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草遍的羊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在你們心裏,一說到最有風情的人,第一個聯想到的人是誰呢?

是某個明星?還是現實生活中接觸到的哪個人?

說到風情,羊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時代記憶裏,燈紅酒綠、十裏洋場的百樂門裏,大上海的女人們。

滬上的美人自有風骨, 舊上海的女人們,是那個年代裏“洋氣”的代名詞~

民國時期的上海租界,洋氣程度不遜同時代的巴黎,才女、旗袍、月份牌、百樂門舞女,這些都是那個時期的獨特記憶。

而且那個時期風情浪漫的上海,是一個十分割裂的時代。

有名門才女的各領風騷,也有舞女娼妓的被逼無奈,她們像一個時代的符號,照亮了那段黑暗的時光。

羊之所以說民國時候上海的時尚是割裂的,是因為上海清晰的氛圍兩派,一派是有背景、有才情、有故事的像林徽因、張愛玲這樣的才女們。

另一種,則是在那個年代也同樣名揚天下,但身世多舛的舞女名妓們,都是浪漫的化身,但是命運卻天差地別。

勇於創新的名媛作派

每個時代的美人數量大體上是相同,只不過在民國這個特殊的時間段裏,上海女子們似乎綻放的有些集中。

這些女子不僅才情萬千,性如暖玉,卓越的風姿也侵入了她們的骨髓。

她們美得個個不雷同,身上既有著晚清格調遺留下來的古典風情,同時也有著新時代的摩登時尚;

骨子裏既有著傳統的烙印,卻又想尋求著自由開放的靈魂,在動蕩不安的時代裏,各自開出了照亮時代的花。

她們有的是建築史上的名人、有的長於文字、有的寄情詩畫、有的投身演繹事業、有的是文學家;

更都是時尚界的寵兒,隨便一個動靜,便會掀起一波風潮,都是舊上海風情的絕佳代表。

比如“骨子裏有種說不出來的妖媚”的一代影星阮玲玉;文學家、翻譯家、建築家等多重身份的 “中國一代才女”林徽因。

還有翻譯家、文學家、畫家陸小曼;和晚清名臣李鴻章的後代,家世顯赫的作家張愛玲。

說她們是時代的嬌兒,因為她們真正從頭到腳,都透著大家閨秀的做派和精致。

出身名門的唐瑛是老上海時裝的ICON,也是當時做派最翹楚的上海名媛。

唐瑛自幼家教良好,長相更是沒話說,標準的鵝蛋臉配上彎彎的柳葉眉,加上小巧挺直的鼻子,眉眼之間有著一種西洋風格,舉手投足間十分惹人矚目。

是當時有名的交際花~

她的做派精致到什麼程度呢?

即使不出去交際,她每天也要換三套衣服:早上是短袖的羊毛衫,中午出門穿旗袍,晚上家裏有客人來,則著西式長裙。

她的妹妹唐薇紅後來回憶說:“她的旗袍滾著很寬的邊,滾邊上繡滿各色花朵。尤其有件旗袍滾邊上飛舞著百來只金銀線繡的蝴蝶,綴著紅寶石的紐扣。”

但凡是她戴過、穿過的,都會引來大家的爭相模仿,是引領上海灘時尚的風向標,擱現在也是妥妥的帶貨達人。

即使一生也經歷了諸多不幸,晚年她回國探親時,一身蔥綠旗袍,舉手投足恍如少女,絲毫沒有老婦人的龍鐘疲態。

哪怕到了人生的彌留之際,她說“蝴蝶要飛走了”,不忘浪漫的離去~

不論生活經歷過什麼,都保持著那份傳統又精致的優渥大小姐做派。

而說到民國時期的滬上風情,必繞不開的就是旗袍。

精明優雅、處處講究的旗袍美人,是舊上海的符號,也代表著大多數人對於上海時尚的初印象。

因為旗袍的設計既沒有過分諂媚西方文化,也沒頑固的保留老傳統。

在當時,一身古典性感的中式改良旗袍絕對是最時尚的穿搭,舉手投足間流露著無限風情,看見她們就好像看到了上海那時候的繁華。

旗袍最初是滿族婦女的長袍,設計保守。

而在她們的眼裏,旗袍不僅要精致,還要適合和驚艷,所以她們經常自己改衣服~

在設計上,受西方服裝立體造型的影響,將旗袍縮短長度,收緊腰身,第一次把東方女性細致動人的曲線展示出來。

在顏色上,要用紅綠搭配,最好是淘奶奶輩的花布料,更能在人群中一枝獨秀。

天氣熱了,要做成無領、無袖、衣長至膝蓋的“風涼旗袍”。

旗袍的設計逐漸由長變短,長袖成中袖、短袖,不開叉變成開低衩,每一個細節的改變都體現了她們敢於突破的美。

張愛玲是旗袍時尚的代表,她不僅天性愛美,而且戀衣成癖。

讀大學時她的獎學金幾乎全部用來置衣,成名之後她更是常常自己設計旗袍,款式相當別致。

而且她也樂於穿著奇特的服飾外出、社交,什麼BF風、睡衣外穿等這些如今的時尚圈潮流,她早就玩過了。

還有阮玲玉也是一生鐘愛旗袍,在現今存世的諸多照片裏,堪稱旗袍的收藏大家。

而且那時的女性前衛不止於此,她們熱衷於燙發,這種風氣從上層社會普及到普通的富貴人家。

據說當時巴黎新出時尚的款式,不出10天就會出現在上海的街頭。

社會風氣逐漸開化,月份牌畫到達了鼎盛時,海報上展示的各色各樣身著旗袍的時髦美女,更能體現出來她們不顧世俗的冷眼,勇於展現自己的美。

城市也好,時尚也罷,離開了人不過都只是沒有具體符號的概念。

無論她們是名門貴女、摩登女郎、或是名媛交際花,這些曾在歲月中活色生香的女子,承載、延續這座城市的時尚基因,也成為了這座摩登都市中曾經最美的光源。

各領“風騷”的風月場

都說舊滬上的風情十分浪漫,但實際民國時期的上海,也是非常割裂的。

因為那些高高在上的才女們生活優渥,有顏有名有錢;但還有另一部分人,同樣也是風姿綽約,地位卻十分尷尬,那便是滬上的娼妓。

那時的娼妓,幾乎是民國時尚的另一個代名詞。

民國時期,嫖娼逐漸合法化,娼妓從業人數暴漲,外在形象的提升能夠大大提升攬客的效果。

作為妓女也“卷”了起來,不得不在穿著打扮上煞費苦心,於是一場時尚的比拼自然也就拉開了帷幕。

上海作為當時的通商口岸,是一個多元文化匯集的地方,尤其是在風月場所,融合的元素更多,而這裏面的女性需要取悅的人也是各色各樣,誕生了多元化的時尚。

傳統的小腳之美不在滿足於當時的審美,尤其是在妓女舞女這個以色、顏值取悅人的行業,“性感美”也在這個時期擡頭。

在民國初期,對服飾顏色有限制,普通婦女只能穿素色衣服。

但民國時期的妓女,絕對不會屈服於黑白灰,服飾必選靚麗醒目的顏色。

一本寫民國時期的書,裏面有一段描述妓女服飾的文字:

「 綢緞自不用說,如何剪裁、滾什麼邊、繡什麼花,都要找裁縫仔細斟酌,做工十分精細。」

當時甚至有種說法“貧學富,富學娼 ”,這並不是在罵人,而是在說妓女們真的好看。

在當時,旗袍也是娼妓們最常穿的服裝,所以直到現在,關於旗袍的爭議都是有的。

因為它代表了改良初期的女性創新,也跟身姿風騷、勾欄瓦舍的娼妓有著很深的淵源。

除了顯示腰身旗袍之外,西洋裝束對於滬上娼妓而言,標榜著摩登和獨立,也只有名妓才能穿戴的起。

那時能夠身著洋服,就跟現今手上掛塊綠水鬼一樣,彰顯著品味的高you雅qian~

名妓的洋服主要有兩種,現代洋裝和歐式的仕女裝。

她們喜愛呢料洋服,佩上當時最為奢華的狐貍毛圍巾,或是頭戴飾有花朵的巨大翻邊草編洋帽,束寬腰帶,極盡洋氣。

其實《情深深雨濛濛》中依萍的穿著,某種程度上對當時舞女行業是很有代表性的。

後來,這種潮流從沿海流入內陸,從妓女流向普羅大眾,引領了江南乃至半個中國的時尚。

以至於當時的社會,看時尚之事何須要那時裝周,不如看十裏洋場,名妓歌舞爭芳鬥艷。

而且上海妓女還是公開吸煙的先行者,當時一度引得大家爭相模仿。

在電影《八佰》中有一段讓羊印象深刻的情景,戰壕裏的士兵看對面樓上歌舞升平,真是一面天堂、一面地獄。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樣前方戰事吃緊,後方歌照唱、舞照跳的場景,也是真實存在的。

而這樣小部分人繁榮的背後,大家沒看到的是全中國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真實的民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還趕不上清朝末期。

從某些角度來看,民國的妓女算是引領了時尚,但這風月場裏糜爛的前衛,絕不是時尚的本意。

不管是上層社會還是風月場所,上海女性確實在一段歷史時期內走到了世界的前沿。

“上海女人”早已成為一個時期的文化符號,與之相關的元素,如旗袍、燙頭發、月份牌、百樂門舞女…都已經被深深地打上上海的烙印,傳遞著獨屬於滬上女人的搖曳風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