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黃綠色眼鏡王蛇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紫沙蛇

紫沙蛇:為遊蛇科紫沙蛇屬的爬行動物。頭略呈三角形;眼大,瞳孔直立橢圓形;頸細,頭頸分明。頭背及兩側有對稱的綠褐色縱紋,向後延伸;頭背頂部隱約可見黑色“Y”形紋;體背紫褐色,背鱗平滑無光澤,中段17行;腹面黃褐色。密布紫褐色小點,有點小點並列成數條縱紋。

一般棲息於平原、山麓或低山以及常棲於林蔭下水草豐茂處。其生存的海拔上限為1620米。生活於平原、在這種環境中,其體形及體色較深,與枯枝相似;亦常見於住宅附近路上或石縫中。在幹燥的地方體色可變淺。白天、傍晚均見外出活動捕食。吃蛙及蜥蜴,偶亦吃蛇。卵胎生。分布於尼泊爾、錫金、印度、緬甸、老撾、越南、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以及中國。

黑曼巴

黑曼巴蛇 為眼鏡蛇科的一員,是非洲最長、最可怕的毒蛇,世界上爬行速度最快的蛇,速度可達16~20km/h,是全世界最致命的蛇。平均全長為2.4m,最大可達4.48m。

黑曼巴蛇適應力強,喜歡生活在幹燥的環境中,常常藏匿在廢棄的白蟻丘、枯樹洞或巖石縫隙中。多在地面活動。日行性,捕食小型哺乳類、鳥類、蜥蜴和其他蛇類。

其名字中的“黑”字,其實是形容其烏黑的口腔而不是指其灰色或棕色的身體。

黑曼巴蛇分布地廣泛,從熱帶幹濕季氣候地區,疏林地,石地,到密林等地均有它們的行蹤。其中,灌木林則為它們主要的棲息地。黑曼巴蛇絕少生活於海拔1000m 以上的地方。黑曼巴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普遍分布,已經發現在遠北部塞內加爾和南至東北南非。

非洲角蝰蛇

非洲角蝰蛇角蝰蛇,生活在北非地區。兩眼上方各有一刺狀鱗片,淺沙色雜有深色斑點或橫斑。角蝰以蛇類獨有的蛇行形式進行移動,不過由於它們多在沙礫間行走,因此它們並不是以滑行的方式移動,而是以身體的重量向地面施壓,產生移動的力量。所以,研究者通常可以借著殘留在沙地上蛇印,以判斷角蝰腹部的鱗甲數量。角蝰性格沈穩,但當面對威脅的時候,它們會把身體蜷曲成C狀,並摩擦身體以向敵人作出警示。由於它們的鱗甲相當堅硬,因此能摩擦出強力的響聲,就像鋸鱗蝰蛇一樣。它們也擁有急遽的咬擊能力。

蛇島蝮

蛇島蝮是蛇亞目蝰蛇科蝮亞科亞洲蝮屬下的一個有毒蛇種,主要分布在中國遼東蛇島,沈陽市及大連市等地區也有少量分布。

蛇島蝮體色多以銀色、灰色為基調,配合淺黑色的幼條體紋,頭部雙眼位置有黑色紋帶,此類蛇被稱為“黑眉蝮蛇”。

全長可達800毫米。體型粗壯,頭略呈三角形,有頰窩,眼後斜向口角有一細窄的黑褐色眉紋,其下緣鑲有一極細的灰白色線紋;軀尾背面灰褐色,有一列暗褐色的“X“形斑。

棲息:多潛伏於灌叢下、枯草邊、石板下或巖縫中,白天常爬上欒樹、小葉樸、黃榆、葉底株、胡枝子等樹幹等候捕食。

食性:蛇島蝮屬樹棲性蛇類,主要進食鳥類及鼠類等嚙齒目動物,相當依賴水源。吃小鳥,偶亦發現吃鼠類。幼蛇即可捕捉葉鶯,柳鶯等小型鳥類,解剖發現也捕食蜈蚣,鼠婦等節肢動物。

西藏竹葉青蛇

西藏竹葉青蛇為蝰科竹葉青蛇屬的爬行動物,是中國的特有蛇類物種。主要分布於西藏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西藏聶拉木。

全長600mm左右。具管牙的毒蛇。通身綠色,體側無紅白色縱紋,體背有不規則的銹紅色斑塊,腹面淡綠,尾尖純綠。頭大,三角形,與頸區分明顯。頭背都是小鱗片,左右鼻間鱗相隔1枚小鱗。

發現於海拔150~2000米的山區溪邊草叢中、灌木上、巖壁或石上、竹林中,路邊枯枝上或田埂草叢中。竹葉青喜歡上樹,常纏繞在溪邊的灌木叢或小喬木上。多於陰雨天活動,在傍晚和夜間最為活躍。以蛙、蝌蚪、蜥蜴、鳥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

中國特有種。目前僅知分布於模式標本產地西藏聶拉木具卻克蘇木。

森林眼鏡蛇

森林眼鏡蛇屬大型眼鏡蛇,全長1.2-2公尺,最長可達2.7公尺。除頭頸 部呈褐色外,背部均為黑色。腹部則呈黃白色,並雜有黑色橫紋。此外唇鱗為白色,並鑲有黑邊。

以小型哺乳類,青蛙,蜥蜴或蛇類為食。亦善於捕食魚 類。

分布:西至塞內加爾,東至索馬裏,西南至安哥拉,南至南非東部。

大班蛇

大班蛇太攀蛇)主要生活在澳洲人口最多的東海岸,是澳洲最常見的毒蛇之一。移動迅速,白天就在人口稠密的地區捕食。而且它是極少數為了保護自身而主動進攻的蛇類之一。大班蛇是一種又細又長的蛇。這種蛇可以是棕色或深棕色的。它們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蛇之一。

澳大利亞的荒原內陸生存著毒蛇王國中毒性最大的蛇——澳洲內陸大班蛇,“大班”是“富商”的意思。大班蛇位之所以被稱為毒蛇王國中毒性最大的蛇 ,是因為澳洲內陸大班蛇釋放的毒液可以殺死50萬只老鼠或100個人,就連大班幼蛇也是危險殺手。

大班蛇移動迅速,白天在人口稠密的地區捕食。而且它是極少數為了保護自身而主動進攻的蛇類之一。它的牙很長一直伸到下頜外邊。人和其他動物被這種蛇咬傷之後會在片刻昏迷,很快死亡。

平頦海蛇

平頦海蛇,眼鏡蛇科平頦海蛇屬物種,前溝牙類毒蛇。背面綠褐色或黃橄欖色,具深橄欖色寬橫斑29~46+3~6個,橫斑間距1~2鱗寬,在體側下方尖出成三角形,有的漸向腹中線延伸形成完整環紋。全長692~915毫米。頭較大,吻較下頜長出,鼻孔背位,鼻鱗彼此相切;體粗而短,後部側扁。

生活於海洋中。食魚。卵胎生。分布於山東、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等省區沿海。

巨蝮

巨蝮是一種響尾蛇亞科有頰窩的蝰蛇。主要分布於亞馬遜河盆地北至哥斯達黎加的森林和灌叢地。在正常情況下,巨蝮的4個亞種長1.8公尺(6呎),但也可能長達3公尺(10呎)。巨蝮卻是帶有致命毒液的危險動物。

眼睛和鼻孔下方的凹洞用來「聞」獵物(大多是嚙齒動物)。巨蝮從獵物頭部開始吞食,但對較大或較危險的獵物是先咬住然後將之放走。在攻擊中,它們的眼睛和頰窩由褶皮保護妥當。

體長60~70厘米,頭略呈長三角形,背面灰褐色到褐色,頭背有一深色“∧”形斑,雜有黑斑。頭背具對稱的大鱗片,眼前有頰窩,體背有兩縱行圓斑。

多生活在平原、丘陵及山區,棲息在石堆、草叢、水溝、墳堆、灌木叢及田野中。短尾蝮的洞穴多在向陽的斜坡上,洞口直徑為1.5~4.5厘米,洞深可達1米左右,大多利用蛙、鼠等挖鉆的舊洞。

泰國眼鏡蛇

泰國眼鏡蛇,又名暹羅眼鏡蛇或中南半島射毒眼鏡蛇,是分布在東南亞的一種射毒眼鏡蛇。它們並不會射出毒素,而是噴灑毒素到敵人身上,若毒素射進眼睛,就會產生劇毒或失明。

泰國眼鏡蛇是中等大小及較為厚身的眼鏡蛇。它們呈灰色、褐色及黑色,有白色的斑點或斑紋。這些斑點或斑紋可以覆蓋達整個身體,令人看似整條呈白色。它們長0.9-1.2米,有些甚至長達1.6米。

泰國眼鏡蛇分布在東南亞,包括泰國、柬埔寨、越南、老撾及緬甸。

泰國眼鏡蛇主要吃嚙齒目、鳥類及細小的爬行動物,如蛇及蜥蜴。

高原蝮

高原蝮為蝰科亞洲蝮屬的爬行動物,俗名雪山蝮、麻蛇。在中國大陸,分布於四川、雲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等地,一般生活於高山高原草原地區以及多出沒於有亂石堆處。其生存的海拔上限為4321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主要在青海長江上遊、四川。

小型毒蛇,全長雄性約47公分,雌性52公分。背面棕褐色,自頸部至尾部有米黃色或灰綠色不規則斑塊,頭背部有深色縱紋,上下緣不鑲淺色邊;腹面呈土紅色,密布黑色斑點。

生活於高山高原地區,多出沒於梯田邊的雜草亂石堆處、山坡、路邊、溪流旁。以囓齒類、蜥蜴及蛙類等為食物。高原蝮分布範圍較狹窄,且在高寒地區,食物來源較少,繁殖力較低,種群數量不如其他蝮蛇多。

墨脫竹葉青

分布地:中國西藏墨脫和緬甸北部地區。

類型:具管牙的毒蛇,高毒蛇類。

保護動物:在中國屬瀕危動物。

長600~700mm。通身綠色,體側各有一條紅白參半的縱紋,上唇及腹面黃白色,眼淡紅色,尾背及末端焦紅色。頭較大,三角形,與頸區分明顯。

東非綠曼巴

東非綠曼巴蛇產於非洲,被認為是目前爬行速度最快的蛇之一,其時速超過每小時11公裏。綠曼巴蛇,它們生活在非洲東部和南部的森林地區。綠曼巴蛇比它們的遠親——黑曼巴蛇體型更小,攻擊性更弱一些,但是如果被綠曼巴蛇咬傷後沒經處理,經常也很致命,因為它們產生的毒液會快速麻痹受害者的心臟和肺臟,使它們停止工作。

岡氏竹葉青

岡氏竹葉青是腹蛇科蝮亞科的一種,屬於竹葉青蛇屬。該物種正式發現於2002年。 岡氏竹葉青蛇有毒,身體呈亮綠色,腹部黃綠色,眼深紅色,身體兩側有深紅色加白色的條紋。能夠長到130cm。

岡氏竹葉青蛇出沒於緬甸極北端海拔400m以上地區,主要分布於泰國、老撾中央、中國雲南等地。尾具纏繞性,鱗片具強棱,攀爬能力非常強,極適應樹棲生活,多於陰雨天晝夜活動。繁殖方式是卵胎生,以小型哺乳動物、爬行動物為食。

黑頭海蛇

黑頭海蛇眼鏡蛇科海蛇屬物種,頭較小,體長;體前部細長,後部側扁;腹鱗小,但通身清晰可辨,通常眶後鱗一枚,前顳鱗一枚;體鱗圓形,覆瓦狀排列,具小結節或短棱;頭及體前部黑色,頭背有黃白色的點紋,體背橄欖色或灰色,腹部黃白色,具黑色環紋。

棲於海岸外約50m以內的礁石水域中。卵胎生。

中國浙江、福建、臺灣、廣東沿海有分布;國外分布於日本沿海。

亞馬遜巨蝮

亞馬遜巨蝮,本種蝮蛇的體色為褐色、黃色或粉紅色,背上滿布深褐色或黑色的菱形斑紋。主要分布於亞馬遜河流域、巴西東部及大西洋沿岸。棲居於雨林中。

生態習性: 喜歡棲息於灌木叢、潮濕的雨林內,卵生,每次產下5-18枚卵,巨蝮蛇的習性很神秘 ,目前采集到的個體並不多,所以被咬傷深具危險性,具有出血性毒。

型態特征: 眼睛到顎部之間有一道黑色條紋連接,尾巴的末端則縮減成針狀。

帝皇眼鏡蛇王

帝皇眼鏡蛇王成體一律是橄欖色、啡色、黑色或綠色。它們的身體通常帶有微黃色、白色橫紋,腹部通常是凈色或帶有橫紋,喉嚨則是微黃色或奶白色的。

帝皇眼鏡蛇王大部份都只吃蛇類(尤其是無毒的蛇及10呎以下的蟒蛇)。有些還喝牛奶,吃肉。

帝皇眼鏡蛇王屬於眼鏡蛇科,帝皇眼鏡蛇王屬。

成年體型:一般5-6米; 個別達6.5米全世界最大的毒蛇 ,全世界體型第 7 大的蛇類,僅次於蟒蛇和蚺蛇。毒性:遇到危險時會噴出毒液,毒性很強,被咬後最快4~6分鐘即死亡。 毒性是神經毒,在人體內會引致痛苦、腫脹、高血壓、反胃、腹痛、困倦、四肢麻痹、不省人事,最終死亡。

分布地區:中國、印度、印尼、寮國、孟加拉、緬甸、柬埔寨、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西部、菲律賓。棲息環境:濃密的叢林、耕地、廣闊的樹林、竹林、及濃密的紅樹林濕地。

廣西林蛇

根據廣西龍方市龍崗謳歷年所采林蛇屬標本2雄3雌,與黑頭林蛇相近,作者曾將其鑒定為後 進一步研究,發現它與林蛇屬已知各種均不相同,應該是一新種。

小頭海蛇

小頭海蛇為眼鏡蛇科海蛇屬的爬行動物。頭橄欖色至黃褐色,體背灰色,具灰褐色環紋47~65+2~5條,體最粗部灰褐斑明顯;腹面淡灰色。幼體環紋可延伸至腹部。

棲於海洋。卵胎生。以長形小魚和魚卵為食。毒性強於他種海蛇。

中國福建、廣西、海南、廣東沿海有分布;國外分布於波斯灣、印澳海域。

環紋海蛇

環紋海蛇是一種有劇毒的蛇類,為眼鏡蛇科海蛇屬的爬行動物。全長1米左右。頭小,體前部細長,後部側扁,鼻孔背位。分布於印度、緬甸沿海、泰國灣、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沿海以及中國大陸的廣西、廣東、海南、福建沿海等地。

生活於海洋中,食小鰻魚、烏賊。卵胎生,9月於海南曾采到350~400毫米的仔蛇(臍孔尚可見,說明為新生的仔蛇)。

澳洲金剛蛇

澳洲金剛蛇是澳洲十二金剛之一,主要棲息於樹林、林地,以小哺乳動物為食,卵生,體長約兩公尺。分布於沙漠及幹枯河床等地。

分布:分布於澳洲北部、新幾內亞。棲息於樹林、林地。神經毒素,心臟毒素,一次排出的毒液足夠殺死50萬只老鼠,幾乎具有核武器的殺傷力,與貝爾徹海蛇 齊名堪稱世上最毒的蛇,毒性還要比 眼鏡王蛇強100 倍。

澳洲老虎蛇

澳洲老虎蛇是澳洲十大毒蛇之一,分泌強烈的神經毒素、凝固劑、溶血素及蛇類特有的肌肉毒素,其毒性能躋身世界最強烈的蛇毒之列,毒性排行第八。

眼鏡蛇科爬蟲, 產於澳大利亞。其毒液含凝血劑和神經麻痹劑,常使人斃命。向人攻擊之前,頭和頸部膨脹成扁平狀(眼鏡蛇的方式)。虎蛇為常見種類,南方地區的沼澤地數量極多。體呈多種顏色,一般有褐色和黃色條紋。體長約1.3~1.6米。蛇身厚實,頭部寬大,身體呈淺暗橘黃色或茶色,並伴有黃綠色.灰色或橘褐色箍環,生於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島半幹旱區域。虎蛇攻擊性強,含劇毒液,是致人死亡的主要蛇種棲 。

棲息於沙丘、海灘、草叢等地,以兩棲類、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圖片和內容來自互聯網,如有疑問,歡迎聯系

上一篇:周公解夢 掐死

下一篇:周公解夢快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