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天暗無光是什麼預兆的簡單介紹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51.王爾烈巧對對聯

清朝乾隆、嘉慶年間,遼陽城裏有一位才子,名叫王爾烈,字君武,號瑤峰。三十九歲中舉人,1771年中進士二甲第一名,做翰林,授編修,晚年創辦“沈陽書院”。王爾烈幼年在遼陽城東南的魁星樓私學館就學。一年秋天,他跟著老師和同學們到郊外漫遊。當他們漫步郊外,面對黃花盛開的原野,老師見情生景,隨口吟了一句上聯:

野外黃花好似金釘釘地,

要求學生們對出下聯。同學們面面相覷,一時答不上;只有王爾烈思索片刻,回望城中,目視遼陽白塔,當即對出下聯:

城內白塔猶如玉鉆鉆天。

這副巧對對得好:“城內”對“野外”,“白塔”對“黃花”,“猶如”對“好似”,“玉鉆鉆天”對“金釘釘地”。這裏前一個“釘”字是名詞,後一個“釘”字是動詞,故下聯前一個“鉆”字也用名詞,後一個“鉆”字也用動詞,對得極其工巧。

52.瑞雪戲對

王爾烈念完四年私塾,父親就叫他到遼陽城南千山龍泉寺謀生。王爾烈來到龍泉寺當雜工,一有閑空就去向有學問的和尚請教詩文之道。有一年冬天下大雪,寺裏的小和尚和打雜的都來掃雪,他們連掃帶玩,用雪塑了個觀世音菩薩像。這時,方丈元空和尚來到跟前,就以雪人為題,出了個對兒的上聯:

雪積觀音,日出化身歸南海,

讓小和尚們對出下聯。小和尚們一聽,你瞅瞅我,我瞅瞅你,搖頭搔腦對答不上。這時,王爾烈在一旁說了聲“我來對”,便隨口念道:

雲成羅漢,風吹漫步到西天。

王爾烈從“雪”聯想到“雲”,便以“雲成羅漢”對“雪積觀音”。日出雪化,風吹雲變,故以“風吹漫步到西天”對“日出化身歸南海”。神思馳騁,意象生動,對得委實工巧。元空和尚一聽,連念:“阿彌陀佛!”小和尚們也都稱贊不已。

打那以後,元空和尚就收王爾烈為身邊茶童。

53.遊湖得聯

有一天,方丈元空和尚帶領一幫小和尚劃船往大安寺去。大安寺裏的小尼姑正在湖邊汲水。她見船來,小和尚撐船,影子映到湖水裏,船篙正好打在和尚的影子上,小尼姑就笑著出了一上聯:

和尚撐船,篙打湖心羅漢;

船上的和尚們一聽,臉都全紅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王爾烈瞅瞅小尼姑汲水的樣子,隨口就對答了一句下聯:

尼姑汲水,繩系潭底觀音。

小尼姑汲水的時候,也是自己把自己的影子提上來了,元空和尚聽了後,不禁暗自稱贊,遂把他收為學生,教授詩文、打對。

54.趕考路上遇老翁

幾年過後,王爾烈赴京趕考,路上遇到一位砍柴的老翁,挑著一擔山柴。

兩人在一起休息,老翁看王爾烈挑著一擔子書,便問:“你是進京趕考的吧?”王爾烈有禮貌地點點頭,說了一聲:“是的。”老翁打趣地說:“來!我先考考你,看你怎麼樣?”說完,老翁就指著剛剛砍來的一挑樹枝,念道:

此木為柴山山出,

請王爾烈對出下聯。年青的王爾烈望著村中升起的炊煙,受到啟發,脫口而出:

因火成煙夕夕多。

老翁聽後,贊不絕口,鼓勵他說:“你這次下考場,一定能考中啊!”果真,王爾烈到京中了個頭名狀元。但因乾隆皇帝私下考場,和王爾烈在一個考場科考,乾隆皇帝名列第四,主考官硬是把乾隆換到第一名,等乾隆皇帝展卷一看,發現王爾烈才學出眾,文筆驚人,當即封王爾烈為翰林院侍讀,在宮內教授太子颙琰。後來留下“老主同場少主師”的詩句,指的就是王爾烈的這段故事。

55.山珍海味

傳說明代有個楊翰林,看厭了宦海沈浮,辭官回到老家,過起隱居生活。偏偏朝廷非要他出山作官不可,派一員欽差大臣專程來召他回京。楊翰林並未因朝廷的“器重”而動心,婉言加以謝絕。欽差大惑不解,問道:“翰林不去享受榮華富貴,偏要做山野村夫,這窮鄉僻壤究竟有什麼可貪戀的呢?”楊翰林笑而不答,取過紙筆,寫了一副對聯:

日吞夾金絞銀飯,

夜飲龍須虎眼湯。

飲差看了,心裏不大痛快,說:“原來你整天吃山珍海味,難怪不願作官呢!既然有這麼好吃的東西,怎麼不招待我呢?”

楊翰林說:“既然大人想吃,我當親自下廚房去做。”過了一會兒,楊翰林端出一碗夾苞谷面的白米飯,一碗海菜螺螄湯,說:“這就是我對聯中所寫的佳肴,大人請吧!”欽差大臣十分尷尬,礙於面子,只得勉強吃下。寒暄兩句,趕緊回京復命去了。

56睡夢巧對

明代有一個很著名的文人叫徐廣義,他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他從小就天真活潑,很聰明,也很好學。他小時候,經常和唐萬陽侍禦遊玩,有一天,徐廣義因為連續幾天讀書,很困,就趴在燈下睡著了。唐萬陽連忙叫醒了他,他正睡得迷迷糊糊的,就在他似醒非醒的情況下,唐萬陽出了一個聯句:

眼皮墜地,難觀孔子之書;

徐廣義在朦朦朧朧中聽到有人吟句,睡眼還沒有睜開,就邊打呵欠邊對:

呵欠連天,要做周公之夢。

唐萬陽沒想到徐廣義能在睡夢中這樣快,這樣機敏地答聯,而且答得這麼好,以“周公”對“孔子”,相當工穩適度。

57.燒鵝會走路

在明朝時,有一個聰明好學的孩子叫陳棠,他七八歲就能吟詩作對,寫出好文章來,10歲時,就中了舉人,人們稱他為陳舉人。

有一天,陳棠正在學館裏上對課,這時,外面正是秋高氣爽的天氣,天空中飛來一群大雁,老師望著窗外,觸景生情,想出了一句上聯,讓學生應對:

一群征雁天空過,

聯句出了以後,課堂上沒人能答上來,老師很生氣,這時,外面有一個過路人手提一只燒鵝從這兒路過,陳棠見了,靈機一動,猛然間站起來,高聲應道:

半爿(pán)燒鵝地上行。

話音剛落,全學堂的人都很高興,老師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連聲稱贊:“對仗工整,無懈可擊”。並寫了一條批語:

“鵝者,燒熟而不死,且半爿(pán)能行,吾不敢啖(吃)也。”

58.洪承疇與史可法

傅山先生生於明朝末年,是朝廷命官。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後,心情十分悲痛,便攜帶家眷隱居在太原晉祠,行醫為善。

清朝皇帝知道傅山先生是個很有才華的人,多次派大臣前來勸他入朝做官,他回話說:“如果相逼,只有一死。”後來,傅山先生聽到和他同做官的洪承疇父子投降了清朝,並做了大官;史可法堅守揚州,寧死不屈,以身殉職,一恨一嘆,便提筆寫了一副對聯:

父成醜,子成醜,父子成醜,洪承疇;

君可法,臣可法,君臣可法,史可法。

“成醜”是“承疇”的諧音,是對洪承疇的醜惡行徑的嘲諷;“可法”是借用史可法的名字,表彰他的愛國精神是可以效法的。

59.“伊尹一人”

明朝有個知府叫馮馴,有一天,他在家裏請客。客人裏邊有個10來歲的孩子,跟他父親一塊兒來赴宴,這孩子生得眉清目秀,很機靈。有人說,這孩子頂會對對子了。一個客人聽了,就提出讓這孩子對對子,他指著知府馮馴說:

馮二馬,馴三馬,馮馴五馬;

“馮”是由兩點和“馬”組成,就是“馮二馬”;“馴”由三個豎(“川”字)和“馬”組成,就是“馴三馬”;“馮馴”合到一塊兒,不就成了“五馬”了嗎?古時候,“五馬”又是知府的別稱,“馮馴五馬”就是馮馴知府。這個對聯表面上倒很簡單,實際上還真不好應對。許多大人都在苦思冥想。可是誰也沒想到,這孩子對出下聯:

伊有人,尹無人,伊尹一人。

這裏說,“伊”字有個“人”;“尹”可以看成是“伊”字去掉了“亻”(“立人”),當然“無人”了,“伊尹”兩字合到一塊兒,是“一個人”。“伊尹”正好也是個人名,是商朝一個有名的大臣。這麼難的對子,一個孩子對得這麼好,在座的客人們都很驚奇,宴會的氣氛由此熱烈起來,大家興高采烈地談詩對句高興極了。

60.惟楚有才

湖北歷來是出文人才子的地方。明朝末年,湖北天門出了鐘惺、譚元春兩個人,他們的詩文風格相近,被稱為“竟陵體”;他們辦書院、收學生,培養了一批作家,被稱為“竟陵學派”。有人送來一塊寫著“楚有材”的匾,掛在書院門上,意思是“湖北(古代楚地)有人材(才)”。有一位朝廷官員,到這裏巡視,看了匾很不服氣,派人把匾取走,正好碰上了漢川文人黃良輝。黃良輝問道:“大人有錢有勢,何必非愛這塊小木牌呢?”巡官見旁邊有一個漁翁正在稱魚,便沒有正面回答他,隨口出了一對:

秤直、鉤彎,星朗朗,能知輕識重;

那意思是你和書院的人,連秤都不如,不能知輕識重,竟敢掛“楚有材”的匾。黃良輝擡頭看見一個農婦正在推磨,也隨口應答:

磨大、眼小,齒嶙嶙,可吐細吞粗。

巡官一聽,湖北人果然出口不凡,很有才氣,便和顏悅色地說:“這塊匾少了一個'惟’字,我要稟報朝廷,重新頒發一塊。”這麼一說,黃良輝就讓他們走了。據說後來朝廷果然贈了一塊“惟楚有材”的匾給他們。

61.兩袖清風

王爾烈從江南主考回來,嘉慶登極繼位,召見王爾烈說:“老愛卿,家境如何?”王爾烈回答:“臣家裏依然是幾間草房,半藏農器半藏書;幾畝薄田,一望春風,一望雨啊!”嘉慶說:“老愛卿為官清廉,朕是知道的。這麼辦吧,你別在京城呆著啦,去到安徽銅山那兒鑄錢吧!”王爾烈在銅山三年,又回到京城。嘉慶見王爾烈回來就問:“老愛卿,這回足以度余年了吧?”王爾烈一聽就笑了,說:“臣仍舊是兩袖清風,一無所存。”嘉慶搖搖頭說:“老愛卿,此言未必是真吧?”王爾烈這才回手一掏,從袖裏甩出三個銅大錢,一個是《當十錢》,一個是《五銖錢》,一個是《嘉慶同寶》,三個銅錢磨得溜光鋥亮。因為這三個銅錢是王爾烈掌管鑄錢爐的時候用的錢樣子,每天拿它去檢查質量,老攥在手裏,所以,三個銅大錢磨的溜光鋥亮。嘉慶一看,連連點頭稱贊,說:“老愛卿如此清廉,真可謂‘老實王’也。”就這樣,嘉慶皇帝封王爾烈為“老實王”。有人給送了副對聯:

雙肩明月,

兩袖清風。

這時候王爾烈已是年逾花甲,嘉慶派人去東遼陽給他修蓋了一座禦賜翰林府。王爾烈回到家一看,是前層院十間,後層院十間,東西兩廂配房。以後王爾烈把前居院十間正廳作了義學館。

62.門聯添字問叛徒

明清之際有位著名人物洪承疇。他是福建南安人,萬歷進士,崇禎時任兵部尚書總督河南、山西、陜西、四川、兩湖的軍務,深得重用。他自己也感到皇恩浩蕩,決定肝腦塗地,報效朝廷。在自家門上,撰書一副對聯:

君恩深似海,

臣節重如山。

由此更得到朝廷的信任。崇禎十四年(1641)他率八總兵,統轄13萬人,與清軍大戰松山而兵敗。第二年,松山陷落被俘至沈陽。後來降清,做了大學士,是清朝統一天下的重臣之一。當時,人們把清軍入關,看成是異族入侵一般,思想上還以明朝為正統。有人十分鄙夷洪承疇,在他家門對聯上添了“矣”、“乎”二字:

君恩深似海矣,

臣節重如山乎。

出句為感嘆句,下句成了疑問句,實際上是無疑而反問。

63.鄭板橋上任

鄭板橋到山東濰縣上任那天,濰縣城內張燈結彩,鞭炮齊鳴,迎接新任縣官的到來。可是鄭板橋來到衙門前沒有進門,卻吩咐手下人在墻上鑿洞。一會兒工夫,墻上鑿了十個銅盆大的洞,從外面一直能看到裏面。這時,有個人低聲問道:“大人,好好的墻壁,為什麼鑿這麼多窟窿?”鄭板橋笑道:“我聽說從前一些官吏,敲詐勒索百姓,弄得百姓叫苦連天,我要把留在衙門裏的那種腐敗官氣放掉,所以要鑿些窟窿,透一透氣!鑿好窟窿之後,他立即叫人在衙門口貼一張醒目的告示:“本官日夜受理狀子。”接著鄭板橋又親自寫了一副對聯:

黑漆衙門八字開,

有錢沒理莫進來。

於是,喊冤的、告狀的百姓絡繹不絕,他一直忙到大天亮。由於鄭板橋判案公正,百姓稱他青天大老爺。

64.自畫像

鄭板橋被稱為揚州八怪之一,詩、書、畫堪稱三絕。一天鄭板橋的一位好友笑著對他說:“您才思敏捷,出口成對,為自己寫一副聯語吧。”鄭板橋並不以為是玩笑,立即認真地寫起來:

虛心竹有低頭葉,

傲管梅無兩百枝。

這副聯語,確是鄭板橋的自我寫照。他對藝術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總願意虛心求教於別人;而對封建官場的歪風邪氣卻決不隨波逐流。因此,他雖做官,卻處處關心民眾,不逢迎拍馬,終於被罷了官。這副聯語出自他自己的手筆,維妙維肖地活畫出鄭板橋虛心好學、剛直不阿的高風亮節來。

65.入木三分

有一次,鄭板橋把自己寫的一些詩作送給朋友看,並附了一首詩,詩中寫道:“我詩無部曲,彌漫列卒伍;頑石亂木根,憑君施巨斧。”他要求他的朋友用巨斧來砍削他詩中的頑石亂木。鄭板橋特別珍視別人的批評意見,他曾寫過一副對聯:

隔靴搔癢贊何益,

入木三分罵亦精。

他認為那種隔靴搔癢式的庸俗捧場沒有益處,而實事求是,中肯直率的批評卻很可貴。魯迅對這副對聯極為贊賞,曾特地手書此聯贈日本漢學家增田涉。

66.孔明趙雲合廟聯

清末,某地新建一間孔明、趙雲合廟,請來甲、乙兩位學究分撰廟聯。甲學究先寫了關於孔明的上聯:

收二川,排八陣,七擒孟獲,六出祁山,五丈原中,四十九盞星燈,一心只望酬三顧;

聯中把孔明一生的主要事跡,全部概括出來了,並用上了一至十的數目字,可以說是獨具匠心的一聯。乙學究看後,苦思良久,表示可以對上,但要求把“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緊縮為“七擒六縱”,甲學究同意了。這樣,乙學究也就寫出了下聯:

抱孤子,出重圍,匹馬單槍,長阪橋邊,(缺一詞)數百千員上將,獨我猶能保兩全。

趙雲的事跡不多,這聯突出寫他最有聲色的“百萬軍中藏阿鬥”的故事,並巧妙地用千、百、單、兩、孤、獨、重表示數量的語詞作對,也不失為難得的佳聯。

67.臨死還在對句

清初方楘如,號樸山,是浙江淳安人。康熙年間考中進士。他博學多才,工於古文,與桐城的方舟、方苞,並稱“三方”。

他還很善於作對聯。據記載,他晚年病重,學生們都來到床前與他告別。有兩個學生離床比較遠。其中一個學生小聲地問:“有人出了個對句,我不知該怎麼對?”另一個問:“什麼句子?”先前的學生說,是這樣的對句:

水如碧玉山如黛,

方楘如正在彌留之際,聽見他們的談話,奮力睜開兩眼,似乎要說什麼。學生們圍過來問老師還有何指教。方楘如費了很大的力氣,說了句:

雲想衣裳花想容。

說完,就去世了。

68.一百春聯

清代康熙年間,福建安溪的李光地才學出眾,直做到文淵閣大學士(相當於宰相),是朝廷的重要大臣。一年春節前,康熙皇帝讓李光地做100副春聯,替換皇宮的舊聯。李光地明知不是容易事,又不敢推辭,心裏直發愁。

他的四弟李光坡,正好從家鄉到北京遊覽,知道哥哥的愁事,笑著一拍胸脯,說:“兄長請寬心,這事包在我身上好了。”

一連幾天,李光坡天天出去遊覽京城名勝,把春聯的事,丟在腦後。眼看快到除夕,該向皇上交差了,李光坡一副都沒寫,可把李光地急壞了:跟皇上說話不算話,可是欺君之罪呀!李光坡說:“別急!我已經想好了。”提筆便寫了一副,說:“已經全寫完了。”哥哥心想:你才寫了一副,還有99副呢!一看弟弟的春聯,光地放心了。原來寫的是:

地下七十二大賢,賢賢易色;

天上二十八星宿,宿宿皆春。

李光地拿給皇上,康熙一看:72加上28,正是100,以一當百,連連誇獎“奇才!奇才!”

69.從天而降

清代康熙年間,貴州出了一位才子,姓周,名起渭,字漁璜,號桐野。他中進士,入翰林院,官至宮詹學士,是頗有名氣的詩人。這年,他名氣還未這樣大,便擔任浙江的主考官。消息傳出,浙江考生議論紛紛。他們聽周主考是貴州人,便很瞧不起這從“蠻夷”之地來的人,進而推測他肚子裏也未必有多大學問,也許只讀過《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尤其那些高才生更放心不下:主考若是庸才,很可能埋沒了自己;即使考中,尊個大草包當座師,也臉上無光。於是,考生們商議,考官一到,給他來個下馬威,讓他當場出醜,滾出浙江。等周漁璜的轎子到了試院,考生們“恭恭敬敬”站立兩廂歡迎。一個考生代表,雖是抱拳,卻是昂頭,高聲問道:

洞庭八百裏,波濤濤、浪滾滾,宗師由何而來?

周漁璜早就風聞浙江的考生不同尋常,今日一見,果然如此,這分明是出對子要試試考官的才學。只見他笑容一斂,凜然答曰:

巫山十二峰,霧靄靄、雲重重,本院從天而降!

一群考生頓時目瞪口呆。好一會兒,才緩過神來,一齊長揖到地,口呼“拜見宗師”。周漁璜說聲“免了”,大搖大擺進了考場。

70.雞鳴鳥叫

有一天,老師教完課領著周漁璜在學校外面閑逛,一邊走一邊聊。忽然,老師的詩興大發,他要和漁璜對對子。這時,正好學校外面有一個農民家的母雞下蛋,“谷多谷多”地叫個不停。老師便以此為題出了一句“像聲”對,即以母雞的叫聲入聯。出的聯是:

母雞下蛋,“谷多谷多”;

只有一個老師要求周漁璜也以“像聲”對應,道出下聯。周漁璜不慌不忙地看看四周圍,他忽然聽到路旁的樹上,幾只小鳥在歡快地叫著,叫的聲音特別好聽。周漁璜高興極了,他仔細地聽,發現小鳥的叫聲極像“酒醉酒醉”,便馬上有了下聯的聯句。他看著老師,指著小鳥說:

小鳥上枝,“酒醉酒醉”。

老師點著頭,一陣欣喜,連聲誇贊他答得好。

71.桃李門

彭文勤,清代學者。少年時不貪戀風花雪月,立誌讀書向上,曾在書房裏題了一副對聯:

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木;

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

有誌者事竟成。彭文勤學有成就,赴京考試名列前茅,被派到浙江去當考官。在他的官邸,儀門內外都栽有桃樹和李樹,牌樓門額就取名為“桃李門”。他有感於眼前的情景,提筆寫了一副對聯:

天地自成文,湖山有美;

國家期得士,桃李無言。

這副對聯寫出了培育人材對“天地”“國家”的重要性。

72.演戲無益

清朝有位徐本,康熙年間得中進士,乾隆年間當了禮部尚書這樣的高官。他的父親徐潮也當過尚書,父子兩人作官時都很能體察百姓疾苦,提倡樹立好的民風,因而,徐家在家鄉是很受人尊敬的。徐本告老還鄉,回到浙江錢塘(杭州),正趕上社事。這是民間以演戲為主的風俗。本來在冬閑時演演戲是好事,但如沒有節制就會出許多問題:趁人們看戲去了,小偷、流氓大肆活動;戲臺上掛燈,行路人打燈籠,家裏無人看管爐竈,火災也多有發生;各村演戲互相攀比,浪費許多錢財和精力。徐本想,總這樣下去不是好事,要想個辦法勸說鄉親們才好。為演戲,杭州城設立了許多戲場,聽說徐大人回來了,都爭相請徐本寫戲臺對聯。徐本便給他們寫了一副:

防賊防奸防火燭,

費錢費力費功夫。

還寫了一個橫匾:“戲無益”。眾人見了,知道徐大人的一片好心,大家一商量,社事便停了,戲也不再演下去了。

73.下聯有對倍傷心

清朝康熙年間,安徽桐城戴名世進京趕考。乘船過河時,船上人都在議論一個木匠犯法的事,說這木匠為縣衙造了好多木枷,誰成想用到自己身上了。老艄公看見戴名世書生打扮,就給他出了一個對子:

木匠造枷枷木匠,

戴名世聽了,覺得此聯出得很巧,便一路思索,直到船靠了岸,也沒想出來下聯。後來,他考中進士,選了翰林。按說,這學問夠大了,可“枷木匠”這對子還沒對出。戴名世出了本書,叫《南山集》,書中引述了南明抗清事跡,被人告密,說他有“復明反清”的野心。於是,他被刑部拿問,入了“文字獄”,竟至被判了死刑。臨刑時,康熙皇帝派了一位翰林去監斬。戴名世被綁赴刑場,甚覺冤枉,又見另一位翰林前來監斬,想到自己也是翰林,不覺淚水奪眶而出。這時,他忽然想起“木匠”那個對子,聯想此時此景此身,終於有了下聯:

翰林監斬斬翰林。

眼看就要命歸西天,有了對句,反而更加傷心了。

74.惟以不貪為寶

清朝有一位鎮江知府,到任後,把官廳修建得煥然一新,大宴賓客,並請當時的詩文大家吳鼒(zī資)撰題楹聯,吳鼒不假思索,立即拈筆直書上聯:

山色壯金銀,惟以不貪為寶;

從字面上看,是把鎮江的名勝金山銀山組織到句子裏,實際的含義則為:此處雖是個富庶多產的肥美之地,但來此做官的,可千萬別起貪心。寓意很深,可惜他信筆寫出上聯後,一時卻對不出下聯。當時,旁側有位姓郭的士子脫口對出:

江流環鐵石,居然眾誌成城。

鐵石,是指三國時東吳孫權在鎮江所築的鐵翁城。從字面上看,也是組織了鎮江的古跡為句,但卻包含了這樣的意思:你可要認識到老百姓團結起來的力量!這樣,整副對聯就不僅是勸戒,也是一種有力的警告了。

75.師生諧對

有一年春天,李調元和他的父親李化楠及老師趙亮到郊外去春遊,他們走到一個叫百花渠的地方,趙亮老師看見有人正在碾米,便拉過調元的手說:“你看見這碾米的情景了吧,我出一聯,你能對嗎?”李調元恭敬地說:“老師,您說吧。”老師馬上出了一句上聯:

一木壓滾調圓(元),

李調元一聽,知道老師把自己的名字用諧音法嵌入到句子中,便想怎麼才能答下聯呢?真巧,他猛一擡頭,看見遠處半山上有座古廟,古廟門前桿上掛著一盞九朵蓮花彩燈,於是,他想起怎麼答來了。他笑嘻嘻地答道:

兩石夾柱照(趙)亮。

李調元的爸爸聽了心裏很高興,但覺得小小的孩子直接叫老師的名字,太不禮貌了,就故意責備李調元說:“你怎麼這麼沒禮貌!”趙亮老師並不生氣,他笑著說:“這樣好,老師和學生的名字一起入聯,多好呀!”

76.現成對聯

清朝乾隆四十二年(1777),李調元被調到南方,任廣東學政二年。其間,搜集民歌民謠,進行了大量的采風工作。一次,途中進一個小食店吃茶。這是一對老夫婦開的店,生意不好。李調元請老伯拿出紙筆,要為小店寫副對聯招徠客人。鋪好紙,蘸足墨,剛要下筆,老婆婆給他端來一碗荷包蛋,請他先趁熱吃了。李調元走了神,竟揮筆寫下5個大字:

兩個荷包蛋,

寫完才省悟過來,哈哈大笑:“我怎麼寫了這個?再拿紙來吧!”老伯伯忙說:“我只有一張萬年紅紙,裁成三條了。”李調元一想,索性取現成的話吧,又揮筆寫出:

一張萬年紅。

老伯伯一看這是吉利話,贊揚道:“好!好!”李調元又把橫披寫上:

好好

自小店貼出這對聯和橫披以後,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爭看李調元的墨寶,門前熱鬧非凡。看過之後,還要進去打聽李調元的故事,自然要吃上“兩個荷包蛋”。於是小店生意越做越紅火。後來,小店改名為“好好店”了。

77.粗毛野獸

蒲松齡在寫《聊齋誌異》之前,在鄉裏就因為有才氣而出了名。有一個姓石的鄉紳,不服蒲松齡的才學,要與他一比高低。這天,他們碰在一起。石鄉紳看見一只小雞死在磚墻後面,便出個上聯難為蒲松齡:

細羽家禽磚後死,

蒲松齡一聽,這是糟蹋我這年輕人呀!我也得給他點顏色看。他裝作無能的樣子說:“我不會對對子。既然鄉紳逼著我對,我就一個字一個字地對著看,請鄉紳幫我一字一字錄下來,要不,過後我自己也忘了。”石鄉紳差點樂出聲來:一個字一個字地對,說不定出什麼洋相呢!他滿口答應下來。蒲松齡大智若愚,一本正經地說,石鄉紳幸災樂禍,一本正經地記——

“粗對細,行嗎?”“行。”記個“粗”。

“毛對羽,行嗎?”“行。”記個“毛”。

“野對家,行嗎?”“行。”記個“野”。

“獸對禽,行嗎?”“行。”記個“獸”。

“石對磚,行嗎?”“行。”記個“石”。

“先對後,行嗎?”“行。”記個“先”。

“生對死,行嗎?”“行。”記個“生”。

“完了,你念念。”

石鄉紳拿過來就念:

粗毛野獸石先生。

剛念完,發現這是用“先生”與“鄉紳”的諧音糟蹋自己,頓時面紅耳赤,自認晦氣。從此,再也不敢與蒲松齡比高低了。

78.紀曉嵐智鬥乾隆

紀昀,字曉嵐,河北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四庫全書》的總纂。他十分風趣、幽默,頭腦靈活。清高宗乾隆皇帝喜歡找人對對子,也算是一種娛樂。找誰呢?自然是紀曉嵐了。這天,乾隆出的出句,聽著是:

兩碟豆

紀曉嵐心想:皇上一般都出難句,這次怎麼如此簡單?要小心應對,答道:

一甌油

果然,乾隆改了口:我說的是——

兩蝶鬥

紀曉嵐似乎早已料到,不慌不忙地說,我指的是——

一鷗遊

皇上又說:

花間兩蝶鬥

紀曉嵐隨口應道:

水面一鷗遊

皇上說:“看來鬥不過你喲!”紀曉嵐一聽,小心翼翼地說:“皇上高明,臣不過是一只水鳥罷了。”

79.南嶽廟死個和尚

這天,紀曉嵐正在書房裏讀書。有下人傳進一張名片,說:“門外有衡陽太守劉朝玉拜見大人。”紀曉嵐把客人請進,問:“你的公務都辦完了嗎?”劉朝玉欠身回答:“公務已辦完了,明日便啟程返回湖南。今日求見,一是辭行,二是請大人賜以墨寶。原來南嶽衡山上有座南嶽廟,當家和尚新近坐化歸天了。此處為衡陽府所管轄,劉太守這次回去要參加祭奠儀式,請紀曉嵐作一副對子。紀曉嵐立時就答應了,鋪開紙,寫下7個大字:

南嶽廟死個和尚,

劉太守心裏一哆嗦:“紀大人不是出口成章嗎,怎麼大白話都上來了?這要帶回去懸掛起來,豈不讓人笑話?”可嘴上又不好說。偏偏紀曉嵐又問了一句:“你看如何?”“這個……”劉朝玉實在不好回答。紀曉嵐微微一笑,接著,又寫了七個大字:

西竺國添位如來。

劉太守忙不疊地在臉上堆起笑容,連連拍手稱絕。

80.中書令什麼東西

清朝乾隆53年(1788年),工部衙門被大火燒光,工部尚書金士松親自監工,督造新的工部衙門。紀曉嵐此時正在軍機處供職。這天,議事過後,大家閑聊天。一位說:“這工部,所主皆水利工程之事,不妨稱為水部。”另一位說:“其實早有人稱水部了。有趣的是,水可以滅火,火也可以燒掉水部,也是因果相報了。”紀曉嵐說:“我這裏有個出句,請各位大人對。”待緩緩說出後,眾人誰也對不上。原來是一副嵌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對子:

水部火災,金司空大興土木;

司空,本來是漢代官制,與司徒、司馬合稱“三公”,清代常稱工部尚書為司空。因此,出句所說的,全是實事,對句也不能虛構。眾人無言以對,齊向紀曉嵐拱手說:“願聞下聯。”其實,紀曉嵐也正想不出答案。正巧,挑簾進來一位內閣中書。此人是南方人,長得身高體壯,常說自己是“南人北相”。紀曉嵐一擊掌說“有了”,走到中書面前,拍拍他的肩膀說:“正在對句,只好借你一用,請不要在意。”於是,他吟出下聯:

南人北相,中書令什麼東西。

以“南北中東西”對上聯的“水火金土木”,如天造地設一般,很快就流傳開了。

81.罵庸醫

紀曉嵐家中,常常受庸醫所騙。有時誤診,有時錯開藥,輕者病情加劇,重者丟了性命。連他這樣的官宦人家都是這樣,老百姓又不知被坑害多少。所以,他對庸醫是恨之入骨的。有個庸醫曾來紀府看過病,沒治好病人。他想求紀曉嵐寫匾來裝點門面,又怕討個沒趣,便托人去求。紀曉嵐一聽是為這個庸醫題匾,未加思索,便寫下他早想過的三個字:“明遠堂”。來人很驚訝:“您老不是最恨不高明的醫生嗎?如何用這樣褒獎的詞句呢?”

紀曉嵐回答說:“《論語》裏有這樣的話:'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我說他'明遠’,是說他'不行’,醫術行不通,再騙人也無法得逞呵!”來人又問:“他說不定還當好話讀呢!不過,他萬一再求您老寫副對子,可怎麼辦?”紀曉嵐說:“那有什麼,我早想好了,想要,不妨一起拿走。”說完,寫了副對子:

不明才主棄,

多故病人疏。

來人一看,深深佩服這位諧趣大師的文思。原來,唐朝孟浩然有兩句詩:“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是說沒有才學不被明主重用,因為多病致使朋友疏遠。紀曉嵐把字的位置稍加變化,意思也變了:醫術不高明,被才(財)主拋到一邊;因醫療事故多把人給治死了,病人自然疏遠不敢登門求醫了。

82.對聯的妙用

古代有個國王,酷愛對聯。他整日和朝中官員吟詩作對,而將國家大事置之度外。老臣們紛紛進諫:“為國者要以治國為本。”國王置若罔聞。冬天到了,寒氣襲人,滴水成冰,國王即興出一上聯:

天寒地凍,水無一滴不成冰;

滿朝文武除了“好啊”、“妙哉”的喝彩聲外,沒有一個能對出下聯來。忽然,一位老臣自稱對出來了,並提筆寫在紙上,遞給國王。國王接過一看,面帶慚色。只見下聯寫道:

國亂民貧,王不出頭誰是主。

從此,國王開始臨朝理政了。此聯字句對仗工整,且起到了千萬句話所達不到的作用,堪稱佳對。

83.批準探親

紀曉嵐是侍讀學士,要陪乾隆皇帝讀書,每天除了給皇帝讀《漢書》以外,別無他事,真覺得無聊。同時,還要處處小心。俗話說“伴君如伴虎”,一時言語、行動不慎,惹惱了皇上,可就有罪受的了。因此,紀曉嵐心中悶悶不樂。乾隆知道他不大安心,也體諒他背井離鄉、深居皇宮的苦衷,加之他才學超群,就不忍責備他。一天,乾隆半開玩笑似地對他說:“紀愛卿這些日子臉色不好,必有心事,依我看,你是——

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紀曉嵐正找不著由頭提探親的事呢,一聽皇上出對子,立刻跪下,虔誠地說:“皇上說對了。如蒙恩準,回去省親,我乃是——

言身寸謝,謝天、謝地、謝君王”。

乾隆一看,人家都謝恩了,便順水推舟地準了紀曉嵐的探親假。

84.也讓你為難

傳說,清代乾隆皇帝喜歡遊山玩水,又很擅長詩文,走到哪兒都撰聯題詞。有一次下江南時,他把自己打扮成一個普通人的樣子到民間私訪。他走到一個地方,見一戶農家正在辦喜事,乾隆皇帝想看看鄉俗,便靈機一動,叫侍從拿出三個銅錢,又寫了一個單聯一起送去,作為賀禮。聯句是:

三個銅錢賀禮,嫌少勿收,收則愛財;

這下,農家主人可為難了,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埋怨這個不速之客不該這樣為難人。可巧,農家主人的小兒子在旁邊看見了,他就向父親說,要寫聯應對。父親心想,10歲的孩子懂個什麼,還要對對子?正在猶豫時,兒子已揮筆寫下了下聯:

兩間茅屋待客,怕窮莫來,來者好吃。

回句很有分寸,落落大方,表現了農家人的待人誠懇。這樣一來,反倒使乾隆皇帝為難,留也留不得,走也走不得了。好在他沒穿龍袍,也不怕失身份,就以會會寫對聯人的借口,還是進去了。

85.猜謎

有一年元宵節,乾隆皇帝和大臣們在文華殿裏猜燈謎取樂。皇上一高興,點名讓紀曉嵐制一個謎,讓大家猜。紀曉嵐領旨,要了一盞大宮燈,揮筆寫了一條謎聯:

黑不是,白不是,紅黃不是,與狐狼貓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獸;

詩也有,詞也有,論語也有,對東西南北模糊,雖為短品,亦為妙文。

乾隆皇帝和滿朝文武,看了半天也不知所雲,更不用說猜了。最後,還是紀曉嵐把謎底告訴了大家:就是“猜謎”二字。

這燈謎很巧:“與狐狼貓狗”仿佛,是“犭”,不是黑白紅黃,是“青”,合而為“猜”字;詩詞論語都有的是“訁”偏旁,對東西南北模糊,是“迷”,合而為“謎”字。

86.缺啥給啥

一年春節,鄭板橋陪一位州官外出。走到南門街,看一戶人家貼著這樣的春聯: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橫披是“南北”二字。鄭板橋看後,皺了皺眉,扭頭便走。過了一會兒,他拿著幾件衣服,提著一塊肉,肩上還扛著一口袋糧食。他敲開這家大門,只見一家老小縮在一張床上,衣單竈冷。鄭板橋說:“過年了,這點東西給你們留下用吧!”那家人認出鄭板橋來,千恩萬謝地給他磕了幾個頭。出了門,州官問他:“你又不是神仙,怎麼知道他家沒有衣服、沒有糧食呢?”

鄭板橋指著春聯說:“這裏都寫著呢:‘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是缺一(衣)少十(食),橫披‘南北’,不就是‘沒有東西’嗎?”

87.鄭板橋續聯

從前,有個舉子赴京考試。他起個大早趕路,過一條獨木橋時,與一位挑土的農民走個碰頭,誰也過不去,必須有個人讓路才行。兩個人都有不讓路的理由。舉子說:“我是讀書人,自古道:‘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應該我先走。”農民說:“我是挑擔子的,自古道:‘挑擔不讓空手人。’應該我先走。”爭執不下時,農民說:“你既然是讀書人,我就出個對子,你能對上,我讓;對不上,你讓。”舉子滿口答應了。農民便出了一聯:

一擔重泥(仲尼)攔子路;

對聯表面上說一擔泥攔了舉子的去路,巧在諧音上,嵌了仲尼(孔子)和子路(孔子學生)兩人名字。舉子對不上,只好退讓,眼看著農民大搖大擺地過橋而去。舉子越想越氣,非要對出不可,便找個客店住下。誰料想竟一病不起,臨死時囑咐客店老板,把他葬在橋旁,立兩塊石碑,一塊刻這上聯,另一塊空著。老板都照辦了。不知過了多少年,那石碑一直空著,無人能對上。這天,來了一位文人,看了碑上的上聯點點頭,在河邊踱起方步來。這時,河岸有幾名纖伕剛剛拉過一條船,笑嘻嘻往回走,準備拉下一條船。他立刻來了靈感,當即請人找來筆墨,刮去石碑上的青苔,一揮而就,寫出下聯:

兩岸伕子(夫子)笑顏回。

雖說寫的是纖伕們,聯中也諧音、雙關嵌進孔子(人稱孔夫子)和他的另一個學生顏回的名字。這文人,是大名鼎鼎的鄭板橋。

88.這副對聯不敢留

通州(今江蘇南通)西寺的當家和尚蒼松,靠化緣存了不少私房錢。此僧又附庸風雅,到處請名人寫字作畫,其實是個勢利小人。這天他在書畫收藏家保藝園家裏遇到了鄭板橋,死說活說非要請鄭板橋去西寺住幾天。鄭板橋推托不過,就隨之去了廟裏。蒼松和尚十分熱情,上豐盛的飯菜,用頂好的茶葉,連茶具都是景德鎮的細薄瓷。鄭板橋每天只是看書。過了三天,蒼松閑談中說起這裏有很多字畫,但缺少一副木板對聯。鄭板橋裝作不知道,依舊每天看書。又過了三天,蒼松派小和尚送來文房四寶,說:“先生有空寫寫字消遣消遣。”鄭板橋動也沒動,還是每天看書。又過了三天,和尚招待的飯也少了,茶也少了,鄭板橋還是不畫不寫,一門心思讀書。從此,“生活標準”一再降低,飯食不見油星兒,只有青菜加點鹽,白米飯換成秈米飯,茶葉也不給了,泡一碗黃菊花代用,景德鎮茶具也換成了瓦壺。鄭板橋笑笑,照樣吃,照樣喝。這天,保藝園來西寺,見到這個樣子,非常生氣,要接他回去。鄭板橋說:“打擾了10多天,過意不去,我留副對子吧!”蒼松非常高興。只見鄭板橋從案子下邊取出早已寫好的對子:

青菜白鹽秈子飯,

瓦壺天水菊花茶。

蒼松和尚知道這是諷刺他刻薄,非常慚愧。他沒敢把對聯刻出來懸掛,悄悄拿出去賣掉了。

89.半副對聯

有個大鹽商,請鄭板橋寫副對聯。遇到這種富豪,鄭板橋毫不客氣地出價要1000兩銀子。鹽商一再討價還價,鄭板橋答應降價一半,並說:“我寫字是要先付錢的。”鹽商送來500兩銀子,鄭板橋收好,鋪開紙,寫下:

飽暖豪富講風雅,

說聲:“拿走吧!”富豪急了:“先生,你只寫了上聯呀!”鄭板橋說:“你不也只給了一半錢嗎?”鹽商無可奈何,只得乖乖地再拿出500兩銀子,這樣,鄭板橋才寫出下聯:

饑寒畫人愛銀錢。

鹽商指著下聯說:“你怎麼……”鄭板橋哈哈一笑:“你說我怎麼這麼沒出息,是不是?你們有銀子,才想高雅,我們沒錢,當然得愛財如命呀!”

90.峨眉三蘇祠

三蘇祠在眉山縣城內,是北宋時著名文學家蘇洵(1006—1066)、蘇軾(1036年—1101年)、蘇轍(1039年—1112年)父子三人的故居,占地五萬多平方米。早在明朝洪武年間,為紀念三蘇父子,就地改宅為祠。三蘇父子位居於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列。蘇洵精通六經百家,揮筆千言,博辯雄偉,為古今所稱頌。蘇軾號東坡,他的詩、詞、散文不僅達到當時的高峰,而且影響深遠,馳譽中外。宋代四大書法家有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其中蘇軾當推首位。他的繪畫姿態橫生,別開生面。蘇轍十九歲時與兄蘇軾同登進士,他一生勤於創作,其政論文章和詩歌散文都達到了文學史上較高的水平。三蘇祠正門的楹聯寫的是:

一門父子三祠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解放以後,三蘇祠煥然一新,成為人們吸取我國古代文化遺產的勝地。

91.自愧姓秦

清代乾隆朝,有位江寧人秦大士考取了進士,寫得一手好文章,很有點名氣。多虧皇上比較開明,只重才學,不查祖宗,否則秦大士無論如何也休想作官。為什麼呢?原來他是宋朝大奸臣秦檜的後人。一次,他與幾個朋友遊杭州西湖,一路笑談,不知不覺到了嶽廟、嶽墳一帶。大家一想,壞啦,怎麼來這兒了?這裏廟內有嶽飛的塑像,墳前有秦檜和夫人王氏的跪像,而且那脖子上還分別掛著一副對聯:

唉!仆本喪心,有賢妻何至若是?

啐!婦雖長舌,非老賊不到今朝!

上聯是摹仿秦檜的口氣寫的:我本是沒良心的人,可要是有個好媳婦,何至於鬧到現在這樣整日跪著的下場;下聯是摹仿秦檜老婆的口氣寫的:我雖然是長舌婦,吹枕邊風給你出過壞主意,可要不是你這老賊心狠手毒,害死嶽飛,我也不至於像今天這樣讓千人啐、萬人罵。

遊到這裏,秦大士一言不發。偏偏同行者有位不知根底的人對他說:“澗泉兄,是不是也題上一聯呢?”

大家心裏一陣發毛:這不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嗎?好在秦大士並不惱怒,神情坦然地吟出一聯,為自己解了圍:

人從宋後羞名檜,

我到墳前愧姓秦。

92.數一數二人家

傳說一年春節前夕,乾隆皇帝穿著平民百姓的衣服下來私訪。他走到一個小村子裏,偶然見到一戶人家的門上貼著一副對聯,這副對聯的內容口氣很大,可是看這戶人家卻是貧寒之家,這副對聯是:

數一數二門第,

驚天驚地人家。

橫批是:先斬後奏

這副對聯的主人膽子真大,乾隆回到宮裏,讓人下去查訪是誰敢出此狂言。很快查出來,是出自一個10歲孩童之手。於是,乾隆皇帝便叫這個孩子來審問。這個孩子被推到皇帝面前,他還只是個10來歲的小孩,長得眉清目秀,十分機靈,皇帝問他:“你為什麼要寫這樣的對子呀,你犯了王法知道嗎?”小孩眨眨眼睛,從容地說:“我這春聯寫的是這家的事兒,上聯是寫我大哥,他是個在集市上量鬥過秤的,當然要‘數一數二’了。我二哥是個為婚喪事放炮的,這炮引一點,當然要‘驚天驚地’,這是下聯。再說橫批,那是說的我三哥,他是個殺豬的,寫他宰刀一握,‘先斬後奏’,這怎麼是犯了王法呢?”乾隆聽了很高興,趕忙讓人放了孩子,並讓人送他去縣學讀書。

93.雅俗成趣

古時候,有個秀才出身的財主,經常愛吟詩作對,賣弄聰明。一天,他在門前看見一個樵夫擔柴走過來,忽然詩興勃發,便叫住樵夫,要和樵夫對詩。樵夫放下挑子,財主指著柴捆謅出一個長聯:

山上長樹不長柴,砍下樹來變成柴,變成柴來多麻煩,不如當初就長柴;

吟罷,逼著樵夫對出一個下聯來。那農民平時頗有點才華,現在被逼得沒辦法,想了想,隨口說道:

老爺吃飯不吃屎,飯進肚裏變成屎,變成屎來多麻煩,不如當初就吃屎。

站在跟前看熱鬧的人,都說:“對得好,對得好!”財主聽了,氣得面紅耳赤,但又無可奈何。這一雅一俗,形成鮮明對照,產生一種幽默辛辣的藝術效果。

94.為何演戲

清代著名的文人王鳴盛,出生在嘉定(在今上海)一個農民家庭。小時候家裏貧窮,他特別用功地學習,在少年時就很能寫詩作對,顯示出他的才氣。在他的家鄉,因為一些水利灌溉方面的問題,本村和鄰村經常鬧糾紛,以至打架,後來,請來了一些有名的文人來進行調解。經過了一番工作以後,兩村人決定唱一臺戲,一塊兒熱熱鬧鬧地了結這場祖輩留傳下來的糾紛。

開戲的那天,各村的頭面人物都到了戲臺前。有人提議說,應該寫副對聯,掛在戲臺兩側,大家都很贊同。於是,就把在場的老學究王汝翰推出來執筆寫,王揮筆寫道:

化幹戈,為玉帛,言歸於好;

王汝翰寫完上聯,正想怎樣寫下聯,忽然看見了本村裏的小鳴盛,他覺得應該讓王鳴盛顯示一下才華,於是,他就叫這位少年來答下聯。王鳴盛接過筆,寫下了下聯:

假梨園,排憂非,冰釋嫌疑。

一聯出口,大家都誇贊不止,於是,一臺好戲熱熱鬧鬧地開演了。這裏的“假”,不是真假的假,而是依仗、假借的意思。

95.大觀樓長聯

昆明大觀樓是著名的遊覽勝地,它位於高原湖泊滇池的北岸。亭榭長欄,巍峨壯觀,湖光山色,綠樹紅花,風景優美怡人。大觀樓有一副對聯,全聯共有一百八十個字,為清人孫髯所撰。文辭意境極好,讀起來妙趣橫生,耐人尋味。

上聯是:

五百裏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蜓,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下聯是:

數千年往事,註到心頭。把酒淩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聯從空間上著筆,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下聯從時間上落墨,吊古抒懷,寄托著不勝感慨之情。對於這幅長聯,遊人多有詩詞吟詠贊嘆。這幅長聯作者孫髯,字髯翁,是陜西三原人,一生懷才不遇,晚年流落昆明。一天,孫髯到大觀樓遊覽,遇到一些文人雅士正在飲酒作樂,吟詩寫文,為清王朝統治者歌功頌德,他不由得搖頭嘆氣。眾人看他如此舉動,便用嘲諷的口氣說:“你有本事就來寫吧,何必如此。”孫髯一聽,心潮起伏,提筆一口氣寫了一百八十字的長聯。眾人見此情景,無不為之驚倒。後來,昆明文人陸樹堂把這副長聯鐫刻為聯匾,懸掛在大觀樓正面臨水的大門上,以供觀賞。

96.遊湖得妙聯

王爾烈小時候因為家中很貧窮,念完四年書就到千山龍泉寺去幹活,可是他一有空兒就向有學問的和尚請教詩文。有一天,元空方丈帶領小和尚劃船遊湖。

船劃到大安寺時,寺中有一個小尼姑在湖邊打水,她看見小和尚撐船,影子映到湖水裏,船篙正好打在他們自己的影子上,便笑了,說出一句:

和尚撐船,篙打湖心羅漢;

此聯出得很形象,船上的小和尚聽了,沒有人能對上來,他們羞得臉都紅了。王爾烈卻不慌不忙地瞅瞅小尼姑打水的樣子,一句下聯隨口而出:

尼姑汲水,繩系潭底觀音。

人們一想這句下聯,可不是嗎?小尼姑打水時,與湖中的影子相映,恰好是一根繩子系著兩個美人。這聯句解了大家的圍。

元空方丈見王爾烈這麼有才氣,特別喜歡他,把他正式收為學生,精心培養他。不久,王爾烈的學問大有長進,後來成了皇上的老師。

97.戒鴉片聯

鴉片煙輸入中國後,鴉片煙館遍及城鄉,吸毒者日益增多,腐敗的清政府和國民黨反動統治者,不顧民族的危亡,對此蔓延全國的毒品,卻熟視無睹,他們口頭上喊“禁煙”,只不過是玩弄賊喊捉賊的把戲而已。結果是:禁者禁,販者販,吸者吸,當官的帶頭吸,老百姓跟著吸,富的吸窮,窮的吸死。凡是吸鴉片煙的人,人人骨瘦如柴,精神頹廢,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東亞病夫”的恥稱,就是由此而來。為了勸告吸毒者戒煙,有人在鴉片煙館門前貼上了一副發人深省的對聯:

因火成煙,若不撇除真是苦;

舍官作館,入而忘返難為人。

對聯的作者語重心長,用心良苦,為了民族的存亡,喚醒人民大眾抵制鴉片的輸入,告誡吸毒者可悲的下場,創作了這副生動形象的對聯。對聯以“煙館”二字冠首,又以“苦人”二字結尾,“若”與“苦”只有一撇之分,“入”與“人”在回返之別,字字入扣,毫不含糊,機智巧慧,實為一副不可多得的妙聯。

98.壓倒三江

傳說乾隆年間,江南科考出了麻煩。應試的舉子們都是當地名士,一連幾個主考官都被舉子們“考”得灰溜溜地回來了。皇上又命王爾烈前去。舉子們聽說王爾烈是北方人,更瞧不起他,有人說:“北方人出題,頂不錯出個‘學而時習之’。”王爾烈聽說,也不介意。按規定要連考三場,王爾烈的三個考題都是以“學而時習之”之題作文章,並要求不得重復。這可把舉子們難壞了。有的不服氣,說:“我們是不做這等文章的。”在王爾烈的住處貼了半副對聯:

江南千水千山千才子,

王爾烈回來,揮筆寫了下聯,也貼在門上:

塞北一天一地一聖人。

接著,他把自己以“學而時習之”之題所做的三篇文章貼出來。眾人一看,風采各異,氣象萬千,不由得對王爾烈大加贊嘆。有個學子請王爾烈寫幅字,王爾烈寫道:

天下文章數三江,三江文章數吾鄉,

吾鄉文章數吾弟,吾為吾弟改文章。

從此,“壓倒三江王爾烈”的美名便流傳開了。

99.叔嫂鬥才

宋湘是晚清時代的才子,他這人從小就聰慧過人,童年時吟詩作聯的名氣在鄉裏是很有名的。他的家裏有一個嫂子,也很有才學,叔嫂倆經常互相作對聯,求得長進。有一天,嫂子要考小叔子,便對宋湘說了這樣一句話:“人家都說你是才子,我看有點兒言過其實。今天,我在鏡子前梳妝,想出了一句上聯,就麻煩你答對,替我解開難題。”宋湘一聽嫂子的話,知道這是在有意考自己呢。於是就傲慢地說:“您說吧,聯詩續對,隨口就來。”嫂子聽了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說出上聯:

雙鏡懸臺,一女梳妝三對面;

宋湘一聽,出乎自己意料之中,他想了好半天,也對不上來,只見他的臉由紅變白,又由白變紅,他後悔自己口出大言,沒法收場了。到了晚上,天暗下來,家裏人點上燈,正好有客人告別,家裏人送客人,作揖客退,這姿勢映在墻壁上,出現了影子。這情景啟發了宋湘,他高興地一蹦三跳,連聲說:“我找到了下聯了,嫂子,您聽——”說著,念出下聯:

孤燈掛壁,兩人作揖四低頭。

這下聯與上聯對得天衣無縫,使得嫂子無可挑剔,她不得不相信宋湘真是名不虛傳的才子。

100.少年於謙

有一次,於謙身穿紅衣裳騎馬過橋,與太守相遇,太守戲出一聯道:

紅孩兒騎馬過橋,

於謙隨口應道:

赤帝子斬蛇當道。

太守大為驚異。於謙被選為“博士弟子員”後,一天眾博士弟子員隨巡按三司遊西湖南山凈慈寺,一位好顯示自己的人指著大雄寶殿裏的佛像說:

三尊大佛,坐獅,坐像,坐蓮花,

並問誰能對出下聯。有人說,就令小秀才來對,於謙提高嗓音應聲對道:

一芥書生,攀龍,攀鳳,攀柱子。

眾人聽了,同聲稱贊:“對的妙!對的妙!”

謝謝您的閱讀

版權聲明:

圖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註重分享,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