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晚上外邊下大雨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2020年7月20日,鄭州暴雨,對於很多鄭州人來說,這是一個不眠夜。

有人被困在地鐵站,有人被齊腰深的水攔住了回家的路,有人即將臨產急需求醫,也有人冒著大雨、蹚著積水,走出家門,逆向而行。

他們有的組成救護車隊,有的騰出學校教室,有的開放自己經營的民宿,在大雨中一趟趟把需要幫助的人“擺渡”到安全的避難所。

大雨中,一群陌生人給了另一群陌生人一個“家”。

7月20日,鄭州市二七區一家民辦培訓學校中收留了近200人。受訪者供圖

民宿老板免費開放全城50家分店,提供“臨時避難所”

20日淩晨3點,民宿老板吳帥龍接到客戶電話,趕往民宿處理問題。路上開車的時候,他已經感覺不對勁了:雨太大了。

等到了民宿後,“外面下大雨,裏面下小雨”,房頂上的水順著邊沿向下流,“房頂幾乎都被水泡了一樣”。吳帥龍說,而那時,民宿的房間就已被預訂了80%。

從20日下午開始,吳帥龍又陸續接到了很多住客的電話,一開始是要訂房間,後來即使知道房間已訂滿,也有人請求來民宿的公共區域歇腳。在接到數通求助電話後,吳帥龍決定,不再接受付費預訂房間,“將50多家分店的房間全部共享出來,免費為大家提供落腳點以備歇息。”

20日晚上9點左右,他將提供救援的信息發到了朋友圈和微信群後,大量電話就打來了。打來求助和借宿的人遍及整個鄭州,“我們的民宿房間在鄭州市各個區都有分布,求助的人打電話過來,我們就提供就近房間的位置和入住密碼,指導他們去房間避雨。”

吳帥龍告訴新京報記者,20日夜間,50多家分店共接到1000多通求助電話,“最忙時一分鐘就來一個電話,我們有個同事的通話記錄都劃不到底。”吳帥龍表示,因為打來電話的人實在太多,他們無法統計具體有多少人入住到房間裏,“有的人已經住進去了,有的人就在周圍,但因為暴雨受困無法移動,沒能到達房間。”

現在鄭州市區的情況有了一些好轉,部分人員已經陸續撤離,但仍有外地旅客因無法訂到住宿房間而滯留在民宿,“有旅客住過之後想繼續留,就打電話訂房間。所以我們發了通知,不接受任何付費住宿,依舊為大家提供免費的落腳點歇息。”吳帥龍說。

7月20日晚,正在接納旅客的鄭州東站城際酒店。受訪者供圖

雨一直下,造成列車停運,大量旅客滯留鄭州東站。東站的西廣場上、候車廳裏、便利店門口,到處都擠滿了人。

滯留不知道還會持續多久,有人在沒過小腿的車站外駐足張望;有人在濕漉漉的地板上席地而坐;有人在已經漏雨的候車廳撐起雨傘。

鄭州東站附近的城際酒店的大廳也接納了上百位因暴雨滯留的旅客。

“從沒有遇到過這麼大的雨。”負責酒店前臺服務的辛國輝稱,自20日下午開始,城際酒店為受困人群提供避雨休息的場所和免費的熱水、毛巾、小食和一次性拖鞋,從東站到酒店那段原本僅10分鐘就可以走到的路,現在旅客需要蹚著幾近沒過腰部的積水走半個小時才能到達。

酒店所在地的地勢相對較高,但積水也已沒過臺階。站在前臺,辛國輝看到不斷有人淋著雨來到酒店歇腳,“20日晚間,雨最大的那段時間,在酒店前一處井口的位置,水流又急又大,那些人就手拉著手一個扶著一個走過來,還有一位大哥,渾身已經濕透,他最後把鞋子和褲子拿在手裏,赤腳走進大廳。”辛國輝說。

由於房間已經爆滿,酒店重新布置了大廳和餐廳供人們休息,場地有限,之前儲備的一次性拖鞋、水果零食等物資也一點一點被消耗,“我們有幾位員工曾出去采購一些補給的食物,但發現周邊4個商店基本已經售空,在商場走廊裏避難的人群中,還有母親帶著孩子在打地鋪”,辛國輝嘆了口氣,“感覺心裏很不是滋味”。

7月21日,滯留在鄭州東站的旅客。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暴雨夜尋“無家可歸人”,學校一晚收留近200人

21日中午,接通新京報記者電話時,梁曉(化名)下意識脫口而出“您找到住的地方了嗎?”從20日晚上八九點開始,他就一直在重復這句話。

梁曉是鄭州市二七區一家民辦培訓學校的教師,學校位於鄭州火車站附近。梁曉記得,20日下午五六點的時候,鄭州的雨還是中雨,等到七八點的時候轉為了暴雨。“我們校長說這種時候,大家都要盡一份力,告訴附近的被困居民,可以來到學校借住。”因為家離學校很近,梁曉主動趕往了學校。

老師們把學校可以借住的信息發到社交平臺和個人朋友圈,這條信息後來也出現在救援集合帖中。很快,滯留在地鐵站、火車站周圍的人紛紛給他打電話。

接到電話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把求救者平安地帶到學校裏。晚上九十點,雨下得更大了。學校一共有七八個老師參與救援,其中有兩三個人幾乎一直在外面冒雨“尋人”,把要來借住的人從地鐵站口接回學校。暴雨把梁曉淋了個透,路面上的積水一直在漲,積水最深沒過腰。梁曉記得,自己兩只腳都泡浮腫了,一個晚上連換了三套衣服。

20日晚,學校接收了近200人。學校徹夜供水供電,免費提供熱水、面包、火腿腸。大廳裏、走廊上、教室中、宿舍內,躺滿了被暴雨困住的人。

他們救援的人有兩三歲的小孩,還有孕婦。梁曉和他的同事會優先把行軍床給孩子和孕婦騰出來,再給他們提供被褥和食物。原本給學生配備的被褥也被分發下去,這些物資的消耗梁曉都沒有計算,“現在誰還有心思計算這些呀。”

7月20日,鄭州市二七區一家民辦培訓學校中收留了近200人。受訪者供圖

在距離梁曉單位三公裏外的鄭州市第五中學,成為了管城回族區的一個應急避難場所。

副校長王聳是20日晚上七點多收到要求協助的通知。事發緊急,學校臨時騰出了一樓的六個教室並準備了熱水。“缺醫少藥是比較大的困難,我們趕緊聯系了衛健部門,衛健部門緊急抽調兩名醫務人員支援,提供醫療服務和安撫工作。”

截至21日淩晨兩點多,他們統計上報給區政府的救助人數共計53人。校長張天佑記得,一開始有二十多個周邊社區的人,因為家裏進水疏散過來;後面陸續來的人或是因為車拋錨,或是乘公交車被困的乘客。

王聳記得,一位男士坐在教室裏正在擰長褲上的水,見到他進來,站起身鞠了一躬。那一刻讓王聳很感動,“我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點受寵若驚。”在學校沒有食物儲存的情況下,有四位女士自發地蹚過水流,到校門口對面的小賣部買了些吃的,回來分給大家。

水流漸漸退去後,五中開放了停車場,讓外面的車進來避難。

老師們一夜沒睡,整夜巡查。21日早上九點,直到最後一位避難群眾離去,幾位老師才癱坐在椅子上休息了一會。“五中還是處於隨時待命狀態,我們已經做好了再次提供救助場地的準備,包括熱水、毛巾、食物和常備藥品。”王聳說。

7月20日晚,鄭州市第五中學的兩名老師正在雨中迎接群眾。受訪者供圖

鏟車、消防車、救護車為臨產孕婦開出一條“生命通道”

20日晚,鄭州聖瑪婦產醫院緊急成立10人車隊為臨產孕媽提供24小時接送服務,每輛救護車上都會備好急救藥品、待產包、急救包等物品以備孕媽不時之需。

鄭州聖瑪婦產醫院的醫生王靜回憶,20日晚暴雨時段,金水區一名孕產婦因為已經超過預產期,家屬想要送她前往醫院,但因積水過深,孕婦和家屬被困在小區負一樓的地下停車場,連續14小時沒有脫困。

21日上午,醫院車隊接到求救電話趕到現場,因為小區周圍水深已經接近1米,救護車只能選擇繞行在小區門口一處地勢稍高的地方進入,開到車庫門口時,孕婦家屬正站在出口處,“我們合力把孕媽擡上救護車,上車後孕媽因被困一夜,沒有休息好,再加上胎位不正,上車後我們便聯系醫院的醫護人員接應。”王靜說。

返程途中,一輛輛緩慢前行的車輛看到救護車,自發讓出了一條通道。已經跑了一夜的救護車得以在油耗盡前抵達附近的一處加油站,工作人員得知救護車上孕媽情況緊急,立即安排疏通排隊加油的車輛。救護車終於安全抵達醫院,王靜看到,孕婦被扶上輪椅推進醫院時一邊笑著一邊哭著。

截至21日下午兩點,醫院車隊已經接到11名孕婦,王靜稱“大家都不知道途中會遇到什麼問題,信號時不時中斷,和家屬的聯系也只能斷斷續續進行,我們有一輛救護車穿過橋洞時,因為橋洞積水嚴重出現拋錨,只能盡快將孕媽轉移到其他車輛上送往醫院。”

王靜說,“由於當前醫療資源有限,我們已經通知非緊急病癥的患者先在家等待,如遇孕媽急產情況,我們緊急救援小組會優先派車及醫護人員到達。”

除接送車隊外,鏟車、消防車也在為孕媽開出一條“生命通道”。鄭州聖瑪婦產醫院醫生李艷超介紹,21日上午,東區一位臨產孕媽先被挖土機送出水深區域,接著乘坐消防救援車被緊急送到醫院。

21日下午4點5分,呱呱墜地的女嬰發出了第一聲啼哭。

“體重3100克,這一路上可不容易,又是鏟車,又是消防車。你姑娘真行,別人坐不了的車咱都坐。”護士看著女嬰父親懷裏小小的她,笑著說。

媽媽抱著懷裏剛出生的小寶寶遺憾地說道,“送完我們救援人員就立即趕回去搶險了,連個名字都沒來得及問,也沒能說句謝謝。”

新京報記者 郭懿萌 薄其雨 實習生 吳靜涵 朱恩民 蘭涵

編輯 劉倩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