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麥田小苗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麥到小滿日夜黃,芒種前後收麥忙”。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夏收時節,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小麥主產地正在大面積開鐮收割。站在麥田邊,放眼望去,麥浪滾滾、金穗飄香。

河南唐河縣小麥大豐收,平均畝產475.1公斤

六月初,河南南陽唐河縣的麥田裏一片繁忙。

種糧大戶張甲庚正忙著指揮卡車開進田裏。他今年種了2046畝小麥,目前已經全部到了成熟期。

芒種不種,再種無用。芒種是一年中最繁忙的節氣。家家戶戶要收麥子,還要播種、插秧。張甲庚也不例外,一邊收割小麥,一邊種秋糧。兩臺收割機一天可以收割400畝小麥。張甲庚希望十天內收完種完。

張甲庚告訴記者,小麥收割之後,馬上將地裏的麥茬就地粉碎,這樣既可以做到稭稈還田,還能提高播種的效率。

目前張甲庚的兩個糧庫內堆放的小麥有90萬斤,外面晾曬的小麥還有30萬斤,加起來一共有120萬斤,後面沒有收割的小麥至少還有100多萬斤。

小麥的收購價現在已經達到每斤1.2元左右,這樣張甲庚的2000多畝小麥,毛收入將超過250萬元。除去種子、化肥、人工、租地成本等支出,純收入在80萬左右。

唐河縣是河南糧食生產大縣,夏秋兩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始終保持在340萬畝以上,糧食總產量突破135萬噸,位居河南省第二位。

今年唐河縣小麥播種面積214.2萬畝,比前五年平均值增加了6.1萬畝。就在記者采訪的時候,唐河縣已經收割完170萬畝,剩下的40多萬畝也將在兩三天內收完。

衛星遙感幫忙種地,31萬畝小麥每畝增收200元

截至6月5日,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最新農情顯示,全國麥收近三成,全國已收獲小麥9000多萬畝,高標準農田陸續開鐮。從目前的數據看,今年夏糧,豐收在望。而在豐收背後,我們發現了一些跟往年不一樣的秘密武器。

侯家生是安徽阜南縣出了名的“托管所長”,農戶可以把自己的地完完全全交給侯家生打理,只要付種地所需的農資和侯家生的田間管理費,到了收獲時節,等著拉糧入庫、稱重數錢就可以了。

侯家生替韓一方托管的小麥有3000畝,收成接近400萬元,去掉成本至少能掙100萬元。程立誌流轉的500畝地緊挨著韓一方的,畝產卻比韓一方的少了幾百斤。

讓程立誌納悶的是,算上給韓一方管理的3000畝地,侯家生要管理近6000畝土地,就算是每天住在麥田裏,也看不過來這麼一大片地。事實上,侯家生之所以能管理好這麼多麥田,是因為他有秘密武器。

侯家生手機上有一個智農系統,裝了衛星遙感圖像,他在家就能將自己管理的6000畝麥田生長情況盡收眼底。如果遙感圖像顯示地塊顏色異常,那就說明小麥長勢不好,只需要到麥田裏找到生長不好的原因並立刻解決就可以了。

在安徽阜南,今年通過衛星遙感技術管理了31萬畝小麥,平均畝產增加100多斤。季利勇是另一位種糧大戶,種了十多年,流轉的土地越來越多,到今年已經種了14000畝,是名副其實的種糧大戶。

今年,縣裏推薦了田間管理的服務。這一管竟然讓季利勇的麥田豐產不少。

縣裏幫助大戶做田間管理的農藝師只有五個人,卻能幫助全縣的大戶們管理31萬畝麥田。

在縣裏的農業服務中心,他們管理的全縣31萬畝優質小麥的長勢情況都能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

今年,衛星遙感種出來的小麥質量好,賣價也更高。

大學生回鄉做智慧農場,實現精量播種

在河南南陽的唐河縣,振群家庭農場的麥田也是一片忙碌,一邊是收割機忙著收麥,另一邊是播種機在種植玉米。

31歲的楊超正在和家人一起裝種子、裝化肥。他們今年使用了精量播種機。與傳統播種機相比,種子用量少了,小苗也更加健壯。

在播種機和拖拉機的連接處,還安裝有兩個傳感器,通過兩個傳感器能夠隨時把耕地的深度以及左右偏移的數據及時上傳。

在拖拉機的後上方,還安裝有高清攝像頭和4G無線通信設備,相關的視頻和參數可以同步發送到農業農村部的雲端系統,監管部門也可通過平臺隨時調取分析相關數據,對農業種植進行有效監管。

在楊超的手機上,通過實時上傳的圖像和數據,楊超和家人在家裏就可以查看農耕設備的作業深度、速度及實時作業影像等。

楊超2013年大學畢業之後,在深圳一家衛星定位相關產品的公司做技術研發。2019年,家裏流轉的土地越來越多,越來越需要更加智能化、精細化的智能農業設備和技術人員,於是楊超從深圳辭職,回到老家開始學做智慧農業。

半小時觀察:農業科技夯實生產根基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做好農業農村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前不久,農業農村部專門發文,要奮力奪取全年糧食豐收,加大糧食生產政策扶持力度,確保面積穩定,確保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要建設一批國家數字農業農村創新中心和數字農業應用推廣基地,推進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信息技術集成應用。糧食要豐產,科技來護航。農業科技的不斷進步,正在為國家糧食安全夯實根基,大批農業科技成果的應用,不斷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促進綠色高效的農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來源:央視財經