果樹生長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在精細分選標準下,同一棵樹上結出的蘋果,最多能分成九個等級,價格也相差三十倍。”宋楠說。

為了對蘋果進行標準化的篩選,確保蘋果品質穩定,他選擇了世界上最先進的Maf Roda果品全自動分選機。每一個蘋果在機器上經過清洗、拋光等環節後,會通過一個不斷發光的設備。

“這是在給蘋果拍照,每一個蘋果都要拍32張照片。”宋楠說道。

高頻相機給每個蘋果拍32張照片,包括尺寸、顏色等數據。李浩 攝

通過高頻相機給蘋果拍照,再通過光譜測糖儀,測定每一個蘋果的糖度,綜合以上數據,機器會將蘋果送往不同的分揀線分裝,確保消費者收到品質穩定的蘋果。

剛開始,高品質的蘋果主要是送往國內高端超市。隨著農產品向線上渠道傾斜,宋楠又將目光轉向了電商平臺。而以農產品起家的拼多多,成為宋楠選擇合作的第一家電商平臺。2018年,他開始為多多果園供貨,每日發貨5000單左右。如今,他家的生鮮旗艦店已是4年老店,銷量已達10萬+。

在線上線下渠道的帶動下,目前,宋楠的蘋果種植園區提供固定工作崗位兩百余個,周期性工作崗位4萬人次,帶動當地村民就業增收。宋楠還為當地農戶提供蘋果種植、儲存、銷售等方面支持,帶動周邊農戶一起致富。

小蘋果如何致富興農?

霜降之後,蘋果的口感正變得越來越好,而銷售能否同步向好,關乎民生。去年疫情期間,鹽源蘋果線上銷售占比一度躍升至50%。越來越多的果農開始從線下銷售向線上遷移,電商平臺目前發展情況如何?如何利用電商讓小蘋果更好地興農致富?為此,記者采訪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霍學喜,以及中國農業大學智慧電商研究院院長、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郭沛。

“我國的蘋果主產區,不少位於丘陵溝壑之地,曾是貧困高發地帶。”霍學喜介紹,作為全球最大的蘋果生產國,蘋果在中國的栽培歷史超過2000年。他認為,平臺型企業的介入,在促進蘋果市場交易層級的扁平化、促進供應鏈的短鏈化、促進供給與需求的精準匹配三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果能夠進一步推動算法的改進與創新,電商拓展蘋果銷售的潛力依然巨大。

拼多多有關負責人介紹,針對中國蘋果產業小規模種植的特點,拼多多通過“拼”的模式,把在時間和空間上高度分散的需求,和自然成熟的小規模果園供給,在雲端精準匹配起來,打造了一條“鄉村果園直連家庭果籃”的產銷對接高速通道。數據顯示,蘋果已連續多年蟬聯拼多多銷售規模最大的水果品類。今年1-9月,該平臺的蘋果銷售額同比增長翻番。“百億補貼、萬人團、秒殺等不同的入口,歸集了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在雲端精準對接供銷兩端,既有利於消費者用實惠的價格買到好產品,也能幫助供應端全產業鏈深耕產品品質,幫助好產品形成好品牌,賣出好價格。”該負責人表示。

對於我國目前電商在興農助農方面發揮的作用,郭沛則認為,電商助農近年發展迅速,發展態勢良好,主要是三方面原因——各級政府高度重視、電商企業積極性增強、電商助農持續深化。“去年和今年,由於疫情影響,部分農產品出現滯銷,中央和地方政府都積極應對,依靠拼多多等綜合電商平臺以及一些農產品專業電商平臺,可以縮短農產品供應鏈條,加之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使得農副產品能夠盡快從產地到銷地,盡快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同時,隨著各地不斷推進雙創活動,返鄉的農民工、退伍軍人、大學生等,成為‘新農人’的主體,其中不少人投身於電商行業,成為小微電商企業,在電商平臺銷售當地特色優質農產品,不僅促進了產銷對接,而且帶動了當地小農戶進入現代農業的軌道。目前,我國進入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的5年過渡期,近日又公布了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名單。未來5年,電商助農仍將是我國許多地區的重要扶持領域,將繼續得以快速發展並對促進鄉村振興發揮重要作用。”

郭沛坦言,電商發展在助農方面,確實還面臨不少困境,需要進一步探索途徑和方法。“在線銷售的農產品同質化嚴重,如果沒有叫得響的農產品品牌,就難以提升品牌價值、提高產品品質。雖然這幾年各級政府和相關企業的‘農產品品牌化’意識越來越強,但如何塑造、推廣一個農產品品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頂層設計的戰略、踏踏實實的工作和一定時間的積累。”郭沛稱,農產品因為其天然屬性,很難像工業產品一樣進行標準化。生鮮農產品在快遞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腐爛變質或其他損耗,直接影響了消費者的滿意度,影響了農產品的在線購買意願。此外,我國的農產品電商領域,價格競爭比較激烈,品牌競爭還在初級階段,以“優質優價”為特征的品質競爭階段總體還不明顯,優質農產品目前仍以線下銷售為主要渠道。

對於這些困境,我們該如何破解呢?郭沛表示,農產品產業鏈面臨自然風險、市場風險、社會風險和政策風險等,從而存在脆弱性。應以政府和電商平臺為主,電商企業和生產者積極配合,共同提高農產品產業鏈的韌性,具體表現為增加農產品儲備、發布農產品市場信息、數字化農產品產業鏈條,並且利用區塊鏈、資產證券化、期貨市場等手段,幫助農產品產業鏈提升應對各種風險的能力,降低脆弱性。“擬塑造品牌的農產品,最好選擇當地的特色優質農產品,需要註意,一是要有足夠產量,能夠滿足大量的訂單需求。二是質量要好,堅決杜絕以次充好,要建立企業自己的農產品追溯系統。另外,產品要有特色,如綠色有機或富含微量元素等可以證明的特點。要註意區分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等不同層次品牌的差異和推廣順序。圍繞品牌能夠講出文化或歷史故事,可以加深品牌的傳播力。要精心設計和提升品牌形象和產品包裝。”郭沛稱。

“最後,還要做大做強小微電商群體。”郭沛表示,未來,農產品線上銷售量一定會持續增加,需要更多人才進入電商領域,從事農產品電商銷售工作,“各級政府和電商平臺,除了提供大量的培訓工作之外,還應更關註如何幫助有意投身電商的群體跨越門檻,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小微電商企業。”

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